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49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③  这段分析荷兰画的话是一些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所常引用的(例如普列汉

诺夫等)。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7  3  2

是在宴饮的场合里,都是欢天喜地的,纵然在争吵和殴斗的  场合也还是如此,太太小姐们也参加在这里面,每一个人都  表现出自由欢乐的感觉。这种合理的快慰所表现的心灵的明  朗甚至在动物画里也可以见到,它们也见出饱满快乐的心情  ——  正是这种新唤醒的心灵的自由活泼被画家掌握住和描绘  出来了,荷兰画的崇高精神也就在此。

      在同样意义上,缪里洛  ①  的《乞儿们》(藏在慕尼黑的中  央画馆)也是很卓越的。从外表看,这幅画的题材也是很平  凡的。一位母亲正在骂她的一个孩子,而他却安然在吃他的  面包。在另外一幅类似的画里两个衣服破烂的穷孩子在吃西  瓜和葡萄。但是这些半裸体的穷孩子浑身都流露出一种逍遥  自在,无忧无虑的神气,没有哪个伊斯兰教行乞僧能显出象  这些穷孩子那样的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感觉。这种对外在世界  的无沾无碍,这种流露于外表的内心的自由,正是理想这个  概念所要求的。巴黎有一幅拉斐尔画的小孩像,他的头安闲  自在地靠在一只胳膊上,眼光里带着无忧无虑欣然自得的神  色了望着辽阔的天空,人们看到这幅表现健康欢乐的画简直  舍不得离开。上述缪里洛画的孩子们给我们的也是这种乐趣。  这些孩子显然没有什么远大的旨趣和志向,但是这并不是因  为他们愚笨,而是象奥林波斯山上的神人们一样泰然自得地  蹲在地上;他不做什么,也不说什么,但是他们都是人,从  一种材料做出来的人,没有烦恼没有争吵的人;看到这些优  点,人们可以想象到这些孩子们可以变成很伟大的人。上面

①  缪里洛  (Bartolome  Esteban  Murillo,1618—1682),西班牙名画家。

-----------------------------------------------

8  3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谈到的那责骂的女人,以及另外两幅画——  一幅画的是乡下  佬修理马鞭,一幅画的是马车夫睡在草荐上——  都完全不能  与此相比,它们所表现的是另一种观念。

      这类风俗画的篇幅必须很小,在它们的整个感性外观上  显得很琐屑,免得使人感到外在对象和内容过于突出。如果  把这类题材画得和实物一样大,仿佛要人相信单靠它们原来  在实际生活中的整个面貌本身就足以产生快感,那就会令人  不能容忍了。

所谓平凡的自然就应如此了解,才可以成为艺术的题材。  除掉采用本身没有多大意义的细节来描绘这种欢乐和市  民优点之外,艺术当然还有更高的更理想的题材。因为人还  有更严肃的旨趣和目的,来自心灵的广化和深化,只有这种  旨趣和目的才符合人之所以为人。以表现这种较高内容为任  务的才是较高的艺术。这里我们就碰到这样一个问题:要表  现这种由心灵产生的内容,从哪里可以找到形式呢?有一派  人主张,既然是首先由艺术家自己具有他所表现于艺术的那  些崇高的理想,他也就应该自己创造相适应的崇高的形式,例  如希腊诸神,基督,使徒,圣者等等的形象。竭力反对这个  主张的是吕莫尔先生。他认为:如果由艺术家凭他自己的力  量去找不同于自然的形式,这个方针就会导向艺术的迷途。他  主张画家们应奉意大利和荷兰的艺术杰作为典范。在这个问  题上他对下述一种理论这样谴责过(《意大利研究》卷一,105  页):“近六十年来的文艺理论都在忙于设法证明:艺术的唯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9  3  2

一的或是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要在创造个别形象方面胜过自然  造化,造出现实事物所没有的形式,这些形式摹仿自然造化  而却比自然造化所成就的更美,好象是自然不懂得怎样把事  物造得更美些,要凡人来弥补这个缺陷。”  因此他劝艺术家  “放弃巨人似的意图,不要妄想对自然形式加以提高,美化或  是其它类似举动,象许多艺术理论著作带着虚荣心所常提到  的那一套。”  吕莫尔先生认为就连对于最崇高的心灵性的对  象,在现实界都已有圆满的外在形式,所以他主张“无论题  材是多么心灵性的,艺术的表现决不依靠由人任意设立的符  号,而是完全依靠自然界已有的富有意义的有机形式。”在这  方面吕莫尔心里所想到的主要是文克尔曼所阐明的古代艺术  的理想形式。把这些古典形式搜集在一起,这当然是文克尔  曼的绝大功劳,尽管在某些个别特征上他的见解可能是错误  的。举例来说  (115页),吕莫尔把文克尔曼所定的古典形式  理想特征之一,即下身延长,看作是由罗马站势雕像来的。在  他反对理想的论争中,他却要求艺术家尽全力去研究自然形  式,  只有在自然形式里才可以找到真正的美。接着他又说  (144页):“最高的美所依靠的形式符号系统是自然中原已存  在的而不是由人任意设立的,通过这种形式符号系统,某些  内容特征与某些形式符号才结合在一起,看到这种形式符号,  我们就必然时而想到某些观念和概念,时而意识到某些潜伏  在我们心里的情感。”他还说,(105页);“心灵还有一种秘密  的特色,就是人们所称为理想的东西,它把艺术家和有关的

-----------------------------------------------

0  4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自然现象结合起来,使艺术家从这些自然现象里逐渐学会日  益清楚地认识到他自己的意愿,而且学会用这些自然现象把  这种意愿表现出来。

      理想的艺术与所谓由人任意设立的符号诚然是毫不相干  的。如果摹仿上述古代艺术的理想形式和抛弃正确的自然形  式,导致虚伪空洞的抽象化,吕莫尔那样尖锐地攻击它,当  然就是正确的。

但是关于艺术理想和自然的对立,我们还有以下的要点  要说。

      具有心灵意蕴的现实自然形式在事实上应该了解为具有  一般意义的象征性,这就是说,这些自然形式并不因为它们  本身而有意义,而只是它们所表现的那种内在心灵因素的一  种外现。就是这种心灵因素使这些自然形式还在现实状态而  尚未进入艺术领域之前就已具有观念性,不同于不表现心灵  的单纯的自然。在艺术的较高阶段里,心灵的内在的内容  (意蕴)就应该得到它的外在的形象。这种内容(意蕴)既然  存在于现实的人类心灵里,它就如一般人类内心生活一样,可  以得到足以表现它的那种现实外在形象。尽管承认了这一点,  还有人会问:当前现实中是否就已有富于表现力的美的形体  和面貌,可以由艺术直接利用到人物画像里来;例如用来表  现天帝——  他的崇高静穆和威力——  天后,爱神,彼得,基  督,约翰,圣玛利等等呢?这个问题在科学上是无聊的,正  反两面都有话可说,但是它也是一个纯粹经验性的问题,因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1  4  2

而是无法解决的。因为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在现实中指出证据,  而这个办法,举例来说,对于希腊诸神的画像是行不通的  ①  ;  至于把这个办法用到现时的事物,这一个人认为绝美的,另  一个远较聪明的人却不以为然。还不仅此,形式的美一般说  来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理想,因为理想还要有内容  (意蕴)方  面的个性,因而也就还要有形式方面的个性。例如在形式上  是一副完全停匀的美的面孔,而在实际上却可以很干燥无味,  没有表现力。希腊诸神所表现的理想却是一些个别体,在普  遍典型的范围之内仍各有特性。理想之所以有生气,就在于  所要表现的那种心灵性的基本意蕴是通过外在现象的一切个  别方面而完全体现出来的,例如仪表,姿势,运动,面貌,四  肢形状等等,无一不渗透这种意蕴,不剩下丝毫空洞的无意  义的东西。例如最近证明出于斐底阿斯  ②  的那些希腊雕刻,就  以这种通体贯注的生气特别使人振奋。这里理想还坚持住它  的谨严,没有转化为韶秀、柔弱、轻盈之类毛病,每一种形  式都和所要体现的那种普遍的意蕴密切吻合。这种最高度的  生气就是伟大艺术家的标志。

      比起现实现象的个别性相,这样一种基本意蕴可以说是  抽象的,在只能选择时间上某一点来表现的雕刻和图画里尤  其如此——  这两种艺术不能向四面八方发展,不象荷马写阿  喀琉斯的性格,可以时而把他写得很坚强残酷,时而把他写

神不是按照现实自然形式来描绘的。

①  ②  斐底阿斯  (Phidias),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伟大的雕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