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117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为着讨论这个任务的完全实现,我们就得向象征型艺术  形式告别,因为象征型艺术的特性正在于意义的灵魂和它的  躯体形象还只达到一种·不·完·全的统一。

-----------------------------------------------

第  二  部  分  古  典  型  艺  术

-----------------------------------------------

2  7  1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序论  总论古典型艺术

      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  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这种符合美的概  念的实际存在是象征型艺术所努力争取而未能达到的,只有  在·古·典·型·艺·术里才出现。我们前此讨论美和美的理念时,已  确定了古典型艺术的一般性质;向古典型艺术提供内容和形  式的是理想  ①  ,古典型艺术用恰当的表现方式实现了按照艺  术概念的真正的艺术。

      但是我们在第一部分内容里讨论其发展过程的那些因素  也有助于这种完整化。因为古典型的美用自由的·独·立·自·足的  意义作为它的内在因素  ②  。它不是用随便哪一件事物的意义,  而是它·本·身·就·是·意·义,因而也·就·由·它·本·身·显·出意义。这就是  ·精·神·性·的·因·素,一般把自己变成自己的对象

③,在这样使自己

对象化之中,精神性的因素就有了外在的形式,这种和内在  意义统一的外在形式也就有了它自己的意义而且显示出它对  自己的认识。我们在讨论象征型时也是从意义和它的由艺术  创造出来的感性表现之间的统一出发,但是这种统一在象征

参看第一卷第三章。  英译作  “理想的实体”,法译作“亲切的内容”,俄译作“内在的本质”。

①  ②  ③  即  “自觉”或自己认识自己。

-----------------------------------------------

序论  总论古典型艺术

3  7  1

①,因而是不适合的。它的真正内容不外处在

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它的·实·体和抽象的·普·遍·性来看还是用  自然因素本身,因而还是个别孤立化的自然存在,尽管应该  表现出而却还不能表现这种普遍性;另一种是用内在的只能  由精神去掌握的内容,要表现,就只能用对精神为异质的直  接存在的个别感性事物,这也还不是适合的表现方式,因为  意义和形式的关系一般只是类似和暗示的关系,从某些观点  看,双方可以凑合在一起,从另外一些观点看,双方却互不  相干,因此,统一就遭到了破坏  ②  。例如在印度的世界观里就  是如此,一方面是简象的抽象的内在理想因素,另一方面是  自然界的杂多的现实事物和有限的人类生活,而幻想在动荡  摇摆中时而偏向到这一方面,时而又偏向到另一方面,展转  反侧,既不能使观念性的因素本身具有纯粹的绝对的独立自  足性,又不能使它真正体现于现成或改造过的现象界材料,不  能使内容和形式在一种较静穆的统一中得到表现。把互相对  抗的因素杂糅在一起固然可以使杂乱离奇终于消失,但是只  是为着让路给同样不圆满的只提问题而不回答的秘奥方式的  谜语。这种内容之所以缺乏自由和独立自足性,是因为内在  因素还不是本身完整因而统摄和它异质的外在因素于一种整  体而呈现于意识的。这种独立自足性在本身上而且为本身就  是自由的绝对的意义,也就是自意识(自觉性),这种自意识

型里只是·直·接·的

未经艺术调解的,自在的,不自觉的。

①  ②  象征型把原来对立的精神因素和自然因素拼凑在一起,不能达到真正的

统一。

-----------------------------------------------

4  7  1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以绝对为内容,以精神的主体性为形式。和这种自己确定自  己的能思考又能起意志的力量相比,其它一切都只相对地、暂  时地显出一种独立自足性。自然界感性现象,例如太阳,天  空,星辰,飞潜动植河海之类,都只有一种抽象的自对自的  关系,因为它们都和自然界其它事物处在不断的交互影响的  过程中,只有从人类的有限认识的角度来看,它们才象是各  自独立自足的,它们还没有显出绝对的真正意义。自然固然  也显现出来,但是只显现于外在于自己的事物之中,它的内  在本质不是作为自在或自觉的本质而独立存在,而是分散到  多种多样的复杂现象里,所以就不是独立自足的。只有在精  神中,在具体的,自由无限的自己与自己一致的精神中,真  正的绝对的意义才在它的具体存在中显现为真正独立自足  的。  ①

      在精神意义力图从直接的感性事物中解放出来而获得独  立自足的路程中,我们碰见过出自想象的·崇·高·化和神圣化。具  有绝对意义的首先是绝对或太一,这种绝对能思想,脱净一  切感性因素,自己和自己发生关系,而且在这种关系中把它  所造成的另一体,即自然和一般有限事物,设立为否定面,为  本身变化无常的东西。只有自在自为的普遍的东西才显现为  驾御全部世界的客观力量,不管这种太一被带进意识和表现

①  这一段说明只有具有自意识的精神才是绝对的,独立自足的,自己决定

自己的,和它的实际客观存在处于统一的,也才可以用作真正艺术内容  的。单纯的自然界事物则没有自觉性,各自孤立而且互相依存,互相影  响,显不出绝对或独立自足性。

-----------------------------------------------

序论  总论古典型艺术

5  7  1

出来时对它所创造的事物是采取明确的否定的态度,还是以  肯定的泛神主义的方式内在于这些被创造的事物里  ①  。但是  对于艺术来说,这种观照方式有双重缺陷。第一,这种形式  基本意义的太一和普遍性还没有从本身上得到明确的定性和  分化为差异面,因而还没有显出可以看作精神的真正的个性  和人格,能表现为既可供感性观照又符合精神内容的具体形  象。精神的具体理念却要求精神从本身得到定性(自决定)和  见出差异(自分化)。精神既把自己化为对象,在这种双重化  ②  之中就获得了一种外在显现,这虽是肉体的,却仍完全是由  精神渗透的,因而单就它本身来看,这种外在显现就恰恰表  现出精神,让精神作为它的内在意义,它就是精神的外在形  状和实际存在。·其·次,从客观世界方面来看,这种本身未现  差异的抽象的绝对还有另一个缺陷,那就是使实际现象本身  无实体性,因而不能把绝对真正地表现于具体形象。

      和对神的抽象而普遍的庄严性格的颂赞相反,我们在这  种艺术形式向较高一级转化之中,看到在东方出现过一个艺  术阶段,其中艺术专使人想到消极方面,即变化无常,灾祸  痛苦以及由生到死的过程。这里是·差·异·面单独出现,没有由  主体综合成为独立自足的统一体。但是这两方面,即本身独  立的·统·一·体和它所现出的差异面和定性,只有在经过调解所

这里说的是两种不同的象征型艺术观点:一种是在崇高的艺术里精神超  越自然,否定自然;另一种是在泛神主义的艺术里,神内在于自然界,详  见本卷上文关于  “崇高”的部分。



②  精神认识到自己,就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或对象。

-----------------------------------------------

6  7  1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转化成的具体的整体里,才能产生真正的自由的独立自足性。

      结合到这个观点,在崇高之外,我们还可以趁便提到也  是从东方开始发展的另一种观照方式,这就是与唯一的神的  独立自足性不同的个别的人身被理解为具有内在的自由、独  立自足性和无所依存性,这种观照方式当然不能超出东方文  化教养所允许的程度。采用这种观照方式的主要是阿拉伯人。  他们居在沙漠里,面对着无边大海似的平原,头上是晴朗的  天空。在这样的自然界里他们要依靠自己的勇气和膂力乃至  维持生活的手段如骆驼、马和刀矛之类。他们不象印度人那  样软弱和缺乏个性,也不象晚期伊斯兰教诗吸中的泛神主义,  他们所显示的是个人性格的坚强独立性,他们也听任外在事  物保持它们的明确界定的直接现实状态。和个人性格的这种  初步的独立性相联系的是忠实的友谊,对宾客的殷勤,高尚  的风操,但是也有无餍的报仇欲,永不能忘的仇恨以及发泄  仇恨时所表现的绝不饶人的激情和极端无情的残酷。但是在  这种基础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显得在人世间是合乎人情的事。  这不外是一些报仇的情节,爱情的关系,自我牺牲的高贵品  质,其中没有什么幻想和奇迹的意味,一切都是按照事物的  必然联系确凿不移地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