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141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②  主要指讽刺诗。

-----------------------------------------------

4  9  2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义的分裂,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比喻,寓言,隐射  之类。如果在现阶段,同样的分裂也是古典理想解体的根源,  我们就要追问现阶段的转变和过去象征阶段的转变有什么区  别。下面就谈这个问题。

a)古典型艺术解体和象征型艺术解体的区别

      在真正的象征和比喻的艺术形式里,形象和意义本来就  是分开的,互相生疏的,尽管它们也有些接近和联系;它们  所处的关系却不是对抗的而是友好的,因为一旦双方显出某  种·类·似·点,这就成为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比喻的基础了。  所以在这样结合之后,如果双方仍不免显出分裂和互相生疏,  那就不是由于双方是互相敌对的,也不是由于本来是一种自  在自为的紧密的团结而后来遭到拆散。古典型艺术的理想却  不然,它一开始就显出意义与形象,内在的精神个性与它的  躯体,都完全融成一片。所以这种完整的统一体中的对立双  方如果又分裂开了,那就只能由于双方不能再共处下去,原  来的和平的和解关系要变成不团结和敌对的关系了。

b)讽刺

      由于古典阶段的对立双方的关系采取了不同于象征阶段  的形式,双方的内容也就改变了,双方现在是互相对抗的了。  这就是说,在象征型艺术里,通过象征的艺术形象而获得一  种寓意式的感性表现的是些抽象概念,一般性的思想,或采  取一般性的感想形式而意义明确的格言;而在由古典型艺术

-----------------------------------------------

第三章  古典型艺术的解体

5  9  2

到浪漫型艺术过渡阶段中所采取的形式里,内容虽然仍是类  似象征型艺术所用的那些一般性的思想的抽象概念,意见和  出自知解力的格言,但是向对立双方中意义那一方提供内容  的却不是这些抽象概念本身,而是在主体意识里,亦即在独  立自足的自我意识里存在的那种抽象概念。因为这个中间阶  段的基本要求是已达到了理想的精神性的东西,要以本身独  立的姿态出现。在古典型艺术里精神个性本来就是主要的因  素,尽管在它的现实方面,这种精神个性还是和它的直接的  客观存在结合在一起的  ①  。现在这个过渡阶段所要表现的主  体性却在力求驾御对它已不适合的形象和外在现实。因此,精  神世界就变成独立自由的已脱离了感性世界,因而就通过这  种回返到精神本身的过程,而使主体变成了自觉的,只满足  于自己内心生活的了。但是这种脱离外在界的主体在精神方  面还不是以绝对为内容,以自觉的精神性为形式的真正的整  体,而是还不免和现实对立的一种纯然抽象的、有限的、没  有得到满足的主体  ②  。——  与这种主体对立的有限的现实,  也变成自由的或独立的了,也正因为真正的精神的东西已离  开它而退回到主体的内心世界,它既不想也不能把这种精神  的东西再找回来,它就变成了一种无神性的现实,一种无生  命的东西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艺术带来了一种从事思  维的精神,一种单凭主体自身的主体,在带有善与道德的认

精神个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在具体的人物身上体现的。

①  ②  在这个过渡阶段,浪漫型艺术阶段的那种个人脱离现实生活而陶醉于自

己的内心生活的情况,已开始出现。

-----------------------------------------------

6  9  2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识与意志的抽象智慧中,对当前现实的腐朽持着敌对的态度。  这种矛盾不得解决,内在界与外在界处于更尖锐的失调,就  是这种情况造成了对立双方关系的散文性。一种高尚的精神  和道德的情操无法在一个罪恶和愚蠢的世界里实现它的自觉  的理想,于是带着一腔火热的愤怒或是微妙的巧智和冷酷辛  辣的语调去反对当前的事物,对和他的关于道德与真理的抽  象概念起直接冲突的那个世界不是痛恨,就是鄙视。

      以描绘这种有限的主体与腐化堕落的外在世界之间矛盾  为任务的艺术形式就是讽刺。一般关于讽刺的学说都站不住,  因为它们根本就不知道把讽刺摆在哪里。讽刺和史诗不相干,  也不属于抒情诗,因为讽刺所表现的不是情感生活而是关于  善和本身必要的品质的一般概念。这种概念固然结合到主体  的特殊性格,显现为这个或那个主体的道德品质,但是讽刺  不能令人享受到表现所应有的自由的无拘无碍的美,而是以  不满的心情保持着作者自己的主体性和抽象原则与经验的现  实世界之间的失调。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讽刺既不是真正的  诗,也不是真正的艺术品。因此,讽刺的观点不能从史诗和  抒情诗的观点来理解,而是一般应当作古典理想的一种转变  的形式来理解。

c)罗马世界是讽刺的土壤

      按照它的内容意义来说,讽刺的作品所揭示出来的既然  只是古典理想在散文情况里的解体,我们就不能从希腊那样  的美的国度里替讽刺找到真正的土壤。按照上文所描绘的那

-----------------------------------------------

第三章  古典型艺术的解体

7  9  2

种讽刺是罗马人所特有的。罗马世界的精神特点是抽象概念  和死板法律的统治,是美和爽朗的道德生活的破灭,作为直  接的自然道德发源地的家庭遭到了轻视,个性一般遭到了牺  牲,完全听国家政权摆布,只能在服从抽象的法律之中才能  见到冰冷的尊严和知解力方面的满足。这种政治道德的原则  迫使各民族都要服从它的冷酷的统治,而在罗马内部,拘形  式的法律也一样严峻,繁文琐节,多如牛毛。这种政治道德  的原则是和真正的艺术不相容的。所以我们在罗马看不见美  的、自由的、伟大的艺术。雕刻、绘画,史诗、抒情诗和戏  剧体诗,都是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继承下来学习的。值得注  意的是:可以看作在罗马土生土长的只有喜剧性的滑稽剧,庆  丰收和结婚的地方歌之类,而比较文明的喜剧,包括普劳图  斯和特伦斯  ①  的作品在内,都是从希腊借来的,其中摹仿多  于独立的创造。就连爱尼乌斯  ②  也是根据希腊的资料来源写  作,把神话变成了散文的。罗马人所特有的艺术方式基本上  是散文的方式,例如他们的教训诗就是如此,特别是在它的  内容是道德的时候,总是借音律、意象、比喻、华词丽藻之  类外在的雕饰来装扮一些空泛的感想。但是最突出的是讽刺。  这里往往是一种对周围世界起义愤的精神力求从空洞的宣言  里得到发泄。这种在本质上是散文性的艺术形式只有在一个  意义上才能成为诗的,那就是它把现实界的腐朽形象摆到我

两位著名的拉丁喜剧家。

①  ②  爱尼乌斯  (Ennius),公元前三世纪诗人,有“拉丁诗的始祖”之称,但

实际上是一个归顺罗马的希腊人。

-----------------------------------------------

8  9  2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们眼前,使这种腐朽由于它自己的空虚而陷于总崩溃。姑举  贺拉斯为例。作为抒情诗人,他完全接受了希腊的艺术形式  和表达方式的教养,但是在他所特别擅长的书信体诗和讽刺  体诗里,却对当时罗马习俗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揭示出  一些愚蠢荒唐的人物,由于所采取的手段不恰当,结果就是  自毁灭。但是他的笑谑尽管是隽妙的,见出文化教养的,却  不能说是诗的,它只满足于使坏人坏事成为笑柄。在其他罗  马诗人的作品里,正义与德行的抽象观念和流行的罪恶形成  尖锐的对照,时而是愤怒、烦恼、痛恨之类心情发泄于谈论  道德和智慧的空洞词藻,时而是带着高贵心灵的义愤向当时  的腐朽和奴颜婢膝进行攻击,或是拿当时的罪恶和古代的习  俗、自由以及过去的世界情况中的道德进行对比,但并不抱  什么真正的希望或信仰,只是显示出人们对这可耻的时代中  的摇摆不定,变化无常,困苦和危险所能采取的态度不过是  斯多噶派的恬静冷漠和高尚灵魂的内心的贞固。这种不满的  情绪也部分地反映在罗马的历史著作和哲学里。莎路斯特  ①  攻击道德的败坏,而他自己却也在所不免;李维  ②  尽管在修  词上显得秀雅,只是从描绘过去的好时代中去求安慰与满足;  特别重要的是塔西陀  ③  ,他怀着宽弘而深刻的忧世心情,用没  有枯燥毛病的笔调和生动鲜明的描绘,痛心地揭露当时的恶

莎路斯特  (Sallustus),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史学家。  李维  (T.Livius),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史学家,以  《罗马史》著名。

①  ②  ③  塔西陀  (Tacitus,公元55—120),罗马史学家,写过《日尔曼民族的历

史和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