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247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这种处理方式当然也可以  导致肤浅,例如在许多意大利和法国的旋律里和音的承续次  序就很肤浅,作曲家在这方面只追求节奏的娓娓动听或加进  其它类似的香料。但是就大体来说,旋律的空洞无味并不是  和音基础简单的必然结果。

      2b)·其·次,另一个差别是这样:旋律不再象上述伴歌的  情况里那样只用一些个别的声音,只按照一种相对独立的基  础而向前进展的和音次序发展下去;而是供旋律中每一个别  的声音自成一个具体的整体,充实成为一个和音,因而有时  音调显得很丰富,有时与和音的进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以  至令人很难把一个独立伸展的旋律跟一个只提供支撑点和牢  固基础的和音分辨开来。这样,和音与旋律就形成一个完满  的整体,其中一方面的变化必然同时是另一方面的变化。例  如在四声合唱的歌调里就特别有这种情况。甚至同一旋律里  也可以有多声交织在一起,使这种交织就形成一种和音的进  展,此外也可以由各种不同的旋律以和音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使这些旋律中的各种音调的齐奏就形成一个和音,例如巴  赫  ①  的乐谱就往往有这种情况,其中全曲的进展分化为许多  彼此分道扬镳的象是各自独立而并列的进程,但是彼此之间  仍然保持着一种基本的和声关系,从而造成一种带有必然性  的融贯一致的整体。

2c)在这种处理方式中,较深刻的音乐·应·该不仅要把它的

①  巴赫(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音乐家,以风格简单而深刻  的赋格曲  (Füge)著名,尝用宗教题材。

-----------------------------------------------

2  0  4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运动推到直接协调的极限,甚至先破坏这种协调,然后再回  到这种协调;与此相反,它·必·须把第一个单纯的协调就破坏  掉,使它转化为不协调。因为只有从这种矛盾对立里才能见  出和音中的较深刻的关系和秘密,其中寓有一种独立的必然  性,所以旋律的产生深刻印象的运动只有以这种较深刻的和  音关系为基础。因此,音乐作品的大胆风格要放弃纯然协调  的进展,走向对立,唤起最强烈的矛盾和不协调,这样它在  发掘和音的全部力量之中就能显出它自己的力量,能缓和各  和音之间的冲突,从而有信心去庆祝乐曲的平静气氛所显示  的令人快慰的胜利。这是一场自由和必然的斗争,一场创造  想象的自由与和音关系的必然之间的斗争。前者  (旋律)必  须运用和音为表现手段,并且把它的独特的意义放在和音里。  但是如果和音及其一切手段的运用,以及在运用中与这种手  段作斗争的勇气成为基本的因素,作品也就容易流于沉重和  卖弄学问,因为这样实际上就会妨害运动的自由,或是至少  不让自由运动达到完全的胜利。

      3.·第·三,这就是说,在每一个旋律里,真正的乐曲性的  可歌唱的因素,不管在哪一种音乐里,都应显得是主导的独  立的因素,在乐曲的丰富表现里就不能被遗忘或丧失掉。从  这方面来看,旋律在声音的进展运动中固然可有无限的定性  和可能性,但是运用这些无限的定性和可能性仍须有节制,使  我们听起来仍是一种本身完满自足的整体。这种整体固然包  括错综复杂的因素而且本身是一种进展;但是作为整体,它  就必须稳实地根据它的本质,而且要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使  中部成为承上启下的环节。只有作为这样不越界乱窜,而按

-----------------------------------------------

第二章  音    乐

3  0  4

照本质来构成各部分而且终于回到起点的运动,旋律才适应  它所要表现的自由的镇静自持的主体性。只有这样,音乐才  能通过它所特有的内心生活活动因素里,使内在的东西表现  为外在的,而这外在的对象又成为直接内在的东西,获得观  念性和解放。这种运动过程既要服从和音的必然规律,又要  把灵魂移置到一种较高的领会境界  ①  。

3.音乐的表现手段和内容的关系

      我们先已说明了音乐的一般性质,其次讨论了声音及其  时间长短在音乐表现里所必根据的一些特殊方面。接着我们  转到旋律,亦即自由艺术创造和实际音乐创作的领域,因此  我们就涉及一种·内·容,这种内容要在节奏,和音与旋律里获  得一种艺术性的表现。对这种表现所通用的一般形式加以确  定,这就提供一个最后的出发点,让我们再巡视一下音乐的  各个领域。在这方面首先应提出的有以下一点差别。

      象上文已经说过的,在一种情况之下,音乐可以是·伴·奏  ·的,这时音乐的精神内容不是就它的抽象的内在的意义或是  作为主体的情感来掌握的,而是按照它已想象成形并且用文  字表达出来的样子,才配合到音乐运动。在另一种情况之下,  情形却相反,音乐摆脱了这种已经完成的内容,在它自己的

        ①  这一节说明旋律比起和音有远较广阔的范围和自由,但本身应形成完满  自足的整体,不能违反和音的规律。在旋律里内心生活表现于和音运动,使情感  化成观念性的东西,从而获得解放,使灵魂上升到较高的艺术领会境界。

-----------------------------------------------

4  0  4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领域里·维·持·独·立·的·地·位,所以当它不得不表现某一既定内容  时,它就把那内容直接溶化到旋律及其和声结构里,否则它  就满足于运用完全独立的单纯的音调及其和音的和旋律的形  式结构。与此类似的差别在另一艺术领域里也可以见到,例  如建筑就可以是独立的艺术,也可以是服务的艺术。不过伴  奏的音乐比起服务的建筑在本质上较为自由,它和内容的结  合也较为紧密。

      这种差别在实际艺术作品里表现为·声·乐和·器·乐的差别。  但是我们也不应单从外表来看这种差别,认为声乐只是运用  人声,而器乐则运用各种乐器的不同声响。人声在歌唱之中  也说出话来,话就表达一定内容里的思想,所以这种音乐,作  为·唱·出·来·的·话来看,就只能有一个任务,就是要使这个内容  得到音乐的表现,而这内容,作为内容来看,就凭它的较明  确的定性被音乐在它的可能范围里带进观念领域里而不再是  一种模糊的情感。不过尽管有这种结合,被表现了的内容作  为歌词,是可以独立地让人听到或阅读到的,所以就通过观  念去领会来说,歌词毕竟和它的音乐表现有差别,因此,配  合到歌词上的音乐是伴奏的,比起雕刻和绘画就不同,在这  两门艺术里,被表现了的内容并不是先已在艺术形象之外独  立地为群众所领会的。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把伴奏的概  念理解为只有为歌词服务的单纯目的,事实却与此正相反,歌  词是为音乐服务的,除掉使听众对艺术家所选的题材有一种  较确切的观念之外,别无其它效用。音乐保持住这种自由,主  要是因为音乐对于内容的掌握不就是歌词所说明的,而是运  用一种不是知觉和观念所能掌握的因素。关于这一点,我在

-----------------------------------------------

第二章  音    乐

5  0  4

上文谈音乐的一般性质时已提到过:音乐必须表现的是单纯  的内心活动。但是内心活动有两种。按照内心活动去掌握一  个对象,这句话一方面可以指不按照它的外表现象而是按照  它的·观·念·性·的·意·义来掌握它,另一方面也可以指按照内容活  在主体·情·感中的样子来表现它。音乐可能有这两种掌握方式。  我现在设法把这一点说得更清楚些。

      在古代教堂音乐里,例如以基督临刑为主题的乐曲,这  一主题中基督的苦痛,死亡和埋葬之类情节所含的深刻意义  往往不是理解成为表达某一·主·体对这件事的感动,同情或某  一种人类苦痛之类情感,而是仿佛这主题本身,亦即这段事  迹的深刻意义,通过和声及其在旋律中的发展过程而表达出  来了。在这种情况之下,音乐当然也还要打动听众的情感:但  是却不应使听众只想到临刑和埋葬的痛苦,或是对这种痛苦  形成一个一般的·观·念,而是要他们在自己的心灵最深处体验  到神的这种死和痛苦的最内在的意蕴,聚精会神地把自己沉  浸到这种意蕴里去,仿佛使它变为自己的一部分,忘去其余  一切,使这种意蕴完全笼罩住自己。作曲家的心情也应如此,  如果要使作品有感人的力量,他也要心领神会到这主题的深  刻意蕴,而不只对这主题感到个人主体方面的情感,只有主  题的深刻意蕴吐露到声音里,对于内心的感觉才成为生动的  东西。

      另一方面,我在谈到叙述一件事,描绘一个动作或是把  情感表达于语言的一本书或一章歌词时,也可以受到极深的  感动,乃至于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