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249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

第二章  音    乐

1  1  4

和解的纯粹感觉,尽管灵魂陷入最深沉的痛苦,却仍现出美  与幸福,单纯的伟大,以及想象所塑造的能从多方面供自己  欣赏的形象。这种美在表面上象是感性的,所以人们往往把  这种由乐曲产生的满足感称作一种单纯的感官享受,但是艺  术正是要在感性因素中活动,把精神引导到一个领域,其中  象在自然界一样,基调是徜徉自得的幸福感。

      1c)所以旋律尽管不应缺乏情感的·特·殊·性,音乐在使情绪  和想象流露于音调之中却仍应使沉浸在这种情感中的灵魂超  出这种情感之上,即不受内容的约束而回翔自如,这样就替  灵魂辟出一个境界,使它可以从沉浸于情感的状态恢复过来,  不受干扰地单纯地感觉到它自己。正是这种情况构成了一个  乐调的真正的可歌唱性。这里的主要因素并不只是某一·具·体  ·的情感如爱,希求,欢乐之类发展过程,而是超然于这类情  感之上的,无论在愁苦还是在欢乐中都在伸展自己和欣赏自  己的内心生活。人的歌唱和旋律表现正象鸟儿在树枝上,云  雀在天空中,唱出欢畅动人的歌调,是为歌唱而歌唱,是纯  粹的“天籁”,没有其它目的,也没有明确的内容。意大利音  乐也是如此,上述原则在这里起着统治的作用。它象诗一样,  往往转到单纯的美妙的声调上去流连恣肆,仿佛忘记而且有  时的确忘记了情感及其具体的表现,而只是在为艺术而欣赏  艺术,灵魂在欣赏自己的幸福的歌声。意大利音乐之外,一  般真正的旋律也多少具有这种性格。它们固然也表现单纯的  特殊具体细节,但是同时也把它们否定掉,由于听者的心不  是沉浸在自身以外的某一具体内容里,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听  闻或印象里。只有这样,只有象纯洁的光照耀它自己那样,才

-----------------------------------------------

2  1  4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能产生幸福的亲切情感与和解的最高表现。

      2.在雕刻里占统治地位的必须是理想美,或镇静自持,  而绘画却已进一步走向·特·殊·个·别的人物刻划,它所表现的主  要任务是要在具体表现方面显出魄力。与绘画类似,音乐也  不能满足于上文所描绘的那种乐曲的方式。灵魂对它自己的  单纯感觉以及这种自觉所流露的声音运动,作为单纯的情调  来看,毕竟还是太一般化,太抽象,不免要导致一种危险,这  就是不仅要脱离歌词明白表达出的内容中的较确切的意义,  而且一般不免流于空洞和平庸。如果要把苦痛,喜悦和希求  之类情调体现在旋律里,实在的具体的灵魂在严肃的实际生  活里只有处在一个具体内容的范围里,即处在某些特定环境  和特殊情境里发生某些事件,发生某些动作之类情况下,才  会有这种情调。例如一首歌曲表现出对一种损失感到哀伤或  哀悼的情感,我们不免马上就要问:损失的究竟是什么?是  生命及其全部丰富的利益呢?是青春,幸福,妻子,爱人,儿  女,父母还是朋友呢?因此,音乐就接受到进一步的任务,在  涉及具体的内容和特殊个别的关系和情境  (这些正是心灵所  体验到的,而且要通过这些才能把它的内心生活反映于音  调)时,就必须使音乐表现本身也获得·类·似·的·特·殊·具·体·化。因  为音乐所要处理的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内心生活,而是由具体  内容充实起来的内心生活,这种具体内容是和具体的情感密  切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根据不同内容的标准,表现在本质上  也必然现出一些差异。心灵也是如此,它愈以全力去对付某  种个别特殊的事物,它的运动和情绪也就愈紧张,因此就与  上文所说的灵魂欣赏自己那种幸福状态相反,要转入各种情

-----------------------------------------------

第二章  音    乐

3  1  4

欲之间的分裂,冲突和斗争,一般说来,要转入深刻的特殊  具体化,对这种情况前此所讨论的那种表现方式就不再适应  了。内容的细节正是由·歌·词提供的。真正的旋律并不深入到  这些明确的细节,所以在乐曲里,歌词中的特殊细节大半只  处在次要的地位。例如一首歌尽管作为诗或歌词来看可以是  包括无数细微差别的情调,见解和观念的整体,但是歌调中  却从头到尾都大半只用其中某一情感的同一基调,所以主要  也只打动某·一·种情调。把这种情调掌握住,然后使它体现在  声音里,这就是这种伴歌的旋律的基本功用。所以全诗中各  章可以都用同一个旋律,尽管各章在内容上互不相同,这同  一旋律的反复复现不仅对效果无害,而且正足以提高歌的感  动力。这正如在一片自然风景里,有许多不同的事物摆在眼  前,但是总有某同一基本情调和情境灌注生气于整体。在歌  里也应有某一个占统治地位的音调,尽管这个音调只适合于  歌中某一两句而不适合其余各句,因为歌词的明确意义不应  占优势,而单纯的乐曲应该独立地回翔于不同的内容意义之  上。有许多伴歌的音乐作品却不是这样,每一节新词都用一  个新曲调,前后往往在拍子,节奏乃至于音调上各不相同,我  们从这里简直看不出这种变化有什么必要,既然歌词或诗本  身并不是从头到尾在音节,节奏和韵脚上变化不停。

      2a)但是凡是适合于歌调(这是灵魂的一种真正旋律式的  歌唱)的并不都适合于任何一种音乐表现方式。所以在单纯  的乐曲式之外,我们还应提到一种同样重要而和它对立的·第  ·二个方面,只有通过这个方面,歌调才真正成其为伴奏的音  乐。在朗诵调占优势的表现方式里就有这种情况。在这种表

-----------------------------------------------

4  1  4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现方式里并没有一种独立自足的旋律,其中仿佛只掌握住一  种内容的基调,而在展现这种内容基调之中,灵魂仿佛听闻  到  (或觉察到)它自己的主体性;这里所说的表现方式却不  是这样,而是由歌词的内容按照它的全部特殊细节去决定声  音,所决定的不只是声音的进程,而且还有声音的高低抑扬  的尺度。因此,这种音乐就不同于旋律的表现方式,变成了  一种高声·宣·讲,在意义上和在组合安排上都紧密地跟着歌词  走。这种表现方式只带来了一个新的因素,即显得较激昂的  情感,所以它的地位介乎单纯的旋律与诗的语言之间。适应  这种地位,这种表现方式就用一种紧密跟着歌词字义的较自  由的抑扬顿挫。歌词本身不必严格遵守固定音节格律,而歌  调也无须象旋律那样严格按照拍子和节奏向前发展下去,而  是在抑扬顿挫和快慢等方面都适应歌词内容所激发的情感。  音调的曲折变化也不象在旋律里那样首尾完整:开始,进展,  停顿,中断,再开始,休止,一切都有毫无限制的自由,只  须服从歌词的需要;突如其来的强调,不大有准备的转折,突  然的变调和终结都是可允许的。和旋律的一气呵成不同,这  种表现方式也可适应内容的要求,分裂成为一些零星的片段,  甚至听命于强烈的情感,显得破碎零乱。

      2b)具有这种性格,朗诵和宣讲的表现方式也适用于对  事件的平静的考察和叙述,正不亚于适用于富于敏感的心情  描绘,也可以显出心灵在某一种情境下的分裂,以激动的灵  魂的呼声唤醒听众的心灵,使它对所描绘的一切活动起同情  共鸣。这种朗诵的表现方式主要用在颂神乐章里,故事的朗  诵里,或是在叙述某一短暂事件的生动的穿插里,另一方面

-----------------------------------------------

第二章  音    乐

5  1  4

是在戏剧的歌唱里,可以表达流动的交谈中的一切色调以及  每一种情感,无论这种情感的转变是迅速,短暂,零碎,还  是犀利而暴躁,象闪电似的交锋还是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此  外,在史诗和戏剧的两个领域里还可以加上器乐,以便很简  单地指出和声运动中的停顿点,或是用插曲来使歌唱中断,以  音乐的语言来描绘当时情境的其它方面和进展。  ①

      2c)但是这种朗诵宣讲的方式所缺乏的正是单纯旋律的  优点,即明确的段落划分和圆满的整体,亦即上述心灵的亲  切情感和统一的表现,这种亲切情感和统一固然要结合到一  个特殊具体的内容,而这个内容里却仍显出灵魂与自己的协  调一致,由于它不让自己被特殊个别细节弄得支离破碎,东  奔西窜,而是在这些细节中仍使主体方面的综合发挥效用。因  此,音乐即使涉及已由歌词表达出的内容中的这种较明确的  特性,也是既不满足于朗诵宣讲,又不能停留在旋律式和朗  诵式的单纯·差·别上,前者相对地超然回翔于歌词中的特殊个  别细节之上,而后者却尽力和这些细节保持最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