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283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就是由于考虑  到这一点,我在上文曾说过史诗的任务在于描述一个动作情  节的·发·生经过,所以它不仅要把握住实现目的所涉及的外在  因素,而且要分配给外在环境,自然情况以及其它偶然事故  在动作情节中和内在因素中享有同样发挥作用的权利。  ①

    (1b)  如果要进一步探讨史诗以事迹的形式去叙述其实  现过程的那种·特·殊目的的性质,那末,根据上文所说的,这  种目的不能只是一个·抽·象·概·念,而应该有完全具体的定性。它  既然要在具有实体性的民族生活整体里实现,就不能只是主  观任意的。例如政权机构,祖国,或是某一政权机构或国家  的历史都是本身带有普遍性的,由于这种普遍性,它就不能  表现为某某主体的个别存在,也就是说,不能和个别的活人  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所以一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生活  和规章制度的发展以及它的命运尽管都可以通过事迹去叙  述,但是凡所发生的事如果不是作为某些具体的英雄人物的  具体行动,内在目的,情欲,苦难和成就的结果,不是由他

        ①  这一节说明史诗事迹的特征之一在于它须有一个特殊目的,这个目的实  现一方面要靠人物性格中的主体因素,一方面也要靠环境中的客观因素。实现以  后,主体的目的和计谋所导致的行动便变成了客观的事迹。黑格尔把动作和事迹  区分开来,还是要强调史诗的客观性。

-----------------------------------------------

第三章  诗

3  4  1

们的个性向所叙述全部现实情况提供了形式和内容,事迹也  就会以自己向前流转下去的呆板形式表现为一个民族或国家  的历史了。从这个观点来看,精神的最高动作就会是世界史  本身,人们就可以把普遍精神的战场上所发生的普遍行动写  成绝对的  (包罗万象的)史诗,其中主角就会是全人类的精  神,就会是全人类从意识的浑沌状态把自己提升到世界史里  去。不过正由于这种抽象的人类普遍性,这种材料就不能达  到艺术所要求的个别具体化。因为这种史诗根本就缺乏一种  确定的背景和世界情况,既没有外在的活动场所,又没有道  德习俗之类情况。唯一可设想的基础就是普遍的世界精神本  身,它不可能作为一种特殊具体情况而呈现于观照,而且要  以整个大地为它的活动场所。纵使这种史诗所实现的目的也  就是世界精神的目的,而这种世界精神却只能由思想去掌握,  由思想按照它的真正意义加以确定和阐明。尽管如此,如果  还硬要用诗的形式来表现这种世界精神,为着使整体具有恰  当的意义和融贯一致,那就只能假设这种世界精神由自己独  立地发出动作。对于诗来说,这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有可能,  一种是假定创造历史的内在的  (精神的)匠人,即须由全人  类来实现的那种永恒的绝对理念,显现为活跃的既指挥而又  执行的某一个体;另一种是这种绝对理念显现为一直在暗中  起作用的必然。但是就前一种情况来说,这种内容的无限性  会永远冲破由个别诗人来用艺术表现的窄狭的框框,或是为  着避免这种局限性,这种无限的内容也就势必降到用一种枯  燥的寓言来表现对人类的使命和教养,目的和道德完善,或  其它固定的世界史目的的一般感想。就后一种情况来说,不

-----------------------------------------------

4  4  1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同的民族精神须由相应的不同的英雄人物来表现,这些不同  的英雄人物的斗争生活就各自为政地造成历史及其进展。但  是各民族精神如果要以诗的形式显现于现实,那就只有使实  在的世界史里以行动或事迹的形式陆续展现于我们眼前。那  末,我们就会看到一系列的个别具体人物以纯然外在的次序,  涌现出来接着又消失去,这样他们这些个别人物之间就缺乏  统一和联系,因为引着世界走的世界精神,作为一种内在的  自在之物和命运主宰,就不应作为一个本身也在行动的人物  而处在首位。如果我们也要按照它的普遍性来掌握民族精神,  让它凭这种实体性  (普遍性)去行动,那也会产生像上文所  说的那样一系列的个别人物,他们就会像印度的借尸还魂,只  有一种客观存在的假象。这种虚构尽管披着诗的外衣,比起  在  真实历史中实现的那种世界精神的真相,就暗淡无光  了。  ①

1c)由此可以得出一条带有普遍性的规则:特殊的史诗事

        ①  这一节说明史诗事迹所实现的目的不能是抽象的,只能是具体的。所谓  “具体”是指目的须根据一个民族的实际生活情况。黑格尔认为只能有民族史诗,  不能有世界史诗或全人类史诗。因为假如有世界史诗,它就应表现世界精神,而  世界精神是绝对普遍的,无限的,既没有个别具体的活动场所  (它的活动场所是  整个大地),又没有具体的真人真事为道德习俗之类实际情况,不符合艺术所要求  的个别特殊化。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精神性的理念,是第一性的,理念否  定自己才转化为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只是精神世界的“另一体”或“异化”。世界  精神就属于理念范畴,它既是无限的,就不能由有限的知解力或有限的艺术去掌  握,只能由包罗万象的哲学思考去掌握。所以在人类精神发展中哲学处于最高阶  段。“精神的最高动作就是世界史本身”  这句名言就是说  “哲学与历史的统一”。  “精神的最高动作”就是哲学思考。

-----------------------------------------------

第三章  诗

5  4  1

迹只有在它能和·一·个人物最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时,才可以达  到诗的生动性。正如诗的整体是由·一·个诗人构思和创作出来  的,诗中也要有·一·个人物处在首位,使事迹都结合到他身上  去,并且从他这·一·个形像上发生出来和达到结局。不过这里  还有其它重要的条件。我们在上文关于世界史所说的那番话  现在似乎可以反过来说,用诗的形式来写的一个具体人物的  传记似乎可以成为最完美的正式史诗的材料了。其实并不然。  在传记里尽管个别人物始终都是同一个人,牵涉到他的各种  各样的事件却可以各自独立,互不相干,而主体和这些事件  只是完全外在地偶然地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史诗如果本身须  是一个整体,它用作内容来描述的事迹也就应本身具有整一  性。主体和客观事迹这两方面的整一性必须互相协调结合起  来;但是像西班牙民族英雄熙德的生平事迹那种传记的兴趣  中心固然在于以西班牙为背景的·一·个始终忠实于自己性格的  伟大人物,他的发展,英雄气概和结局;他的事迹在他眼前  掠过,就像在一个雕刻的神眼前掠过一样漠然无动于衷,而  且这个人物本身终于对于我们成为过去的了,对开他自己也  成为过去的了;描述熙德的那些诗篇却也只是一些押韵的编  年纪事而不是真正的史诗。至于后来叙述熙德事迹的那些传  奇故事,按照这种体裁的要求,只是把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  分裂成为若干零星片段,根本无须结合成·一·个具有整一性的  事迹。上述条件在荷马的两部史诗里却实现得最好,其中阿  喀琉斯和俄狄修斯是中心人物。印度史诗《腊玛雅那》也是  如此。从这个观点来看,但丁的《神曲》处在一种值得注意  的特殊地位。在这部史诗里,诗人自己就是上文所要求的·一

-----------------------------------------------

6  4  1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个人物,诗中一切都结合到他在地狱,净界和乐园中的游历,  所以他可以把自己凭想像所创造出来的那些画面当作他自己  的经历来描述,因而有权做一般史诗所不宜做的事,把自己  的情感和观感穿插到一部客观的作品里去。  ①

      2.史诗的任务一般在于叙事,所以客观事物同时向它提  供了内容和形式,但是另一方面事迹就是在我们眼前掠过去  的·动·作,所以·个·别人物及其行动和遭遇就成了真正突出的东  西。只有个别人物,无论是人还是神,才能真正发出行动,他  们愈是活跃地和眼前发生的事交织在一起,也就愈有理由引  起较大的兴趣。从这一点来看,史诗与抒情诗和戏剧体诗的  基础是相同的,所以现在要做的重要的事就是确定在描绘个  别人物方面有什么·特·别·属·于·史·诗·的方式。

      2a)如果要使史诗人物特别是主角显出客观性,他们就要  本身是许多特征的·整·体,是完整的人,从他们身上可以见出  一般心灵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全民族的已发展出来的思想和  行动的方式。关于这一点,我们已在第一卷(293—295页)里  提到荷马的英雄人物们,特别是阿喀琉斯,在他一个人身上  集中地而且生动地表现出多方面的人性和民族性,《奥德赛》

        ①  这一节说明史诗不但要有人物的整一性,还要有动作情节的整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