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292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3b)·阿·拉·伯·人一开始就显出诗才,而且很早就有些从事  写作的诗人。抒情而兼叙事的英雄歌集《牟尔拉卡特》  ①  中有  一部分在先知摩罕默德以前的世纪里就已出现,描述所用的  语调有时大胆夸张,有时很有节制,平静柔和,所描述的还  是阿拉伯人还处在异教时期的原始情况,例如部落的光荣,复  仇的怒火,爱情,冒险探奇的热望以及欢欣愁苦之类题材都  写得很有魄力,其中有些特色令人回想起中世纪西班牙骑士  的浪漫风格。这在东方原始生活中是一种真正的诗,其中没  有妄诞的幻想,没有散文气味,没有神话,没有牛鬼蛇神之  类东方怪物,有的是真实的独立自足的形像,尽管在词藻比  喻方面偶尔有些怪诞和近乎游戏,还是近乎人情的,形式完  整的。近来才搜集的《哈玛莎》的以及还待编辑的侯德赛里

①  《牟尔拉卡特》(Moallakat)又名  《珍珠链》是阿拉伯民族最早的史诗。

-----------------------------------------------

6  8  1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特  ①  的诗集也使我们看到类似《牟尔拉卡特》里所写的那种  英雄世界。但是在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进行广泛的成功的征  战以后,这种原始的英雄人物性格就逐渐消失了。在许多世  纪的过程中在史诗这个领域里就只出现了一些教训式的寓  言,表现清醒智慧的格言,《天方夜谈》之类神奇故事以及哈  里里的《玛卡门》  ②  之类冒险故事。这后一种已由鲁柯特译成  德文,在音韵和意味上的巧妙精工都可与原作比美。

      3c)与阿拉伯相反,·波·斯的繁荣却出现在伊斯兰教已把波  斯语言和民族生活加以改革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教养时期。  在这个时期的开始,我们就已看到一部史诗,至少就题材来  说,这部史诗追溯到远古时期波斯的传说故事和神话,顺着  英雄时代一直叙述到萨桑尼德王朝的末日。  ③  这部宏编巨制  的  作者是吐斯地区一个园丁菲尔都什,诗的名字是  《夏拿  默》,  ④  是仿效《巴斯塔拿默》的。但是这部诗还不能算是正  式的史诗,因为它没有一个完整的动作情节作为中心,各世  纪的更递在时间和地点两方面也没有明确的界定,特别是最  古老的神话人物和一些混乱的传说都在一种幻想世界里飘浮

《哈玛莎》(Hamasa),阿拉伯原义为“英勇”,是公元九世纪的一部著名  的阿拉伯诗选,大半歌颂伊斯兰教兴起以前的阿拉伯民族英雄的战斗事迹。

    侯德赛里特  (Hudseilit):待考。  Makamen  des  Hariri:哈里里  (1054—1122)阿拉伯诗人;《玛卡门》  原意是“会谈”,其中包含五十个故事,据说是由一位在十字军东征中的受难者所  谈出来的。用的大部分是散文,偶尔有韵。  波斯萨桑尼德王朝统治时期公元226—632年。

④  参看第一卷238页注⑤,《夏拿默》叙述父亲在无知中和儿子决斗,把儿  子打死的故事。







-----------------------------------------------

第三章  诗

7  8  1

着。从这种模糊的描述中不易看出所写的是个别的人还是整  个部落。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真实的历史人物。作为  伊斯兰教徒,诗人在处理题材方面是够自由的,正是这种自  由使作品缺乏原始阿拉伯史诗所具有的轮廓鲜明的有个性的  人物。由于远古传说故事时代距现在已经很远,从这部诗里  也嗅不出民族史诗所必需的现实生活的新鲜气味。在后来的  发展过程中,波斯的史诗艺术扩展成为一些变种,例如使尼  沙米享盛名的高度柔和深挚的爱情史诗,沙地所擅长的根据  实际生活经验的教训诗,以及后来泛神论和神秘主义的信徒  鲁米所宣扬的那种故事诗和传说演义。  ①

(二)希腊罗马的古典型史诗

·其·次,·希·腊·人和·罗·马·人的诗艺才初次把我们带到真正史  诗的艺术世界。

1.我前已摆在顶峰的荷马史诗就是这种真正的史诗。  1a)不管人们怎么说,荷马的两部史诗中每一部都是一个  具体的意味隽永的整体。有些人认为这两部史诗是由许多诵  诗的艺人陆续歌唱和创作出来的。我认为要对这两部史诗作  出正确的评价,就要认识到它们的叙述语调始终是民族的,真  实的,就连个别部分也都熔铸得很完美,各自成为独立自足  的整体。东方人在用象征的或教训的方式把所观照到的实体

        ①  尼沙米(Nisami)是公元十二世纪波斯诗人,著有诗集名《五宝》;沙地  (Saadi)  是公元十三世纪波斯诗人;鲁米  (Rumi)  是十三世纪波斯诗人,著有  《精神教训诗》六卷。

-----------------------------------------------

8  8  1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性和普遍意义的东西表现于人物性格及其目的和事迹时,总  不免加以歪曲,在荷马史诗里我们却第一次看到诗所写的世  界很巧妙地在家庭,国家和宗教信仰的普遍伦理生活基础与  人物的个性和目的之间,维持住恰到好处的平衡,其中精神  和自然,有目的的行动和客观事态,事业的民族基础和个别  人物的意图和行为这些对立面也是如此。尽管个别英雄们在  他们的活泼自由的行动之中好象起着主导作用,他们却仍然  受到明确目的和严肃命运的节制,所以全部描述对我们还有  极高的价值,博得我们欣赏和喜爱。就连和这些勇敢正直的  原始英雄们相对立或协作的神们,我们也要按照他们的意义  而表示敬意。这些神们所显现的既是神又是凡人的天真形像,  作为为热闹的喜剧性艺术,也还是令人开心的。

      1b)荷马以后的·纪·事·本·末·派的诗人们就逐渐离开了这种  真正的史诗表现方式,因为他们一方面把民族世界观的整体  打得七零八落,另一方面又不注意诗的整一性和每一动作情  节的独立自足性,而专致力于把事迹本末从头说到尾,或是  以某一人物为中心来取得统一性,从而导致用速写法写历史  著作的倾向。

      1c)最后,亚力山大时期以后的希腊史诗时而回到较窄狭  的牧歌体,时而使真正史诗转变为炫耀学问的精巧制作或教  训诗,日益丧失原始史诗的朴素和新鲜的生气。

      2.·其·次,希腊史诗末日的这些特征变成了罗马史诗的主  导因素。象荷马史诗那样的民族圣经在罗马已找不到了,尽  管直到近代还有人企图把古罗马史编成史诗。维吉尔的《伊  涅意特》还是罗马史诗的最好范例。此外很早就出现过一些

-----------------------------------------------

第三章  诗

9  8  1

历史诗和教科诗,都只能证明罗马所发展的诗种已是半散文  性的。这也说明罗马人何以把讽刺诗发展到最完善的程度,成  为他们的家常便饭。

(三)浪漫型的史诗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新民族的形成,用新民族的世  界观和宗教信仰以及其动作情节和结局,才能对史诗灌注一  种元气和精神。·日·耳·曼·民·族和·罗·马·系·民·族

                                                                              ①  就是这种新兴民  族;前者指在原始异教时期和皈依基督教以后时期而言,后  者后来分化为很多支派。在他们的后来的发展阶段中,基督  教的世界观和现实情况日益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他们的影响  也愈来愈大。不过正是由于这种多方面的发展和纵横交错,就  很难对他们作出很简短的评论,所以我只能就几个主要倾向  提出以下一些要点:

      1.·第·一·组可以看作古诗的遗迹,它们大部分还是由基督  教以前时期通过各新兴民族口传下来的,所以遭到了一些损  坏。

这里首先要提据说是奥森写的那些诗歌。  ②  尽管英国著  名的批评家约翰生和萧  ③  都认为这些诗歌是麦克浮生的伪制

            日耳曼民族在中世纪初期泛指从东北入侵到欧洲落户的蛮族,包括北欧  诸国,德国和英国;罗马系民族指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原有民族,大半也受到入侵  民族的血源的和文化方面的影响,主要指拉丁民族,包括法、意和西班牙。  关于奥森的诗,参看第一卷325页注。

③  Samuel  Johnson,1709—1784,第一部  《英语词典》  编者;William    Shaw,1749—1831,英国教育家,学者。





-----------------------------------------------

0  9  1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品。但是任何现代诗人也不能凭空杜撰出那样古老的民族情  况和事迹,所以这里必有一些原始诗做基础,尽管其中所表  现的整个语调和观感方式很可能在许多世纪过程中遭到了近  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