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296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奇*书*网.整*理*提*供)

-----------------------------------------------

第三章  诗

5  0  2

·第·一是·内·容,在这种内容里心灵感知心灵自己,把所感  知的形成观念;

·第·二是·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内容就表现成为抒情诗;  ·第·三是抒情诗的·主·体(诗人)表现情感和思想的出发点,  即他所处的意识和文化教养的发展阶段。

(一)抒情的艺术作品的内容

      抒情诗的·内·容不能是一种扩展到和整个世界各方面都有  联系的客观动作情节的展现,而是个别主体及其涉及的特殊  的情境和对象,以及主体在面临这种内容时如何把所引起的  他这一主体方面的情感和判断,喜悦,惊羡和苦痛之类内心  活动认识清楚和表现出来的方式。由于抒情诗所倚为基础的  是向特殊分化的原则,它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涉  及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它和史诗却有本质的区别。史  诗把民族精神的整体及其各种实际现象都纳入同一部作品  中,抒情诗却只涉及这一整体的某一特殊方面,不能象史诗  那样包罗万象。所以只有通过全民族的抒情诗的全部作品,而  不是通过某一首抒情诗,才能把全民族的旨趣,观念和目的  都表现无遗。和史诗不同,从抒情诗中不能指出一部诗的圣  经。抒情诗却享有一个便利,正式史诗只能出现于原始时代,  而抒情诗却在民族发展的任何阶段中都可以出现。

      1.在这种向特殊分化的抒情诗领域里,人类的信仰,观  念和认识的最高深的·普·遍·性·的东西  (其中包括宗教,艺术甚  至科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意蕴)却仍巍然挺立,只要这些因素  适合观念和观照的形式,就能引起感情。所以普遍性的观点,

-----------------------------------------------

6  0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世界观中的实体性因素以及人生观中的深刻理解都是抒情诗  所不排斥的,我在上文讨论不完备的史诗时所提到的内容大  部分都很适合抒情诗。  ①

      2.·其·次,·特·殊·因·素本已包含在普遍性之中,它一方面可  以和实体性的东西交织在一起,从而使个别的情境,情感,观  念等等可以按照它们的深刻的本质去理解,而且以实质性方  式获得表现。举例来说,席勒的正式抒情诗和歌谣体诗里都  有这种情况。关于这一点,我特别想到希腊诗人伊布库斯的  《鹤》  ②  里复仇女神合唱曲中那段宏伟的描述,这既不是戏剧,  也不是史诗,而是抒情诗。此外,这种特殊与普遍的结合也  可以用来把多种多样的特点,情况,心情,事迹等等引来证  明包含万象的思想和格言,从而以生动的方式阐明普遍性的  道理。例如一般在挽歌和书信体诗里常遇到的关于世界的感  想,就是运用这种特殊和普遍的结合。

      3.最后,抒情诗既是·个·别·主·体的自我表现,所以满足于  运用极平凡的内容。这就是说,它所特有的内容就是心灵本  身,单纯的主体性格,重点不在当前的对象而在发生情感的  灵魂。一纵即逝的情调,内心的欢呼,闪电似的无忧无虑的  谑浪笑傲,怅惘,愁怨和哀叹,总之,情感生活的全部浓淡  色调,瞬息万变的动态或是由极不同的对象所引起的零星的  飘忽的感想,都可以被抒情诗凝定下来,通过表现而变成耐



指史诗部分所举的田园诗,传奇故事诗和民歌之类史诗变种。

②  伊布库斯(Ibukus;Ibykus)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诗人,他的《鹤》本来  是一部戏剧,其中合唱部分是抒情的。

-----------------------------------------------

第三章  诗

7  0  2

久的艺术作品。在诗领域里的这种情况颇类似我在讨论风俗  画时所说过的那种情况。它的对象和内容都是完全偶然的,它  之所以引人入胜,全在于主体的掌握方式和表现方式,抒情  诗的这方面的乐趣有时是来自心情的一阵清香,有时由于新  奇的观照方式和出人意外的妙想和隽语。  ①

(二)抒情的艺术作品的形式

      ·其·次,使上述那种内容成其为抒情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关  键一般就在个别人物及其思想情感。所以全诗的出发点就是  诗人的内心和灵魂,较具体地说,就是他的具体的情调和情  境。内容所展现出来的特殊因素的意蕴和关联并不是客观上  本身就是实体性的内容,也不是个别事迹的本身独立自足的  外在现象,而是来自主体方面的意义。所以个别主体本身就  要具有诗的意味,富于想象和情感,或是具有宏伟而深刻的  见解和思想,本身就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完满的世界,摆脱了  散文生活的依存性和任意性。因此,抒情诗获得了一种不同  于史诗所应有的那种整一性:抒情诗的整一性来自心情和感  想的内心世界,这种内心世界自生自发,自反映于外在世界,  描述自己,或是此外还和某种对象打交道,也还是凭主体的

        ①  这一段说明抒请诗的内容不是史诗所表现的某一时代某一民族的全部  情况,而是诗创作主体的内心活动。因此抒情诗与史诗一个基本区别在于史诗所  依据的是客观原则而抒情诗所依据的是向特殊分化的主体原则,抒情诗所表现的  就是诗人自己。但特殊总是与一般结合的,个人的观感和情感可以反映带有普遍  意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由于抒情诗表现个别主体,所以内容可以是平常的琐  细的带有偶然性的,全凭诗人的掌握方式和表现方式而引人入胜。

-----------------------------------------------

8  0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旨趣,这就使它保持任意在哪里开始或终止的权利。例如贺  拉斯往往把终点放在依通常观念方式和表现方式应该是起点  的地方,他描写一次宴会只描写他自己情绪和吩咐人准备宴  会的情况,对宴会本身却只字不提。此外,各种情调的性质,  心情的个别情况,情欲的强度,激烈,急躁,踌躇徘徊,或  是心平气和,缓慢的静观默索等等也可以显出内心生活的进  展和联系有极其繁复的规范。由于内心生活这样变化多方,我  们对此很难作出固定的普遍适用的结论。我现在只就抒情诗  和史诗的区别提出以下几点。

      1.上文已经说过,有几种史诗可以采用抒情诗的语调,  抒情诗也可以采用按内容和形式应属于史诗的事迹,因而侵  入史诗的范围。例如英雄诵歌,传奇故事和歌谣都属于这一  类,这类诗的整体在形式上是·叙·事·的,因为所描述的是一种  情境和事迹的发展过程,一个民族命运中的转折点等等;但  是另一方面这类诗在基本语调上仍完全是·抒·情·的,因为占主  要地位的不是对一件事进行丝毫不露主体性的(纯客观的)描  述,而是主体的掌握方式和情感,即响澈全诗的欢乐或哀怨,  激昂或抑郁。此外,这类诗从效果看也是抒情的。诗人着意  在听众心中引起的正是所叙事迹在他自己心中所引起的因而  把它完全表现在诗里的那种心情。他用来表现对所叙事迹的  哀伤,愁苦,欢乐和爱国热情等等的·方·式也正足以说明中心  点并不是那件事迹本身而是它在他心中所引起的情绪,因为  他所突出的并且带着情感去描述的主要是和他的内心活动合  拍的那些情节,这些情节描述得愈生动,也就愈易在听众心  中引起同样的情感。所以内容虽是史诗的,而表现方式却仍

-----------------------------------------------

第三章  诗

9  0  2

是抒情的。

属于这类诗的有以下几种:  1a)·第·一是·箴·铭,如果箴铭不仅是用作标签,简短地客观  地标明这是某某事物,而且还联系到某一种情感,内容因此  就离开客观事实而转到内心生活了。在这种情况下,主体就  不再在对象面前消失掉,而是正在这个对象里表现出他自己,  他对这对象的愿望,他的恢谐态度,巧妙的配合和出人意外  的奇想了。《希腊诗选》  ①  里就已包括大量的富于幽默意味而  不坚持史诗语调的箴铭。在近代,法国人也常用意味隽永的  双行押韵体写箴铭,插在小舞剧里。我们德国人的格言诗和  讽刺诗也属于这一类。就连情感占优势的墓铭也具有这种抒  情诗的性质。

      1b)·其·次,抒情诗也可以用上述方式扩展成为描述性的  故事。最简单的形式是·传·奇·故·事·诗。这种故事诗把一件事迹  分成若干景,对每一景都附上一首短诗略述其中要点并表现  诗人的同情。这种诗主要在西班牙盛行,它对一种情境的特  征显出明确的掌握,突出地表现出诗人的同情,使故事正文  获得巨大的效果。它是投到抒情的画面上的一朵灿烂的光彩,  主要来自明确的观察力,亲切的情感尚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