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305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希腊和罗马的抒情诗不仅和东方抒情诗不同,而从另一  方面看,也和·浪·漫·型抒情诗不同。因为古典型抒情诗并不把  特殊具体的心情和情境深化到亲切的程度,而是把内心生活  及其个别的情欲,观感和见解全都清清楚楚地亮出来。所以  希腊罗马抒情诗就连在表现内心生活时也还是尽可能地保持  着古典艺术中造形艺术的类型。它在人生观,处世哲学等方  面所提出的看法尽管具有明显的一般性,却仍不失其为自由  个人的独立见解和掌握方式。它并不用富丽的词藻和比喻,而

首先应该提到·中·国·人

        ①  黑格尔对中国抒情诗显然很隔膜,他关于东方诗缺乏主体性和精神性的  一番话很难适用到屈原,阮籍,陶潜,杜甫,李白这些代表诗人的抒情作品。《诗  经》主要属于象征型倒是确实的。

-----------------------------------------------

0  5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是直率地切实地把话说出来;至于主体情感的表现方式则有  时只是一般化,有时也用生动鲜明的形象。由于从这种个性  出发,在构思,表现,辩证发展,音律等方面,各种体裁之  间彼此差别很大,因此才能保证各以独立自足的方式达到完  善化的最高点。象内心生活及其观念一样,表现方式也具有  造球艺术的性质。造形艺术的表现方式在音乐方面把重点不  大摆在情感的内在运动的旋律上而是更多地摆在字音的抑扬  顿挫的节奏上,同时还加上舞蹈的低徊往复的复杂组合。

      1.希腊抒情诗在它的原始的最丰富的发展阶段完全实现  了这种艺术特性。起初是史诗色彩还比较浓。·颂·体·诗就沿用  史诗的音律,不大表现内心的激昂情绪,而是象上文已经提  到的,塑造出鲜明的神的形像供心灵观照。从音律看,·挽·歌  ·体是进一步的发展

①。挽歌的以音节为准的音律把五音步格

和原先的六音步格进行有规则的交错,而且在等距离间歇的  地方用顿。这就标志着诗章的完整结构的开始。它在整个音  调上就带有抒情的性质,政治性的挽歌和爱情的挽歌都是如  此,不过格言式的挽歌在突出表现实体性本身这一点上还近  于史诗,这就说明了格言式挽诗何以只在伊奥尼亚人中间流  行,因为那里占优势的观照方式是客观的。从音乐观点看,格  言式挽歌主要只发展了节奏因素,与挽歌相近的还有·第·三·种  体裁,它发展了抑扬格的音律,经常用于尖锐的讽刺,所以  已有主观的倾向。

①  西方的“挽歌”并不是都用于送葬的,这个名称主要从体裁形式着眼,颇  类似词牌曲牌。

-----------------------------------------------

第三章  诗

1  5  2

但是真正抒情的感想和情欲只有在所谓·米·罗·斯·体

                                                                                                    ①  抒情  诗里才达到充分的发展。它的音律是比较变化多方的,诗章  的结构很丰富多采,由于采用的音调的回旋起伏,音乐的伴  奏也比较完备。每个诗人可以按照自己情感的性质而自造一  种根据节奏的音律。例如莎佛为着表现她的既温柔而又热烈  的情绪,就用了一种雄壮有力的音律,而阿尔克乌斯  ②  却用  了颂诗体去表现他的大丈夫英勇气概,尤其是斯柯林派  ③  运  用多种多样的内容和音调,在词藻和音律两方面都显出很精  微的浓淡差别。

      最后是·合·唱·队的抒情诗在观念和感想的丰富性,转折和  衔接的奇特性以及外在传达媒介的运用等方面都达到最完满  的发展。合唱队的歌唱可以随各个歌手的口音而变化,语言  的节奏、音乐的抑扬起伏还不足以充分表达内心运动,还要  借助于舞蹈的低徊往复运动这个造形艺术的因素,所以在合  唱诗歌里,抒情诗的主体因素通过表演的具体化而获得一种  和它保持平衡的客观的对称力量。合唱队的激昂诗章在内容  对象上是最有实体性和重要性的。所歌颂的是神或游艺竞赛  中的胜利者,从这些歌颂里,在政治上往往分裂的希腊公民  可以看到民族统一的客观图景。所以就从内心的掌握方式来

米罗斯体抒情诗产生于米罗斯岛。这是希腊最大的女诗人莎佛(Sapho)  的故乡。  阿尔克乌斯(Alka  A  us),公元前六世纪希腊抒情诗人,和莎佛很接近,写  过诗歌颂她。

③  斯柯林派(Skolien),早期希腊写宴饮歌的作者们,据说起源于音乐家托  潘德  (Terpander,公元前700—650左右的诗人)。





-----------------------------------------------

2  5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看,合唱队的诗歌也不缺乏史诗的客观因素。例如品达在这  方面就已达到完美的顶点,象我在上文已指出的,品达总是  从外界提供的某种机缘出发,轻巧地转到对伦理宗教各方面  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深刻思考,或是转到英雄们及其功绩,城  邦的之类重大问题。他对造形艺术的鲜明的表现方式和主体  方面想象的奔放都同样驾御得很好。所以关键不在以史诗方  式写自生自展的客观事物,而在被内容对象所激发的激昂情  绪,结果这种对象反而显得是从心灵孕育出来的。

      较晚的亚力山大城时代  ①  与其说是进一步的独立发展,  无宁说是一种根据学识的摹仿,专致力于词藻的典雅和正确,  后来一些纤巧和滑稽的表现方式盛行,流于支离破碎;或是  在一些俏皮的格言箴语里凭情感和幻想把原已存在于艺术和  生活中的花卉集锦似地拼凑在一起,企图凭巧智的颂扬或讽  刺使那些花卉重新鲜艳起来。

      2.·其·次,到了·罗·马时代,抒情诗这块土壤已经过多次耕  种过,不象原始时期那样丰产了。它的繁荣时期主要限于奥  古斯都大帝朝代,当时它是作为精神方面的认识性活动和从  文化修养出发的欣赏趣味而得到钻研的,只是一些熟练的翻  译者和抄袭者的勾当,一种勤学苦练和特殊文艺趣味的产品,  而不是新鲜情感和有独创性的艺术构思的产品。但是同时也  应承认,罗马抒情诗尽管摹仿亚历山大城时代的特别枯燥的

        ①  亚力山大城时期指亚力山大东征在埃及建立的亚力山大城,中晚期希腊  文化得到发展时期,约在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后三世纪。这种文化中心并不在希  腊而在埃及。

-----------------------------------------------

第三章  诗

3  5  2

样本,卖弄学问和贩运外来的神话,却也独立地表现出一般  罗马人的特性和个别诗人的个性和精神。如果我们把诗和艺  术的最深湛的灵魂暂时丢开不谈,罗马人在颂体诗,讽刺诗  挽歌体诗这几种体裁方面也确实达到相当高的完美程度。这  里也可趁便提一下罗马以后的讽刺诗。它们对当时社会的腐  败情况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抱着满腔义愤劝人行善的教训,很  难归到真正的诗的行列。除掉这种满腔义愤和抽象的劝世箴  言以外,诗人们对他们所痛骂的现实并没有提出什么具体措  施。

(三)  浪漫型抒情诗

      象史诗一样,抒情诗也因为一些新民族的出现而获得一  种较原始的内容意蕴和精神。这些新民族就是日耳曼民族,拉  丁民族和斯拉夫民族。他们在异教时期,特别在皈依基督教  以后,从中世纪到以后几个世纪之中,代表着抒情诗的·第·三  ·个主要倾向,在一般性质上是·浪·漫·型的。这个倾向从此得到  日益丰富的发展。

      在这第三个范围里,抒情诗变得特别重要,以至它的原  则起初影响到史诗,而在它的较晚的发展阶段又更深刻地影  响到戏剧  (这种情况在罗马时代就不可能)——  甚至在一些  民族中真正的史诗因素也完全用叙事的抒情诗方式来处理  的,因而产生了一些作品,很难断定它们应属于哪一个诗种。  抒情诗的掌握方式的这种越界的倾向有一个基本原因,那就  是上述新兴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都是按照从主体出发这一原  则发展出来的。这种主体原则势必把有实体性的客观因素当

-----------------------------------------------

4  5  2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作本来就是主体自己的,是从主体本身中产生出来而且由主  体赋予形式的。后来主体就日渐自觉到这种向自己心灵专注  和深入的情况。这种主体原则在日耳曼民族中发挥着最纯粹  最充分的作用,而斯拉夫民族则一开始就挣扎摆脱了东方人  沉浸在实体性和普遍性中的状态。处在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中间阶段的罗马系民族  ①  在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各行省区,不  仅有罗马文化的残余摆在面前,而且还有各方面都很完备的  现成的社会情况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