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328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作为这方面的光辉范例,我只想在  这  结尾部分再一次举出莎士比亚,却不能进行详细的分  析。  ①

      到了喜剧的发展成熟阶段,我们现在也就达到了美学这  门科学研究的终点。我们原来从象征型艺术开始,其中主体  性在挣扎着试图把它本身作为内容和形式寻找出来,把自己  变成客观的(表现出来)。进一步我们就跨进了古典型的造形  艺术,这种艺术把已认识清楚的实体性因素体现于有生命的  个体。最后我们终止于浪漫型艺术,这是心灵和内心生活的  艺术,其中主体性本身已达到了自由和绝对,自己以精神的  方式进行活动,满足于它自己,而不再和客观世界及其个别  特殊事物结成一体,在喜剧里它把这种和解的消极方式  (主  体与客观世界的分裂)带到自己的意识里来。到了这个顶峰,  喜剧就马上导致一般艺术的解体。一切艺术的目的都在于把  永恒的神性和绝对真理显现于现实世界的现象和形状,把它  展现于我们的观照,展现于我们的情感和思想。但是喜剧把

        ①  这一节说明近代喜剧的结局大致有三种。一种是法国莫里哀所代表的主  角专逗听众笑而自己却极严肃的喜剧,这种喜剧人物的结局大半是假面具的揭  穿,他没有真正喜剧人物那种逍遥自在的爽朗精神,不能接受失败或毁灭,所以  没有真正的喜剧性,也不能有真正喜剧性的和解。第二种是西班牙人所代表的专  以喜剧人物性格的描绘和剧情的巧妙穿插见长的作品,能逗观众笑,因为观众能  看出喜剧人物自己所看不出的矛盾,所以感到可笑。但是这两种喜剧都见不出古  代喜剧的那种喜剧人物的爽朗精神和丰满性格。具有这种优点的只有莎士比亚的  喜剧。

-----------------------------------------------

第三章  诗

1  6  3

这种精神和物质的同一割裂开来了,于是要外现于现实世界  的绝对真理就无法外现了,因为,现实世界中一些旨趣  (目  的内容)都变成独立自由了,都在受偶然性和主体性支配了,  这就破坏了体现绝对真理于有限现实世界的企图了。因此,绝  对真理在现实情况下不再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性格及其目的  达成积极的同一了,而是只以消极的方式发生效力,凡是不  符合绝对真理的事物就会否定  (消灭)自己,只剩下单纯的  主体性在这种否定中还显出安全感和自信心。

      这样我们现在就已达到了我们的终点,我们用哲学的方  法把艺术的美和形像的每一个本质性的特征编成了一种花  环。编织这种花环是一个最有价值的事,它使美学成为一门  完整的科学。艺术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效用或游戏的勾  当,而是要把精神从有限世界的内容和形式的束缚中解放出  来,要使绝对真理显现和寄托于感性现象,总之,要展现真  理。这种真理不是自然史  (自然科学)所能穷其意蕴的,是  只有在世界史里才能展现出来的。这种真理的展现可以形成  世界史的最美好的方面,也可以提供最珍贵的报酬,来酬劳  追求真理的辛勤劳动。因为这个缘故,我们的研究不能只限  于对某些艺术作品的批评或是替艺术创作方法开出方单。它  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溯艺术和美的一切历史发展阶段,从而在  思想上掌握和证实艺术和美的基本概念。

      但愿在这种基本观点上我的这部著作能满足你们的要  求。在研究美学这个共同目的上如果你们和我已建立起一种  联系,而现在就算结束了,我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美与真这  种较高的,不可磨灭的理想的联系,把我们永远牢固地结合

-----------------------------------------------

2  6  3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在一起。  ①

        ①  在这段简短的结束语中黑格尔一方面说明戏剧到了喜剧发展成熟阶段,  一般艺术便已解体,因为艺术的任务就在使绝对真理显现于客观现实事物的形  像,喜剧情节主要是片面地受到外界偶然事故和主体对某一情欲的追求,已破坏  了艺术所要求的绝对真理与现实事物形像的统一。另一方面黑格尔说明了自己用  的哲学方法是“追溯艺术和美的一切历史发展阶段,从而在思想上掌握和证实艺  术和美的基本概念”,“使美学成为一门完整的科学。”他最后祝愿读者或听众和作  者在美与真的理想上建立一种“不可磨灭的联系”。这番话也回答了离开历史发展  而追求  “美的本质”或  “美的概念”的读者们。

-----------------------------------------------

3  6  3

译  后  记

      黑格尔的《美学》原是作者在十九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  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授课的讲义。他死后由他的门徒霍  托根据他亲笔写的提纲和几个听课者的笔记编辑成书,于一  八三五年出版。本译文根据一九五五年柏林出版的由巴森格  重编的新版本。

      本译文第一卷早已在一九五九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印  行。后来译者忙于其它工作,接着在“四人帮”对知识分子  实行法西斯专政时期,又搁了十年左右,直到一九七○年冬  才动手续译。译完后把全书  (包括已出版的第一卷)从头到  尾校改了一遍。除德文版以外,译者参较了英译本  (鲍甲葵  译的全书绪论部分,奥斯玛斯通译全书),俄译本(斯托尔卜  纳译第一第二两卷,巴波夫补译完全书)和法译本  (姜克勒  维希译)。原书分三卷,柏林新版合订成一厚册。本译文依英  俄法三种译本分四卷,把原来第三卷分为上下两卷。

      黑格尔的《美学》是难读的,主要原因在于这部著作是  从作者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及其辩证法出发的。这套体  系极端抽象和艰晦,而且有很多矛盾和漏洞。抽象艰晦的思  想体系就必然表达于抽象艰晦的语言,黑格尔所用的并不是  一般德国人所习用的语言。此外,原书既根据提纲和笔记编

-----------------------------------------------

4  6  3  美学  第三卷

成,未经作者亲自校改,遗漏,重复和错误就在所难免。英  俄法三种译文不但和原文都有些出入,而且在原文艰晦的地  方,三种译文彼此悬殊也很大。所以看不懂原文时求救于这  些译本,也不一定就能解决问题。译起来既有困难,读起来  就不会很容易。

      但是难懂并不等于不可懂。如果对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有  一种大致正确的认识,多动点脑筋,《美学》这部著作还是可  以读懂的。反过来说,对《美学》的钻研也有助于理解黑格  尔的哲学体系,因为《美学》是用艺术发展的具体事例来阐  明  客观唯心主义及其辩证法的,比起黑格尔的  《精神现象  学》、《逻辑学》之类著作就较具体易懂。黑格尔在谈具体问  题时也能写出简明流畅的文章,《美学》里有不少的章节可以  证明这一点。恩格斯在一八九一年十一月写信给康·斯米特  说,“为消遣计,我劝你读一读黑格尔的《美学》,如果你对  这部书进行一点深入的研究,你就会感到惊讶”。细读  《美  学》,就可以体会到恩格斯的这句经验之谈,发现这部著作里  足供消遣的东西不少,启发深思的东西更多。

      对于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美学》这部书是值  得细读的。在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书籍  虽是汗牛充栋,真正有科学价值而影响深广的也只有两部书,  一部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另一部就是十九世纪  初期的黑格尔的《美学》。在哲学方面黑格尔总结了他以前二  千多年的西方思想发展,在美学和文艺理论方面也是如此。马  克思、恩格斯早期都属于青年黑格尔派,他们所创立的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之

-----------------------------------------------

译  后  记

5  6  3

下批判继承黑格尔和他的门徒费尔巴哈等人的结果。这一点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说得最清楚。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反杜  林论》、《费尔巴哈论纲》以及《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  终结》里,对黑格尔哲学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彻底的批判。关  于黑格尔哲学体系应该批判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  基本解决了。至于美学这个领块,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都极  为关心,进行过一些工作,发表过一些卓越的见解。但是由  于他们后来转到更重要更迫切的经济学研究和工人运动,虽  没有完全抛弃美学和文艺理论,却没有来得及就黑格尔《美  学》这部著作进行过系统的批判,或是把他们自己关于美学  和文艺理论的一些极其重要的教导加以汇总和总结。后来普  列汉诺夫、李夫习兹、路卡契、多列斯和柯赫等人虽作过一  些粗浅的尝试,其中不免有些修正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