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339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H  十一月:费希特从柏林避难到柯尼斯堡,担任临时教授,后转

往哥本哈根,找他的学生厄尔斯达(Oerstad),于1807年九月始返柏

林。

H  谢林到慕尼黑任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造型艺术科学院秘书

长。

I  符  腾  堡  公  国  弗  里  德  里  希  二  世  (Friedrich    Ⅱ    von  

W  ürttemberg,1754—1816)在世。

-----------------------------------------------

4  1  4  美学  第三卷

G    又译:宇宙精神,见叶青编《黑格尔》第21页;世界的灵魂,

见前书第39页;世界的主脑,见《拿破仑传》第413页。

GG    米希勒是法国新教徒,在柏林长大,上学,1819年入柏林

大学,修法律系,但对黑格尔的逻辑学,哲学课发生兴趣,1824年得

到学位,1826年开始在母校教书,1829年任教授,直到1874年。他

为《黑格尔全集》编委会提供了自然哲学讲演记录  (1823  S  24,冬季)

等。

C  巴伐利亚时期  D  (1807—1808  S  1808—1816,十年)

E  1807年·三七岁  E  记者生涯

F  一月:担任海得尔堡物理学会名誉会员。

F  三月:得到同乡尼特哈默尔介绍,前往巴伐利亚的班堡担任

《班堡日报》编辑一年半。尼特哈默尔在巴伐利亚公国政府担任高等学

务委员。

F  四月:《科学体系:第一部,精神现象学》出版于班堡和维尔茨

堡。后来,由舒尔茨  (Johann  Schulze,1786—1869)编订,收于米

编本《全集》第二卷;第二版,1841年。

J  “最内在的潜伏着的本质,……首先由于哲学按照人的存在、自

我意识的异化的现象去加以研究,才揭示出来,那掌握这种知识的科

学因而就叫做现象学。”“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起源和秘密。”

(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第16,第10页。)

F  以头一批有数几本赠送歌德、福格特(Geheimrat  Voigt)、尼

特哈默尔。歌德对友人克内贝尔  G  (Karl  Ludwig  Von  Knebel,

1744—1834)表示急于了解黑格尔的思想方法,而对于黑格尔的拙于

言词深觉惋惜。

F  写短文《谁在抽象思维?》(Wer  denkt  abstrakt?)。

GG

-----------------------------------------------

黑格尔生平和著作年表

5  1  4

I  七月:第四次反法同盟参加者普鲁士、俄国以战败国身份和法

国在普鲁士西北的提尔西特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让出了领

土。

J  “提尔西特和约对于德国曾是莫大的耻辱,而同时它又是走向

民族大复兴的转折。当时历史环境除了提供走向资产阶级国家的出路

之外,再没有达到民族复兴的别的出路。”(列宁:《当前的主要任务》。

《列宁选集》3∶491)

F  黑格尔的非婚生子路德维希  (Ludwig,1807—1831)生。

H  十月:谢林在慕尼黑艺术学院讲  “论造型艺术和自然界的关

系”(U

A  ber  das  Verha  A  ltniss  der  bildenden  Künste  zu  der  

Natur)。

H  十一月:谢林从慕尼黑寄来一份讲稿征求意见,同时表示尚无

时间读《精神现象学》。

H  谢林认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剽窃了他的观点而又叙述不当。

G  又译:克涅培尔,见《哲学史》2∶13;克纳贝尔,见《论十八

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论文译丛〕第17页;克涅伯尔,见贺麟:黑

格尔的时代,收于《外国哲学史研究集刊》第一集,第61页,上海人

民出版社,1978年。克是卢克莱修《物性论》德译者  (1821)。

GG  中译见《学习译丛》杂志1957年第2期第1—3页。

E  1808年·三八岁  E

F  十一月:转任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兼教哲学、古典文学、高

等数学。

F  给高年级开哲学概论课,给中年级开逻辑课。

H  费希特提出在柏林设立大学的建议书。

I  普鲁士资产阶级革命(1808—1813)。贵族曾经想执掌政权,但

软弱无力,资产阶级则害怕正在崛起的无产阶级,于是,在不伦不类

-----------------------------------------------

6  1  4  美学  第三卷

的君主政体这种统治形式下,普鲁士政府开始缓慢实行微小的改良,

以清除封建制度,确立有条件的资产阶级专政。

E  1809年,三九岁  E

H  二月:温迪施曼在《耶拿德国文献报》发表评论,肯定《精神

现象学》。

F  九月:讲演《论古典研究》。

F  黑格尔编写《哲学入门》  G  (Philosophische  Propa  A  deutik),以

便给各年级讲课用,1811年写毕。

F  这个时期的讲义、讲话  (历届学年年终讲话五篇)和意见  (关

于  哲  学  课  程  的  设  置),1840年,经  罗  森  克  兰  茨  (Johann  Karl  

Rosenkranz,1805—1879)编为《中学校长任期的〈哲学入门〉》米希

勒编为《哲学讲演》出版,收于米编本第十八卷和第一卷。后来,格

洛克纳(Hermann  Glockner,1896—?)于1927年利用米编本重版时,

撮合为《哲学入门、中学讲话和关于哲学课意见》(Philosophische  

Propa  A  deutik,Gymnasialreden  und  Gutachten  über  den  philo  B

sophic-Unterricht),列为第三卷,以后,霍夫迈斯特进一步做系统整

理,补充,总名为《纽伦堡时期1808—1816著作集》(Nürnberger  

Schriften:1808—1816)于1938年出版,是为原拉松所编《全集》第

21卷。

H  谢林丧妻。

H  三月:《谢林哲学著作集》(F.W  .J.Schellings  philosophische

  Schriften)第一集出版于兰次胡特  (Landshut),后集并未续出。

I  普鲁士政府委派洪堡筹办柏林大学。

G  本书无中译本,但有哈里斯(W  m.T.Harris)所写的大纲,即

英文《黑格尔:逻辑大纲》(Outlines  of  Hegel’s  Logic)的周谷

城译本(32开,116页),正理报社特刊,1934年。哈里斯所译《哲学

-----------------------------------------------

黑格尔生平和著作年表

7  1  4

入门》(Philosophical  propaedeutics)收于洛温(J.Loewenberg)所

编:《黑格尔著作摘编》(Selections,1929年,468页,纽约)第68——

79,  第  98—128  页)  北  京  图  书  馆  有  冈  迪  雅  克  (Maurice  de  

Gandillac)的法译本  Propé-deutique  philosophique,1963年,巴

黎。正文223页,其后的225—232页为法德术语对照索引。

E  1810年·四十岁  E

F  给低年级开法律学、伦理学、宗教课。

F  黑格尔的学生(耶拿大学时期)巴赫曼(Karl  Friedrich  Bach  B

mann,1785—1855)在《海得尔堡年刊》(Heidelberger  Jahrbüter)

上评论《精神现象学》,把谢林和黑格尔比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F  本世纪头十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主要特征趋臻具备,他

的哲学在思想学术界引起重视。

I  秋季:柏林大学开学,校长为施马尔茨  (Schmalz)。

H  费希特在柏林大学讲授“意识之事实”。

E  1811年·四一岁  E  结婚

F  给中高年级开宗教学课。

F  九月:和纽伦堡元老院议员卡尔·封·图赫尔的女儿玛丽·封

·图赫尔  (Marie  von  Tucher,1791—1855)结婚。

H  秋季:费希特当选年度校长。遭到评议会反对,次年四月即辞

职。

H  弗里斯《逻辑学体系》出版。黑格尔把这部书斥为“毫无意义

的出版物”。  G

G  见《逻辑学》第34页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