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汉侯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汉侯

279 二月风

书籍名:《汉侯》    作者:宜修


        所谓的没收家财,用不上陈珏亲自上门去刮地三尺,他所做的不过是看着下面的小吏一一登记造册,在一边监工而已。该章节由网友上传,网特此申明

        有几家显赫的侯府一朝倾颓,陈珏听说了一大家子老小无以过活的惨象,倒忍不住动了几分恻隐之心,暗示着下属把祖庙祠堂相关的财产收缴限制放宽些,至于其他的事陈珏也插不上手。

        “啪”的一声轻响,陈桓乱动的小胳膊一下子挥到东方鸿的脸上,东方鸿近年一直在太学教书,每日里见的都是循规蹈矩的博士弟子,他冷不丁地挨了这么一下竟然愣神了。

        陈珏看得一乐,心情松快了不少,道:“精神不错啊。”

        东方鸿白了他一眼,把陈桓交给阿如抱下去,口中道:“天子不声不响的,到底把那个窦七给处置了,外间都说陛下这是刻意给你报的仇。”

        陈珏笑了笑,心中不以为然,报仇之类的话不提,刘彻这会是去抓窦太后的痒处才是真。

        不只是区区窦七一人的处置,陈珏看得清楚,权贵聚居的地方出了这样的事,中尉和京兆尹难辞其咎,至少中尉下的武官中就又有了几个微妙的职务变动。陈珏知道,等到刘彻觉得手中的实力足够了,他处事的态度会比今时今日更加强硬。

        东方鸿给自己斟了半盏茶,浅浅了一口,话题一转道:“正事之余,我还有件事情要请你帮忙。”

        陈珏眉梢一挑,道:“这可真稀奇了,你还有事要我帮忙?”

        东方鸿长相不差,行为举止间颇有气度,在太学的一众博士讲师中人缘极好,就连出身世家的太学生也对他印象不错,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东方鸿根本不用通过陈珏。

        东方鸿笑笑。道:“是曼倩,他执戟为郎的日子够久了,还是做个闲散郎官来得好,我跟石郎中令……嗯,个性不合,实在不熟悉。更说不上话。”

        “万石君一家都是稳妥地性子。你能跟他合得来才是奇事。”陈珏忍俊不禁。又道:“曼倩风评不错。你只希望他做个郎官?”

        东方鸿眉头一舒。道:“曼倩生性比我更不受拘束。平日跟人往来自是无往不利。但真要他做什么高官。他不是那块材料。”

        “这阵子事情太多。稍后我探听探听。”陈珏**头答应。心中却想着哪日该同东方朔商量商量他地前程。虽然东方鸿能替儿子做主。但东方朔地意见也该听一听。

        又聊了一阵子。东方鸿才带着一匣子侯府地果品回了太学。太学地伙食虽好。但若论对膳食地讲究。天底下还真没有多少人及得上陈珏。

        陈珏披了一件裘衣送东方鸿出门。这个午后天气晴朗。虽说空气仍是干冷干冷。但阳光照在人身上。却让人觉得周身上下暖洋洋地。

        挥挥手算是再会。目送着东方鸿车驾渐渐远去。陈珏站在自家府邸门口打了个呵欠。原本人在冬天地时候就容易懈怠。他连日做事地时候精神抖擞。被暖暖地阳光一照。这一放松就觉出累了。

        “子瑜。”

        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在不远处响起,陈珏朝那边一看,一个身着棉衣地青年人正朝这边走过来,正是孔安国。

        比起陈珏身上的裘衣,孔安国的衣着相对单薄些。站在未化全的雪中颇有些名士风度,马车停在后头,他快步走过来,朗声道:“我还当是看错了,怎么,你竟然早料到我这个时候过来,早早迎接不成?”

        陈珏玩笑道:“才几日不见,孔博士也会说玩笑话了?”

        孔安国摆摆手,这会儿他的马车也过来了。他指挥着几个家仆搬下一箱子:“我今日是特意来给你送书。”

        陈珏哦了一声,心中暗暗惭愧。他差**忘了天禄阁那边的校书也有他的份。

        两人说话的工夫,范同已经带人接了书,准备稍后就归到府中的书库去,陈珏引着孔安国往里走,孔安国指了指被侯府家仆担往里间地书箱,口若悬河。

        “子瑜,你可莫要小瞧这一箱子书,今年岁我回了一趟家乡,这部《尚书》就是在先祖故居的壁中凿出来的,足足比伏生所传多了二十余篇,随箱地还有各位名家的注解小传,你可得好好看看。”

        “我一定看。”陈珏笑着说,心道:孔安国对学问的着迷劲总那么大。

        两人又走了几步,陈珏停下脚步转身,脸上不由地泛出一丝古怪,道:“你说,你凿了哪位先祖家的墙?”

        孔安国也驻了足,苦笑道:“说来话长。”

        孔子的家乡

        鲁地,所在的藩王乃是鲁王刘馀,景帝和程姬的儿子。

        当世的刘氏藩王,除去淮南衡山等紧盯着皇位的野心家之外,余下地诸人或无为,或奢靡享乐,就算不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没事占占地、修修宫殿也再正常不过。正因如此,刘馀的一声令下,孔子的地位远没有后世来得高,他的故居也就迎来了第一次拆迁。

        孔安国的语气有些伤感,陈珏也能感觉出他心中的郁闷,不过这件事也寻常,只要没有拆了刘家自己的祖庙盖宫殿,藩王的事连天子都不好说什么。

        “子瑜……”

        孔安国叫了陈珏一声,旋即涨红了脸,迟疑着说不出话,他本是随意说到此事,只是看见陈珏才忽地想起,若说有人能助他一臂之力,这人不是他那学究地族兄孔臧,而是眼前的武安侯陈珏。

        陈珏怔了怔,失笑道:“有什么话不能直说?”

        两人说着进了正堂,侍女上了茶**,陈珏等侍女退下之后,才笑吟吟地等着孔安国回话。

        孔安国不愿意为难陈珏,思索了片刻,蓦地想起另一事,道:“说起来近日严查私盐。但官盐也要由各地盐官来调运,外间传闻说将从大户中择人任职,这事属实吗?”

        陈珏笑道:“世事无绝对,不过蜀地卓王孙,还有洛阳一个挺有名气的杨姓商人,他们的确从这里面得到了好处。”

        孔安国舒了一口气。道:“这就行了,我也好给他们回话。”

        “你这也是替人问?”陈珏问道。

        孔安国嗨了一声道:“我就是替他们打听打听消息。”

        陈珏**了**头,人说儒家最轻商人,但孔子的后裔旁支中照样有人有人涉及此道,鲁地有几个孔姓的贩盐大户,大农令的簿记里都录着名字呢。

        自从楚原草创天工府,桑家的竞争又一直在侧,贾同那边的生意已经不再占据绝对地优势地位,是时候寻些新路子。陈珏想了想,又道:“那边产盐丰吗?”

        孔安国听着有些不解,还是答道:“听说还不错。”

        陈珏一笑。道:“盐是民生之本,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山沟农民,无人不需无人不要。但同样一个盐字,还是有好坏之分,百姓家地要求并不高,但富户之家洗漱、膳食皆要用上好的盐,并不与百姓们地粗盐混同。”

        孔安国若有所思,道:“是这么个道理。”

        陈珏的思路越来越开阔。说道:“官营以后,恐怕没有多少人有精力提升盐质,时间长了难免粗制滥造,不如早早定下标准,分类供盐。”

        孔安国性直,但毕竟也是大家出身,眼光不差,他跟陈珏又聊了一会便定下了大体的草约,陈珏这边使力促成此事。孔家地人则进来负责实务。

        陈珏说了好一会儿,只觉口干舌燥,饮了一口冷掉的茶才舒服过来,他倒不想给人分三六九等,但世情如此,他也只能入乡随俗。的红漆地面被清洁得干干净净,好像能清晰地照出人影一般。只是一种冷凝的气氛却笼罩在上空不放。

        今年的冬天不算冷。匈奴人在天气稍暖的时候就有南下之势,这就逼得边郡的军民不得不奔波忙碌。一边为屯田做准备一边提防胡人来袭。

        只不过汉人毕竟不能完全适应北方的寒冷,这种气候里兵士们无疑受了大罪,韩嫣来的信上就曾提及,夜里轮值地兵士执武器的手极易冻僵。

        今日朝会的一个议题就是,这时候为边军加饷合适不合适。

        刘彻在军队上从来不吝啬钱财,说练羽林就建出一支羽林骑,想练水军就凿出一个昆仑池,况且眼下大战未开,国库丰足更胜景帝之朝,一笔又一笔地进账花不出去,因而他的意思是应当加。

        “同是大汉天下,长安此处赏雪赏梅,边关却是冰天雪地,牛羊不喑,陛下宽厚仁德,岂可对受苦的军士不闻不问。”

        主父偃站在刘彻一边,这段日子以来,陈珏也摸透了他的性格,无非凡事顺着天子,就算国库不足,来钱的法子有得是。

        只是主父偃毕竟资历浅,三句话**不得人一句,窦婴在朝臣的最前面,他腰杆挺立得笔直,看了看主父偃,只说了一句话,道:“臣以为此时厚赏不宜。”

        窦婴这杆风向标一立,殿上的局势立刻明显了,刘彻神色不变,目光却朝陈午身边瞥去,陈午轻声一叹,在众人看不见的角度瞧了瞧陈珏。

        然而这会陈珏也为难了,按说窦婴说黑,陈午只要说白就成了,但这次的加饷与否,陈珏更加同意窦婴地想法。

        本书由>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