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汉侯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汉侯

291 焚火明

书籍名:《汉侯》    作者:宜修


        一声脆响,陈珏忽然按在几上的双手碰掉了一盏烛台,芷晴被响声吓了一跳,看着神色凝重的陈珏,眼中升起一分忧虑。该章节由网提供在线阅读

        芷晴上前两步,轻轻问道:“出了什么事?”

        陈珏吁出一口气,沉声道:“丢东西了。”

        芷晴微微一讶,武安侯府虽不是戒备森严的长乐未央,但也不是寻常小贼能来去的地方,她心思机敏,略一思索便坐在陈珏对面,道:“丢的东西要紧吗?”

        “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陈珏心绪渐渐平静下来,抬头缓缓说道:“这是我考虑不周,才有此无心之失,只不知那东西被什么人拿去了。”

        陈珏今日宴客,做客之人众多,府中下人们往来不断,加之陈珏放书的地方隔一道墙就是巷子,近日春风不小,那几页策论刮出武安侯府都有可能。

        左思右想之下仍然一无所得,陈珏深吸了一口气,同芷晴打了个招呼,他便披上外衣快步行到不远的内书房。

        不多时,书房中亮起一盏烛火,陈珏默默把留存的一小叠策论投之于火,火光随着纸张的燃烧忽明忽暗,衬得陈珏的脸也是晦涩不明。

        陈珏坐在椅上,目光直直地看着火星翻涌,心中却思绪沉浮,叫苦哀叹不已。

        那些策论太过前,又偏巧大多数都适于集权,虽然科举等制度未必适合大汉,但只要稍加改动,便能全然迎合刘彻那个爱权如命的人的喜好。

        思及刘彻,陈珏头痛地以肘支案,抚了抚额间,他眼下只盼着那些东西被不识字的人拣去烧火了,而不是落在能看懂其内涵的人手中。

        更重要地是。陈珏跟刘彻同窗数年。正如陈珏较天下人更了解刘彻。刘彻对陈珏地笔迹也烂熟于心。若是那东西真落到刘彻手里。他必能认出那些闻所未闻地言论是陈珏亲手所书……门外。轻叹一声道:“今日是个碧空万里地晴天。”

        阿如和阿意对望了一眼。静静地站在芷晴身后不语。不多时。书房地门咿呀地开了。走出来地陈珏看见几人微微一怔。旋即笑道:“怎么一大早都聚在这了?”

        芷晴吩咐侍女去准备洗漱之物。她看出陈珏眉宇间地疲色。微微蹙眉道:“究竟是多严重地事情。你昨夜没有歇息么?”

        “天快亮地时候睡了一小会儿。”陈珏活动了几下手臂。只觉周身上下透着一股乏。但竟然出奇地精神。一**困倦之意都没有。

        芷晴**了**头。等到侍女们备好衣冠等物之后。陈珏梳洗停当就要去官署地时候。她才忍不住开口道:“事情已经生了。我们再着急也没有用。你一定得先顾着自己才行。”

        陈珏转过身。微笑着看了看芷晴。她从昨夜到现在强自镇定。不来找他问东问西。这会儿终于忍不住了。

        “你夫君不是遇事就吓傻了地人。”陈珏和声笑道,“我昨夜是在回想究竟都少了什么东西,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再说这件事未必有我想的那么糟糕。”

        芷晴听着陈珏的话,原本微乱的心中一下子安定下来,认真地听着陈珏对她的几句叮嘱,直至陈珏打马而去。

        “夫人,这……”

        芷晴稍一抬手止住阿意的话,开口道:“你们记着,昨夜到今晨什么反常的事都没有生。”

        阿如****头,迟疑着问道:“夫人,今日我们还去不去宫中了?”

        “早就定好的事。当然去。”芷晴果断地道,面上泛起一丝笑意。

        二皇子刘佐的母亲王美人不知怎地患了重病,芷晴早几日就跟阿娇说好,寻个好天气去瞧瞧病人。思及未满周岁地刘佐,芷晴的眼中不觉地柔和了些,不管那是谁的儿子,他也是个跟陈桓差不多大地孩子。

        陈珏打定了主意,丢了策论的这件事不跟任何人说,权当这件事从来没有生过。省得有朝一日被人看出马脚。然而追查当日来过武安侯府的人却不得不做。

        忙碌了好几日,陈珏几乎将晚辈们和下人排查了好几遍。也没有现一丝不对,松了一口气之余,陈珏又有些寻不到线索的无力。

        随着时间越来越久,陈珏一直担心的事也没有生,那几张纸就好像真的被人拣去烧火用了似的,就此销声匿迹,刘彻召见他的时候也神色如常,没有半分的不对劲。

        春末夏初地四月,陈珏渐渐地为公务忙碌了起来,就是陈午跟窦婴也整日里忙个不停。

        大河近两年气候不对,收成减少之下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朝臣们为究竟是出资赈济,抑或花一大笔钱送他们充

        实边关争论了两日,最终还是刘彻拍板决议遣民实边。

        韩安国几乎愁白了头,大汉眼下是有钱,但也经不起刘彻这么折腾,明明是减税再加上些许赈济就可以弄妥的事,天子一定要圈地建房募民实边,最后大笔由朝廷派的农具和牛马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再这么下去他说不定就要效仿文帝朝邓通,加铸半两钱了。

        陈珏被刘彻派的任务则是跟粟米有关。

        因新农具的应用和几处灌溉水渠的开,大汉若不是遇见大灾的年景,粟米产粮自然会比前些年高处一截。连着几年这样的收获,再加上文景二朝攒下地丰厚家底做后盾,去年和今年,陈珏等人已经筹划着兴建了不少新粮库。

        粮多了,自然有陈米、新米之分,好米、糙米之别,各级官吏做**手脚、中饱私囊的事在所难免。

        陈珏坐在刘彻对面,苦笑着道:“陛下,长安、洛阳等地皆有大粮仓,臣恐怕分身乏术,不知该从哪一边查起。”

        刘彻叹了一口气。神色却分明是笑着,他说道:“你想离开长安去外地,这一走几个月,别说娇娇不会同意,姑姑也会找朕来理论,就是皇祖母那里也离不得你隔三差五的孝顺。朕哪敢让你出去啊。”

        陈珏却是实实在在地叹了一声,受不了一般地道:“臣堂堂男儿,却被长辈如此溺爱,实在让陛下见笑了。”

        刘彻哈哈大笑,好一会才正色道:“有人这么对你还不好?早在几年前就没有人管着朕了,不管是什么事情,朕都得凭一己之力去扛下来!”

        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刘彻的神色有些决绝,陈珏心道不是君臣也有亲戚在。于是目光直勾勾地盯着茶盏上的细纹,陪着刘彻一起不说话。

        又过了好半晌,刘彻才正色道:“这回你就只是挂个名而已。因为私盐一案,你早已经小有名气,再加上你的身份,制住那些贪利的贪官轻而易举。”

        挂名?陈珏心思转得飞快,略一思忖便道:“臣若只是挂个名,陛下又安排何人来负责实务?”

        刘彻亲自替陈珏倒了一盏茶,笑呵呵地道:“自是张汤。”

        张汤不只在法令上有长才,他在诸多政事上都颇有见解,刘彻眼下正是最看重人才的时候。张汤又前后几次表现颇佳,这就让刘彻想起了前朝地苍蝇郅都,他越来越觉,有一个宁做孤臣也全心按他吩咐办事地臣子极有必要。

        “张汤非是功勋、皇亲之后,朕既有意拔擢他,便不能凭空胡说,你挂名带着他多过几个大案,介时朕自然就好说话。”

        刘彻一边翻阅奏表,一边漫不经心地说道。陈珏笑道:“陛下这是代臣做手脚,给臣的好名声添砖加瓦,还不用出工出力,臣在这里拜谢陛下了。”

        刘彻提笔沾墨,笑道:“可不是挺好吗,张汤地功劳全都有你一份。”

        陈珏悠然地笑了笑,了一口刘彻倒的茶,谁料冷不防地被烫了一口,舌尖生疼。口中吃痛。陈珏连忙把茶盏放下。嘶嘶的样子惹得刘彻一阵好笑,陈珏一边忍痛。一边若有所思。

        陈家的势力越来越大,同样是为了查证什么事情,陈珏出马几乎无人会拦,但孤身一人地张汤就不然,刘彻要求陈珏一定用自己的生势带张汤这个外人,这其中就有**耐心寻味了。

        陈珏从宣室殿出来时,才过了午时没有多久,正是一日中太阳最高的时候,才不过走了几步路,陈珏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夏日的气氛。

        不远处的杨得意摆出一副好像总管似的架势,正在那里教训一群年纪轻轻的小宦官,陈珏打消了去寻他的念头,摇了摇头便不疾不徐地朝宫门口走过去。

        “武安侯爷。”

        桑弘羊神色兴奋地在宫门口处招手,一**都没有个侍中该有的稳当样子,陈珏越看他就越觉得古怪:他虽有些理财天分,但生性却和旁人格格不入,只是桑弘羊在刘彻面前却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尊敬和景仰俱全。

        陈珏走了过去,笑道:“你怎么来得这么早?”

        桑弘羊一笑说道:“下官和家父一起邀请武安侯做客,怎么还敢怠慢到让武安侯等我们?”

        两人一路说笑着跨上马车,陈珏看着桑弘羊一脸高兴劲,心中琢磨着桑家父子究竟要给他引荐何人。

        桑弘羊年少,他在相差不过几岁地陈珏身边总像个晚辈似的,桑弘羊学着陈珏的样子减缓马,顺口和陈珏说起一样趣闻。

        “就是昨夜地事情,黑漆漆的晚间,天空中一下子出现了几个光的大太阳,正是闻所未闻……”

        本书由>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