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第7章

书籍名:《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作者:迈克尔·H·哈特


                                    

        伊莎贝拉向哥伦布许诺,他可以做他所发现的任何陆地的总督。但是作为一个行政官他是不称职的,最后被撤职,带着镣铐被遣送回西班牙。在西班牙他很快就得到了释放,但是没有再让他担当任何官职。普遍谣传说他在贫困中丧生,这是毫无根据的。1506年他去世时相当富裕。

        显然哥伦布的首次航行对欧洲历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甚至比对美洲大陆的影响还要大。1492年是每个学童都知道的年份。但是把哥伦布在此册中排得这样高,很可能会有几种反对意见。

        一种反对意见是:哥伦布不是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个欧洲人。海盗水手雷弗·艾利克逊早在他几百年前就到达了美国。似乎可以相信,在这个海盗水手和哥伦布期间,还有其他几位欧洲人穿越过大西洋。但是从历史上来看,雷弗·艾利克逊相对说来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有关他的发现的消息从未被广为流传过,也没有引起欧洲和美国发生过任何大变化。但是哥伦布发现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欧洲。在他返回后的几年内,就有许多次到新大陆的探险行程,于是征服新领土,在新领土上殖民的活动开始了,这些都是他的发现所引起的直接结果。

        与本书中的一些其他人物一样,哥伦布的要害处是即使没有他,他的发现别人也会做出。十五世纪的欧洲已成为一块人心鼎沸的土地:通商贸易向四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探险活动。事实上,葡萄牙人在哥伦布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一直在积极地寻找一条通往印度群岛的新道路。

        似乎确实有可能欧洲人迟早都会发现美国,甚至也有可能不会推迟很长时间。但是如果说不是哥伦布在1492年的那次探险,而是法国人或英国人在1510年最先发现了美国,随后的发展就会迥然不同。

        可能出现的第三种反对意见是在哥伦布航海之前,许多十五世纪的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这个学说在许多世纪以前就由希腊哲学家们提出过,又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坚决赞成,因而是会得到十四世纪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承认的。不过哥伦布并不因证明地球是圆的而闻名(事实上在这方面他并没有真正成功),而是因发现了新大陆而闻名的。十五世纪的欧洲人和亚里士多德都不知道美洲大陆的存在。

        哥伦布的性格并不完全为世人所喜爱。他格外贪婪。事实上他一时不能说服伊莎贝拉给他提供经费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贪得无厌,总是讨价还价。另外他对待印地安人残酷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尽管如此,用今天的道德标准来评论他可能是不公平的。但这不是一部历史上品格最高尚的人物册,而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册。依这一标准,哥伦布应该名列前茅。

        10.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公元1879~公元1955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永远属于智慧超群行列中的天才,爱因斯坦以其相对论而最为世人所知。实际上相对论包含两种学说,即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和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人们常把后者称为爱因斯坦引力定律。由于这两种学说都十分复杂,在此不打算加以说明,而只是想对狭义相对论作几点评说。

        “一切都是相对的”是一句世人熟知的格言。但是爱因斯坦的学说并不是哲学上陈词滥调的重复,而是用数学准确表述科学度量的具有相对性的道理。显然,对时空的主观感觉取决于观察者,但是在爱因斯坦以前,大多数人总是认为实际的距离和绝对的时间就存在于主观印象之中,用精密的仪器就可以把它们如实地测量出来。爱因斯坦的学说否定了绝对时间的存在,使科学思想发生了革命。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他的学说究竟是怎样彻底改变我们的时间观的。

        设想有一架飞船X以每秒100000公里的速度飞离地球。在飞船上和地球上的观察者都对飞船速度进行测量,两者所测得的结果相等。与此同时,有另一架飞船Y沿着飞船X的同一方向但以大得多的速度作飞行运动。如果地球上的观察者对飞船Y的速度进行测定,就会发现它是在以每秒180000公里的速度飞离地球。飞船Y上的观察者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由于现在两个飞船都沿同一方向运动,两者的速度差似乎应该是80000公里/秒,而且较快的飞船肯定会以这个速度飞离较慢的飞船。

        但是爱因斯坦学说却预言,如果观察者是在这两个飞船上进行的,两个观察者会一致认为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以100000公里/秒而不是80000公里/秒的速率增加。

        乍看起来,这样的结果荒唐可笑,作者这里在措词上耍了个花招,或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某些重要的细节还没有提及,事实决非如此。这个结果与飞船构造的详细情况或用来推进飞船的力毫无关系;不是观察有错误,不是由于测量仪有毛病,措词上也没有玩弄花招。根据爱因斯坦的速度合成公式很容易计算出来,上述结果只不过是时空基本性质的一个产物。

        但是所有这些,在理论上似乎使人感到高深莫测,实际上许多人在长年中把相对论视为无实用价值的“象牙之塔”之类的假说,避而不谈。自从1945年原子弹落在长崎、广岛以来,人们对相对论开始正目以视。从爱因斯坦相对论所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物质和能量在某种意义上来看是等同的,两者的关系可以用公式E=MC2来描述,其中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由于C是个很大的数字,等于186000英里/秒,那么C2就是一个更为巨大的数字。由此可知,很小量的物质即使只发生部分转变也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当然人们不能只根据公式E=MC2制造原子弹和建立核电站。切须记住许多其他人也对发展原子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爱因斯坦为之做出的重大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爱因斯坦1939年致函罗斯福总统,指出了制造原子弹武器的可能性,强调了美国抢在德国前面造出这种武器的重要意义。就是这封信促进了曼哈顿工程的建立,导致了第一颗原子弹的发射。

        狭义相对论引起了人们激烈的争执,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它是曾被发明的最令人感到神密莫测的学说。可是人们都错了,因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前提,引力效应并不是通常所说的物理力,而是空间本身弯曲的结果。一个多么令人惊奇不已的学说啊!

        怎样才能测出空间本身的曲度呢?空间弯曲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爱因斯坦不仅提出了这一学说,而且把这一学说用清晰的数学式表达出来,他的数学表达式可以做出一些具体的预见,使他的假说得到验证。后来所做的观察──其中最有名的观察是在日全食期间做的──反复证明了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性。

        广义相对论与所有其他科学定律相比具有几个独到之处。爱因斯坦学说的提出并不是以细致的实验为基础,而是以对称和精巧的数学为依据,即象希腊哲学家和中世纪学者那样,以理性主义为依据(这样地的学说就与基本上以实验为依据的现代科学发生了冲突)。但是希腊哲学家在追求美和对称过程中从来没能提出一种经得起实验的关键性检验的力学学说,而爱因斯坦的学说到目前为止却经受住了各种检验。一般认为在所有的科学学说中,广义相对论最美妙、最幽雅、最有效、最有说服力。这是他的研究方法带来的一个成果。

        广义相对论还有另一个独到之处。大多数科学定律只是近似正确,它们可以在许多情况下应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能应用。但是就我们所知相对论却根本没有例外的情况。就所掌握的情况,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验来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得出的推论都近似正确。未来的实验可能会打破这一学说的完美纪录,但到目前为止,它仍是最接近于科学家设想过的真理极限。

        虽然爱因斯坦以其相对论最为世人所知,但是他的其它科学成就也完全足可使他进入著名科学家的行列。事实上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主要是他的光电效应论文。在此之前光电效应是使物理学家迷惑不解的一个重要现象。他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光子(光微粒)存在的假说。由于很久以前通过干扰实验就确立了光是由电磁波组成的,而且波和微粒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因而爱因斯坦的假说是对经典学说的一次似非而是的彻底突破。他的光电效应定律不仅仅有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他的光子假说对量子论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今天仍是量子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把爱因斯坦和艾萨克·牛顿相比,他的重要性就会显而易见。牛顿的学说基本上容易理解,他的杰出的才能在于首先创立了这些学说。但是即使对爱因斯坦相对论做详细的解释也极难理解,因此创立这样的学说比创立牛顿学说要难多少倍啊!虽然牛顿提出的一些概念与当时流行的科学概念互相之间有尖锐的矛盾,但是他的学说看上去好象从来都不自相矛盾。而相对论看上去却充满了矛盾。爱因斯坦的杰出天才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在于他并没有由于这些昭然若揭的矛盾而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初他还是一个二十来岁的无名小卒,他提出的概念只不过是未经验证的假说,更确切地说,他在头脑中对这些矛盾进行了仔细的思考,直到其中的每个矛盾都可用一种微妙而正确的方法加以解决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