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第52章

书籍名:《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作者:迈克尔·H·哈特


                                    

        乍看起来这样的一种教说似乎不可能获得一大批教徒,但是整套禁令不用于摩尼教会的普通会员,而只用于被称为“上帝的选民”的少数会员。普通会员──“旁听者”允许有妻子(或情人),抚养家庭,吃荤、饮酒等等。但是有不少宗教仪式“旁听者”必须要遵守,他们必须得支持上帝的选民,然而施加给他们的道德法规不难奉行(当然其他宗教也规定牧师和僧侣而不是教徒大众过独身生活)。上帝的选民死后的心灵直接升入天堂,而听众的通往天堂之路要遥远些。但是有些摩尼教派如卡特里派等认为听众也能和上帝的选民同样容易步入天堂,而且在活着的时候就被赐予很大的特许权。

        摩尼于216年出生在美索不达米亚,该地当时为阿赛希德即帕提亚王朝所统治,是波斯帝国的一部分。摩尼自己是波斯血统,与阿赛希德统治者有亲戚关系,大多数波斯人都拥护左罗阿斯脱教的某个教派,而摩尼却是在一个深受基督教说影响的宗教熏陶之下长大的。他十二岁就具有宗教方面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二十四岁开始宣讲他的新教。起初他在本国没有什么起色,便漫游到印度西北部,成功地使一个小君主改信了他的新教。

        242年他返回波斯,在那里赢得了一批听众,其中包括沙波尔一世国王在内。虽然沙波尔没有改信他的新教,但他对摩尼产生了良好的印象,允许他在整个波斯帝国宣讲他的新教。约在266年,这个波斯帝国建立了一个新王朝,有时被称为萨珊帝国。

        随后的大约三十年中,在沙波尔一世和霍米兹一世的领导下,摩尼可以自由讲道,赢得了一大批皈依教徒,传教团还被派往国外。但是摩尼的成功引起了左罗阿斯脱教牧师的敌视,该教在萨珊王朝时代成为波斯国教。约在276年,新国王巴拉姆一世登极,摩尼成了阶下之囚,经过26天残酷的神裁法,被活活折磨致死。

        摩尼一生写了几本书,一本是用波斯语写的,其余都是用叙利亚语写的(闪语在耶稣时期与阿拉姆语密切相关),这些书成为摩尼教的正经。在摩尼教灭绝以后,它的经文也遗失散尽,但是有些在二十世纪又被重新发现。

        摩尼教一开始就以一种生机勃勃的气势致力于改宗活动。先知在世期间,他的宗教从印度到欧洲都赢得了信徒,在他死后仍在继续发展,最终西传至西班牙,东传到中国。到了第四世纪,它在西方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基督教危险的劲敌(圣奥古斯丁当过九年的摩尼教信徒)。但是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摩尼教受到严重迫害,大约到了600年就大体上在西方被灭绝了。

        但是它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的势力仍很强大。它从那里传入中亚、和中国西部等地区。在八世纪末期,它成为维吾尔族的官方宗教,该族控制着中国和蒙古西部的一个相当大的地区。它还传入中国本土,直至沿海地区,并从那里传入台湾岛。但是在七世纪,伊斯兰教的出现最终导致了摩尼教的衰落。从八世纪开始,在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严重地迫害摩尼教,过了一个时期它就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逐渐销声匿迹。从九世纪后,它也开始在中亚衰落,十三世纪蒙古的入侵实际上就已经把它消灭了。但是马可·波罗大约在1300年在中国西部地区遇见过摩尼教团体。

        与此同时,摩尼教在欧洲派生出了各种不同的教派。保罗派从七世纪开始出现在拜占庭帝国,鲍格兰勒派大约出现在十世纪,在巴尔干国家十分强大。但是这些欧洲旁系中最著名的是卡特里派(以阿尔比派更为人知,因为它是根据法国阿尔比城而命名的,该城是他们的堡垒之一)。十二世纪,卡特里派在欧洲赢得一大批信徒,特别是在法国南部地区。虽然阿尔比派的教说与摩尼教更为相似,但仍然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正统的教会权威说他们是邪教徒。最终英诺森三世教皇──中世纪势力最大、度量最小的教皇──对他们发动了一场讨伐运动,这场运动始于1209年,这是一场可怕的大屠杀,法国南方有大片地区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阿尔比派被彻底粉碎了。但是直到十五世纪阿尔比派才在意大利灭绝殆尽。

        任何宗教对其忠实信徒的一生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即使是一种较小的宗教创始人也往往是一位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摩尼教虽然现在已灭绝干净,但是它曾经是一种主要的宗教,因此摩尼是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物(摩尼教说带来了一种不幸但不容忽视的后果──其它种国教正是为了粉碎摩尼教而发动了许多迫害运动)。

        摩尼在创建新教中自己所起的作用是绝对重大的。他创建了新教,创立了它的神学,规定了它的道德法规。他的思想有许多确实是源自以前的思想家,然而是摩尼把这些各自不同的思想流派融为一种独树一帜的思想体系。他还通过传道使许多人改信摩尼教,建立了教会组织,并写出了经文。一个人对于一个重要的群众运动起到了如此鲜明突出的作用,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显然可见,如果没有他,他创立的宗教永远也不会问世,从这点来看,摩尼与许多宗教领袖一样,比大多数科学家和发明家都重要得多。

        因此摩尼理应在本册中占有名次;问题是他应占有哪个名次呢?显然他应远排在三种世界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创始人之后,因为他们的信徒按时间历程来算共计有几十亿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尽管今天左罗阿斯脱教和耆那教仍残存未亡,而摩尼教已消失殆尽,然而摩尼教在其鼎盛时期所有的教徒远远多于这两种宗教的任何一种,而且对世界总的影响也比这两种宗教大。基于这种理由,摩尼在本册中的名次高于左罗阿斯和马哈维拉。

        84.瓦斯科·达·伽马

        约公元1460-公元1524

        瓦斯科·达·伽马是葡萄牙探险家,他通过绕航非洲,发现了一条从欧洲直接通往印度的航线。

        葡萄牙人自从航海家亨利王子(公元1394-公元1460)时代起就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条航线。1488年以巴尔托洛摩·狄亚斯为首的一支探险队到达并绕过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返回葡萄牙。葡萄牙国王十分清楚,这项成就意味着长期寻找一条通往印度群岛的努力眼看就要成功了。但是由于许多原因,直到1479年到印度群岛的探险队才真正起航,国王挑选瓦斯·科达·伽马为探险队队长,伽马是个小贵族,1460年出生在葡萄牙锡尼什。

        达·伽马于1497年起航,率领四艘船只,共计170多名船员,其中包括会讲阿拉伯语的翻译。探险队最初向佛得角群岛航进。随后,达·伽马没有沿着狄亚斯航行过的非洲的海岸线而是向大西洋远航,航线几乎是直线向南。他向南行进了很长一段路线后。朝东转去,到达了好望角。这是一条优选的航线,比沿海岸下行要快,但是更需要拚搏精神和高超精湛的航海技术。由于达·伽马选择了这条航线,有九十三天从他的航船上望不见陆地──比哥伦布航线多用了两倍半的时间还不止,令人叹服!

        9月22日,达·伽马绕过好望角,随后又沿非洲东海岸上航。在向北航行的路上,他在几个穆斯林控制的城市停留过,其中包括今日肯尼亚的蒙巴萨和马林迪。在马林迪,他找到了一个印度引航员,为他引航三十天,从阿拉伯航海至印度。1498年5月20日,大约在离开葡萄牙十个月之后,达·伽马到达卡利卡特──印度南方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卡利卡特的印度君主扎莫林一开始对达·伽马表示欢迎,但是他很快就感到失望,因为达·伽马赠送他的礼物全是些便宜货。这连同对先前控制印度洋贸易航线的穆斯林商人的仇恨一起,使得达·伽马未能与扎莫林达成一项贸易协定。但是当达·伽马在八月离开卡利卡特时,他在东道国君主和一些印度人面前炫耀他的一船优质香料。

        返航比出航更为艰难。穿越阿拉伯海用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许多船员都死于坏血病,最终有两艘船安全返航:第一艘于1499年7月10日到达葡萄牙,达·伽马自己的船于两个月后到达。总共只有五十五名船员──还不到起程时船员的五分之一──在这次返航中幸存下来。但是当达·伽马返回里斯本时,他和国王都正确地认识到了他的两年航行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六个月后,葡萄牙国王派遣了一支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为首的追踪探险队。卡布拉尔如期到达印度,途中发现了巴西(虽然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其他葡萄牙探险家可能在此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巴西),载着一大批香料返回葡萄牙。但是喀夫拉尔的船员有些在卡利卡特遭到杀害,因此,1502年瓦斯科·达·伽马奉命率领一支有二十条航船的舰队去那里执行讨伐使命。

        达·伽马在这次探险中的行为极其残忍。他一离开印度海岸,就捕获一条过路的阿拉伯航船,把船货卸下来就在海上连人带船一起烧掉,所有船上的人──几百人包括妇女和孩子──都被活活烧死。达·伽马到卡利卡特后,蛮横地要求扎莫林把所有的伊斯兰教徒都从这个港市驱逐出去。正当扎莫林犹豫不定之时,达·伽马就捕杀和致残了三十八名印度渔夫,随后就对这个港市实行轰炸。扎莫林虽极其愤怒,但却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了达·伽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