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中越战争密录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中越战争密录

第17章

书籍名:《中越战争密录》    作者:金辉 张惠生 张卫明


                                    6月中旬夜里,前沿阵地哨兵任周建听到有响动,忙贴紧大石头仔细观察。天光幽幽,透空能看到石影树影草影,地面却黑洞洞看不到东西。声音慢慢靠近,已能排除越军特工偷袭的可能。大概是老鼠,他想,细碎的响声到了脚边,他抬脚用力一踏,脚底竟是人胳膊的感觉,而且很沉。他失去重心跌倒,枪摔出去,全身一下子被搂住,脖子也被一条凉胳膊勾住,他奋力挣扎,那人劲比他大得多,挣不动。他胳膊动不了,手能摸,摸到冰凉光滑的身子,不象人,偏脸朝喘气的耳侧看,一个蟒头在晃动,绿眼睛睨住他,蟒嘴里喷出粘稠的臊气。他动弹不得,蟒也不加力勒他,蟒头在他脸上嗅嗅,又搭到他右肩上,那夜特别冷,任周建象在做梦,迷迷糊糊熬到天亮,战友来接岗,发现这情况,忙点了几支烟朝蟒头上喷,蟒怕烟,松开任周建爬走了。1987年10月8日的《宝鸡日报》登了本地勇士的这件壮举。故事的尾声没登出来。任击建连着几晚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后来发高烧至40.5度,昏迷过去三次。当时,他真以为是被越军特工扑住了呢。

            黑蛇行动。

            B2团工兵连排雷大王刘玉祥为侦察兵开辟通路到敌军阵地前草丛里,他自己也原地潜伏。突然身侧一阵咝咝响,等他发现,一条眼镜蛇已到了身边。在蛇眼中,他是一丛草,蛇就从他腋下钻到肚子下面,在里面定居了。旁边的小杨抽出匕首,刘玉祥用眼睛示意不要动。敌哨兵就在前方十米处,从战壕露出钢盔下的两只眼在观望。一连十几分钟,敌哨兵不动位置,刘玉祥悬着腰部,快坚持不住。排长终于发现刘玉祥的情况,对电台轻轻吹气,早标定好敌阵地的我炮兵打来炮弹,敌哨兵慌忙钻洞躲炮,刘玉祥慢慢支起上身,用匕首狠狠扎住蛇头,为敌人帮忙的眼镜蛇得到应用的下场。

            一个天然洞被我侦察兵监视了很长时间,搞不清里面有没有敌人。一天下午,突然有三个越军光身子蹿出来,冲洞内大喊大叫,象是遭到惊吓,侦察兵点清人了人,不知该感激谁把敌人赶出来的。过了一会儿,敌人操了木棒,一个挨一个进了洞,侦察兵才解开这个谜。

            老鼠放哨

            来偷袭的越军很狡猾,他们只穿条裤衩,光着四肢爬行,碰到地雷,皮肤能感觉出来,同时动作也很轻,我哨兵不易发现。七连想了个办法,晚上在哨位前摆一些压缩干粮,洞里洞外的老鼠不断去吃,一旦发现鼠集体逃蹿,就准有况。有时等来的是蛇,狐狸,穿山甲,闹一场虚惊,但从来没漏报过,战士把老鼠称为活的警报器。

            解除警报

            B1团神枪手王小龙接到通知,立即戴上防毒面具。炮弹炸后,常有一股令人窒息的气味,有时敌人还使用催泪弹。各级领导对此都十分警觉,宁可百次以假当真,也不能一次以真当假。王小龙隔着镜片看老鼠活动如常,顺手抓过来一只,眼珠灵活得很,没有任何反常,就取下防毒面具。

            排长问:"谁批准你解除的?"

            他说:"老鼠。"

            以后,这成了一条实用经验。

            新式武器

            身上着了火的老鼠跑起来不拐弯,是102号哨位战士们的发现之一,这一发现又导致了"新式武器"的诞生。他们给大鼠身上吊只罐头盒,尾巴上浇煤油,将鼠尖对准越军的洞口,点火,鼠又蹦又跳笔直跑去,越军慌慌张张向洞外打枪榴弹,老鼠挨了打,转个方向跑,另一个洞的越军以为中国军队偷袭,不要命地打枪扔手榴弹,一只老鼠扰得敌人半夜不安宁,越军终始没搞清中国军队用的是什么新式武器。

            21.蛇伤

            猫耳洞诸多生灵中,毒蛇是最阴险的邻居。尤其地势较普通洞低,蟒比较少(老山战区为立体气候,高处凉,低处热),毒蛇便越发横行。

            有"老山第一杀手"美称的冷枪手向小平来到205号哨位,哨长决定设洞宴招待。向小平打冷枪弹无虚发,在战区名声赫赫。他的射击位置转移到哪,战果就跟到哪。菜是老一套,罐头。从石缝里拿出半瓶白兰地,哨长犹豫了,防蛇酒喝完怎么办?转瞬狠了心,先喝再说。酒斟上,容器简陋。老向光临寒洞,是我们哨位的光荣,没什么好招待的,来,自家弟兄乐呵乐呵,第一个干掉。来,好事成双,哥俩好呀,干。宴毕,酒酣耳热,向小平出去勘察射击位置,哨长抓着空酒瓶,发了愁,好事难成双,喝着痛快,来了情况就难收场。

            他问:"蛇出来怎么办?"

            兵们说:"没事,咱们五个人呢。"

            说的容易,毒蛇一出来,黑的粉的绿的花的都有,还有两头红中间黑的,又不愿杀生,谁他妈有办法?

            蟒好办,给它吃饱就行,同人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毒蛇不行,喂得起留不行,得把它请出洞去,别以为这里好吃好喝就留恋。首先要防毒蛇进洞。上级发的雄黄,各个进出口布下一些。重点高防地带撒些烟丝。毒蛇爬过的地方用棍划拉划拉,不让它顺着自家的味又返回。等等。尽管有这些措施,毒蛇还是能渗透进来,大大小小的缝隙让你防不胜防。一旦进来,老办法是朝蛇喷烟,几个人一起抽烟,一起喷,越浓越好,脸还不敢凑得太近。后来烟不太灵了,又改成喷酒,这招还可以。兵们说,早晚有一天,蛇有了酒瘾,又得换招。然而,洞内很黑,常常是毒蛇爬进来发现不了,人赤身露体躺着,毒蛇爬上去。毒蛇一般不主动咬人,但你在睡梦中,肚皮上凉嗖嗖上来个东西,你要不要有点反应?故而睡觉中的蛇伤多为右手。

            本章开头提到挂蚊帐被银环蛇咬三口的战士叫覃明禄。小覃是三机连三班战士,事情发天在87年9月18日下午3时30分。他说:"先咬的左虎口,以为什么东西扎了一下,象休子和尖铁丝,右手上去拨拉,右手食指又连着两口,蛇紧紧咬住,吊在手指上,这时知道有东西咬顾不上猜是什么,使劲一甩给甩掉了。我一叫喊,新兵跑过来,打死蛇,把脑袋砍下来。进洞前上课就讲过,挨了蛇咬,把头带着,不然不知道是啥蛇,不好办。两年手疼起来,直个劲儿往上钻,胀,头晕的不行,知道卫生员来,后面就稀里胡涂了。醒来是晚上了,医生、女兵,围着忙,又弄又量,心里慌,动不了,输了7天氧,45天出院,现在还弱。"卫生员王之永说:"我跑去看他们哨位,一看,银环蛇,血液毒。给两条胳膊都扎上止血带,拿刀切开引流,排蛇毒血,15分钟送到团卫生队,打胰蛋白酶,普洛卡因封闭,又转医院,服蛇药,抗菌素,救了过来,下床是好几天以后的事,银环蛇象一条腰带,一节黑,一节白,挺大挺大的,好吓人的。"

            洞顶的渗水奏了很长时间的漂亮乐曲,才把一个罐头盒滴满。哨长胡光会小心翼翼端起罐头盒,送进塑料水桶的桶口,慢慢向里倾倒。桶底水不多了,存一点是一点。他没想到,有一条蛇溜进了桶里偷水喝;他更没想到,这条喝够了水又洗了澡的蛇要恩将仇报。他马上用左手掐住胳膊,当时手就肿了。

            问:"什么蛇?"

            答:"不知道,挺毒挺毒的。"

            他当时就不行了。抬下去一直昏迷,刺开肉,吸毒,肉上挖了坑,猛吸。毒传到了背部,胡光会乱说话。现在背上还留了个坑,手指伸不直。

            晴午的猫耳洞里黑漆漆的。机枪手牧宝正睡得满头大汗,肚皮上有个凉津津的东西在动口。他伸手去摸,右臂被咬了一口。

            牧宝跳起来:"蛇!蛇!"

            康顺国说:"你说梦话呢,别咋呼。"

            牧宝叫:"小胳膊疼了!"

            哨兵喊:"有蛇!"

            大家都起来,点了蜡烛,蛇已跑掉。猫耳洞与另一个洞相通,卫生员杨贵方跑过来,牧宝的右胳膊发黑,忙扎上止血带,正要穿过通道去打电话报告,就听到有呼呼声靠过来,大家一看,一条黑身红斑大蛇,杯口粗,支起一米高的身子,小脑袋上一对眼睛反射烛光,又宽双瘪的大脖子上排列着一道道丑陋的横纹。

            "眼镜蛇!"卫生员认得。

            眼镜蛇被电光逼住,不向前也不退让,呼呼喷响,占据着通道。

            抽烟,朝眼镜蛇喷,一口交类卷吸掉五分之一,浓浓地喷。

            蛇不理,呼呼点头。

            想起酒,咬去瓶塞,奶奶的,——!——!——!

            蛇塌了身子,出溜,转眼没了踪影。

            卫生员冲过冲通,抓电话向部P报告,请求速派军医来。卫生员是临战才改行过来的,简单学了点战场救护和常见的病的治疗,就进了猫耳洞。蛇伤,他没见过。

            电话里军医问:"有蛇的牙印吗?"

            卫生员答:"并排两个,黑色的,小臂上。"

            就听话筒乱戗戗。指导员让军医火速冲到牧宝的猫耳洞,连长反对,说敌人高射机枪封锁着,出洞就是送死,天不黑不准出洞。

            中午十二点半的顶头太阳晒得洞外草木噼叭作响。

            连长指导员决定,由军医在电话里指挥卫生员处理伤情。

            军医:"现在怎么样?"

            卫生员:"胳膊肿了,整个发黑。"

            军医:"用针扎几个洞,挤黑血。"

            卫生员扎过,挤不出。

            军医:"用刀切,切个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