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建筑系的爱情笔记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建筑系的爱情笔记

第24章

书籍名:《建筑系的爱情笔记》    作者:黄倩


                                    vivid,他说,我喜欢vivid这个词,哪怕临死时也是vivid,还有colorful,嗯,colorful……

            贝多芬、莫扎特、格里格、舒伯特、李斯特、柴可夫斯基……就这么一路听了下来。每次,小雨上完张老师的课回来就显得特别亢奋,在寝室里没完没了地和阿圆她们三个讲———张老师今天又讲了哪些曲子,又说了什么什么故事……可是阿圆们却总是听得那么漫不经心,最多也只是勉为其难地笑笑。每当此时,小雨就会很悲哀地想———一个人的灵魂真的是蛮孤独的,就连朝夕相处、最亲密的朋友也……然后,韩嘉的脸就会无端地浮现在小雨眼前,唉———韩嘉,也只有那个韩嘉了。

            曾经,小雨无数次地想要劝诱阿圆和她一起去上“古典音乐欣赏”,可是,阿圆就是不肯,死活也不肯,她说她是音盲,一听古典音乐就头大。无奈,小雨只好自己一个人去上课。可是,每次都会遇见韩嘉。常常,两个人并肩坐着,却谁也不和谁说话。可是,也不晓得为什么,小雨忽然觉得,只是这么并肩默默坐着,她和他之间———就有了一种默契。

            这种默契,从那一天听张老师讲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时就有感觉了。那一天,张老师问大家看过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小说《根》吗?那些黑人被贩卖到美国做奴隶,从非洲原始部落一下子进入到工业化的美国,他们却一心只想回家,只想寻找心灵深处的根,他们设法从美国逃走,被捉回来了,绑在树上鞭打;又逃走,又捉住,又打……最后砍掉他的一只脚,还是要逃走,一代又一代。张老师讲到这里,停顿了很久,他眼里有泪光……后来,美国奴隶解放了。他接下去说,黑人们终于一批又一批地坐船走了……1893年,德沃夏克初次踏上美国,看见一个老黑人,双腿都被砍掉了,一顶破旧的帽子翻过来放在地上,老黑人在拉一支曲子,那是黑人灵歌《马车从天上来》,他已经回不去了,可是他的灵魂还是想回家……那个曲子其实是很欢快的,一点也不悲伤,因为黑人们认为,人死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曲子是这样的:咪嗦嗦咪来哆,来咪嗦咪来……后来,德沃夏克就把它作为副部第二主题写进了第一乐章,来,大家再来完整听一遍。说着,张老师的声音已经哽咽。

            音乐再度响起,小雨坐在那里,早已感动得落泪,尤其是那一支长笛吹响黑人灵歌《马车从天上来》的曲调之时,小雨浑身抑制不住地颤栗,泪水丰沛而下……太感动了,如果不是因为教室里有那么多的人,小雨真想痛痛快快地流泪,让灵魂在音乐声中净化、升华……

            音乐停了,坐在小雨左手边的那个男生,高声地说着话,甚至还笑了,小雨不由撅了小嘴,心里很恼他。右手边的韩嘉忽然霍地转过脸来,狠狠地瞪了那个男生一眼,小雨不由一怔,因为她瞥见韩嘉的眼中红红的,竟然也———充满了泪水,像怕被别人看见似的,他立刻转回头去,一瞬间,就在那一瞬间,小雨恍然明白———却原来,在这个世界上,灵魂真的能够抵达另一个灵魂……

            

        28.  小雨的信(1)

            小婵也已经有男朋友了,是计算机系的博士。起初,小婵说那个博士又瘦又小,长得又老相,眼睛还极端近视,心里一点也不喜欢他。可是,人家至少是个博士,小婵说,有这么个人,她就可以向她妈交待了。

            那个博士每天都来女生楼下等小婵,是很痴心的一个人。小婵说她不喜欢他,让他以后不要等了。可是,他却说,没关系,只要我喜欢你就行了,只要你没结婚,我都会一直对你好。小婵问他,那你可不可以不要每天都来?可是,他说他做不到,还引用了《简爱》里的一句话,好像是“我已经找到了,就再也不想失去”什么的。

            后来有一天,他穿了一件黑白格子的夹克衫,也不晓得为什么,小婵忽然一下子就开始喜欢他了,晚上和我们三个一说,我们都很吃惊。以后,就常常听到小婵说起他,小婵叫他小莫。

            昨天晚上,小婵告诉我们小莫带她去参加同学聚会了,男生都带着自己的女朋友,彼此之间很熟悉。吃饭的时候,小莫站起来说:咱们表演节目吧。结果,大家各说各话就岔过去了。过了一会,小莫又站起来说:咱们表演节目吧。可是,谁也没有要表演的意思,就都对小婵说:小莫唱歌唱得很好,请小莫给大家唱支歌吧。小莫就很高兴地站起来唱了,可是,才唱了两句就唱不上去了……哈哈哈,阿圆听了就大笑,笑完了说,小莫是太紧张了吧?但是,真可爱……

            对了,最近,我迷上了去我们系的资料室看书。资料室就在我们专教楼上,很方便。外面一大间对外开放,随时都可以进去看,收的全是中文版的建筑图书和期刊。里面还有一间书库,收的全是从国外进口的原版图书。有个老太太坐在书库门口,进书库前要先在登记簿上签名,然后,老太太才会给一块“代书板”,并且交代说,抽书下来的时候,一定要把“代书板”放在原书的位置上,一次拿一本,不许多拿,看完了放回原位,不许乱放。

            平时,我们一下课就喜欢走上楼,坐在外间的大桌子前面翻几页书。而到了星期一、四上“建筑设计初步”,郑老师布置完作业,我们只要说一声去资料室找资料,就可以整天呆在里面。

            我很喜欢呆在书库里,坐在最里面的那张木桌前,靠着巨大的落地玻璃窗静静地看书。里面的书可真多,总有几千本吧:什么《大英视觉艺术百科全书》啊,《西方现代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啊,《新编近代世界名画全集》啊,《现代建筑集成》啊……还有好多著名建筑大师的个人作品集:路易斯·康、彼得·艾森曼、史蒂文·霍尔、路易斯·巴拉干、扎哈·哈迪德、雷姆·库哈斯……以及好多著名画家的画册:梵高、塞尚、莫奈、马蒂斯、欧姬芙、莫兰迪、巴尔蒂斯、爱德华·霍珀……

            每次,我坐在桌前,都会把桌子上专用于临摹的木架子支好,然后把这些又大又厚的书摆在架上,再拿出我的速写本和铅笔,翻着看着,一见到自己喜欢的图就临摹下来……而窗外有树,有很浓酽的绿,阳光透过窗外的绿叶照进来,撒满了书库的每一个角落……绿叶的绿是很容易感染的,感染了绿的阳光是金绿色的,金绿色的阳光照在书页上,幽幽的,郁郁的,像纯度很高的苦艾酒。每每这时,我的心里就会不由自主地觉得幸福,时间仿佛也停滞了似的。看啊,临摹啊,不知不觉,阳光就淡下去了……

            郑老师曾说:你们现在站在同一起点,但不是向同一方向奔跑,而是向四面八方奔跑,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同学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有时,真的觉得很累。我不是反对正当的竞争,我是看不惯个别人不择手段。我们班有个女生,特别工于心计,她和她的男朋友,都好讨厌。每次,老师一来,他们就围在老师身边问长问短,老师喜欢听什么他们就说什么;老师丢了手机,他们立刻就送一个给老师;老师偶然说起想要看一本什么书,却怎么也找不到,他们就牢牢记在心上,千方百计地去找来巴结老师;老师们在“教师休息室”里评图,大家都回避,只有他们厚着脸皮走进去,站在旁边看老师打分……所以,每次,他们的作业成绩总是比他们应得的分数高。不公平,真的很不公平!看到他们遂了心愿的笑脸,总是让我心里愤愤不平。有时,我真是觉得心情很灰,为什么每一个老师都这么容易被蒙蔽,不能看穿他们的本质,还对他们青眼有加呢?为什么连郑老师这样的人也不例外呢?有时,我会觉得老师们简直就像昏君一样。

            

        28.  小雨的信(2)

            哎,算了,不去想他们了,真希望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些阴影,永远清澈透明多好。独自在外的大学生活我已经慢慢习惯,有笑,有泪,也有伤春悲秋。就让我这么絮絮叨叨地继续记流水账吧,虽然琐碎,却是一种心境。我常常想,等我五年之后毕业了回家———到了那时,再拿出这些信来细细地重读,再看看我多年前的笔迹———也许昔日的心境又会重来?到了那时,一切已经两样了吧?而那时,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现在的我真的无法想象……

            小雨习惯了每晚10点以后,在25W小台灯的灯光下,一边听古典音乐CD,一边给爸爸妈妈写信。

            这会子,她写完信,把信折好,放进抽屉里,又拿出一个小笔记本出来记账。她写道———11月6日:《100  Architects  10  critics》529元,《Visual  Encyclopedia———Architecture》290元,《One  Hundred  One  Beautiful  Small  Towns  in  Italy》393元,合计:1212元。小雨在信里没敢写当天买书的事,这还是她第一次自作主张花这么一大笔钱。现在这些进口原版书就摆在她面前,她心里爱极了这些书,可是……

            

        29.  都怪那个韩嘉(1)

            “你呀,一看就是个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