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胡适家事与情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胡适家事与情事

第27章

书籍名:《胡适家事与情事》    作者:朱文楚


                                    你好!你要那个狐狸精,要和我离婚!好!好!我先杀掉你两个儿子!再杀我自己!我们娘儿仨都死在你面前……”这可怖凌厉的场面把胡适镇住了,既不敢开口提半个“离”字,也不敢同曹家妹子公开来往,安安心心地与冬秀琴瑟相调过日子下去。即使有时江冬秀发脾气,嗓门响了,要面子的胡适躲进卫生间,借漱口,故意把牙刷搁口杯,将声音弄得很响,以作“掩耳”。

            其实胡适的脾气是最好不过的,除了从母亲那继承来的“忍耐”之外,还大肚量地为他人着想,何况是自己的太太,“情願不自由,便是自由了”。结婚前1917年元旦,他还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时,写《病中得冬秀书》一诗中就付出这样的诺言,所以婚后即使太太或发虎威、或作狮吼,他都忍受得了,而且衍生他的家庭哲学“三从四德(得)”。

            ——“三从”者,一谓“太太出门要跟从”;二谓“太太命令要服从”;三谓“太太说错了要盲从”。

            ——“四得”者,一曰“太太化妆要等得”;二曰“太太生日要记得”;三曰“太太打骂要忍得”;四曰“太太花钱要舍得”。

            这都是他亲口讲的“笑谈”。所以胡适的怕老婆并非猥琐、可怜,而是富有情味、颇有乐趣的。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付诸行动——在世界范围内收集“怕老婆的故事”。胡适自己说过,在他赴美做大使任上,有位记者来采写了他,说他是个“收藏家”,一是收藏“洋火盒”(火花),二是收藏荣誉学位(名誉博士),云云,其实“我真正的收藏,是全世界各国怕老婆的故事。这个没有人知道。这个很有用,的确可以说是我极丰富的收藏”。在收藏中,胡适还悟出了一点道理,准确与否?且听——

            人类中间这一种怕老婆的低级种子,只能在民主国家繁殖,不会产生在极权国家的土壤上,或者还不会错吧?(《胡适之谈笑风生》)

            在这个(怕老婆的故事)收集,我有一个发现,在全世界国家里,只有三个国家是没有怕老婆的故事,一是德国,一是日本,一是俄国……现在我们从这个收藏里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凡是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都是自由民主的国家;反之,凡是没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都是独裁的或者极权的国家。(《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胡适收藏“怕老婆的故事”同时,还收藏“PTT”(“怕太太”)铜币。此举缘起一位朋友从巴黎寄给他十几枚法国钱币,币面铭有“PTT”字样,胡适一下联想起它的谐音“怕太太”,于是就发起成立“PTT”协会,会员证章就是这枚“PTT”钱币。胡适晚年还在热衷此事。1961年他的朋友李先生在巴黎收集到了十几枚“PTT”币,托叶先生带给在台北的胡适。胡适同时买了6、7本意大利怕老婆的故事《belphogor》,连同“PTT”币交董显光转给华盛顿“PTT”俱乐部会长。他给他的秘书胡颂平还讲了抗倭名将戚继光怕老婆的故事。

            江冬秀真是那么个“悍妇”吗?否,否,否也。笔者朋友程法德先生是留在大陆亲近胡适夫妇的唯一上庄胡家人,他眼中的“冬秀外婆”是,(抗战之初)“还不到五十岁年纪,五短身材,体型发福,讲话一口京腔”,“穿着朴素,日常多是穿一袭合体的阳丹士林布旗袍,逢过年和喜庆的日子才换上素色的绸缎长袍,再是发髻上多戴一枝大红的绸花。她看上去总是很整洁,脸上常常带慈祥的笑容,又很讲究礼貌,雍容大方,有点贵妇人的气派”。旁人都爱议论的,是江冬秀那双小脚。她很听胡适的话,订婚后,胡适从美国来信,要她“放成天足”,胡适之妇,不当畏旁人之言也”。冬秀的确按未婚夫的要求放足了,但没有“复天”,程先生眼中,“她的小脚只是肥了一点”,“当我搀扶她上下电车时,我很纳闷为何她的小脚上总是著一双有后跟底的很小号的皮鞋——穿那种皮鞋,鞋头要塞一些棉花才合脚。在那(20世纪)30年代,缠小脚的老太太还很普遍,流行的是穿平底绣花鞋。我有一次劝她去买绣花的小鞋子——

            “我穿惯了皮鞋”。她微笑地说。我想,只有穿皮鞋才是她衣著上仅有的一点时髦。这是江冬秀这位大教授夫人的从头到脚的加饰。

            手上呢?程先生回忆说,“冬秀外婆除了常年手上戴一只赤金的桶箍戒指外,别无珠宝首饰,这在当年上流社会夫人中很少见的。”

            对于江冬秀的节俭,程先生顺带向笔者讲了一件事:上海“孤岛”时期,他的胞兄法善结婚,要向女家下金饰聘礼。冬秀外婆知道后,欲为程家节省点钱,就巍颤颤地到古拔路竹垚生(胡适好友、银行家)家里,打开代存的一只老式木质“百宝箱”,取出一付沉甸甸宽厚的刻花金镯,足有4、5两重——“这是婆婆留给我的,现在就送给法善充作聘礼吧。”那知这付金镯子是银质包金的,样式又太老旧,被女家退了回来。

            1939年冬,江冬秀在上海过她的50岁生日。胡适早些日子从美国寄来慰问信、捎来了礼物——一只圆形的金质挂件,里面嵌了蝴蝶标本。睹物生情,“没料到冬秀外婆对着我母亲抽泣起来。我母亲也陪着垂泪哩。”程法德先生说:“冬秀外婆就是这样一位不尚奢华,通情达理,又会自我消遣(主要是叉麻将),有时说话风趣而内心富有感情的女人。”

            “外界对冬秀有这样那样的评论,主要是胡适这对夫妻文化差距太大,同时又不了解她。我们胡适的近亲、后人都一致认为,江冬秀实在是一位贤妻良母型的妇女,为人和蔼可亲。我们中没有人认为胡适的家庭是不美满的。”程法德先生补充说。

            首先是对丈夫刻意但有时超过额度的爱护。她对胡适的休息管得很牢。“病中得她书,不满八行纸,∕全无要紧话,颇使我欢喜。”尚未同衾,胡适还在美国留学时,已经这样表示了。结婚后第三年,1920年12月17日,这一天恰逢阴历十一月初八日,巧合胡适生日(阳历)与江冬秀生日(阴历)相重。多难逢的“双生日”!于是胡适写诗《我们的双生日——赠冬秀》

            她干涉我病里看书,

            常说“你又不要命了!”

            我也恼她干涉我,

            常说“你闹,我更要病了!”

            我们常常这样吵嘴,——

            每回吵过也就好了。

            今天是我们的双生日,

            我们订约,今天不许吵了。

            我可忍不住要做一首生日诗。

            她喊道,“哼,又做什么诗了!”

            要不我抢得快,

            这首诗早被她撕了。

            双生日——写诗祝贺——喊哼——抢的快——免遭殃:带着麻辣的恩爱,虽然有些啼笑皆非,但胡适确是“情願不自由,便是自由了”,男人嘛。

            这一思想可真贯穿了胡适家庭生活的始终。1961年10月,江冬秀自纽约返台北(1958年4月胡适是独行返台的),与胡适团聚。南港“中研院”全体同人举行“欢迎胡太太茶话会”。胡适即席说:“我是奉太太之命说话的。太太来了之后,我的家确实温暖了,不像过去那样的孤寂了。太太来了之后,我的生活好像有了拘束,但有了一分拘束,就少了一分自由。我的太太每个星期要到城里住一二天,“我又完全自由了。”接着他充满美好回忆地谈了当年美国留学归国返乡,走了一天路去江村相亲,“还是看不到她”的那段趣事。最后说:“我有两句诗:‘情願不自由,便是自由了’——这就是说有了拘束。‘情願不自由,便是自由了’,可以在今天PTT俱乐部里对全体同人说的话。以后欢迎同人到我家里来玩。”

            “情願不自由,便是自由了”的具体诠释,就是胡适手指上那枚“戒酉”戒,那是在他四十岁生日时,他的太太专门定制,给他戴上去的。那一回,也恰逢北大校庆32周年,就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搬到米粮库4号新宅,设宴招待同人、朋友,正好觥筹交错,不料江冬秀给他戴上了“止酉”的戒指,不免煞了风景。因为胡适患有心脏病,江冬秀苦心孤诣想出了这一招。此事见报后,在上海的忘年交张元济先生撰写一联赠胡适云:“我劝先生长看蓄贤闾,戒指从今小喝些老酒”(上联);“你做阿哥将带了小弟,北大享个无限的遐龄”(下联)。胡适晚年住台大医院时,对他的护士徐秋皎小姐也曾说起这件事,“那时我在北平,酒吃得太厉害了。我写了‘止酒’两个字。‘止’就是停止的‘止’字,‘酒’字的水旁不写,看起来是‘止酉’两字,戴在手指上。朋友们劝我吃酒时,我把手指一抬,说:‘太太的命令!’朋友们就不劝我再吃了。”胡适此言不虚,有1931年春赴青岛,辞酒山东大学“酒八仙”(杨金甫。赵太并、陈季超、刘康甫、邓仲存、方令儒、闻一多、梁实秋)为证。他扬起戴着“止酉”戒指的右手,要求免战,并说“得意尚呈金戒指,自羞感谢吾夫人”。

            不过胡适是个极爱体面的人,当众如是说,会不会有言不由衷之处?1960年12月17日,胡适的老同事、挚友钱思亮(原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台湾大学校长)在台北福州路自己家为胡适设寿堂开寿筵,庆祝他七十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