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死亡联盟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死亡联盟

第39章

书籍名:《死亡联盟》    作者:张聿温


                                    一旦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成立了全国人大,整个国家的体制就比较健全和完善了,国家机器的运转也就比较顺当了。

            从1952年夏秋之交到1953年夏秋之交,一年来,毛泽东一直在思考党和国家的格局问题,由于事关重大,加之没有经验,毛泽东采取了慎重态度,先放风,酝酿,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最后再拍板决定。

            机构怎么设置,叫什么名称,问题都不大,都不会引起什么争议。难的,容易引起争议的,是人选。

            如果按照党、政府、人大这三驾马车的设计,似乎都已名花有主。

            党,毫无疑问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即使毛泽东退居二线,也必然保留党的主席的位置。

            政府,周恩来本来就是政务院总理,即使实行部长会议制,部长会议主席一职也非他莫属。

            只有人大是新产生的,该由谁来干呢?看来只有刘少奇了。

            不是还有国家主席一职吗?毛泽东一旦不想当了,谁来填补这一空缺呢?

            另外,如果设立党的总书记或副主席,谁来出任也是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以当时党内的位置排列和呼声,除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之外,就是高岗了。朱德年事已高,另当别论。高岗是不甘心居刘少奇、周恩来之下的。他从内心深处看不起刘少奇,也看不起周恩来。他认为刘少奇政治上不成熟,有右倾思想,不该成为党内的一二号人物,不能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周恩来事务主义严重,缺乏雄图大略,也不是理想的政府首脑人选。他决定在这个关键时刻,下狠心拱倒刘少奇和周恩来。只要刘、周一倒,他就可以一跃成为毛泽东的唯一一助手了,可以成为党的一二号人物,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

            一直盯着中央的最高权力,把党和国家领导机构的调整看做一次权力再分配,看做实现自己雄心壮志绝好机会的高岗,将他早已开始的一系列活动在秋后推向了高潮。

            清晨,高岗起来散步,他那雅致的四合院里的一盆盆鲜花,眼见得纷纷谢落。一阵萧瑟的秋风,吹得几片凋零的树叶颤颤悠悠地落在脚下。他弯腰捡起落叶,抚摸再三,不由得心中大发感慨:“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时不我待,得尽快行动啊!”

            从华东、中南休假回京的高岗,又在京城,在毛泽东身边,围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他的频繁活动。

            秘书轻轻走进办公室,向正在埋头审阅文件的高岗报告:“高主席,彭总到了。”高岗头也不抬地连声吩咐:“快,快请。”

            高岗手头审阅的,是彭德怀准备在军队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会议是军委召开的,内容很多,包括总结过去几年来的工作,确定今后我军建设的总任务和总方针,还要讨论我军的组织编制、加强部队训练、加强党委的集体领导和首长分工负责制,以及实行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军衔制等重大问题。时间安排在12月份。

            彭德怀主持搞出了个报告稿,毛泽东主持讨论时,高岗发表意见说:“报告稿没有思想性。”毛泽东对此也有同感。彭德怀于是建议请高岗主持修改,想趁此机会把军委日常工作也推给高岗。毛泽东看出了彭德怀的心思。在此之前,彭德怀就曾向毛泽东建议过让高岗出任总参谋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毛泽东没有同意。这次,毛泽东仍不同意彭德怀的意见,提笔做了这样的批示:“以彭为主,高参加修改。”

            彭德怀自知自己搞文字是外行。他一向佩服高岗政治上的敏感和思想上的活跃,也知道高岗无论是在东北局时,还是调中央工作后,主持过不少重要文件、报告的起草,都受到欢迎,得到毛泽东的欣赏。这次既然毛泽东有明确指示,他当然应该登门求教。

            高岗赶紧看完一个段落,用红铅笔做了个记号,然后把铅笔一丢,起身去迎接彭德怀。他刚走到门口,彭德怀已大步跨了进来。

            “啊,彭总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

            “嗨,你这个老高,客气什么!”

            “请坐,彭总快请坐。”

            “我是听老毛的话,向你求教来了。”

            “岂敢,岂敢。”

            “老高哪,12月份开会,时间紧迫哪!我的报告还没有个眉目,看来得抓紧了。”

            彭德怀是个急性子,又是个爽快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高岗却不急不躁,笑嘻嘻地说:“彭总不必过于着急。稿子我正在看,已经做了点修改,保证误不了你发表演说。”

            彭德怀一听,表情放松下来:“有你这话,我就吃了定心丸了。”

            高岗正想就刘少奇和周恩来的问题找彭德怀做工作,见彭德怀主动上门,心想:“这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来得全不费功夫吗?”便抓住机会把话题往上面引。

            “这个稿子,征求少奇、恩来的意见了吗?”

            彭德怀摇摇头:“不必了吧。老毛的意见,不是以我为主,由你修改吗?”

            高岗点点头:“也好。龙多了主旱。文件这东西,参与的人越多,七嘴八舌的,越不好办。再说,刘少奇那水平,能谈出什么来!”

            彭德怀默然。

            高岗问:“财经会议后我同你谈过刘少奇、周恩来的问题,你有同感,但劝我有话当面讲,找毛主席讲。那么你呢,你这么办了吗?”

            彭德怀脸色一沉,反问一句:“怎么,不相信我说的话吗?”

            彭德怀很巧妙地躲过了高岗的问话。尽管他对刘少奇和周恩来有意见,但他不想和高岗过多地加以议论。他认为那样不好,传出去,不利于团结。

            实际上,彭德怀已经对毛泽东谈了他对刘少奇、周恩来的看法。那是全国财经会议后,时间在9月份,地点在毛泽东的办公室。

            彭德怀说:“听说财经会议开得挺热闹,大家对少奇、恩来有不少意见?”

            毛泽东说:“是啊。事情是由薄一波的新税制引起的。”

            彭德怀说:“新税制的事我不清楚,但历史上有些事我却一直有看法。”

            毛泽东问:“哪些事呀?”

            彭德怀毫无保留地谈开来:

            “少奇领导的华北工作座谈会,骂了我40天娘,不公道嘛,不实事求是嘛,不是与人为善嘛。这件事我一直想不通。前一阵子薄一波来找我谈心,我对他说:一波,我了解你,你总的方面是好的。但是一个人要是有点思想,有点能力,工作做得不错,有成绩,遇事又好讲个不同意见,再加上你平常工作中难免有点毛病,你就得准备多受点批评。我这个人也是经常挨批评的。8年前华北工作座谈会不是大批了我一通吗?用湖南的土话说,我这个人是高山上倒马桶——臭名远扬。但是,我从来不把它当包袱。有些事一时说不清的,留待历史去评判好了。”

            毛泽东吸着香烟,静静地听着。

            彭德怀呷口茶,继续说下去:

            “1946年初,少奇在延安提出什么‘和平民主新阶段’,他是存在着严重的和平幻想的。我记得很清楚,2月1日这天,中央发出了由少奇主持起草的《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通知》。少奇同时在延安干部大会上做时局问题的报告,反复讲他那个‘和平民主新阶段’。结果怎么样呢?他那个论点是站不住脚的。中国的问题还不是得打,还不是得用战争解决问题!”

            毛泽东插话:“中央那个通知,是经我修改了的。”

            彭德怀摇摇头:“不是为你开脱,‘和平民主新阶段’的版权出自少奇,数他最热心!”

            毛泽东不再说什么了。

            彭德怀接着说:“少奇对抗美援朝开始也犹豫动摇,还有恩来。从政治上看,少奇不够成熟,我的感觉是他有点右,有时右得厉害,也有时有点‘左’。”

            毛泽东问:“对少奇还有什么意见吗?”

            彭德怀说:“主要的就是这些。”

            毛泽东又问:“对恩来同志呢?”

            彭德怀略一思索,说:

            “历史上,我对恩来第五次反‘围剿’中的指挥很不赞成。对干部,尤其是对萧劲光的处理很有意见。1933年10月下旬正式成立的红七军团,寻淮洲是军团长,萧劲光是政委。11月间,黎川失守,萧劲光差点被杀掉。最后脑袋总算保住了,但政委的职务却丢了。黎川丢了,这能怪萧劲光吗?‘左’倾机会主义瞎指挥嘛!按他们那一套搞,整个苏区不是都丢光了吗?该杀哪个的脑壳呢?这里面,恩来应当负相当的责任!”

            一谈战争,一谈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罪过,毛泽东就来情绪:

            “这个萧劲光,就是不讨‘左’倾机会主义者的喜欢。在此之前,他曾被打成‘罗明路线’在军内的代表,受到过批判打击。老彭,你说得对,打仗,王明他们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可他们居然骂我:‘你毛泽东懂什么马列主义,你不过看了部《孙子兵法》!’可他们呢,连《孙子兵法》都没看过!”

            彭德怀接下去说:“恩来的事务主义,我也有点看法。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的事务,政务院总理也的确不好干,但应当抓大事,谋大局。像恩来这样事必躬亲,我看有点鸡零狗碎,婆婆妈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