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读者2007合订本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读者2007合订本

第2章

书籍名:《读者2007合订本》    作者:读者


                                    他的粉丝也不多。

            我那个学生最后总结说:“橄榄球队就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我爸爸是个公司的创建者和企业总裁。他创建这个公司时,就那么几个人,大家完全是团队运作,有时简直就是有集体无个人。你要那时候总想着我怎么样,就没有人和你合作了。如今干大了,当年创建起来的那帮人作为个人就浮现出来了:他们是元老,他们是父亲一样的人物,有特权挣得多,别人也就得听他们的。有子那套规矩,在公司里也得讲。大家守这规矩,企业才能运转。美国是讲个人,但是,没有集体,哪里有个人?”

            这也是我反复强调的,中国人对美国文化的一个最大误解,就是觉得人家只讲个人。其实,从上学的第一天,孩子就会接受与别人合作,尊重别人的训练。而体育是培养他们这种团队精神的最好方式。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1期P18

              

        别让印象骗了你

        作者:黄铁鹰

            2006年6月《读者文摘》杂志公布了一项在全球35个大城市进行的礼貌调查报告,其中有两项结论让很多人吃惊。

            纽约这个被人视为冷酷和没有礼貌的城市,竟排在最有礼貌城市的首位。获此殊荣的前纽约市长说:这可能是因为“9·11”事件让纽约人重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友善了,纽约也就变得礼貌起来。我很怀疑一场灾难就能使一个有300多年历史,800万人口的城市精神面貌发生变化。除非纽约人是机械人!否则,城市和人一样,是生物组织,生物的DNA不会轻易改变的。

            我相信纽约的礼貌水平“9·11”以前也应该比其他城市高,只不过以前没人作过城市间礼貌水平的对比调查罢了。然而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事实与人们的印象会有这样大的差距?什么原因使纽约如此蒙冤?

            合理的解释应该包括如下几个相关的原因:一、纽约太有名了。无论是巴黎伦敦,还是东京香港同纽约比总是差一截。这不是历史和文化的原因,而是纽约比它们有力量。有钱人的钱差不多都跑到纽约,华尔街打个大喷嚏,全世界的房价可能都要感冒。纽约影响大,报道它的消息就多,于是,纽约经常被全世界人的眼睛盯着。盯着盯着,就看出毛病来了。纽约就是生活在镜头面前的大明星,脏事藏不住,经常有丑闻。其实,一般老百姓也有脏事,只不过没有被大家注意罢了。二、纽约太牛了。20世纪美国抢了全世界的风骚,成了无可争议的军事和经济强国。纽约是美国的代表,纽约能不骄傲吗?上帝说:人类最大的罪恶是骄傲。我估计国家也是如此。人类对骄傲的惩罚除了采用“9·11”的方式,更多是用嫉妒。全世界的人合起来嫉妒纽约——挑它的毛病。于是,那些不是毛病的毛病,也变成毛病了。比如,普通人挖鼻孔,是不讲卫生;牛哄哄的明星挖鼻孔,就是没教养,要被大肆批评!

            可是这次《读者文摘》偏偏把普通人和明星放到一起用科学方法比了一下,结果明星大胜——被人认为最没礼貌的纽约竟获得礼貌世界杯金奖。于是,人们大惑不解:那么没礼貌的明星反而比我们有礼貌?这个调查是不是搞错了?

            其实,错的是我们的印象。明星本来就应该比一般人有礼貌。像一般人外出至少要比在家里穿得正式一样,明星经常要面对大众,哪怕是装的,也一定会做到尽量礼貌。不信,你从仔细观察一下明星的举止和谈吐是不是要比你优雅文明一些?可惜,这个事实没有被我们看到。其实我们的眼睛是看到了,只不过没有在脑袋里保存下来形成印象,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眼见并不为实的道理:人们的观点会影响人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人只注意和记忆那些自己所相信和感兴趣的东西,而忽略那些同样存在,但对自己不重要或不相信的东西。于是,现实世界在每个人的脑袋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印象。这就是为什么至今穆斯林国家的大多数人民始终认为  “9·11”是美国自己搞出来的,就连最倾向西方的穆斯林国家——土耳其,2006年的民意调查仍显示有超过57%的人相信这种解释。

            大多数人没有见过明星本人,但大都认识明星。普通人是通过媒体认识明星的,比如:当娱乐新闻说某个明星举止粗俗。我们脑袋就会形成这个明星教养不好的观点。当我们有机会同她一起坐飞机时,如果她真的大笑了几声,就一下子和我们脑袋中的概念形成共鸣——这个人真是教养不好!然而我们忘了,她在飞行的4  个小时内可能一直在阅读和小声与同伴聊天,然而,这个礼貌行为没有被我们注意和记忆,因为我们的脑袋已经被媒体报道先入为主了。心理学有一个锚定理论说的就是这种先入为主的现象:一个事物在脑袋中的最先记忆,起了船锚的作用——抛下锚,船就漂不远了。

            我们的脑袋先被家长锚定,比如,爸爸说:火会烫手,不要碰!日后,我们对火的看法就变成负面和危险的。后来,我们对世界的认识逐渐又被媒体锚定,随着上网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长,媒体的锚定作用就越来越大。可是,记者不是我们的父母,父母锚定我们是为了我们好;记者锚定我们是为了他们好。

            记者首先考虑的是吸引我们的眼珠子,比如:高官贪污找情妇总是占据媒体的头版,而不贪污没情妇的高官总也抢不上头条。于是,我们的脑袋对干部的看法被锚定了,我们开始留意观察:嘿!当官犯法的还真多,昨天判一个,今天又毙一个!看来当官的好人不多。可是,仔细想想,当官的跟我们不是一样吗?我们怕死,他们也应该怕,其实都是有贼心没贼胆的正常人;大多数人不敢犯法,大多数干部也不敢腐败和贪污;因此,大多数老百姓是守法的普通人,大多数当官也是守法的普通干部。可惜,干部是纽约,干部是明星,干部就要受锚定的冤枉啦!

            纽约人最有礼貌,其实也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常识。礼貌是什么?礼貌是教养,是人后天教育和培养出来的东西。然而,教养需要钱,温饱知廉耻嘛!虽然没有完整的统计数据,但我相信在整个上个世纪里,纽约人的人均收入和GDP一定远远排在世界城市之首。因此,从钱包的厚度看,纽约人也应该最有礼貌。

            然而,有钱,并不一定有礼貌。

            这个调查的另一个让我吃惊的结论是: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四十岁以下的人表现得最有礼貌,六十岁以上的男性最没礼貌!这同人们的印象又不相符。我们的印象好像是:老年人一般都衣食无愁,往往会更从容,更有爱心和更有礼貌一些;相反,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和正忙于证明自己的中年人,往往会更自私,更紧张和更粗鲁。因此,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太才有一代不如一代的哀叹。另外,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的统计数据都表明:人的财富同年龄成正比,六十岁以上的人比四十岁以下的人钱多。如果财富同礼貌成正比,六十岁以上的人也应该比四十岁以下的人更有礼貌才对。

            我们的印象又错了,这次错在哪儿?

            原来错在对人性的理解上。我们以为人只要衣食无愁就应该幸福。食色性也嘛。其实人除了吃与性的物质需求之外,还有被人承认的精神需求。人的幸福必须建立在吃、性和被人承认这三点之上。可是,这三点需求与幸福的关系有所不同:吃与性是人的基本需求,不满足人就不幸福,但受生理限制,达到一定程度,对幸福的提高作用就不大了。这像管理心理学所讲的保健因素——增加没用,减少不行!相反,人需要被别人承认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越被人承认,幸福感就越强,学术语言管这种需求叫激励因素——不断增加,才能幸福!

            当我们看到那些衣食无愁、天天去公园的老人时,其实忘记了他们的人生少了激励因素!他们大都退休或接近退休,已没有让别人继续承认的可能。物理学不是说,三点平衡才稳定吗?他们少了一个点。尽管他们闲庭信步,其实心里不稳了。虽然过的是天天跳舞、钓鱼和下棋的日子,但那都是找乐,找乐和真乐是两回事!整天喊活着没意思的小青年体会不到这点。因此,这些表面幸福的老人,其实最不幸福。人不幸福,对人不可能友善,自然也就不顾什么礼貌了。

            那么女人呢?为什么六十岁以上的女人,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不礼貌?因为女人让别人承认的方式同男人不同,家庭是女人的精神追求,六十岁以上的女人大都还有个家,她们的三个点还完整,因此,比那些老头就幸福些,对人自然也就礼貌一些。

            相反,四十岁以下的人尽管生活压力大,但他们也三个点齐全。尽管大多数人都是在瞎忙活,最终也获得不了别人怎么承认,但他们的梦没醒。因此,他们心里自然没有老头那么烦,对人就相对礼貌一些。

            可是,为什么他们表现的最有礼貌?而过了四十,又恢复正常?那是因为人过四十,梦就快醒了!人生如梦,怕的是天明!四十岁之前的人处在更在意被别人承认的时期,正在梦中娶媳妇呢,因此,就要像纽约和明星一样,在人面前表现的更礼貌一些。比如,主动替别人开门,帮人家捡东西或多说几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