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读者2007合订本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读者2007合订本

第78章

书籍名:《读者2007合订本》    作者:读者


                                    她问。

            “不,我没有,我说的全是真话!”伏洛佳叫了起来,“他在那儿,那儿,在树顶上!他躲在树枝后面!”

            妈妈这时也看见了阿辽沙。她用眼丈量着阿辽沙离地面的距离。她的脸变得如同这株笔直的白桦树皮一样苍白。

            “阿辽沙,你发疯了?”伏洛佳说。

            “别出声!”妈妈的话很轻,然而十分严肃,“你回家去吧。”

            她走近白桦树。“怎么样,阿辽沙,”她问,“上面好玩吗?”

            阿辽沙感到惊讶——妈妈并没有生气,她的声调既安详又温柔。

            “好玩,”他说,“只是我很热,妈妈。”

            “不要紧的,”她说,“坐一坐,休息一下,再爬下来吧。只是不用慌,轻轻地……休息好了吗?”

            “休息好了。”

            “那么就下来吧。勇敢些。”

            阿辽沙抓住树枝,在找放脚的地方。

            这时候,小路上出现了一个手挎篮子的陌生人。显然,这是个来乡间别墅消夏的人。他听到了声音,向上望了望,接着用既害怕又生气的声调喊叫起来:

            “你这下流坯——你爬到那儿去干吗?马上爬下来!你会摔死的!”

            阿辽沙哆嗦起来。他笨拙地把脚放在一根枯树枝上。树枝咔嚓一声断了。往下掉在妈妈的脚边。

            “沉住气,阿辽沙,”妈妈说“把脚停在下边的那根树枝上。”

            然后她转向消夏的人:“别担心——他爬树可拿手了!他是好样的!”

            阿辽沙小巧的身影慢慢地向下移动着。

            爬下来确实比爬上去要艰难得多。阿辽沙累了,但树下站着镇静又充满自信的妈妈。她给他提供各种各样的建议,说着一些亲切的鼓励话。离地面越来越近了,现在已望不见沟后边的田野和工厂的烟囱了。阿辽沙已爬到了分杈的地方了。

            “休息一下,”妈妈说,“真行!喏,现在把脚放在这根树枝上……不,不是那根——那是根枯枝,就在这儿,靠右一点……对,对。不要慌。”

            离地面很近很近了。阿辽沙用手悬挂在树枝上,挺直了身子,一下子跳在那高高的树桩上——他的冒险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他站着,脸红心跳,发抖的双手正拍打着白桦树皮留在膝部的白色粉末。

            陌生人摇了摇头,说,“哦,将来会成个跳伞队员的!”

            而妈妈抱住儿子那细细的、晒黑了的、擦破皮的脚,轻声说:

            “阿辽沙,答应妈妈,以后再也不——再不这样使我心惊肉跳了。”

            突然她大声哭了起来。她呜咽着,头也不回地向家飞奔而去。

            伏洛佳站着,妈妈奔过他跟前,穿过菜园,来到那条沟前。她坐在草地上,脸用手帕掩着。

            阿辽沙发窘了,他手足无措地跟着她跑。

            最后,他肩并肩地和妈妈坐在沟边的斜坡上握住她的手,抚摸着她的头发……

            “妈妈,请安静下来。我再也不去爬得那么高了——我还没长大哩……呀,安静下来吧!”

            他是第一次看见妈妈是怎么哭的。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26

              

        耳朵里的玄机

        兰晓雁

            感受自然界的声响,欣赏形形色色的音乐,聆听父母的叮咛与师长的教诲——耳朵的贡献之大不言而喻。然而,你知道这方寸之地的种种玄机吗?

            骨头“听”声音

            骨头是人体构件之一,随处都有它的存在。说它能承受全身重量,或参与运动,你都会欣然点头。如果说骨头能“听”声音呢?你很可能就会摆手或摇头了。可事实就是如此,骨头,还是体内最小的骨头,挑起了听觉的“大梁”。这块骨头叫做镫骨,藏在中耳内,为你的听觉大业默默贡献一生。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显露于外的叫耳廓(外耳),如同敞开的一扇大门,接纳声音。声音振动鼓膜,转化成震动波,经过三块小骨头(中耳)传至耳蜗(内耳),产生神经信号传人大脑,人就听见声音了。而三块小骨头除锤骨与砧骨外,就是镫骨子,可见人在听声音的过程中,镫骨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医学上称为听小骨。

            论大小,镫骨最不起眼,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却在听觉生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要注意保护它。如果三块听骨中的任意一块发生病变,就会累及声音的传导,导致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失聪,医学上叫做传导性耳聋。

            可对镫骨构成威胁的因素很多,如高强度噪音、外伤等,但最多见的还是一种炎症性疾患,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急性中耳炎。一旦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而转为慢性,  就会造成鼓膜穿孔,株连听小骨,或者与中耳内壁粘连,或者造成镫骨固定,使砧镫关节失去活动能力,听力减退便成必然。为避此祸,无论男女老幼都要重视对中耳炎的防范,如平时不要随意掏耳朵,游泳时耳朵进水应及时排出,积极预防和治疗咽炎和鼻炎(因为咽部与耳部之间有一条通道——耳咽管,咽部的炎症容易经这条通道侵入内耳,伤及听小骨),同时加强锻炼身体,提高抗病力,拒感冒于体外,则镫骨幸甚,耳朵幸甚!

            听力也“重男轻女”

            一个健康人的耳朵能分辨多达40万种不同的声响,但这种分辨能力与性别、年龄有关。比较起来,男性比女性的耳朵更灵敏。

            为论证这一结论,美国学者对部分男女进行了声音辨别测试,要求受试者辨识从各个方向传来的普通声音。结果男性抢先辨别出了60%的声音,女性只在28%的声音辨别测试中拔得头筹,其余12%的测试男女打了平手。再以家居声响为例,一般认为女性从事更多的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应当对来自家庭的声音更为敏感实际测试结果并非如此,只有16%的女性辨别出了冲马桶的声音,而有40%的男性立即听出了这种声音,有20%的男性能听出锅碗瓢盆的撞击声,而在女性中这一比例仅有4%1有94%的男性能听出吸尘器的声音,却只有75%的女性辨别出了这种嗡嗡声。另外,在环绕立体声辨别方面,同样是男优于女。

            测试还显示,年龄是又一个影响因素。如辨识关门声,38%的十多岁少年立即听出了这种声响而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只有17%辨别出了这种声音。这表明,人随着年龄增长的生理性老化,也是听力衰减的一个原因。

            左右耳有别

            假如你想对情人悄悄说几句话,是对着他(或她)的左耳说呢,还是右耳说?如果是前者,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美国的西姆教授道出了个中的奥秘:无论男女,与右耳相比较,左耳更喜欢甜言蜜语,听到的情话最容易令人动心。因为人的左耳是由右半脑控制的,而右半脑恰恰就是负责处理情感的优势半脑,同时,左耳对声音刺激的反应更灵敏,甚至包括音乐的和弦及曲调。

            不过,如果你要想对方牢牢记住你说的话,则应反其道而行之,对着对方的右耳说。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用右耳听的话比用左耳记得要牢。右耳听到的信息汇入左半脑,而左半脑比右半脑更具记忆优势,这种优势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强化。看来,听不同的话用不同的耳朵,不失为一个生活小窍门。

            耳大是福

            耳朵大些好呢,还是小一点好?这个有趣的问题如今有了答案。俄罗斯科学家一语惊天下:人的创造能力与其耳朵大小有关,那些长有一双大耳朵的人应该感到自豪与幸运。

            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一个人的两只耳朵大小并不相等,而是存在着差别的。尽管这种差别只有2~3毫米,但它足以能判断其大脑哪个部位最发达,进而作为观察儿童天赋所在的根据。俄罗斯的研究者穆斯塔芬分析说:那些右耳朵特别长的人将在精密科学(如数学与物理)方面取得成就,而左耳朵大的人将会在人文科学方面有所作为。

            这项研究结论有什么意义呢?可以用来指导孩子对未来专业的选择。比如,在决定一个孩子学习某门知识之前,首先应该确定他是否具备这门知识的生理条件。如果一个少年的耳朵表明他将成为一位艺术家的话,那么家长就不应该强迫他去学数学:如果你非要这么干,人为地去“开发”儿童的某些能力,那么其他能力就会降低,就有可能出现“扼杀”儿童天赋的危险。

            对于成年人而言,耳朵大的人寿命可能更长些,“耳大有福”的说法不仅流行于中国、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欧美等西方国家也有流传。比如古代英语中,耳大就是“贵人”的意思。佛祖释迦牟尼的“福相”之一也是“耳垂达肩”。

            长寿者的耳朵之所以比一般人要大,与耳朵的特殊性有关。原来,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虽然全身肢体与内脏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但到了成年后都停止了生长,惟有耳朵例外,耳朵的生长就会造成耳垂长度的增加,故长寿者的耳朵看上去更大一些。当然,耳大者是否一定能够长寿,目前还没有找到科学依据。

            男人不愿听女人讲话吗?

            在生活中,经常可听到为人妻子的抱怨,说丈夫不愿听她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