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读者2007合订本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读者2007合订本

第156章

书籍名:《读者2007合订本》    作者:读者


                                    又有个同学说:“我们楼下有个拾垃圾的老太太算不算啊  ?”我顿时一阵惊喜,大声说:“算!老太太也许生活贫困,但她并不放弃,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积极生活。”

            一节课就这样顺利结束了,到第二节课开始时,讲故事的就有些踊跃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讲什么的都有。讲着讲着,突然有个女生趴在桌上哭了。我走过去,轻声问她是不是有伤心的故事要讲。她缓缓抬起头,擦着眼泪,说:“其实我那个有钱的爸爸早已把我和妈妈抛弃了,他又找了个女人,生了孩子。我妈妈为了不让我过得比以前差,每天  起早贪黑,打着几份工,有天晚上在路上昏倒了,是警察把她送去了医院……”  她泣不成声道,“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只为了气我爸而自暴自弃,我还有个坚强的妈妈啊!”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女生们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我也感觉有股热浪在心头涌动——我为孩子们终于向我敞开心扉而感动。

            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全班80名学生每人都讲了一个主题为“好好生活,天天向上”的故事,有书上看到的,也有身边发生的。这些玩世不恭的孩子们,他们在搜索故事的点点滴滴时,冷漠、维驾不驯的心也在一点点地被温暖、被软化。我如约带他们出去郊游。途中,他们纷纷表示要  “好好生活,天天向上”,要我监督他们。我搬动得连连点头,说不话来!

            当时被称为“垃圾班”的高一(7)班从此站起来了!仅仅一个学期后,成绩就接近了正常人学的其他6个班,到高二下学期时,已经与别的班不相比下了!可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出事了。

        三

            老领导让我考虑三天,但我第二天就做出了决定:重新回到那群孩子们去上课前,我进入紧张的备课状态。教书近20年来,我从未感觉到备课竟然如此艰难:我将怎样走进教室?怎样看他们第一眼?第一句话讲什么……这些问题折磨得我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几天后,是我重返讲台的日子。一大早,看到镜中的我,虽然刻意整理了发型,穿了笔挺的西服,但还是掩饰不住满脸蜡黄、满眼黯然。最紧张、尴尬的时刻到了,伴随着上课铃声,我的脚机械地向教室挪动着,直到同学们齐刷刷地站起来,响亮地喊:“老师好!”我还是不敢抬起头来而对他们。我低头转向黑板,准备板书今天要上的课文标题。这时,我突然愣住了,手中的粉笔停在了半空——黑板的右上角,赫然写着八个大字:“好好生活,天天向上。”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我的可爱的学生们,你们并没有把我这个犯错的老师抛弃啊!你们是在用老师平日里激励你们的格言来激励你们的老师啊!我直了直腰板,高昂起头,毅然转过身去,面对80双纯真的眼睛,鞠了两个躬,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对不起!”第二句是:“谢谢!”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在掌声的鼓励下,我很自然地进入了状态......首发

            如今,我已走过了人生最暗淡的日子,不仅能坦然而对我的学生、同事,还能坦然而对社会上最势利的眼光和最恶毒的语言。是的,我犯过错,但我知道错了,并用自己的行动好好生活,天天向上,这就足够了。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7期P36

        海伦:让总统们发抖的女人

        包丽敏

            海伦·托马斯质问了9任美国总统,从肯尼迪到小布什。40多年来,美国人总能从总统记者招待会的现场直播中,看到她从前排站起来,盯着总统的眼睛发问。

        女人走近时,总统们就会发抖

            事实上,从2000年小布什上台时,海伦·托马斯已经结束了她的白宫记者生涯,而成了赫斯特报系的专栏作家。她在2002年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毫不留情地把小布什形容为“皇帝总统”。她也从不讳言“小布什是美国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总统”,并把他称为“谎言家”。

            尽管海伦依旧参加总统的记者招待会,但她已被排除在提问名单之外。直到美国当地时间2006年3月21日,这位以拷问总统闻名的老牌记者,终于在三年来第一次得到了向现任总统发问的机会。

          “我的问题是,你为什么那么想开战?从你踏进白宫的那刻开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你说过不是因为石油,也不是因为以色列或其他,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海伦·托马斯单刀直入问道。

            “……我并不想开战,想当然地认定我想开战,恰恰是错误的,海伦——”小布什回应。海伦打断了总统的话:“所有的一切——”

            总统赶紧插话:“打断一下,打断一下,没有总统想要战争……(大段的解释)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伊拉克——请让我说完——”

            “他们并没有对你和我们国家干什么呀。”海伦反驳。

            “对不起,请让我说完,让我说完。他们干了!(阿富汗)塔利班为基地组织提供安全避难所,基地组织就是在那儿接受训练——”

            “可我说的是伊拉克——”海伦又一次不客气地打断了总统。

            这个女人就是这样在白宫新闻发布厅里向一届又一届美国总统发难。“不用怀疑,40多年来,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就会发抖。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华盛顿邮报》这样评价“新闻界第一夫人”。

            在海伦看来,向总统发问是她作为记者应有的权利。在自传《白宫前沿》中,她写道:“只有在民主制度下,记者才被允许质问他们的领导人。因为我们没有英国式的议会制度,督促政府官员向人民负责,解释他们的所作所为和政策,这份职责落到了记者肩头。”

            在她的新书《民主的看门狗?》中,她写道,“多年来,我总有机会质问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公仆——美国总统。我承认,对这个职位我抱有敬畏,可并不是对占据这一职位的那个人”,因为,“我们的职责不是去敬仰一个领导人多么德高望重,而是不时地把他们搁到聚光灯下,看看他们是否有负民众信赖。”没有人了解每天要面对记者回答世界上各种问题的那种恐怖

            叙利亚移民托马斯家9个孩子中的老七,在22岁大学毕业后决定,除了这个国家的政治心脏华盛顿外,哪儿都不去。她借口探望堂姐留在了华盛顿。

            1960年,肯尼迪当选总统。40岁的海伦调入合众社白宫记者站,开始了她一生的事业——白宫报道。

            此前,白宫女记者不允许参加白宫的记者招待会。一次,海伦向肯尼迪抗议:“如果我们不能参加,你也不应该参加。”肯尼迪表示同意。女记者们从此闯进了男记者的领地。肯尼迪总统说,海伦会是个“好姑娘”,“如果她扔掉手里的笔和采访本的话”。

            许多年里,海伦总是第一个或第二个向总统发问的白宫记者。1975年,她被推选为白宫记者团团长。

            如果没有“胖子”普莱斯,也许就不会有被朋友们开玩笑称为“总统折磨者”的海伦·托马斯。

            1896年,《华盛顿星报》这位记者被他的编辑安排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前往白宫,挖掘新闻。编辑明知当时的总统克里夫兰非常讨厌记者,想借此排挤掉“胖子”。

          “胖子”当然采访不到总统,但他老是守在白宫外,询问每一个从白宫中走出来、与总统交谈过的人士,藉此竟然搞到许多独家内幕新闻。到了1900年,大批记者被派往白宫的门口或周围街道上游荡,总统麦金利便任命一名助手每天向这些记者发布一次新闻简报。等到西奥多·罗斯福就任总统时,一个阴雨的日子,他看到一群记者像落汤鸡一样挤在白宫外的树下,便请他们到白宫避雨。

            从此,记者们就再也请不出去了。西奥多·罗斯福将他书房隔壁的一间休息室划作记者室,不久国会拨款在白宫修建了记者办公室。

          正是在这间办公室,海伦·托马斯开始了她的白宫报道生涯。“我驻守白宫报道白宫的时间比任何一个记者都长。”海伦说。

            “只有当他面对新闻媒体,总统才不得不对民众作出解释,没有其他公开场合可以就当天的议题向总统发难。”

            每次当她第一个站起来提问时,总会看到总统们不同的肢体语言:“卡特的畏缩”、“里根的低头”以及老布什的“哦不!不要海伦!”

            站到白宫新闻发布厅的讲台上时,肯尼迪可能已经让助手们“事先帮他预测好了90%的记者提问”;尼克松已经浏览过各种文件摘要,“

        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卡特手边也许已经备好了所有的事实和数据;里根则可能“紧张得像参加论文答辩一样”,即使在戴维营休假也不忘

        “临阵磨枪”。

            每次参加黄金时间现场直播的记者招待会,这位白宫记者团团长就戴上两只手表,以便把时间准确地控制在30分钟。时间一到,她就站起来说:“谢谢你,总统先生。”

          一次,里根在记者招待会上遭遇到尖锐问题的“轰炸”,闪烁其词地应对了25分钟后,汗津津地扫了一眼海伦,眼神似乎在问:“可以结

        束了吗?”海伦对了对表,然后摇摇头。“短短5分钟里,总统竟然受制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