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读者2007合订本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读者2007合订本

第159章

书籍名:《读者2007合订本》    作者:读者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7期P32

        犯错的成本

        莫小米

            前些日采访一位高位截瘫者。他60岁了,从事体育理论工作,事业上很有成就。可是说来令人难过,当年他是一名英姿飒爽的体操运动员,参加过全国运动会,20多岁时从吊环上落地,一个动作出现差错,偏偏本应在一旁的教练又正好走开,导致了他的大半生在轮椅上度过。

              也许是由职业决定的,这世界上有些犯错的后果是如此严重,比如司机肇事的差错,比如医生误诊的差错;这世界上有些犯错的后果又是如此轻描淡写,没关系,错了就改,没关系,算是交了学费,没关系,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

              不怕犯错,有错就改,真是这样吗?

              想起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是这样批改作业的:把我们的作业本拿起来对着亮光照一照,有擦过橡皮的痕迹就要扣分,超过3个痕迹就要重写,重写时标准还是一样,所以就有做一次作业用了半本练习簿的纪录。

              他不许我们错,甚至不能容忍我们已改正的错,那时我们对他恨之入骨,长大成人后才知老师的用心良苦。在他的苛刻要求下,我们后来就很少写错了,再后来就基本不写错了,判断失误的差错当然是有的,但随心所欲的笔误是绝对没了。

              老师让我们懂得,一个错就是一个错,即使改过来也有痕迹。

              他让我们懂得:要是改过来太容易了,我们就会轻易地犯错。

              直到今天,每每看见那些一而再、再而三犯错的人和事,我就知道,那准是改正太方便了,用今天的说法是,犯错的成本太低了。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7期P49

        大学者与“土包子”

        卞毓方

            笔者曾和季羡林老先生共进早餐和午餐,那还是在他住院之前。前者是我去早了,正赶上他忙,还没顾上用早点,得,客来了,那就放下手中活,一起随便吃点东西吧;后者是我去迟了,或是谈话时间拖长了,碰上开饭时间,拉你一起上桌。先生的食谱——你可别抱多大奢望,粗茶淡饭,淡到说不出什么印象,拼命回忆,仅依稀记得早餐有小米粥、花生米、腐乳,午餐有馒头、大葱、青菜,此外还有一杯茶。对了,先生特别喜欢吃花生米,在301医院,笔者曾细问过他的饮食,早餐仍保留这种一贯制的小吃。问,您这么大了,又没有装假牙,怎么嚼得动?先生笑笑,说,没问题。

            也曾请先生出外吃饭,专门选择了一家上海饭店。先生以他惯有的诙谐,说:“今天既然出来,打定主意就是要让你多破费几文,可是胃不帮忙,我的胃是农民的,只对青菜萝卜豆腐感兴趣。”结果,点的只是一碗面条,外加几碟家常小菜。

          先生自1946年留学回国,端上北大的饭碗,就与贫困绝缘。不仅脱贫,而且致富。前几年,杨澜在凤凰卫视对季先生作过一次访谈,其间问到:“你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国内,是什么驱使你这么做的呢?”先生回答:“钱多。”他接着解释:“当时副教授月收入50元,正教授80元,而一石谷才2元钱,薪水和物价实在很悬殊,所以我选择了回国。”这说的是上世纪40年代中期的事。那么,50年代呢?据先生自述,50年代初他被评为一级教授,工资345元,加上中科院学部委员的津贴,每月100元,总共445元。这收入是相当高了。当时吃一次“老莫”(莫斯科餐厅),大约1.5元至2元,汤菜俱全,外加黄油面包,还有啤酒一杯;如果吃烤鸭,也不过六七元一只。

            先生的富裕程度,可以从他的业余爱好得到旁证。50年代初,他开始收藏字画,自订标准:“齐白石以下的不收。”务必记住这个标准,先生要就不玩,一玩就动真格的。齐白石以下,是今人,今人他不入眼,他要的是清代明代元代宋代而上,是古籍,是文物。玩的就是心跳,仗的是什么?是钞票!

            不管先生有多少钱,小时候的烙印,总也磨洗不掉。他在官庄是一个穷娃;在济南,是一个寄人篱下的穷少年;四年清华,贫穷依然和他如影随形。先生曾告诉笔者,一日三餐,他总是在最后的时刻去食堂,那时,好菜都被人吃光了,他就买点剩下的孬菜,一个人飞快吃罢了事。查《清华园日记》,季羡林收到了稿费,自我犒劳,通常只是上街买点烤红薯、板栗、荸荠,偶尔奢侈一下,请别人,至多烤鸭一只;而朋友请他(当然是穷朋友),情形有时更惨,譬如,他1933年11月13日的日记说:“过午,坐在图书馆里,读下去,读下去,忽然被人拖走了,拖到合作社,请我吃东西,结果肚子里灌满了豆浆,接着又是上体育。满以为晚上可以把过午的损失补回来,于是又坐在图书馆里读下去,读下去,忽然又被人拖走了,是到合作社请我吃东西,结果仍灌了一肚子豆浆。”

            穷小子当上大学教授,乌鸦脱胎变成凤凰,骨子里,还是一股逼人的寒酸气。和季羡林交往,你绝对看不出半点富贵相。据他的儿子季承说:“爸爸容不得丝毫浪费,房间里亮着电灯,只要没人看书,他就把它关掉,在自来水前洗东西,时间一长,他就要呵斥,所以后来我和姐姐帮他洗衣服、被褥,干脆拿回自己的住处,洗好了下次再带来。”

            另一方面却又异常大方:对于那些经济困难者,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求到他,必然出手帮助。这种菩萨心肠,令人油然想起他的专业:佛教研究。先生偏又不信佛,他这么做,是缘于对贫穷的感受,对他人的关爱。李玉洁老师说:“以前在朗润园,这样助人为乐的例子多了,先生有一点,赞助了还不让说,他说这是出于真诚,真诚就不要宣扬,不要报答。”

            史学家、剧作家兼报界元老唐振常先生精于美食,著有多种饮食小品,友人谭其骧先生曾分析其独特优势:“从小有吃——出身于大富大贵之家;会吃——亲友中有张大千等美食家;懂吃——毕业于燕京大学,有中西学根底;有机会吃——当记者游踪广,见的市面大,吃的机会多。”唐先生闻言大笑,深以为然。与唐先生相比,季先生落败在第一项,这是最为关键的,尽管他后三项毫不逊色,然而,财富、地位能改变他的命运,却改变不了他的底色,由幼及老,他始终是一个“土包子”。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7期P48

        诚实的拒绝

        张翔

          前些天,一个建筑公司的朋友跟我谈起他刚失之交臂的生意时,频频叹息,颇感遗憾。

            那是法国的一个服装公司想到深圳来做一个展销会,其中需要搭建一个巨大的舞台,于是找到他们。当然,同时也找到另一个德国独资的建筑公司,作为竞争对手。

            当策划出来之后,他们准备与客户商谈。而在此之前,他们早已经悄悄摸清德国公司的计划,对方开出的完成时间是20天。他们合计一下,这也正好是他们至少必须的建设时间。显然这样他们就不占有很强的优势了。于是,他们就将策划中的建设时间强制改为了16天,整整压缩了4天,这就意味着他们得以超常的速度和强度去完成这个任务。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认为在这个以速度著称的城市里,自己已经胜券在握了。

            然而,结果却令他们大跌眼镜,因为客户居然还是选择了那家德国建筑公司,而且还给对方整整25天的时间。他们很诧异这样一个结果,于是特意上门去听取意见,结果对方解释说,他们在全世界的许多大都市都进行过同样的展销会,搭建的都是同样一个舞台,得到所有的经验和数据表明,搭建好这样的一个舞台最少也需要20天。而他们公司的16天计划显然不能给大家一个完美的成果的,同样他们的不诚实也让大家缺失了足够的安全感。

            朋友顿时恍然大悟,懊悔不已。因为他明白了,这个商业社会里,人们首先追求的不是单纯的速度,而是足够让人安全的诚实。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在2000年,中国的一家刚创办的网络公司迎来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大客户。他们的经理亲自接待了这个重量级的客户。对方拿着策划书,问那位刚刚创业的经理:“请问这个项目要多久可以完成?”

            经理回答说:“6个月。”

            客户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接着问道:“4个月行吗?我们给你加50%的报酬。”

            经理不假思索地摇头拒绝道:“对不起,我们做不到。”

            的确,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4个月是很难完美地完成这个任务的,所以这位经理忍痛舍弃了唾手可得的巨大利益,诚实地拒绝了这桩大业务。

            结果,客户听后开怀大笑,马上在合同书上签下了名字。他对经理说:对您诚实的拒绝,我感到非常满意,因为这反映出您是一个很真实和稳重的人,而在您领导下的产品的质量一定是有保证的。

            两年后,这个小网络公司的这位诚实的经理一跃成为了“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一年后他又荣获了首届“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而他的公司在短短的三年之内,从一个小网络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