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读者2007合订本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读者2007合订本

第232章

书籍名:《读者2007合订本》    作者:读者


                                    

            亨利在山上看到的一切给了他深刻的印象,战斗刚结束,他立即进入那个小镇,他看见所有的房子都倒塌了,伤兵、死亡,涌现在眼前。亨利伤痛不已,他决定在这个小镇多呆几天,他想尽自己的能力去安慰那些年轻的士兵们。

            他意识到,他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生活了。阻止战争的愿望强烈地驱使着他,亨利·杜南特的选择最终会使他失去蒸蒸日上的银行业务和他所拥有的一切,也许此时声名显赫的他会因为自己的选择最终默默无闻地死在一个阴暗的不为人知的救济院里。

            但是今天我们记住了亨利的名字,在1901年,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我们铭记着他,因为是他创建了国际红十字会。

            在1859年的那一天,亨利·杜南特的人生第一幕谢幕了,而人生精彩的第二幕则演绎到他的生命尽头。

            很多人的一生都可以分为第一幕和第二幕,亨利·杜南特的前半生,受到商业成功、名望、权利和永不满足的欲望驱使,而后半生,激励他的是爱、怜悯和阻止可怕战争的信念。

            摘自《读者》2007年第10期P46

              

        让阶段的美永存

        ●星  竹

            十八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当时的雕塑艺术,在意大利登峰造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许多雕塑精美得让人惊叹,甚至到了让大家看腻的程度。许多大师的作品摆在一起,已经很难分出高下,尽善尽美的境界,让人挑不出彼此的好坏。

            雕塑家凯斯顿,在当时很有名望。但他的作品在最后的打磨中,却同样很难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区分。作品精细的程度,几乎让大家的作品达到了一致,各自的风格反而被精细掩盖。

            一次,凯斯顿在为教堂雕塑一件神像时,周围的朋友都发出了同样的感慨:最好不要再雕塑下去了。凯斯顿自己也感觉到,如果再往下进行,就又会与其他人的作品同归一路,还不如半成品更有风格。

            于是,凯斯顿接受了大家的建议,雕塑停顿了下来。不过,凯斯顿非常担心,如此的作品,教堂里的牧师会不会答应?因为这件雕像,是圣经里的一位人物。

            谁想,负责管理教堂的牧师同样感慨地认为,作品如果就停留在这里,将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只是牧师也有与凯斯顿同样的担心,教堂对外开放的那一天,教徒们是否能够答应。大家冒着风险,将这件巨幅雕塑的半成品保持到教堂开幕的那一天。

            谁想,前来教堂的人们,无不被这座宏伟的半成品所折服。大家公认,这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

            只做一半,反而可以保持一种特别,反而产生了一种独到的美。而谁都认为,如果这件作品精细到完美无缺的程度,就又要沦为不分你我,失去它的意义。

            从此,在意大利,在整个欧洲,半成品的雕塑层出不穷。给人带来的美感,有时反而胜于那些完整无瑕的作品。

            这个道理,在于某种事物,只有停留在某个阶段,才能显出美,才是最美。在这以前或以后,都不一定会有这种美的出现。保留这个阶段,停止在这个阶段,让这个阶段永存,原来才是最珍贵,最杰出的。

            正像大家对凯斯顿的一致呼声:千万不要再进行下去了!

            最初,人们在装修时,总会把那些原木刷上各种各样的涂料,久而久之,有人发现,其实原木本身便是一种美,不但可以保持自然的风貌,还可以保留木质散发出来的原始香气。

            于是,有人再用原木装修时,不再加以任何的涂抹,反而形成了一种天然风格。

            开始,各国对自然风景区的保护,总是以修缮的手段来维护。谁想,越修缮人们越不满,想不到放弃了,那种自然的粗犷、野性和原始风味反而突现了出来。现在各国的保护者们都认识到,对自然景区的修缮,绝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否则,过多的修缮,就是一种破坏,反而会让人生出厌烦的情绪。

            玉米长到七成熟的时候,农民们便把它掰下来,煮熟运到城市里去卖。大家都很欢迎。卖玉米的人懂得,玉米如果能永远停留在七成熟上,那才是他的财富!

            人在成长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常常会担心他被继续的成熟所改变。我们希望的,并不是他的所谓成熟,而是他能永远如此的天真、诚恳和善良。

            人在许多时候,总是希望某一事物能永远地停留在那个正好的点上,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天然、朴素、诚恳、简单,才是大家需要的,而许多事物的进化,都会走向他的反面。适时的停留在某一阶段,才是世上的精华,也是人间正品,更是我们的喜爱和所需。

            因此,在我们回忆自己的一生时,感动我们的,让我们欣慰的,并不是全部,而是自己或他人的某个特别阶段。让阶段的美永存,这才是人世间的大美!也才是我们人生追求的意义。

            摘自《读者》2007年第10期P12

              

        屈辱是一种力量

        ●沈岳明

            在美国,有一位叫库帕的大学生因找不到工作,就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他决定去乔治的公司试试。库帕是一位无线电爱好者,从小就崇拜无线电界的资深人士乔治;如果乔治能够接纳他,他想,他肯定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日后也能像乔治一样在无线电行业取得巨大的成绩。当库帕敲开乔治的房门时,乔治正在专心研究无线电话;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手机。    

            库帕将自已在心里想了很久的话;小心翼翼地在乔治面前讲了出来。他说:“尊敬的乔治先生,我很想成为您公司的一员,如果能够留在您的身边,当您的助手,那就更好了。当然,我不求待遇……”谁知,还没等库帕说完,乔治便粗暴地将他的话打断了。乔治用不屑的眼神看着库帕说:“请问你是哪一年毕业的?干无线电多长时间了?”    库帕坦率地说:“乔治先生,我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还从没干过无线电工作,但是我很喜欢这项工作。”    

            乔治再次粗暴地打断了库帕“年轻人,我看你还是请出去吧,我不想再见到你了,也请你别再耽误我的时间。”    

            原本诚惶诚恐忐忑不安的库帕,这时心情倒平静了下来,他不慌不忙地说:“乔治先生,我知道您现在正在忙什么,您在研究无线移动电话是吗?也许我能够帮上您的忙呢。”    

            虽然对库帕能够猜出自己正在研究的项目而感到惊讶,但乔治还是觉得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太幼稚,还不足以为自己所用,所以他坚决地下了逐客令。最后,库帕说:“乔治先生,终有一天,您会正眼看我的。”不久,库帕在摩托罗拉公司谋到了一份工作。    

            1973年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注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库帕说“乔治,我现在正在用一部便携式无线电话跟您通话。”    

            乔治怎么也想不到,当年被自己拒之门外的年轻人真的在自己之前研制出了无线移动电话——手机。现在,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而马丁·库帕的大名也被人们所熟知。有记者采访马丁·库帕时问:“如果当时您被乔治收留,您肯定会协助乔治完成手机的研制,而这一功劳也肯定会是乔治的,是不是?”马丁·库帕回答说:“不,如果当时乔治收留了我,我成了乔治的助手,我们也许永远也研制不出现在的手机来,正因为他拒绝了我,掐断了让我想向他学习的念头,所以我才重新开辟出了一条研制手机的道路,并且成功了。那条道路的名字就叫屈辱,我将乔治对我的污辱化成了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这种动力,就是我跟乔治联手也不一定能完成这项研制工作。”    

            摘自《读者》2007年第10期P27

              

        邱吉尔的选择

        ●姜  皓

            詹妮拥有惊人的美貌。琥珀色的眼睛、暗褐色的头发、窈窕的身材、坦率的性格,使这个40多岁的女人依然楚楚动人。然而詹妮要再婚的消息一经传开,立即遭到众多亲友的反对,他们纷纷打电话、写信给詹妮,怒斥她离经叛道,并一再劝说她立即取消婚礼——因为,她将要嫁给一个25岁的男人。

            追求幸福原本是每个人的权利,但众多的指责与嘲笑排山倒海般涌来,使詹妮异常难过,她几乎要放弃自己的爱情了。这个时候,詹妮25岁的儿子坚决地握住她的双手:亲爱的母亲,就算全世界都反对您,我也会勇敢地站在您这边,所以,请您也一定要勇敢。儿子坚毅、鼓励的目光让詹妮觉得即使天塌下来,她也要奋力地争一争。詹妮义无反顾地披上了洁白的婚纱。婚礼上,詹妮的一边是始终微笑的儿子,一边是和儿子同龄的新郎。

            但这桩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痛彻心肺的詹妮整日以泪洗面,但年轻的儿子依然站在她的身边。

            10多年过去了,詹妮的儿子已经凭借卓越的才能跻身政坛。60岁的詹妮也要再次迎来婚礼。这次的决定同样遭到众人强烈的反对,尤其是儿子的那些反对派们,常常以此取笑侮辱他,甚至叫嚣着让他这个“荡妇的孽种”赶快离开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