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读者2007合订本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读者2007合订本

第261章

书籍名:《读者2007合订本》    作者:读者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1期P22

              

        那人、那屋、那树

        ●陈鲁民

            听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朋友说,英国剑桥大学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牛顿就学时住的宿舍,推窗可见一棵苹果树,据说就是砸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著名苹果繁衍的后代.经常有人慕名而来参观,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剑桥大学并没有顺水推舟,把这里改进成为一个收费的参观景点.现在仍旧是学生的宿舍,唯一不同的是能住进去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想那百年老屋,设施陈旧,舒适肯定是谈不上了,可学生们都以能入住为荣耀.这也是每年刚入校的新生和许多游客们必来瞻仰之地,去剑桥大学却没有见过牛顿小屋和那棵苹果树,就像到过京城却没有看过长城一样.

            到底是国情不同,如果那屋,那树放在咱们这里,恐怕早被当成圣地保护起来了,绝不会还当个普通宿舍让学生去住.毕竟,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是"世界几百年,英国几千年"才有一个,把他住过的房子装修成牛顿故居,专供人参观,似乎意义更大.当然要卖票,还能大把钱挣.而以牛顿的名利,绝不怕没有人来参观,四面八方的人都是冲着牛顿来的,想看看大师当年是怎么生活的,那棵苹果树到底是什么样子,有的还想占点"仙气",得一点启示,就是门票卖得再喃,也得好好的掏腰包买票.

            国外很多博物馆,展览馆都是免费参观的,名人故居,陵墓更是如此,因为人家懂得,这些地方免费让人参观,特别是让学生参观,所起到的作用,给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要远比用来卖门票赚钱的意义大得多.所以,尽管人家的经济头脑一点也不比我们差,却毅然决然地不赚这个钱,而由政府长期拨款.

            我们正在谋求和平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如果没有一代高思想觉悟,高文化修养,高人文素质的人,崛起只能是一句空话.而人的培养,素质的提高,除了学校教育,语论引导外,经常参观各种博物馆,展览馆,看伟人的故居,历史的名胜,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因为每一次参观,学习,都会对参观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在对于小学生和中学生来说,一次熏陶.教化.就可能使其确立一生的奋斗目标,变成其一生的命运.上百年来.因参观剑桥大学牛顿故居和那棵苹果树而下决心投身到科学的人.就可能多得无法统计,尽管学校没有赚一分钱.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1期P53

              

        猛兽多是懒汉

        ●  周  涛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猛兽大部分时间是慵懒的。猛虎肉醉,狮王常睡。越是在短时间爆发出迅猛搏杀的,越需要长时间养精蓄锐。狮、虎、豹、熊,多为懒汉,彻底放松,王者坦然。看看它们那种懒散随便的样子,就知道处于食物链顶端的肉食者何等自信。

            相反的一面就是草食动物基本上都是勤快的,要逐水草,要大迁徙,要不停地吃,要不停地生,还要随时提高警觉性,吃草要竖起耳朵,睡觉只能睁眼打个盹。马是站着睡觉的,除非病卧倒毙,不会躺下。在自然界,草食动物就是弱者,生存没有安全感,因而也没有懒的资格。

            人的社会不等同于自然界,但也不能完全摆脱自然法则。君不见,熙熙攘攘忙忙碌碌奔走求食之辈,多黑瘦勤快;懒懒散散不慌不忙稳坐高卧之流,皆肥白懒慢。固然,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做一个真正的懒汉不容易了,但是当一个懒卧的狮子还是人生的高境界理想。首先,要有安全感,放心大胆地睡,没人能吃掉你。其次,要衣食住行无忧,不被贪欲所驱动。第三,知道自己是狮子,可为肉醉,不为肉累,保持那份坦然比多捞几只羚羊更珍贵。

            现在老是提倡进取,在物质利益方面,过于进取,则是贪欲。尤其当了狮子,贪则丑,懒则美。当一个懒汉是一种人生境界,因为,猛兽多是懒汉。

            摘自《读者》2007年第11期P25

              

        罗比的神秘使命

        ●  乔治·弗森  ○  郑秋靖  编译

            每年4月,学校都会组织8年级的学生到华盛顿春游。作为带队老师,我曾多次参加这样的旅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罗比·布朗去的那一次。  

            那天天刚蒙蒙亮,我领着学生们挨个登上巴士。罗比上车时,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花盆,盆里盛开着典雅的白色风信子。大家都感到很好奇,问罗比要送给谁,罗比只说那是别人托他转送的。

            于是,罗比就成了大家议论的话题。他捧着一盆花到底干什么?有人说罗比会在参观白宫时将那株风信子送给里根夫人,也有人说是要送给漂亮导游的。

            终于到了华盛顿,我们在白宫附近下车,四处游览。可当我们返回巴士时,罗比仍然端着那盆白色风信子。

            随后,我们来到国会山。参观国会大厦时,罗比的花盆仍然一刻也不离手。大家都更加好奇了。

            我们坐车经过华盛顿纪念碑,绕过沿岸樱花盛开的潮汐湖(Tidal  Basin)。到了阿灵顿国家公墓时,罗比将花放在一个小水池边,用双手朝花盆里掬了些水。离开公墓时,罗比手里还捧着那株白色风信子。

            最后,我们的巴士折回华盛顿,在林肯纪念堂前下了车。罗比快步朝越战纪念墙走去,在一长串名字中仔细寻找,然后将花放在了其中一个名字下面。

            罗比转过身,发现同学们都好奇地看着他。

            “到底怎么回事,跟大伙儿说说吧!”

            “我妈妈的妹妹凯蒂,喜欢一个名叫奇普的男孩子。”罗比缓缓地说,“奇普从荷兰弄来了白色风信子的花苗,种在自家园子里。风信子开花时,他就把花挖出来放进花盆送给凯蒂阿姨。”

            “1965年,奇普入伍,第二年去了越南,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20多年过去了,凯蒂阿姨依然忘不了奇普,常和我们说起他。这些花就是凯蒂阿姨送给奇普的,她叫我放在这儿。”

            我们都默默地回到车里,再也没人开罗比的玩笑。

            许多年过去了,那些8年级学生如今都已长大成人。他们或许都不记得华盛顿纪念碑高555英尺或林肯在福特戏院被刺杀这些事实。然而,我坚信,经历过那趟旅行的人都不会忘记一个名叫奇普的普通士兵、一株白色风信子以及罗比的神秘使命。

            摘自《读者》2007年第11期P09

              

        莱登修女的遗物清单

        ●  查一路

            在德国的普劳森监狱,一条叫“莱登路”的小径,通往当年的行刑室。行刑室现在已改为纪念馆。这里关押的是反对希特勒的德国人。1944年6月9日,一名叫莱登的修女,告别了柏林的春天,被纳粹组织的人民法庭送上了行刑室的断头台。

            行刑室的墙上,如今留下了当年莱登修女一份明细的清单。她留下了24.39帝国马克的零用钱,35.70元帝国马克的劳动津贴,信夹一只,手袋一只,发刷两把,手帕九条,手套一副,发夹一只,大衣两件,袜子四双,护领一根,衬衣一件,夹克两件,裙子两条,衬裙三条,睡衣两件,裤子四条,乳罩一只,梳子一把,羊毛衫两件,毛巾两条男式衬衣一件,紧身胸衣一件,两套礼服,几件衣服。

            临行前,她指定一名叫列保尔德的女士来继承她的遗物。

            即便在监狱,她也要用两把发刷梳理秀发,仅手帕就有九条。莱登的生活何等精细优雅。这不是一位悲观和厌世的修女,从遗物清单,人们可以看到,莱登对生活的眷恋和热爱。生命最后时刻来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莱登的镇定和从容拾掇得那么条理清楚。修道院的重门和监狱的铁栅栏,锁不住女美的天性,和她蓬勃的青春。

            本来,她可以在修道院山坡上的密林,聆听夜莺的歌唱,也可以养在深闺,喝上等的葡萄酒。生活安逸而自在。然而,远处隆隆的炮声打断了平静的生活,身边的青年一个个被送往战场当了炮灰。那此鲜活的灵魂和肉体必须得到拯救,莱登帮助了一名应该服役的青年逃避当兵。然而,不幸旋即而来,她藏匿青年逃避兵役的事被发现。不久,莱登被投入纳粹为德国人自己建造的监狱。莱登被判绞刑。

            几乎整个民族为一位独裁者的手势而疯狂时,一位修道院的修女却始终保持着清醒。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让她哀婉;生命存在的价值,远远高于任何一切貌似崇高的理由和狂热的口号。

            当暗夜堕入无边无际的黑暗,总有流星微弱的光亮划过,比如这位莱登修女的义举。最黑暗的一刻,也正是茨威格所预言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光亮即便微弱,也标明了一种立的存在。

            在这堵冰冷的墙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触摸到那个年代这个国度仅存的一点体温。正是这点体温,让不同肤色的人们从中感受到,即便大难临头,对于生命和爱的激情,却可以生生不息,永不绝望。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1期P15

              

        宽容是一种拯救

        ●  张  翔

            在2005年秋季的一天,有两个失落的少年在加州的一个林场里玩,恶作剧地点燃了那片丛林,他们想象着消防警察们灭火时的慌乱和焦灼,得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