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读者2007合订本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读者2007合订本

第357章

书籍名:《读者2007合订本》    作者:读者


                                    何况其中一个,还是病人。她想好了,把童童给妹妹,暑假开学就送走。

            整个暑假,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说服童童,对一个不到8岁的小姑娘,又哄又骗,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说服她。可是她没想到,小女儿的态度和大女儿如出一辙,不管她说什么,她都小嘴巴一翘,就一句话:我哪里都不去,就和你在一起。

            生活早已将她磨练成一个坚强女子,她忍受着身心的双重痛苦,没有掉一滴眼泪。可是那个夏日的黄昏,她看着大女儿在院里的葡萄藤下洗着一家人满满的一盆衣服,小女儿在旁边帮着姐姐一件件晾晒,姐妹俩嘀嘀咕咕地说着话,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掉了下来。

            她对丈夫说,你筹钱吧,我要住院,我要好好地接受治疗,我要尽可能多地在这个世上停留,和我的女儿在一起。

            这个不幸而幸福的女子叫萍,出生在河南,14岁到遥远的宁夏谋生,20岁结婚,家在宁夏石嘴山市郊区,现在40岁,晚期肝癌患者,为了两个女儿,她正顽强地活下去。

            ——摘自《读者》2007年第15期P8

              

        殷海光:孤独的自白

        ●林天宏

            殷海光(1919~1969),又名殷福生,湖北黄冈人,国立台湾大学教授,《自由中国》主笔,台湾自由主义的开山人物与启蒙大师,被李敖称为“五四之后中国最后一个知识分子”。

            民国三十一年冬寒夜,西南联大历史系学生傅乐成已上床就寝。朦胧之际,突然听到有人用洪亮的湖北腔,长吟李白的《行路难》,“声调苍凉悲壮,顿时睡意全消,郁悒不能自己。”他起床寻声望去,发现吟诗之人,正是“倚案独酌”的殷海光。

            时隔27年后,以一本《中国通史》成为著名史学家的傅乐成,撰文怀念刚逝世的好友殷海光,又回忆起了这令其“终生难忘”的一幕,他不由得叹道:“诗句中的‘拔剑四顾心茫然’,真是殷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众人眼中,殷海光乃是诚朴天真之人。在西南联大时,他经常穿着一件黄咔叽中山装,喜欢在深夜里来到同学的宿舍聊天,冬天则在外面加上一件黑棉布大衣。“每当他高谈阔论,整个寝室都静下来,他口讲指划,滔滔不绝,有时候夹杂着几声怪笑,别人绝少有插嘴的机会。”

            台大的教授们都住日式的房子,进门要脱鞋,殷海光的皮鞋永远不系带子,说“这样省事”。有一次,友人牟润孙全家外出,殷海光来后不见人,就走到院子里,把院里的杂草拔了一番。牟归来后,邻居告诉他:“学校派了个工人给你们拔草,直着眼睛向前走路,一脚踏在泥里……”

            牟润孙为此感慨万千:“这种率真坦白的泥土气息,农村味道,在任何一个知识分子身上,我从没有发现过。海光不仅治学,就是为人,也是超绝世俗的。”

            在台期间,殷海光身为雷震主持的《自由中国》杂志主笔,写下了大量抨击独裁、批评时政的激越文字,甚至将自家养的狼狗取名为“领袖”,公开讽刺蒋介石。随后,在雷震被捕,人人自危之时,殷海光却公开发表了一份轰动一时的《〈自由中国〉言论撰稿人共同声明》,抨击国民党当局以不实之词嫁祸雷震,并愿为此承担所有文章的言论责任。

            “雷震案”之后,国民党的特务天天在家门口“站岗”,殷海光在家里泡完澡,便出门叫骂一番。“教育部”一方面禁止台大聘殷为教授,一方面又拿着聘书,让他当“教育部”顾问,殷海光认为此举“包藏祸心”,把顾问书往外一扔,让送聘书的老党工“马上滚蛋”。

            但在这样的威权体制下,一个试图脱离体制的知识分子,何其之难。殷海光的文章长期无法发表,著作不准出版,后又被赶出台大,生活陷入极度贫困之中,甚至连吃早点都要向邻居借钱。在患胃癌后,他无力支付住院治疗的费用,最后还是由数名学生代垫。

            1966年12月1日,殷海光在给学生林毓生的信中不无悲伤地写道:“……五四以来的自由知识分子,自胡适以降,像风卷残云似的,消失在天边。我从来没有看见中国的知识分子像这样苍白失血,目无神光……在这样的氛围里,怀抱自己的想法的人之陷于孤独,毋宁是时代的写照。生存在这样的社群里,如果一个人尚有大脑,便是他不幸之源啊!”

            晚年的殷海光,无疑是孤独的。《自由中国》的同仁聂华苓回忆道,“他有老朋友来了,也不一定邀客入室,只是靠着野草蔓生的木门,三言两语,一阵哈哈……有时也请人坐在台阶上,一人捧一个烤红薯,谈逻辑,谈数学,谈罗素,谈他最近在外国逻辑杂志上发表的论文……”

            有一次,前来造访的傅乐成,与殷海光回忆起两人当年在西南联大就学时说过的“旋转乾坤”之类的豪语。满头白发的殷海光半晌无语,最后闭目摇头叹道:“如今,已是智竭力穷了。”

            《自由中国》遭查禁之后,殷海光被软禁了11年,终于“油尽灯枯”。殷夫人记载,他死前瘦如皮包骨,体重不足70斤。帮他洗澡,看着他就想痛哭一场:“像这样的身体,别人早就倒了,你怎么还能站起来走到浴室淋浴?”

            临终前,殷海光见众弟子,直言道:“这次不行了。”众人静默不语。过了一阵子,他又开口:“我并不怕死,只是觉得责任未了。我自己知道得很清楚,我的学问算不了什么,但我有超越时代的头脑与宝贵的经验……”

            他果然死不瞑目。1969年9月16日下午5时45分,年仅50岁的殷海光停止了呼吸。妻子多次尝试,依旧不能将他的眼皮阖上。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5期P14

              

        因为他更需要我

        ●刘  墉

            跟几个朋友看电视谈话节目,主角是位被情人打伤的女孩子。受过高等教育,在外商公司高就,又长得十分甜美的女孩,她过去交了三个男友,个个都因为打她而分手。

            “为什么每个都打妳呢?”主持人问。看女孩子半天没答,不好意思追问下去,就把话题带开了。但是电视机前的朋友没放弃,大家开始讨论──

            “八成这女生欠揍,说话难听或有什么毛病,自己找揍。”

            “不!你怎不说她专爱这种手段激烈的男人呢?这种男人一定有特殊的气质,吸引她那样的女生,所以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可不是吗?要知道,冷静型的男人,犯了错,大不了冷冷地道个歉;那种激情型的男人,揍完女朋友,则可能痛哭流涕,当街跪着忏悔。女人哪!最吃不住后者了,她一下子由被伤害的小女人,变成可以救赎的大女人,母性一发挥,就什么错都能宽恕了。”
            “所以女人常不挑最完美的,太完美让她的爱无法发挥。”

            大家正讨论呢!只见电视里的主持人问:“为什么现在这个男人,打你一次两次,你还跟他在一起?”

            “因为我觉得他需要我,没有我,他会死。”

            二○○四年九月,车臣游击队冲进一所俄罗斯的小学,绑架了一千多位家长和孩童。

            洛杉矶时报报导,一个叫莎莉娜的妇人,当天一手抱着两岁的儿子,一手牵着六岁的女儿去上学,也被游击队抓进去。

            莎莉娜求游击队,放了他们三个。

            “可以!但只准你带走一个小孩。”游击队员说。

            莎莉娜立刻抱着两岁的儿子冲出去,任凭女儿在后面不断地呼喊:“妈妈!求求你别丢下我!”

            游击队引爆了火药,造成三百多人死亡,莎莉娜的女儿居然满身鲜血地逃了出来,哭着喊着扑到妈妈怀里问:“妈妈妳为什么扔下我?”

            “妈妈没办法,因为弟弟小,他比妳更需要妈妈。”莎莉娜哭着回答。

            在路上遇见一位老同学,行色匆忙地说他刚为母亲找医生开了药,还要赶着寄到南部去。

            “没办法啊!”老同学直叹气:“我弟弟一堆孩子,两口子上班都上到夜里十点,没人带她看病,所以要我把药寄去。”

            “你家的环境那么好,她到你弟弟那儿,有这么好吗?”

            “得了吧!苦死了!她在这儿,我太太烧饭;她去台南由她烧饭,连房间都没有,睡客厅。”

            “她为什么还要去?”

            老同学一摊手:“她说我不需要她,我弟弟需要她。”

            想起证严上人开示的,轮回中有‘天道’和‘人道’,去‘天道’虽然可以享福,却不能造福、积福,比起来还是回到‘人道’比较好。

            也想起特瑞莎修女传记中写,有一天特瑞莎作梦到了天堂,上帝居然站在门口不让她进去,说:“回去吧!这里没有需要你帮助的人。”

            阖上书,我想,换作是我,我也愿意回到这苦难的人间。

            不错,娑婆世界有太多的痛苦、丑陋、遗憾,但正因为今生有憾,所以我们希望有来生。相反的,如果这世界太完美,完美得让我没有办法发挥爱,反而不是我留恋的地方。

            “因为那里更需要我。”

            古往今来,这句话解说了多少令人错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