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读者2007合订本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读者2007合订本

第553章

书籍名:《读者2007合订本》    作者:读者


                                    为我们儿子和他们的未来担心的时代应该结束了,现在的挑战是学会信任他们。

        2006年上课记

            ●王小妮

            ——下面的眼睛——

            

              2006年9月23号,第一次课。我看着讲台下面这些眼睛。去年我面对的是34人,今年是42人,都是大一新生。他们的眼睛是成年人中间最清澈的。如果让我选择给大学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上课,我一点不犹豫,当然是大一新生。他们还相对单纯,可教,污染不重。

            

              曾经有个刚上高三的学生告诉我一次班会上的“搞笑”对话:

            

              老师问:在你10岁以前,知道什么

            

              学生起立答:什么都不知道。

            

              老师又问:现在呢

            

              学生答:什么都知道了!

            

              教室里忽然一阵敲桌子跺脚跟的声音,学生们哄堂大笑。

            

              现在,这些就要接受所谓高等教育的孩子们,眼睛里重新透出10岁孩子似的什么都不知道的光芒。我该给他们什么,才能心安,才对得起这满堂含着水分的注视。——乡村少年们——第一节课,我拿到一份来自16个省份的学生名单,依旧按照我的惯例,想了解他们中间有多少人生活在县城以下的乡镇。底下有二十几个人举手,超过一半。我又问,有多少人的读书费用必须依靠父母种田来维持,是通过土地,而不是靠外出打工之类的其他方式,这回有大约10个人举手。来自于种玉米种土豆种水稻种麦子的微薄收入,使这10个孩子,和那些脚踩滑板、手里玩着mp3进教室的学生坐在一起,他们心里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后来,一个学生干部告诉我,我上课的这个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有11人,占25%,其中家庭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4人。除此之外的75%,都是纯粹靠种田或者靠外出打工的收入供这些学生读书。

            

              有个从湖南来的女生,她的父母都在广东打工,工厂生产塑料花。来上大学前,她去看父母,也做了一段短期工。只读过小学的母亲总是说她做的是“美国花”,仔细问过,女生才知道母亲一直都把玫瑰花读成“美国花”,母亲不知道玫瑰花是什么样子,她每天做的就是“美国花”。

            

              ——真理——

            

              我问,你们相信有真理吗下面齐声说,不相信。居然异口同声的。我说,那么,我们有对话的可能了。

            

              ——  一支秃笔  ——

            

              那个云南来的学生把他的作业压在别人的作业下面,我找出来他那张纸。字迹太难辨认了,每个字不是写上去的,而是用了最大的力气刻上去的。几乎没有墨水的刻痕,想看清挺不容易。

            

              我有意选了他作业中比较生动的一段读给同学们,读得一点不流利,总停下来辨认字迹。我说,有点可惜,这篇作业写得太不清楚了。我给他递过去一支笔。下课铃一响,他来还笔。我说,是送你的。他说谢谢。

            

              其他同学说,开学以来,他用的都是几乎写不出字来的廉价圆珠笔。

            

              课上,我讲到一个老农民独自离开老家进城打工,从没带他的老婆进城看看,他说老婆要留在四川老家给他种烟叶,每年春节后他都要扛着20斤自家产的烟叶从农村回到城里。听我说到老汉卷烟叶的满意自得,从云南来的男生在下面笑得前仰后合,笑到最后,用额头去捣课桌。是什么这么可笑我一直忘了抽空去问他。

            

              我有点高兴,因为他是个开朗愉快的人。后来他和几个男生在学校附近找到一份给宾馆做夜间保安的工作。晚间没有课的学生轮流去值班。宾馆方面提出一个要求:值班人员不能带书本到场。按双方签订的合同,每个学生每月能分到150块钱。

            

              ——朝鲜是韩国吗——

            

              讲到影像的力量,视觉的力量,我对学生们提到几年前的春天在朝鲜的见闻。

            

              有个学生在下面说,哈哈,世上还有这样的事!

            

              另一个学生说,朝鲜不是韩国吗

            

              我知道2006级学生大多数是1989年出生。回头想想1989年,似乎就在眼前,虽然走掉了,还没走远,而那一年出生的孩子已经满满当当地坐在眼前,都成年了。

            

              我也没想到生于1989年的他们竟然搞不清哪个是朝鲜,哪个是韩国。对于他们,电玩游戏、电视连续剧和众多整过容的影星就是韩国。我说,我讲的是朝鲜。他们摇头。也许不是不相信,而是难以理解。也许学生们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站在课堂上面不停讲话的那个人无论说什么,都极其可疑。

            

              关于影像的力量,我要换一个例子,讲朝鲜显然不灵。

            

              教室后排,始终有个女生压低了棒球帽,看不见她的脸。我翻看新生名册,她来自延边,看姓氏是朝鲜族。提到朝鲜,以后也要小心,有人无知觉,有人可能很有知觉。

            

              ——要去看看雷成虎的家——

            

              下课的路上,学生雷成虎赶过来,他是个小矮个,瘦弱。雷成虎说,老师,我们家乡实在太苦了,要不,我真想请你去我们家乡玩。

            

              为什么他这么说,他以为我会怕苦我问,你家在哪个省他说,陕西。陕西什么地方他说,汉中。我问,为什么我去不了你家乡他说,没通客车,要走几小时山路。

            
              雷成虎并没有报考我们这个戏剧影视专业,他想学经济,但是,他被调剂到了这个专业。第一次上课,作为学习委员,他竟缺课了,听说去跑“转专业”的事。第二次上课,我问他跑的结果怎么样。他说,没转成。我问为什么,他脸色特灰暗,嘟嘟囔囔说又没权又没钱,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口气像个小老头,感觉这个18岁的孩子涉世很深。我心里想,陕西汉中农民的生活总能比贵州、宁夏一些偏远地区好些吧。但是,我没到过他的家乡,没有任何根据去凭空想象。

            

              说过请我去他家乡以后,我和雷成虎两个人都不说话,只是在下了课的密集人群中间快步走,不断躲过女生们的遮阳伞。很快,他拿着计算机的课本去另一座教学楼,我直接回家。

            

              当时,我想过找个时候去雷成虎的家。

            

              不久又在学生宿舍区见到他。刚想打招呼.他却急急地贴着墙边走掉了,像一只饱受惊吓的小鼹鼠。

            

              我们的第三次作业是写一个人,他交上来的只有非常潦草的3行字,一共不足100字,写他的母亲,我觉得他在应付了事。上课前,我拿了那张作业去问他,他没说什么,先把纸片接过去,揉在口袋里,然后说他会重新写,后来始终都没再交上来。

            

              后面的一次课,讲一个四川贫困乡村出来的学生几年来使用4个化名,5次复读,6次取得大学录取通知书都没能读成大学的事情。雷成虎在下课以后,独自站在讲桌前,翻看刊登那篇文章的报纸,有人凑过来也想看看,他马上闪身离开,又缩回到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

            

              10月底,我在晚上有课,刚进教学楼,就看见他在教室门口的暗处靠着墙很孤独地站着,犹犹豫豫的,心神不定,见到我,他用一只手托住腮,说他牙疼,想请假。问他去医院没有,他说没有。我说你可能是感染,应该去医院。他显然是应付我,点过头,颠颠地走了,感觉他一转身就如释重负。我想他不是去医院,甚至也不主要是牙疼,这只是他不想上课的借口。后来几次没见他来上课。有一次,他默默地出现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始终低头忙自己的。下课铃响以后,他一个人挡在教室门口,吭吭哧哧说他要对全班同学说点什么,他声音特小,班长敲着桌子,让大家安静。我离开教室的时候,听见雷成虎说,他不适合做学习委员,开学以来,没为大家做什么,他要辞职,很对不起大家

            

              后来,又不见他了。我问同学,都说他退学了。又有人说他还在学校,还在宿舍里住。我问,他每天做什么他同宿舍的人说,他不和任何人说话,不知道他每天做什么。

            

              这样,就没可能去看雷成虎的家了。

            

              ——温暖——

            

              今天的补课,临时调整到了2号教学楼的一间小教室。

            

              我一进门就高兴,虽然这教室有点陈旧,空间显得局促,但是人和人离得那么近。

            

              亲密无间就是这个意思。我说今天真好,这个教室真好,它让我们在一起像一个大家庭。学生们都笑了。天有点冷,铃响的时候,教室前后分别有人起身去关了前后两扇门,教室显得更封闭紧凑了。

            

              这天的课结束前,我超出了准备好的讲课范围给他们读了一首短诗,是麦豆的《荷》:

            

              远远地看见你落水

            

              没来得及呼喊留下一件绿色有香气的旗袍

            

              八月中秋,闹市街头

            

              我遇见一位桂花飘香的女子

            

              臂挂菜篮,肌肤雪白

            

              他们听得很安静,然后沉默,我没作多余的讲解就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