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中国盗墓传奇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中国盗墓传奇

第2章

书籍名:《中国盗墓传奇》    作者:岳南 商成勇 许志龙


                                    这一记载道出了魏国叛将诸葛诞与部下吴纲等人的命运。

            陈寿作《三国志》约130余年后,刘宋文帝命裴松之作《三国志注》,裴氏本着“鸠集传记,增广异闻”的精神,于诸葛诞传中吴纲姓名后,专门征引郭颁的《世语》作为“异闻”趣事增补其中。引文曰:

            吴人发长沙王吴芮冢,以其砖于临湘为孙坚立庙。芮容貌如生,衣服不朽。后豫发者见吴纲,曰:“君何类长沙王吴芮?但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君何由见之?”见者言所由。纲曰:“更葬否?”答曰:“即更葬矣。”自芮之卒年至冢发,四百余年。纲,芮之十六世孙矣。

            裴氏与郦道元所引皆为同一作者所说的同一件事,但稍有出入。就年代先后而言,裴氏与郭颁几乎同处一个时代,著成《三国志注》的时间比郦道元的《水经注》早几十年,所引当更接近《世语》本意。但有一关键之处恐怕不及郦道元准确,这就是发冢之目的是为“取木”还是“以其砖”的问题。现代考古发掘证明,凡长沙一带的西汉贵族墓葬,皆为竖穴木椁墓,即挖一个大土坑,在坑底用上等方木搭成椁室,然后放入木棺,棺的层数以墓主生前的身份而定。坑内几乎无一砖一石,与后来明清券洞式墓葬大为不同。此点当是裴氏之误。

            既然长沙王吴芮与长史吴纲在史上确有其人,关于墓冢被掘以及寿春奇遇是否属实,真实的成分又有多少,自《世语》披露之后,遂成为后世好事者长期探究的一个谜团。

            长沙王吴芮死于公元前202年并葬于长沙城北,此点并无疑问。史载,长沙之地被东吴占领后,孙权确实曾仿照过曹操的做法,令人在此盗掘过王侯贵族的墓葬,获取奇珍异宝和大量木材。同时派出亲信爱将率五千精兵翻越九嶷山,前往南越故国掘冢盗墓,追索南越王赵佗之穴。从《世语》记载看,长沙王吴芮墓被掘应在黄初六年或七年,即公元225年或226年,也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当上皇帝后即将死亡的最后一二年(丕在位七年崩,年号遂绝)。上距高祖五年,相距420多年。那个曾参与掘墓的东吴老汉,在相隔了40多年,也就是到了司马氏家族篡权,司马炎登基称帝的第二年,还能看出吴芮的第十六代孙跟死者面貌身材相同与差异之处,则未免有些夸张和编造之嫌。是否老汉早已闻知吴纲乃长沙王之后而故意有此说,后人不得而知。所知者,作为吴芮的尸身及衣物被埋葬于“广逾六十八丈”的墓穴内,棺椁开启时,“容貌衣服并如故”或“容貌如生,衣服不朽”,并非空穴来风,当是极有可能的。就在那位东吴老汉与南蛮校尉吴纲寿春对话的1700年之后,湖南长沙又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马王堆西汉墓葬中一具“面目如生”的女尸横空出世。极富历史趣味和巧合的是,这位叫辛追的墓主人生前与长沙王吴芮相识,或者亲自给吴芮敬过酒、送过肉也极其可能,因为墓主的丈夫就是汉高祖刘邦派往长沙国秘密监视吴芮的第一任丞相利苍。

            1972年初夏,解放军366医院在长沙东郊五里牌外一个叫马王堆的土包下挖掘防空洞,意外发现了一个喷气、冒火的洞穴。湖南省博物馆得到报告后,派人勘察,断定是一座古墓,遂上报发掘。从1972年夏季开始,至1974年元月,野外发掘工作全部结束。在发掘过程中,由于墓葬宏大与出土文物之多之精,先后得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华国锋,以及文化文物考古界郭沫若、王冶秋、夏鼐等负责人的密切关注,周恩来对墓葬的发掘与文物保护曾先后做过五次批示。通过考古发掘得知,此处是由三座古墓组成的家庭墓葬,墓主分别是西汉初年的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与他的夫人辛追、儿子利豨。三座汉墓分别出土了表明墓主身份的印章与大批漆木器、丝织品与帛书、帛画和部分铜器。特别是在最早发掘的一号墓中,轪侯夫人辛追的尸体保存完整,身体肌肉有弹性,关节可以弯动,皮肤摸上去手里有油腻感。经国家专门组织各方面的医学专家进行解剖、检测,发现葬入地下2000多年的轪侯夫人,内脏保存异常完整,动脉粥样斑块病变清清楚楚,体内绝大部分细胞、细胞膜、细胞核,包括一部分神经组织,如人体最容易消失、医学上称为迷走神经丛的一种神经组织,皆历历可见。这位贵夫人死前吃下的138粒半形态饱满的甜瓜籽尚未消化,皆完好无损地保存于胃囊中(博物馆人员曾将几粒瓜籽种植于院内,遂生长发芽,只因管理不善,未结果即枯萎)。这种情况与常见的木乃伊和干尸有本质区别,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防腐技术的奇迹,考古界和医学界称之为马王堆湿尸,自此,世界学术领域又增加了一种崭新的尸体类别。

            马王堆西汉女尸的面世,被作为一种不可思议的传奇故事于社会上广为流传,人们在为这神奇的防腐技术惊叹之时,也为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击节叫好。一时间,全国升起了一股马王堆热,并引发了长沙一日数万人涌入博物馆观看女尸的狂潮。随着报刊与广播的公开报道,以及由北京科影拍摄的《考古新发现》、《西汉古尸研究》等影片公映,国内外迅速掀起了一股形势浩大的“马王堆热”。当时寓居长沙的毛泽东也被这神奇的考古发现所吸引,特地观看了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印刷品,并作为特别礼物,专门赠送前来中国访问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一浪高过一浪的马王堆考古发现与参观热潮中,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由国家拨款,在湖南省博物馆专门建造一座豪华的分馆和陈列室,以保存、展出马王堆汉墓出土女尸与文物。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以及女尸的出土,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载入史册。

            遥想当年,长沙王吴芮与丞相利苍同朝听命,或同庭共事,一个为王,一个为侯,尽管暗中各怀主意或不可告人的心思,但表面上应当是和谐共处的,因而作为丞相夫人见过吴芮,或有更进一步的交往也属正常。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和死后尸体不朽之术,已成为王侯将相和达官贵人生活的目标和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于是防腐技术兴盛,有的用玉,有的用药草,有的用所谓的仙丹神药之类,可谓招数迭出,五花八门。《后汉书·刘盆子传》叙述西汉末诸陵墓被盗掘后的情形时说:“有玉匣殓者率皆生。”也就是说,凡用玉衣包裹尸体的皆不朽。但现代考古发现证明,所有用玉衣裹身的尸体,全部腐烂,无一幸存。相反倒是用衣物包裹尸体、并配以草药等物防腐者,若棺椁封闭得当,大部分尸体会保留下来,且保存得相当完好,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即为典型范例。

            长沙王吴芮死于汉高祖已亥五年(公元前202年),据考古发现所知,长沙国丞相利苍死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利苍之子死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利苍夫人辛追死于汉文帝十二年以后数年之间的某年。吴芮与利苍之死相差16年,与利苍夫人之死相差30余年。既然当时的上流社会皆推崇长生不老和尸体防腐之术,想来作为长沙王的吴芮也不例外,一定是殚精竭虑,想方设法令人搜寻和研制。当他撒手归天后,家人便用楚地一带早已流行,时在长沙附近逐渐成熟的草药混合技术作为防腐之术,为其尸体沐浴、喷洒、穿戴包裹、降温、入殓、封棺、闭椁、覆土等等。当这一切完美无缺地一步步做完后,一具尸体便在幽深封闭的墓穴之内长期保存下来,并出现了下葬400多年后,墓葬被掘,棺椁打开,墓主吴芮仍“容貌如生,衣服不朽”的奇特景观。若对比1700年后的利苍夫人尸体出土时的状况,此点当属真实,且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了。

            同为长沙豪门出身,何以吴芮与利苍夫人辛追的尸体在后人发现时完好无损,面目如生,而葬于同一块墓地、相隔仅几米远的利苍本人与儿子的尸体却早已腐烂,只剩下残骨碎渣?考古人员得出的结论并不复杂,利苍之子是由于墓葬和棺椁本身封闭不严,封闭墓穴的白膏泥有明显缺口,棺椁有裂缝所致。至于长沙丞相利苍本人尸骨无存,则与墓葬被盗有关,若没有盗墓贼的毁坏,尸体极有可能也同他的夫人一样,会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

            湖南省考古队员侯良等人在发掘长沙丞相利苍墓时,发现了两个盗洞。其中一个为四方形的洞穴,大小正好可容一人;一个为圆洞,里面塞满了杂土,若不仔细察看,一时还不大容易认出。这两个盗洞出现于哪朝哪代,一时无法判断。后来,发掘人员在盗洞土层中发现了一个瓷碗,经鉴定,这只瓷碗属于唐代的产品,因而,盗墓者被断定是唐以后、宋之前的人,而唐代的可能性最大。这样认为的理由是,这只碗仅是一个极普通的生活用具,很难保存到宋代。何况唐代瓷碗保存到宋,已经算是有价值的文物了,深知文物之利的盗墓贼怎会轻易将其扔掉呢?所以,唯一的可能是唐代的盗墓贼,拿了这只平时在家中常用的瓷碗,作为打洞盗宝时喝水、进食之用,而用完之后随意地扔之于旁侧,走时也未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