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中的台海之战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梦中的台海之战

第42章

书籍名:《梦中的台海之战》    作者:吴琦


                                    

            “绝不能让老师失望!”她告诫自己,她是俞登第一名,也是唯一的一名女学生。俞登本意是想让她到总部担任参谋工作,但是她坚决要求下部队,最后俞登不得不同意她的要求,由洪察给安排到狄青龙的营。

            一直不说话也不行,再怎么说她可是他的新搭挡,于是狄青龙说道:“你是新来的,不熟悉情况,你先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先熟悉一下环境,能干什么就干点什么。”

            见他终于开口,她马上回答道:“今后请多关照!”

            “不要客气,你能被派我们营,那说明你也不是等闲之辈,不过我要提醒你的事,我这个支部队与众不同,所以不能以常人的观点对待。”

            “我也知道你们是一支不寻常的部队,一支预备役部队竟于演习中击败正规军,而且#是#最精锐的部队。”

            “我们实际上是一支为探索新时代部队始建设而成立的试验性预备役部队。”

            “介绍一下部分的情况吧!尤其是那套数字化数字化指挥系统。”

            “全营官兵近700人,编为营部、3个步兵连,1个重武器连、1个支援连、1个侦察排、1个混成排。这次又补充了一批装备与人员,可以给重武器连增加6挺89式12.7大口径机枪,支援连除原有8门82毫米迫击炮外,又增加一个红箭--8反坦克导弹排和1个前卫--2单兵防空导弹排。

            那套数字化数字化指挥系统其实是一个大杂烩,主要利用废旧电脑部件拼装的,整个系统有待完善,没什么可说的。”

            一路之上,狄青龙介绍了许多情况,不过她还是希望尽快赶到部队,实际了解一下。她到部队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被要求按该营的传统规则去做:每一个新人加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使用各种枪支实弹射击至少300发,这条规则没有人可以例外,新来的导弹操作手们也一同来到靶场。这让她感到意外,不过她立即接受要求,在她看来,这显然是要考一考她,不过不怕,她可是一个射击运动员出身,没问题!

            同来的导弹操作手们打的很轻松,因为只要求至少打300发子弹,没有其它要求,因此他们打这当成娱乐活动。不过她打的很认真,她要在众从显露一下自已的本领,她不想被别人轻视。

            “还可以!”这是2连连长钟无影对她的打靶成绩的评价,她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她的成绩在一般的连队至少是前十名的水平。这倒让她感到非常意外,等一问才知道,他们这最不缺“神枪手”,如,钟无影当年就是沈阳军区射击比赛的冠军,象他这样的,营里还真不少。

            短暂的了解之后,她发现该营官兵素质之高远远超出此前的想象,如:侦察排的人都是特种部队的退伍兵,反倒是营长狄青龙与1连连长薛一卒的水平让人怀疑,听说他们两人的射击成绩在全营排倒算10名之内。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们认为步枪射击只是一项基本功,能打着目标就可以,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钟无影退役时是营长,可他宁愿在这里当一个连长,听说不少排长的,当年都是连级军官。她还发现这些人都是一群桀傲不驯地“人物”,要将他们指挥的服服贴贴还真不容易。看来,在这个营担任教导员的工作的确不容易,不过蓝语烟也是才能出众之人,要镇住了那群手下不成问题,问题是这需要时间。她开始在各连之间活动,抓紧时间了解情况,以尽快担负起教导员的职责。

            她发现该营不仅武器装备水平高,其它装备水平也不低,尤其是那套数字化数字化指挥系统,其水平之高,远远超出想象。好在她是技术人员出身,操作起来并不困难。与其它部队编制相比,该营还许多特殊之处,如:营部与连部人员精减到极限,设有一个混成排,它的存在显然有些特殊,该排由由通信班、警卫班、卫生班、炊事班组成。

            许多问题让她有点不能理解的,为此她向狄青龙寻问时,狄青龙解释道:“编制的确有点特殊,不存在固定的编制,以班为基本的组织单位,排不辖固定的班,排或班可以由营直接指挥或者组成连,也就是说,除班之外,排与连是不固定的单位,随地可以解散、集合、重组,完全根据需要。一般情况下,排是比较固定,连则是不固定的。”

            “那么指挥方式是否也随之变化?”

            “是的,新的指挥方式我们称之为直上直下式指挥法。营长负责掌握全局,作出形势判断,调动兵力,编组战斗队。连长则居于一线,依实情实时指挥。这样作战不受部队编制的限制,完全依需要而定。说简单点就是实行越级指挥,虽然这有违常规,但并非不可取,有时它是相当有效的。”

            “这样不很混乱吗?”

            “是的,不过经过详细的研究,许多问题都解决了,加上平时的训练,实施起来并不困难。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实用,指挥员可以依据需要任意编组和使用手中的兵力,不受约束。”

            对于这些话,蓝语烟还不能马上领悟,不过这对她来说只是时间问题,她并非等闲之辈。

            经过15日一整天的激战,韩军已成功阻止住人民军的推进,虽然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但人民军付出的代价更大。人民军已经无力再进,部队已相当疲劳,尤其是一线部队,许多士兵自开战以后,没有吃过一点东西,睡过一会觉。由于战线的推进,一线部队脱离了己方炮兵以及防空阵地的掩护范围,一线部队弹药消耗的速度远远快于补充的速度,何况,还受到敌空军的不断空袭,后勤补给出现不畅。人民军空军无力再争夺局部制空权,虽然还能派出战机,给韩美军制造了不少麻烦,但对于韩美军的影响不大。韩美空军的空中打击较之昨天,显得更加有效。

            对于韩军来说,更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增援部队和物资正源源不断的到达前线,反击的时候到了!

            “应该实施至少一周的空中打击之后,再发动地面进攻。”威斯特向赵东云建议道。

            “不!要马上进攻,不能拖欠时间,我们担心中国人会出兵,要在中国人出兵之前,结束战争。”赵东云回答道,“同时,希望美军不要越过38线,当年就是因为美军越过38线,让中国人感到威胁,造成中国出兵。”

            “不!这是绝对不能接受地,美军一定越过38线!”威斯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态势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美国认为这是树立其大国形象最佳机会。虽然韩国一再对美国越过38线表示过异议,但韩国人只是对中国人出兵的可能性只是表示担忧,这种担忧并不能成为不让美军越过38线的理由,实际上,韩军的行动还需要美军的支援。

            16日下午,韩军的全面反击,首先由周文彬指挥的部队发起,接着全线展开。望着部队正按自已精心设计的进攻方案实施进攻,并取得可喜的战果,周文彬的脸上不禁显出笑容。
            随着支援炮火转向人民军的纵深,步兵发起了冲锋。冲在前面的士兵全部穿上了防弹衣,减少了伤亡,美国人的M1A2坦克紧跟在他们的后面,紧接其后的是步兵战车等装甲车辆。人民军的抵抗是显得那么无力,部队伤亡惨重,弹药不足,唯一能对付M1A2坦克的152毫米榴弹炮早已损失光。

            经过激烈的战斗后,韩美联军突破了人民军的防御,只有中部地区由于人民军的顽强抵抗,仅仅回到战前的阵地。依据计划,韩美联军由东西两个方向实施突破,插入人民军的纵深腹地,形成钳形夹击,把中部地区的人民军部队包围,然后加以消灭。人民军的大部分部队,尤其是精锐部队,都投入到中部战场,一旦这一计划得到实现,那么人民军的主力将不复存在,战争也就结束了!

            人民军很快判断出敌人的意图,于是金峰下令:建立新的防线,阻击敌人,中部地区的部队立即有计划的退出部分地区,主力部队撤退进行休整,准备投入新的攻势。

            于是阻击部队受命不计一切代价的阻击,部分城市的居民也被动员起来,修筑工事。中部地区的主力部队也接到开始撤退,准备休整的命令。按人民军的计划,只要能成功的阻击一段时间,敌军将陷入严重的疲劳之中,战斗力下降,而己方主力部队则可以完成休整,恢复战斗力,同时战略预备队也可以赶到。那时,就可以发动反击,反败为胜。

            这一计划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可实际上,计划根本无法实施。人民军的通信指挥系统处于混乱之中,通信时断时续,命令无法有效的传达到每一个部队,结束部队混乱状况,上下级之间失去联系。各部队的情况也不适合实施这样的计划,部队在战斗中损失很大,尤其是军官的减员相当严重,使许多部队的组织管理陷入混乱。对于那些刚刚征集起来的后备役和民兵人员,更是如此,这些人员平时就缺乏训练,与正规军相比,战斗力更弱,有时竟一触即溃。同时边境地区的居民也随军撤退,这使撤退行动更加混乱。开始时,还是有组织的后退,到后来,变得毫无组织,人们不知道要撤退到那,只知道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