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中的台海之战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梦中的台海之战

第71章

书籍名:《梦中的台海之战》    作者:吴琦


                                    

            “可是中国人不可小看!”达赖喇嘛终于开口了,历史的经验告诉他形势不容乐观。

            “请放心,我们将全力支援你们,美国朋友也答应全力支援,相信这次一定能够成功!”

            “是的,我们将全力支援!”这时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代表也加入进来。

            虽然这番话多少让达赖喇嘛增添了不少信心,但不足以消除他的心里中的疑虑,他所了解的事实让他不能不疑虑。一想到中国采取的政策,他就有点头痛。

            别看“曲细岗珠国国防军”的成立引起西方舆论界相当关注,数十名西方记者专程赶来报道这一“盛事”,还没等成立大会结束,雪片般的报道就发出,可他们发回的报道基本上是参照“曲细岗珠国政府”发放的宣传材料,再经过“加水”之后写成的,可谓充满了“鼓吹”与“夸张”之词。根本没有报道这样一个事实--这支所谓的“军队”总兵力仅3000多人,根本不是宣称材料中所说的那样--拥有一万名战士。所谓的装备“精良”,实际上,装备的基本上是轻武器,大部分武器是印度人从军火库中找出来的“存货”,仅步枪就分为好几种制式口径,好象是怕后勤人员没事可干。至于穿的军装也分为好几种,其实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军服可穿,还是穿平民的衣服,不过这些都被士气“高涨”之类的词语代替。所谓部队“训练有素”,实际上是大部分士兵根本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军官们的情况也好不到那去,只有部分高级军官受过正规军官培训,不过这些都被对“国防军”司令索康等几名美国西点军校的毕业生的采访所掩盖。

            记者们含有水分的报道只能让读者们根本无法了解到真实情况,而不可能让解放军有一点错误的判断,“曲细岗珠国国防军”的任何活动根本无法逃过解放军的眼睛,当得知所谓的“曲细岗珠国国防军”已经出动之后,第5集团军军长龙汉魂向他的部下说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达赖喇嘛给我们送来一只‘肥牛’,虽然瘦了一点,不过印度人给增加了一些‘配菜’,今后大家好不要客气,来多少吃多少,不要让别人说我们无能!”

            “没问题!”他的部下立即以充满信心的回答做为回应,对于将要到来的战斗,他们充满了信心,因为第5集团军拥有完成任务所需的一切。第5集团军仅下辖有第52、55山地旅和几个独立营,兵力显得很少,但全部官兵都经过至少2年的高原山地战训练,所有装备也适合于高原山地战的需要。此外该集团军的后勤保障力量特强,拥有2个后勤师,使作战人员与后勤人员之比达1:3,如果计算上配合该部队的其它后勤部队,比例将达1:6。

            这2个后勤师是刚刚成立的,专用于支援配合第5集团军作战的。后勤师是解放军为高原作战新成立的一种运输部队,装备就是运输汽车,负责为作战部队运输物资和人员。与已往的后勤部队不同的是,后勤师不是往返于作战部队与后方补给站,而是跟随于作战部队行动,充当作战部队的移动仓库。

            解放军还为高原作战专门设计的运输汽车,高达每辆80万人民币的造价确实让解放军头大,可最后还是咬紧牙关,采取了一大批,配发给第5集团军。

        第3节      

            解放军不仅在朝鲜取得初步胜利,而且在台海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28日中午,由王克上尉率领的突击队攻克陈坑,将金门守军一分为二,此时金门超过一半的地区已被解放军占领,守军的伤亡超过一半。28日晚,解放军再次发动强大攻势,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守军阵地再次被压缩,并被分割为数块。

            这时金门守军的实际指挥官李纱意识到大势已去,再抵抗下去已无意义,他们已经支持了7天,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29日下午3点他派出代表,表示愿意放下武器,要求立即停战,大金门岛的枪炮声随之中止。当日18时整,李纱等守军高级指挥官走出地下指挥所,与守军残部约8000人一起放下武器投降。至此,金门守军在顽强抵抗7天之后全军覆没,面对这一重大胜利,杨国雄竟一点也笑不出来,此战虽胜尤败,为攻克一个小小的金门竟伤亡越过13000人,其中阵亡近5000人,更为重要的是竟然费时7天时间。金门之战让解放军从上至下对敌人有了一个全新认识,取得一批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引发解放军的深思,其影响极其深远。

            虽然耗时过多,损失较大,但攻克金门不失为一个重大胜利,金门与马祖等沿海岛屿的解放,等于突破了台湾的第一道防线,台湾方面也失去了台海海峡的绝对控制权,这对于台湾方面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台湾的大门被打开了。

            谁都能看出,形势对于台湾十分不利。严峻的形势迫使赵京再次召集部下商讨,由于形势不利,与会人员脸上再也显露不出乐观的内容,失落情绪充斥着整个会议。

            “韩战的爆发,牵制中国人的力量,但是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不能再打下去,现在要想办法与中国人和谈。”赵京说道,这话说的有气无力的,“可是中国人拒绝和谈,我们拿什么与中国人谈判?”有人回答道。

            赵京问道:“现在还有谁能帮助我们?”

            有人说道:“听说达赖喇嘛正在积极活动,应该能牵引一下中国人吧?”

            “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欧阳涛应道,“再说也一点作用也不会起,中国人早有准备,他们的活动无异于运死。”

            这时赵京突然问道:“我们不是还有原子武器吗?”

            “遗憾的是我们只完成了地下核爆的准备。”欧阳涛极不情愿的说出了实情。

            “马上进行核爆,让中国人知道我们掌握了原子武器,要让他们感到恐惧!”赵京说这几句话时,显得自信多了。

            对于实施核爆的计划,众人多有异议,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时美国人陷入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之中,根本帮不上忙,要凭借台湾自身的力量取胜根本不可能。

            如果追述起来,最早可追述到抗日战争时期,几乎与德、美等国开始核武器研究同时,中国人也了解到一些核武器的基本原理,当时有人向蒋介石提出了开发核武器的构想,可惜当时的中国根本不具备实施计划的能力。蒋介石退守台湾之后,核武器计划才真正开始实施,到陈俞上台之时,台湾才真正掌握了核技术,并储备了一定数量的核材料。

            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人们一次次陷入苦思之中,可从来没有一个可以让所有人接受的答案。自人类一产生,战争即与人类为伴,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每当翻开一本本历史书时,仿佛就是在读一部人类的战争历,而战争历几乎就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历。仿佛和平的目的就是准备战争,战争的目的就是实现和平。如果没有战争的存在,人类的历史又将如何去书写?也许战争就是拥有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团以“本集团的利益第一”为目的,与其它人类集团进行“非和平的方式”的竞争行动,其结果多以严重损害失败一方的利益为结局。战争是残酷的,是流血,是死亡,可是几千年来人类不知进行了多次战争,花费了多少财富,投入了多少资源,消耗了多少智慧,战争夺出了多少人的生命,使多少座城市变为废墟。

            国家是什么?国家不过是由人类社会中,组织最严密,最大的人群组合---利益集团,对于利益集团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本集团的利益而努力。因此许多中国人为维修中国的国家利益走上战场,同时他们的对手--许多美国人也是基于相同的目的走上战场,不同的是他们所要维修美国的国家利益。如果是和平时期,他们也许会交上朋友,甚至是非常好的朋友,然而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在战场上相见,此时人们所想的问题是如何致对方于死地,因为他们都是人,都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都必须维护本集团的利益,“本集团的利益第一”的宗旨是不可改变,为此是可以不考虑其它集团的利益,甚至不惜损害其它利益集团的利益。

            如果俞登愿意,他完全可以成为某个商场的经理,显身于商海之中。可是他选择了军人这一职业,对于这一选择他没有后悔过,他说:“对于军事的爱好最初只是出于一个男孩子的天性,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这个决定是正确地。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润滑剂,几十年的和平已让中国显出锈色,从南海撞机、大使馆被炸等事件中可以感觉到战争的阴影。”

            虽然他一直渴望一场战争,然而深知战争的残酷与破坏性的他对于战争一直是发自内心的“反感”,然而这并不能影响到他的思考与判断能力,正如他所说:“在战场上,只有二种情况出现,一是你杀死敌人,一是,你被敌人杀死!如果你不想死,那你就要杀死对方!”“对于一个指挥员来说更是如此,指挥员的一念之差,将以已方战士的生命为代价!”“因此为了能让尽可能多的战士平安回家,指挥员必须尽心尽力,对于敌人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仁慈之心’。”

            随着韩美联军撤退到新的防线,整个朝鲜战线陷入于平静之中,仅偶尔发生一些小规模战斗,因为双方正忙于休整备战,没有时间为争夺几块阵地浪费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