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四爷党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四爷党

第144章

书籍名:《四爷党》    作者:悠悠晴天


                                    

            “不喝!”胤禛把头扭到了一边,不再理会她。

            璇玑挪了一下身子,面对他,仍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喝这碗莲子羹,听我慢慢跟你讲。”

            胤禛接过碗,看璇玑坐到他的对面,轻叹了一声后,才又缓缓开口:“你气我,我明白。可我是弘时的额娘,难道会不为他打算么?这孩子,虽然资质属于中上,却有些致命的弱点。他虽然有些倔强,可心地终是太善,狠不

            下心作什么决断,耳根子又软,别人给他些好话,待他好些,他便把人家当作可掏心掏肺的知己。我当然不是说他这样的为人不好,只是说他这样不适合为君。为君者,不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还需要有灵活的手段,果断的

            决策

            ,洞察事情先机的心智,所谓走一步棋,想十步棋。而这些正是弘时样样都有些不足的地方。而且他如今已经成年,很多积习是改不过来的了。圣祖惯着他,你们也惯着他,他不曾见过那样的血雨腥风、尔虞我诈,已把这世

            上的

            人都想得太好了。若硬把他突然丢进这个残酷、阴暗的现实中,倒不如让他平平安安地在现状中过一辈子的好。为君难,这个你又不是没有深刻体会……”

            胤禛把手中的碗放到小桌上,闷闷地反问璇玑道:“他没有作太子的资质,他那几个兄弟之中谁又有作太子的资质?我继位之前,有谁会料到我有为君的资质?”

            璇玑为难地笑了笑,说道:“圣祖看出了,不过没有表于天下而已,否则怎会把这大清江山交给你?至于弘时不适合作储君的原因,还有一点在于,他的性子和你的性子南辕北辙,你的很多做法会让他难以接受。比如说,在

            对于他那些叔伯问题的处理上。如今他在十四弟的事情上处处和你意见相左,今后可能会在更多更大的事上与你争执。你有没有想过,一旦立他为太子,你今后的立场该如何摆?你若时时忍让他,你的威严何存?你若处处驳

            斥他

            ,他的威信何立?到时候只会你们父子都难堪,让某些人看笑话而已。”

            胤禛挥了一下手,说:“父子之间的争执是难免的,这是人之常情,有什么笑话可看。再说他是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只是一味念着血亲的缘故想保十四弟,我可以理解。正如你刚才所说,他的心终究是太善。可让他知道了那

            些险恶的真相后,再经历些历练,必定能辨清善恶,做出正确的判断来。”

            璇玑看难以说服胤禛,咽了口唾沫,说道:“在这件事上,弘时那个倔脾气,是不会向你妥协的,即使你是他的阿玛。这,这是圣祖临终前对他的托付……”

            “什么?!”胤禛惊异地几乎跳了起来。

            “在传你觐见前,弘时被拉锡从秘道中带进了清溪书屋,当时我就在圣祖的寝宫里侍奉着,亲耳听到亲眼见到圣祖对弘时的托付。”

            “你,你为什么不早说?!”

            “我认为,这样的事情,你还是不知道的好,知道了只会影响你对局势的决断而已,并不是什么好事。只是,我没有料到弘时这孩子会这样忠心、尽心地去遵从这个遗嘱。”璇玑说着,长叹了一口气,“好,就算你知道皇阿

            玛对弘时有这样的一个遗嘱,你能为着不伤父子亲情,而改变对十四弟的处治,放虎出山,危及你的皇权,动摇你好不容易才渐渐稳定下来的政局么?国情与亲情,熟大熟小,你又要取哪一个,我想你心里应该很清楚。而且

            ,现

            在的朝局,根本不允许你立与你意志相悖的弘时为储。你现在若是立了他,便是确立了他对朝政的参与权,不仅他会觉得更有资本在一些问题上与你一争,而且会让某些人认为可以利用他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殊身份结成

            党派

            ,从而利用你们父子意见的不一在诸多朝政上对你施压。而在一些问题上,你是不能妥协的,所以必然会导致你们父子的交恶,甚至决裂。这种教训,前朝已是有了的。正如二阿哥于圣祖,你也知道,有些恶事其实并不是他

            想到

            要做的,而是他身边的人怂恿着去做的,可结果却是一样的有害。所以,为着弘时好,倒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给他希望,让他看争不出任何结果,慢慢放弃好了。更何况,你继位至今,时日并不算长久,虽从表面看政局已经

            稳定

            ,可其中暗伏的危机和凶险并未被彻底消除,不定哪日便会一股脑地爆发出来,或者从你提防不到的暗处蛀蚀好不容易才立稳的根基。所以现在你既然要立储,就要立一个不会对你说‘不’的储君,他至少在你为君期间不会

            和你

            意见相左,这样你才能放手、放心去整饬、改革,不会被掣肘……”

            胤禛苦笑了一下,道:“你说的这番话我不是没有考虑过,可弘时是现在的皇长子,资质不差,也没有犯过大的过错,又是留在咱们身边唯一的儿子,我有什么理由不立他而立别人呢?再说了,圣祖就是看出了弘时这孩子优

            良的资质,才甚是喜爱他,难道你认为圣祖也看走了眼么?你能说出那些话,我知道是为我,为国,着实的难得,我知道你说这样的话,心里必定也不好受……可你这样,越发不像他的亲额娘了……”

            璇玑被胤禛说得红了眼圈,她拼命忍住,哽咽着说:“我这不是为你,也不是为国,只是为了儿子。我不想看他将来被人利用,走上二阿哥的那条路。况且,这也是他命里的定数。他名字里那个‘时’字,为‘一寸之日’,

            怎有帝王之宏伟大气去煜烁万疆呢?”

            “虽是都被宠坏了,可弘时的品性和二阿哥的怎是一样?你又何时学会了测字?尽是些胡说八道!你这是怪我给儿子取错了名么?”胤禛愤愤地反驳道。

            璇玑低头沉默了一阵,再抬起头时,一脸决断的表情:“如果我告诉你,这的确是他的命呢?他并不是你日后的皇储!”

            胤禛虽然多少已料到知晓未来的璇玑最终会甩出这张底牌,可他听了还是震惊得半张着嘴,盯着她良久说不出话来。忽然,他猛地一拍案几,大怒道:“你什么都不曾告诉过我!为何偏偏告诉我这个?!”

            暖阁外的苏培盛被从屋里突然发出的怒吼吓了一跳,转身正想冲进去,可想起如今璇玑姑娘在里面,皇上又吩咐过不传任何人不可进入,便又提心吊胆地站回了原地。

            璇玑握住胤禛的手,压低了声音解释道:“因为用别的理由说服不了你,便只能告诉你这个。其他的,就不要再问了。总之,弘时不能被立为太子。”

            胤禛不可置信地看着坚决的璇玑,良久无语。

            “咱们的孩子,因着我顶了李氏的身份,便背负起了他人的命运。你还记得么,我那时那样细心地照顾弘昐,就是因为他的早殇是在我的意料之中。可我不愿放弃,想要为他改命,结果并不成功。而之后的弘昀,不知是不是

            上天怜悯你我,才让他忘却了往事,如同重新为人一般活了下来。至于弘时,我本也想过若你立他为太子,是不是就能彻底为他改命。可想到圣祖临终前的那个遗嘱,想到政局中那些还未暴露出的危机,便能预测出他成为太

            子后

            反而会更凶险。所以左思右想,觉得他还是走弘昀的那条路,去到民间方是上策。为储也好,不为储也好,只要能平平安安过好这一世,才是咱们为父母者最大的欣慰,不是么?”

            胤禛完全无话可驳她,却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严肃地看着她。良久,他对璇玑说:“弘昀的事情,是我一手办好的,你是承认这点的吧?弘时也是咱们的儿子,怎样对他才是最好,我自有决断。”

            八月十九日,胤禛召集诸大臣于乾清宫,宣布秘密立储。装有胤禛亲笔书写的皇储人选被密封在一锦匣内,由总理事务王大臣将之收藏在由世祖章皇帝亲书的“正大光明”匾之后。

            朝野震动,纷纷猜测皇上立的会是哪位阿哥,一些人猜会是三阿哥弘时,另外还有猜测是弘曆、弘昼的。可这年的十一月十三日,在圣祖忌辰之日,皇上派去景陵代祭的阿哥竟然是才十三岁的四阿哥弘曆!众人又哗然,把目

            光全部转向了这个曾被圣祖养在身边的四阿哥。

            皇上的此举,使得皇后那边坐立不安,贵妃那里焦急彷徨,熹妃那边受宠若惊,只有璇玑却有些欣慰,可仍隐隐有些惴惴不安。自从那次和胤禛谈了弘时的将来后,胤禛竟然对弘时的问题避而不谈了,反而为他专门从千里之

            外的安庆府请来了一位教学严谨,思想正统的宿儒王懋竑为师,授翰林院编修,命在弘时的书房行走。她多次想问胤禛究竟在密旨上写的是谁,可他不是左右而言他,就是以立储为国事,她不便干预为由来搪塞。

            璇玑每每想到“正大光明”匾,总觉得胤禛并没有对她坦诚……

            注:肠胃型感冒……上不吐,下泻,感冒,低烧……最近身边好多人都这样了……估计有过年综合症的迹象……

            焦心记

            秋去冬来,艰难的元年终于走到了岁末,十月间青海厄鲁特罗卜藏丹津叛乱,胤禛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延信为平逆将军讨之;十一月间平息了朱一贵残遗势力在江西的暴动,又施行了“台省合一”的政策来消弱言官的作

            用,并于年末开始在山西试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

            胤禛指挥着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继续运转,刻无停息地工作着,每日的休息时间不过两三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