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黄埔军校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黄埔军校

第56章

书籍名:《黄埔军校》    作者:陈宇


                                    当游行队伍路过沙基时,突遭英、法帝国主义者枪炮袭击。同学们就地还击。我方军民死伤500余人,史称“沙基惨案”。是役,黄埔军校有52人被打伤,第1团第3营营长曹石泉(共产党员)等27名军校官兵、入伍生牺牲。据1925年出版的《沙基屠杀中党立军校死难者》的名单,他们是:

            营长曹石泉广东乐会

            排长义明道湖南永明陈刚福建建宁

            三营卫兵张德成王正廷

            号兵张玉容湖南衡州

            北伐军为在战斗中牺牲的朝鲜籍黄埔校友举行葬礼

            中士胡典成江苏徐州

            一团卢鸿昌浙江永嘉

            入伍生排长文起代湖南益阳

            入伍生

            赵懿铨浙江东阳钟煜光广东五华冯荣德广东平远

            郑逢良湖南宁远尹觉世湖北应城徐仁江山东青岛

            刘著录安徽六安朱祖荣浙江东阳郭光彩广东大埔

            丁炳文江苏泰县夏植浙江青田付林择江西

            陈晋湖北蕲春官权山熊芳雷

            士兵

            章致堂安徽徐志远江苏宿迁徐福荣江苏宿迁

            北伐烈士名录据1927年底的统计数字,第1至第5期学生在北伐战争中阵亡者1751人,受伤者707人。而建立在黄埔岛校园内的“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上留名的仅351人。在1936年出版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第八篇》中,以1926年7月至1927年4月在北伐战争中牺牲者为限,不完全包括所有北伐牺牲的烈士,仅有113人,他们是:

            黄埔军校第1期:

            张迪峰湘张慎阶粤彭宝经湘蔡粤湘罗宝钧粤

            赵敬统豫杜聿鑫秦黄再新湘钟畦湘胡焕文湘

            文志文湘李子玉鲁帅伦赣赵子俊鄂宋雄夫湘

            李绍白秦杨晋先蜀曹渊皖梁廷骧粤赵荣忠晋

            朱孝义湘邓白珏湘韩绍文赣郭树棫晋张其雄鄂

            黄埔军校第2期:

            龚光宗湘李治魁粤唐子卿粤曹润群黔赖益躬赣

            刘靖浙邹骏蜀吴盛清湘

            北伐军攻占湖南长沙黄埔军校第3期:

            余锡祺赣肖际峰蜀张云腾粤杜映江晋付楫远蜀

            王玉珊蜀符气云粤陈长彩湘应威闽唐干林湘

            王使能粤张继侯赣吴尚贵蜀孙孔文浙曾吉斋湘

            第八章  校军东征北伐(16)

            王礼芹苏刘举善湘刘作仁蜀朱斌湘何朴湘陈魁湘刘志坚粤陆玉璋黔陈陶浙杨杰湘陈伟贤湘胡立生苏唐赓增粤黄敬熙苏王震鄂王志新蜀蔡藻鄂温良赣王谐辅豫楼炳谦浙马騤蜀王治平湘谭理滇黄埔军校第4期:何震华湘万宁湘李杜蘅湘谭道湘何祖琪湘钟荣福赣曹根深湘付汝尧晋方允中蜀曹惇颐湘封祖善湘严涤湘唐宗鑫桂阙一鹤浙龚居仁皖方道江鄂吴楚桢鄂黄埔军校第5期:甘射侯鄂祝贤亭湘王运武鄂向旭湘李开甲湘金斌浙方敦厚黔李建勋鄂李宗贤湘王纪蜀潮州分校第1期:古惠我粤朱仲英皖黄良湘袁维国湘何伯清粤凌清泉粤刘志怀粤邓国强粤刘镇南湘刘远权粤李振才皖吴光国皖军补班谭岳湘军官班刘文达湘晏振闿湘孙中山先生曾训导黄埔师生:“在中国,单凭革命党而没有革命军的奋斗,革命是难以成功的。”因此,黄埔师生在军事和政治训练并重的校风、校训熏陶下,皆有大无畏的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黄埔师生在平定商团和杨、刘叛乱,两次东征消灭军阀陈炯明,以及扫除南路军阀的统一广东诸役和北伐战争中,冲锋陷阵,屡克顽敌。从统一广东到北伐中原,到处都留下了黄埔师生的光辉战绩,黄埔师生在历次战斗中战果之大和牺牲黄埔一期生文志文烈士,北伐军团长,在北伐战争中牺牲。黄埔一期生洪剑雄烈士,北伐军师政治部主任。

            之巨,深为军内外交口称赞和钦佩。这正是:东征北伐未离鞍,抗日救国铁肩担。

            炉融黄埔名财淡,怒潮澎湃震山川。

            第九章  军校党争(1)

            第九章  军校党争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里是革命的黄埔。”这首黄埔校歌中飞舞的“党旗”,可理解为国共两党各自的党旗,因为黄埔军校是由国共两党合作办校。然而,在当时的黄埔校园中曾发生过为“党旗”而争的大辩论:是镰刀斧头?还是青天白日?这种争论,后演变成了激烈的论战,或动拳头,动棍棒,甚至在校园中出现了枪击事件,直至战争。“党旗飞舞”中,各自的旗杆下聚集了一批黄埔同学、护旗勇士,开始了对阵打擂。早期的黄埔军校,是培养中国革命人才的摇篮,那些在各自家乡都算得上英才的青年,为着理想荟萃于这里,他们为高擎理想的旗帜,在黄埔岛接受狂涛大浪的洗礼。珠江口的濛濛烟雨中,他们一同学习和成长,却因为坚持不同的主义,会聚在不同的党旗下,而最终分道扬镳。起伏跌宕的中国现代历史上,曾分裂开两股最大的政治力量,而首先撕开这道裂痕的就是这些黄埔同学,从此,历史也赋予他们个人各自不同的命运。

            “宣侠父事件”初显党争征兆

            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发展变化,国共两党两种思想与势力的斗争也在逐步发展变化。

            1924年7月6日,军校开学仅20天,便成立了特别党部。这是孙中山根据苏联顾问鲍罗庭的建议,实行“以党治国,以党治军”的具体体现。特别党部作为军校的最高领导机构,须经选举产生。选举结果,蒋介石、严风仪、金佛庄、陈复、李之龙5人当选为执委。蒋介石对此是既喜又忧,喜的是自己顺利当选,忧的是5名执委中,除自己外,全是有共产党员身份的国民党员。尽管身为校长,但在党部只是一名普通执委,从理论上讲没有特权,自己将来在黄埔军校就谈不上有什么作为宣侠父了。如果按规矩办事,蒋介石本来不能再造次,但他很快以校长、特别党部的名义下文,直接指定各党小组长,还规定党小组长每周直接向校长书面报告党内活动及工作情况。

            文件下发后,刚刚入校的第1期学生、共产党员宣侠父提出了抗议。这位日本帝国大学毕业的校长老乡,虽然被指定为党小组长,但他十分正规地给特别党部写了一份报告,毫不客气地把矛头直指蒋校长。他认为校长此举,是企图以军权代替党权,违背了孙中山先生“以党治军”的原则,把党的基层组织变相地化作手中的工具,成为强权下监督同志的特务机构。他要求特别党部应组织基层分部的选举,并监督进行。蒋介石看了报告后,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即赶走宣侠父。但考虑此事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大局,于是他以老乡和校长的双重身份,召见了宣侠父。

            谈话很快陷入了僵局。蒋介石命令宣侠父写出悔过书,否则将开除出校。宣侠父不仅不写,3天后还愤然离开了军校。临走时,给同学留言:“大璞未完总是玉,精钢宁折不为钩。”也因为此举,黄埔军校同学录上看不到共产党员宣侠父的名字。宣侠父离校后去了上海,曾任中共临时中央局特科负责人,1938年7月在西安遭国民党特务暗害。

            宣侠父勇而退学的行为,那时黄埔的许多人多未能意识到,他所维护的东西正是孙中山当做命脉的“联共”。这是黄埔岛上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一次交手,共产党人却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输了。不仅如此,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从一开始就被蒋介石弄得偏离了正确方向,也注定了日后的悲剧。

            其实,对大多数刚入校的黄埔一期学生来说,他们并不像已有1年多共产党党龄的宣侠父那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和嗅觉,许多年轻人在这时还根本没有党派的概念,像一张白纸,就看向上面涂抹什么颜色了。黄埔军校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最重要成果,同时又是培养未来军政干部的摇篮,谁争取到更多的学生就意味着争取到了未来,因此从一开始双方就在发展党员和支持者上展开了激烈竞争。每个黄埔学生都不可避免地卷入这种政治选择的漩涡之中,那些新来的学生没多久就会碰到这种选择和政治动员,许多人会同时收到两党动员发展入党的表格。对这两个党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多数学生在那时肯定说不清各自的宗旨,更说不上两党的区别。如第1期学生杜聿明同时手接两张不同的表格,他略微想了一下,把目光聚焦到了“共产”这两个字上,多年后他在回忆文章中说,他想了半天,没明白“共产”的意思,后来他对“共产”的理解,认为可能是把他老家里的财产归大家所有。把家中财产给别人,他可舍不得。就因为对这两个名称的肤浅理解,杜聿明决定还是先加入国民党,看看情况再说。另外,他又从直觉上判断,国民党是孙中山的党,不会有错,于是就填了国民党发给的那张表。不过,杜聿明可能没想到,在同他加入国民党组织差不多的时间里,他在家乡读书的未婚妻曹秀清选择的却是共产党,正在陕西榆林中学校园内举起右手,向着斧头镰刀的图案和列宁像宣誓。

            第九章  军校党争(2)

            黄埔第1期学生徐向前回忆说:“第一次上课是填表,集体加入国民党。大家毫无思想准备,想不到参加国民党的手续这么简单,一堂课下来,都成了清一色的国民党党员了。后来一些同志都把这件事当笑话说。”(徐向前著《历史的回顾》,第27~28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黄埔军校的国民党组织拥有蒋介石支持之便和主义宣传之便,国民党是孙中山的党,黄埔的校歌里就是校总理孙中山的主义,他们发展党员嫌这样一个个去找人入党太麻烦,就干脆在课堂上把入党登记表当成作业发了下去,规定每个人都要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