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黄埔军校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黄埔军校

第62章

书籍名:《黄埔军校》    作者:陈宇


                                    在共和国10大元帅里,就有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等5人曾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和学生;在10位大将里,就有陈赓、罗瑞卿、许光达3位毕业于黄埔军校;而曾经在黄埔军校学习过的上将有8人、中将有9人、少将有11人。这也就是说,仅在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的开国将帅中,就有36人直接受过黄埔精神的熏陶。他们是:

            1924年任教授部副主任的叶剑英元帅(5人)

            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

            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央军委副主席。

            陈毅,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央军委副主席。

            徐向前,黄埔第1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林彪,黄埔第4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大将(3人)

            陈赓,黄埔第1期,国防部副部长。

            罗瑞卿,武汉分校,中央军委秘书长。

            许光达,黄埔第5期,国防部副部长。

            上将(8人)

            陈奇涵,黄埔政治大队长,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陈明仁,黄埔第1期,四野第21兵团司令员。

            周士第,黄埔第1期,防空军司令员。

            宋时轮,黄埔第5期,军事科学院院长。

            杨至成,黄埔第5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张宗逊,黄埔第5期,总参军训部长,总后勤部部长。

            聂荣臻元帅徐向前元帅

            郭天民,黄埔第6期,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陈伯钧,武汉分校,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中将(9人)

            阎揆要,黄埔第1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常乾坤,黄埔第3期,空军副司令员。

            倪志亮,黄埔第4期,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唐天际,黄埔第4期,总后勤部副部长。

            第十章  军神将星(2)

            郭化若,黄埔第4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王诤,黄埔第6期,副总参谋长。

            谭希林,黄埔第6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曾泽生,黄埔军校高级班,第50军军长。

            彭明治,黄埔军士教导队,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少将(11人)

            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海军副参谋长。

            徐介藩,黄埔第3期,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

            方之中,黄埔第4期,天津警备区司令员。

            洪水,黄埔第4期,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

            李逸民,黄埔第4期,总政治部文化部长。

            曹广化,黄埔第4期,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白天(魏巍),黄埔第4期,炮兵技术学校校长。

            廖运周,黄埔第5期,高级炮兵学校校长。

            周文在,黄埔第5期,福州军区副政委。

            张开荆,黄埔第5期,沈阳军区副参谋长。

            朱家璧,黄埔军校第8期,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人民解放军中一些早期黄埔生,凭资历本来是可以授中将以上军衔,但只授予了少将军衔,这里面虽然有种种原因,但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红军时期的经历,或革命经历不完整,而影响了他们的职务和军衔的晋升。

            在革命斗争中建立了光辉业绩的黄埔军校著名共产党人,还有在1955年授衔前已经牺牲或未授予军衔的军职以上师生53人,他们是:

            周恩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熊雄,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

            鲁易,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红3军政治部主任。

            周士第上将罗瑞卿大将1955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上

            恽代英,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官,南昌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代理主任。

            雷经天,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长,三野两广纵队政委。

            徐成章,黄埔特别官佐,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

            杨林,黄埔学生队长,红1方面军参谋长。

            胡公冕,黄埔卫兵长,红13军军长。

            李之龙,黄埔第1期,海军局代局长兼中山舰舰长。

            李汉藩,黄埔第1期,湖南省委军委书记。

            许继慎,黄埔第1期,红1军军长。

            黄敖,黄埔第1期,红4军参谋长。

            董朗,黄埔第1期,红4军参谋长。

            彭干臣,黄埔第1期,红10军参谋长。

            蔡升熙,黄埔第1期,红25军军长

            左起:陈毅、粟裕、傅秋涛、周恩来、朱克靖、叶挺在1938年春合影。唐澍,黄埔第1期,西北工农革命军总指挥。

            冯达飞,黄埔第1期,湘赣军区参谋长。

            孙德清,黄埔第1期,红2军团参谋长。

            刘畴西,黄埔第1期,红10军团军团长。

            左权,黄埔第1期,八路军副参谋长。

            宣侠父,黄埔第1期,八路军高级参议。

            袁仲贤,黄埔第1期,三野第8兵团政委。

            周逸群,黄埔第2期,红2军团政委。

            熊受暄,黄埔第3期,红1军政治部主任。

            肖人鹄,黄埔第3期,红5军军长。

            吴光浩,黄埔第3期,红11军军长。

            朱云卿,黄埔第3期,红1方面军参谋长。

            段德昌,黄埔第4期,红6军军长。

            李天柱,黄埔第4期,红8军军长。

            伍中豪,黄埔第4期,红12军军长。

            何昆,黄埔第4期,红14军军长。

            李鸣珂,黄埔第4期,四川省委军委书记。

            刘志丹,黄埔第4期,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曾中生,黄埔第4期,红4方面军参谋长。

            王世英,黄埔第4期,中央军委敌工部部长。

            袁国平,黄埔第4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李运昌,黄埔第4期,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副司令员。

            第十章  军神将星(3)

            赵尚志,黄埔第4期,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

            潘中汝,黄埔第5期,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总指挥。

            陶铸,黄埔第5期,广州军区政委。

            黄公略,黄埔高级班,红3军军长。

            李青云,武汉分校军事教官,红15军军长。

            项英,武汉分校政治教官,新四军副军长。

            张国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委。

            李富春,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四野副政委。

            王良,武汉分校,红4军军长。

            李超时,武汉分校,红14军政委。

            徐彦刚,武汉分校,红1军团参谋长。

            邓萍,武汉分校,红3军团参谋长。

            刘型,武汉分校,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

            张友清,武汉分校,八路军总部秘书长。

            程子华,武汉分校,四野第13兵团司令员。

            夏曦,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红6军团政治部主任。

            20世纪80年代,经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有36位军事家是中国革命战争最终取得辉煌胜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这个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方志敏、刘志丹等组成的英名方阵里,可看到有16人曾经在黄埔军校留下过青春的足迹,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陈赓、罗瑞卿、许光达、许继慎、蔡升熙、段德昌、左权、黄公略、刘志丹。

            国民党将领与“黄埔系”

            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史上名声显赫,国共许多高级将领都出身于此校。尤其是在国民党军中,黄埔军校师生出身的将领更是蒋介石的嫡系,大多数国民党军将领见蒋称呼“委座”,而黄埔师生皆称“校长”,从这一别样的称呼上就透着一股亲热劲,而蒋校长也对这些一期接一期的师生青睐有加,日渐形成了以蒋为首的“黄埔体系”。这棵主干分明、枝繁叶茂的国民党军中“大树”,主要由黄埔教官和黄埔毕业生两部分人组成,人称“黄埔系”。

            1.“黄埔系”教官与保定军校

            抗日战争时期的蒋介石说起黄埔军校创建时的师资力量,首先要直接追溯到保定军校。黄埔军校在开办之初,蒋介石从保定军校、云南、广东、浙江的陆军讲武堂、江西海陆军讲武堂、日本士官学校以及留俄、留法勤工俭学人员中挑选来了教职官员。这些人到黄埔后,受戒于蒋介石,可谓是“念得蒋氏真经,修成黄埔正宗”。特别是来自保定军校的教职官员,他们是黄埔军校创建时师职力量的核心骨干。黄埔军校的教学力量、管理力量基本上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

            在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的历史上,保定军校毕业生起了很大作用。这些人主要有:蒋介石、商震、周思诚、张辉瓒、张群、王伯龄、杨杰、陈调元、方本仁、何恩溥、刘文辉、唐生智、邓锡侯、张治中、黄琪翔、傅作义、上官云相、白崇禧、顾祝同、刘峙、陈诚、李品仙等。特别是蒋介石,他在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进入保定陆军部速成学堂留日学生预备班学习,后来留日。不久,蒋介石及黄埔师生成为继北洋军阀之后的庞大军事集团,统治中国达22年之久。

            据史料记载,从1902年到1912年(光绪二十八年起至民国元年)的11年间,直隶省保定府开办的各类军事学堂有16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