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宫斗·青蔷天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宫斗·青蔷天

第32章

书籍名:《宫斗·青蔷天》    作者:柳如烟


                                    说着便要抱起天启,向外奔去。

            李嬷嬷虽是二殿下的奶妈,到底是个奴才罢了,此时竟敢唾到主子脸上,显然是真的已经无惧生死。也难怪,二殿下本是她从小奶大的,只怕比亲生儿子还要亲些,眼见危急,早失了神志迷了心窍。

            沈青蔷一咬牙,也顾不得揩去脸上的唾沫星子,两步抢过去便拦住他们,抬手在李嬷嬷的那张老脸上重重打了一耳光,直将她打了一个趔趄,险些坐倒—趁她怔然之际,已顺势将董天启抢回,怀中紧紧抱着二殿下,方才森然道:“你若以为是我害的那也随你,但殿下此刻性命垂危,断容不得你在一旁聒噪。”说着朝两厢伺候的太监宫女断喝一声,“你们都是死人吗?还不快扶李奶奶出去定定心?”

            早吓傻了的一群奴才们这才缓过神来,上前拽臂的拽臂,拉手的拉手,软硬兼施,终于是将哭天喊地的李嬷嬷拖了去。

            沈青蔷在宫内是出了名的好性子,不言不语、不怒不恼,任人揉捏的和顺人物,此时护犊之心乍起,竟然也有了雷霆之威,这连她自己都始料未及。待小心翼翼扶了董天启躺下,才发觉自己早已满手都是冷汗,心中突突乱跳,却也有三分畅快之意。

            第二十七章  波澜(2)

            冷不防身后有人击掌而笑,曼声道:“不错嘛,总算有点沈家人的样子了。”

            —却是沈紫薇。

            沈紫薇此时已有了三四个月的身子,体形稍显,也略胖了些,被后宫女子们在背后讥为“狐狸眼”的那一对凤目斜斜挑着,湛若秋水,冷若寒霜。大宫女兰香自一侧扶着她,轻移莲步走了进来。

            她来到董天启身前,先搭了搭脉,又对身边的兰香使了个眼色,那丫头娴熟地拨开二皇子的眼皮,瞳人已散。沈紫薇笑了。

            青蔷见她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忙问:“殿下怎样了?”

            紫薇笑道:“我又不是太医,我怎知道?看不出来,你待他倒真好呢!”

            青蔷急道:“好又怎样?不好又怎样?你总不能眼见一个孩子死在自己眼前吧!”

            紫薇只是笑,一边笑一边缓缓摇头,照样卷着香风,径直从青蔷身侧走过,去到纱帐之后了。而青蔷只听得她用耳语般的声音在说:“你安心吧,他早就没救了……”

            沈青蔷只觉心如刀割,咬牙道:“我不信,我死也不信!”她再无顾忌,胸中一热,昂首便出了内堂。外间一屋子太医及跟着的吏目、药使等正闹得不可开交,突见里面转出一位娘娘来,登时全都住了口。

            太医院里的人,都是惯常在内廷行走的,只一怔,便从青蔷的服饰衣着上认出,这不过是位品级不高的主子,也就不怎么上心了。还有个别酸气较重的,见她竟然贸然抛头露面,脸上更显出鄙夷的神色来。

            这一切,青蔷通通看在眼中,却全然顾不得了,她深吸一口气,大声唤道:“德安何在?!”

            德安是锦粹宫内的管事公公,此时正站在廊前喝鸡骂狗,不住跳脚。青蔷直唤了两声,他才听见。转进来见竟是素来沉默的沈宝林,倒迟疑了许久才跪下行礼。

            青蔷手一挥,问道:“淑妃娘娘呢?”

            德安一皱眉,答道:“娘娘去迎圣驾,就在路上了。”

            青蔷凛然道:“淑妃娘娘不在,你们便都没王法了?”

            德安当即梗着脖子答:“奴才们绝不敢!”

            沈青蔷紧咬银牙,用手向内堂一指,一字一顿,声如磬石:“二殿下躺在里头将近半个时辰了,到现在还无人理睬,一服方子不给下,一口水不给喝,淑妃娘娘在时,你敢如此吗?”

            她此言一出,满屋子人齐齐都将目光转了过来。

            太医令侯宜的一把白胡子直给气得不住抖动,立时便站起身来,颤巍巍道:“回这位主子的话,二殿下是金枝玉叶,怎能马虎?我等医者自当辨别清楚,方好下药。”

            沈青蔷心中火烧一般,几乎便要哭了出来:“殿下在内里连气都喘不上了,哪里能等你们在这边慢慢‘辨别’?”

            侯宜昂首道:“老夫自五岁学医、十七岁上随先师问诊至今,已然四十有五载矣。蒙先帝不弃,入宫替主子们瞧病,也逾三十年了。不敢说什么妙手国手,轻重缓急还是懂得的。殿下所中之毒关碍之处不大,待查明了种类,便易解了。所谓先贤语云曰:‘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便是如此道理。”

            沈青蔷听他在那里大话云云,早已怒极,恨声说道:“我只听过‘医者父母心’,若你的儿子中了毒,你还能在这里给我说什么‘阴阳消长’吗?”

            太医令还待跳脚,突听内里一声尖叫:“哎呀!殿下背过去了!”

            这句话仿佛一声霹雳击在沈青蔷脑中,整颗心顿时冷了半截,转身便抢进屋内。果见榻上的董天启一张小脸紫胀,竟似真的没了呼吸,雪白的颈项僵硬着,简直宛若木石—而被太监们“请”入侧厢的李嬷嬷想是也听见了这个噩耗,顿时疯癫一般号哭起来,隔着两道门,也听见她在那边又砸又打,闹得沸反盈天。

            见到如此变故,太医们自然也纷纷跟着沈青蔷鱼贯而入,又列着队,诊过了左手诊右手,可这一次,个个面色死灰,难看至极。

            第二十七章  波澜(3)

            “谁又给殿下吃了什么?”有几个见事快的供奉早已纷纷取来银针艾草,对着小孩子又扎又刺,又熏又蒸……太医令犹自纠缠,可那副老骨头显已是摇摇欲坠。

            内堂的太监宫女少数也有十几二十人,此时各个噤若寒蝉,只是拼命摇头。

            太医令的声音也哑了,急道:“不可能!断不可能的!方才根本没有如此凶险……”

            纱帘内一直沉默的沈紫薇却突然开口道:“我们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呢,殿下连口水都咽不下去,还能吃什么呢?供奉不是‘妙手国手’吗?”

            太医令的身子顿时抖得如同风中落叶。

            许久,榻上的董天启总算“哼”了一声,呼出一口气,活转过来。

            一旁站着的沈青蔷双膝一软,眼见要倒,幸被点翠从后面扶住。点翠道:“主子,进入歇歇吧,皇上就来了……主子站在这里,怕是不雅的。”

            青蔷又深深望了天启两眼,但见他的一张小脸上直插了七八根银针,紫青的颜色却似褪了些。方点点头,步入帘后。帘内沈紫薇正含笑对她,用手指一指身边,早有兰香搬来一张矮凳,青蔷便顺势坐了。

            沈紫薇侧过头去,在青蔷耳边轻笑道:“这个侯老鬼可死定了。不过活该,谁叫他是‘南边’养的狗呢……”青蔷心念甫动,却听沈紫薇续道:“还有……方才我原是骗你的……不过现下,说不定真的没救了—你也真够笨的,这里是什么地方,怎能叫他离开你的眼睛?”

            第二十八章  储君(1)

            靖裕帝的御辇方走到半程之时,御前侍卫总管吴良佐已在道边等候了。车辇旁跟着的王善善连忙吩咐止步,靖裕帝猛一掀御帘,喝问:“怎么回事?”

            吴总管上前两步,跪伏辇下,叩首不绝。

            靖裕帝见是他,语音稍和,但道:“吴爱卿,起来回话。”

            吴良佐却并不起身,反道:“请皇上恕臣万死—方才淑妃娘娘欲离开锦粹宫来迎陛下,已被微臣的人在路上截住了。娘娘……动了怒,他们又是些粗人……”

            靖裕帝怒道:“淑妃要来迎朕?朕的皇儿在她的眼皮子底下被人鸩了,她不好好留在锦粹宫戴罪,还要来‘迎朕’?”说着顿了顿,不耐烦地一摇手,“朕知你是忠心不二的,朕不信你,还能信谁?卿无罪,快起来吧!”

            吴良佐仍不起身,又深深叩首下去,沉吟良久,方道:“臣斗胆请陛下禀退左右。”

            靖裕帝的面色瞬时变了。

            御前伺候的哪有蠢人,只片刻便都远远避开。吴统领刚要开口,靖裕帝忽然一笑,开口道:“吴爱卿,你该不是想说,淑妃的行止……并不是从今日才开始‘古怪’的吧?”

            吴良佐大骇,忍不住直起身来,颤声问:“陛下……您知道?微臣……微臣尚只是臆测而已。”

            靖裕帝冷冷道:“朕原来也只是‘臆测’,起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朕还不信……没想到这才几天,启儿就遭此横祸—启儿现下如何?”

            吴良佐道:“微臣离开时,太医已赶去了。就微臣看,二殿下神志清楚,中毒不深,该当无碍的。”

            靖裕帝颔首,深深欷歔一声。

            吴良佐续道:“微臣已看管了锦粹宫内外一干人等,又……矫了淑妃娘娘的令,叫内里各位主子全都候在紫泉殿上……”

            靖裕帝道:“正该如此,恕你矫旨之罪便是。此事由你主手,定要彻查清楚。”

            吴良佐似还有些犹豫,重复道:“陛下是说……‘彻查’?”

            靖裕帝眼如寒星,冷然回答:“无论是谁,一查到底—内闱之事你不好过问,朕派个帮手给你。记住:‘无论是谁’!这宫里的人太多,眼太杂,口角横飞,朕也明白她们的毛病,小打小闹也就算了;没想到,倒真张狂起来……是时候,该当好好扫一扫了。”

            语毕,拂衣弹冠,登辇而去。

            吴统领急忙跟上,细细品味着万岁话中之意,总觉得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寒气,在怀中鼓噪不休。

            当靖裕帝一路冷笑着赶往紫泉殿之时,他的嫡子董天启正在生死关头。

            却也许痛到了极处,那痛觉便淡了,反而渐渐勾结在一起,成了一张晦钝的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