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中国式商道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中国式商道

第7章

书籍名:《中国式商道》    作者:古古


                                    

            瓜子拿回去,三人都种上了。到了约定的时间,三兄弟端着自己的花盆去见国王。国王看见老大、老二的瓜苗都长得很好,只有老三的盆里什么也没长出来。他把王位传给了老三。

            答案很简单,三颗瓜子都是故意炒熟了的!国王要考验他们的,不是本事,而是品德。

            关于诚实的故事很多,我们熟知的最著名的是《狼来了》——骗人的小孩失去了人们的信任,最终被狼吃掉。

            诚实才有好处,不诚实危害很大,最终会受到惩罚。这类故事的逻辑都是这样,而现实中也确实如此。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张彦宁透露,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诚信缺失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任何商品,它的价值都是通过交易实现的,而交易所产生的成本,往往超过了生产的成本。现代信用制度本来是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的好方法,但是由于信用的缺失,不少企业只好放弃现代信用,重新选择了以货易货、现金交易等传统交易方式。

            据统计,近年来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此外,企业逾期拖欠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贷款收息率下降。不良贷款加大了银行的风险,也使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受阻。

            信用缺失,受害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串人,是整个社会。一个社会道德沦丧,必将遭到整体的惩罚,其中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

            其实,一切的道德教育都是建立在自利的逻辑上的,因为所有道德的最终受益者,就是人类自身。人类之所以要煞费苦心构筑一种道德的框架,就因为它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是整个文明、整个秩序的基础。

            一切好的道德品质,都是有用的,有好处的。

            《淮南子》说: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被救者送给他一条牛作为答谢,他收下了。孔子说:“从今以后,鲁国人一定喜欢救人于危难了。”而孔子的另外一个学生子赣给一个奴隶赎身以后,政府要给他补贴,他却拒绝了。孔子说:“鲁国今后不会有人愿意去给奴隶赎身了。”

            原因很简单,子路做好事,得到了报答。人都喜欢得到报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像他那样做好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而子赣拒绝酬谢,看起来高尚,但对整个社会的示范作用却是相反。不求名,不求利,不计回报地做好事,这种人虽然也有,但人数很少。只有少数人做好事,是不足以造就一个美好社会的。孔子作为圣人,确实有他的智慧之处。

            诚信有好报,傻人有傻福,很多表面上看起来不可理喻的事,背后其实都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

            西北有个俚词“凤翔改改”,意思是很笨很傻的人。词的历史并不悠久,来源也很清楚。

            解放初期凤翔县有位张姓妇女名叫改改。她没念过书,脑子有些迟钝,在常人眼里是个又傻又笨的女人。长大嫁人后,男人不幸早逝,改改孤苦无依,只好在路边摆了一个卖水摊。

            改改不识钱,为了不收错钱,她找来一枚2分钱的硬币,一杯水收2分,每卖一杯,她就把别人给的钱和这枚2分钱硬币对照一下,小了不收,大了也不收,纸币当然更不收。

            旁人都嘲笑她傻,可她依然如故。于是当地人将她视为愚蠢呆傻的代名词,如果有人要骂你笨蛋,干脆就说你“笨得和改改一样”。久而久之,这句话竟成了当地人的口头禅。

            但奇怪的是,像改改这样笨的人,虽然做的是小生意,但生意却越来越好,很多人在她的水摊前驻足观看,有人为了喝上一杯改改“2分钱”的水,专门从大老远赶来,甚至于有一天,省上一位很有名望的领导也慕名来到了她的水摊前,改改一下子在西北五省都出了名。

            在聪明人眼里,改改是个傻瓜,但聪明人可能没有想过,一个连钱都认不清的弱女子,能够在几十年时间里,靠做生意,哪怕是小生意,养活了自己,这是为什么?几十年了,多少场政治风波,多少人沉沉浮浮,多少聪明人走投无路。可是改改,无论是连农民卖几个鸡蛋都会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时期,无论世界怎么风起云涌,改改始终安然地做着她的生意,衣食无忧。

            抱朴守拙,向来是中国哲学中的最高智慧,傻人有傻福,这是民间的经验总结。聪明过头的人,往往不能长久,算尽机关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有志成大器者,不妨深思。

        ------------

        良心也是财富

        ------------

            马克思说过,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肮脏的,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

            可见,不仅肮脏,而且残酷。

            既然是原始积累,就是从无到有,就是赤膊上阵,拼个你死我活!温文尔雅是不行的,在赚钱的问题上,从来没有礼让三先,更何况是挣钱的初级阶段。任何事情的初级阶段,都带着一种野蛮性。秩序尚未建立,制度也不建全,按常规出招,胜算很小,结果赢家大都是不守规矩的人。所以老百姓就有了一种印象,为富则不仁,富人发的都是不义之财。这种情况,在当今中国更甚。

            在一种严酷的环境里,人首先的欲望是生存,然后才谈得上其它。当一个社会的秩序紊乱时,要乱中取胜,很多时候就是靠歪门邪道,乱拳打死老师傅。

            但是当紊乱的秩序渐渐理顺,事物还是会按它固有的规律运行,老师傅毕竟是老师傅,等他回过神来,几拳下去,再舞乱拳的,就谨防吃不了兜着走。

            中国的现状是,富人的良心不可能太好,但也不能太坏,虽然秩序乱点,漏洞不少,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狐假虎威,巧取豪夺,都有很多机会,但法律不是吃素的,什么叫秋后算账?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一旦利欲熏了心,竟至丧尽天良,离灭亡也就不远了,钱赚得再多也是白搭。

            良心的问题,其实不只是个道德的问题,还与数学有关,与人的智慧有关。

            德国的阿尔布莱西德家族,从1949年发展到现在,是德国零售业最大的企业,它的重要准则之一,就是永远不提高商品的利润率,即使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也会把利润留给客户。这个家族是德国最富有的家族,也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十个家族之一。

            吃亏是福,良心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资本,一种战略,是一个人得以长治久安的根本之一。

            小老板的人格魅力
            小企业不像国际化大公司,员工终身都难得见到一次CEO,至于董事长,更是连想象都困难。在那样一个庞大的体系中,老板只是一个象征,并不亲身出现,更不和员工打成一片,他的管理是靠层层授权来完成的,所以必须有科学、严谨的组织结构,一层一层覆盖下来。

            小企业则不同,老板天天在员工的眼皮下面晃。你一进门,大家就从你的脸色看出,你是心花怒放还是焦头烂额;你一坐在办公室,员工就从门缝里瞄到,你是在聊天还是在谈业务;整整一天,你找谁谈了话,你开了哪些会,你和谁一起吃饭了,你几点来,几点走,大家都一目了然。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虽然他们不说出来,但自己的老板是个怎样的人,自己的公司是个什么状况,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当小企业的老板是做不得一点假,偏不得一点心的,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在大家眼里。小老板必须更有人格魅力,让员工不仅仅因为你是老板而尊敬你。

            距离太近是不可能产生神话的,人一旦熟悉了,权威就会弱化。没有大资金的光环,没有大组织结构的护佑,每天近距离和员工相处,作为符号的老板,就还原成了人。因此,小老板的为人之道,对于企业的兴旺来说,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小老板要有尊严

            人人都需要尊严,不管是下层人还是上层人,不管是大老板还是小老板。小老板虽然没有大资金、大派头,仍然要赋予自己的工作以严肃的意义,把它当成一件有益于人类的事,这样,工作本身就有了高贵的含义。一个人,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又怎么能指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小老板和大老板打交道,完全不必自卑,更不要奴颜媚骨,低三下四,靠摇尾乞怜只能得到施舍,纵使能解一时之困,也不能长久获得,更不能大量获得,不可能成为事业的基础。人一旦陷入那种状况,实际上等于自毁,人在惶惑乞讨之中,不可能建立起独立的事业,从自身得到成长的力量。

            从本质上来说,小老板和大老板的关系,也是平等互利的,你之所以能从大老板那里得到好处,不是大老板的施舍,而是他对你也有某种需要,你能满足他。人与人之间往往都有利益上的交换,这并不是势利,恰恰是这种利益上的平等,保证了人格上的平等。

            所谓“无功不受禄”,其实就是以利益的平等换人格的平等。双方的交往,弱势一方如果不能把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就必定会过分谦卑,或者走向反面,因自卑而暴躁。

            不要只想到索取,能给予才有资格索取;也不要只想到别人对你有多么好,要知道你对他也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