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我经历的战争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我经历的战争

第17章

书籍名:《我经历的战争》    作者:ayooyoo


                                    还有被罗马灭亡的埃及,他们在罗马北部留下了很多神庙的遗迹,我在罗马作战时曾经过其中的不少。他们的美学风格和罗马人大相径庭,而至今在东丹岛还有许多埃及人,他们把自己称为“阿蒙那吞”,也即“阿蒙神的崇拜者”,埃及人崇拜的神就是太阳神阿蒙。

            东大陆的力量格局在1650年易洛魁战争后基本稳定下来。当时巴比伦霸权虽然已经衰落,但是希腊霸权却紧接着诞生,而易洛魁战争就是这个新霸权的初露锋芒。1648年希腊巴比伦联军入侵易洛魁,将易洛魁在易洛魁山脉以南的领土全部占领。易洛魁在此一战中丧失了自公元初年至今的全部扩张成果,只保有东大陆“牛头”西边的一个“牛角”——还是比较小的一个牛角,领土只有另一个“牛角”美国的2/3大小。而这还是拜地利之赐:横贯西边“牛角”的易洛魁山脉高耸入云,其南麓更是险峻陡峭,对于自南向北仰攻的来犯者来说,绝对是难以逾越的险阻。

            “旋风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利用这个牛角。

            易洛魁早就是我国的盟友,历史上自东西方大陆开始交流以来,中国和易洛魁之间的交往一直非常融洽。易洛魁战争时,当时的中国政府甚至还计划派出一支远征军帮助易洛魁人作战(当时的中国枪骑兵非常有名,是世界强军之一)。后来易洛魁政府顾虑到引入西大陆军队容易激发希腊人的民族情绪(1388年波斯王朝最鼎盛时曾派出远征军远征希腊,在希腊南部的海拉克雷亚附近登陆,希腊以“把西大陆蛮子斩尽杀绝”作为口号,全国动员,全歼了波斯的15万远征军。这一口号作为希腊民族战争的著名口号就此载入史册。希腊对中国的战争一开始,希腊的统治集团就重新启用这一口号,以将这一战争涂抹上民族战争色彩,换取人民的支持。),婉拒了这一提议。于是中国改而对易洛魁进行经济援助,向易洛魁提供了大量的铁矿石和作战物资。易洛魁战争以易洛魁的失败告终,由于这场战争极为野蛮血腥(双方作战部队的伤亡数字达到了惊人的330万人,而民众的伤亡更是不计其数,保守的估计认为在8年的战乱中,至少有400万人死亡,1000万人沦为难民),加上巴比伦占领军对易洛魁被侵占领土上的易洛魁人进行残酷迫害,易洛魁人对同一大陆的巴比伦和希腊十分仇视,对远隔重洋的中国却非常友好。如今中国提出利用易洛魁领土作为跳板,向易洛魁山脉以南发起攻击,正好符合易洛魁向巴比伦和希腊复仇的愿望,当下一拍即合。双方约定中国军队在易洛魁南方的易洛魁山脉易洛魁部分登陆,并向南进攻,易洛魁政府则对此装聋作哑,对我军的作战行动不予干涉。

            “旋风计划”中这一非常成功的外交举措造成了希腊的措手不及。根据一般军事常识,登陆总是选在距离本土最近的地方。而中国远征军从东丹岛的比萨港出发,直线距离最近的是希腊的亚述一带。因此希腊军队在那一带设置重兵防守,并建造了极为坚固的海岸防卫线,希腊国防部长狂妄地宣称“将把中国人象老鼠一样淹死在涨潮的海水里”。

            巴比伦也认为这场战争将从中国军队入侵希腊开始,到时巴比伦军队根据盟约将进入希腊领土协助希腊军队作战。因此将主要兵力集中在凯尔特平原一带,这样可以扼住凯尔特山脉向北的通道,保证巴比伦本土的安全,同时也便于进入希腊作战。希腊的另一个盟国美国认为中国远征军的登陆行动必然遭到希腊优势兵力包围,“遭到末日般的屠杀”,即使能够勉强站住脚,也必然在希腊源源不断的后援轮番攻击下崩溃,陷入绝境。美国只需要象征性的派出一些支援部队即可。因此美国人甚至没有进入战备状态,只是加大了对东大陆东海岸的巡逻密度,“防止中国人可能的海岸骚扰”。

            而我国出其不意的从北方的易洛魁山脉登陆,这里离比萨的直线距离要比亚述远600多公里,东大陆三盟国的军事参谋部都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从这里登陆,开始对东大陆的作战行动。

            1872年1月12日,中国远征军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在易洛魁山脉西部临海的一个小山谷登陆成功,随即向易洛魁山脉南方的巴比伦港口重镇托那汪达发起了进攻。

        第二章      

            那是1872年1月15日,我一如往常的在训练营的营长办公室和文件、训练计划作对。

            忽然外面传来一阵欢呼声,我皱起了眉,一早这些学员就在大呼小叫些什么?正想出门去看发生了什么,我的副营长蒋宾达,一个强壮的空降兵中校挥舞着一张报纸冲进了我的办公室。

            “营长!哈哈……大胜啊!大胜啊!”他满面都是笑容,一张嘴咧得好象再也闭不上一样。他一边这样大笑着,一边把手里的那张报纸摊在我的面前。

            这是一张号外,上面用大大的黑字标出新闻标题:“我国远征军攻占托那汪达”。我才刚一看到这个标题就跳起了身,用两只手撑在办公桌上,蒋宾达走到我身后,嘴里说道:“我就知道会赢,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他们实在是太行了!嘿!”

            我嘴里“恩”了两声算是回答,一边仔细看那篇报道。

            “”本报讯“  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我军顺利攻占东大陆西海岸重镇托那汪达。

            我军在12日登陆后,随即向托那汪达进发,巴比伦驻军对我军的攻势没有任何准备,有组织的抵抗迅速瓦解。13日下午15时,我远征军司令部已推进至托那汪达近郊,随即对城内进行了炮击,摧毁了敌军的防御工事。巴军士气低落,城防司令官塔拉尔纳在我军的最后通牒下宣布投降,我军于14日拂晓进入托那汪达市区,接管该市的防务……“

            这后面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巴比伦的城防司令向我们的远征军司令递交佩剑。

            “这不就是投降仪式吗?”蒋宾达哈哈笑着,“我就知道这些巴比伦猪不经打,没有想到这么嫩……”

            我没有去听他的厥词,我只看到了那张照片里一张我再熟悉不过的脸:陆宾。他也出席了受降仪式,这家伙,运气还真不错,才一参战就打了个大胜仗。

            后面的报道是连篇累牍的渲染我军损失之轻微、对敌军造成的打击又如何重大,还有各地对此举行的庆祝仪式的报道。我一扫而过,一边想着托那汪达的重要性。

            对于登陆的一方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后勤补给,有了一个可靠的海港,就有了可靠的补给渠道,才有了可靠的基础可以发动下一步军事行动。托那汪达是东大陆的良港,此地原属于易洛魁,巴比伦在当地实行殖民统治,并不得民心,看来很快就能完成扫尾工作。一旦巩固了港口,远征军就可以进一步向内陆进攻。不过先向巴比伦开刀,实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外,巴比伦军队素质低下,装备也不好,空有庞大的数量,并不能与我国的精锐部队争锋。如果一开始就直接攻击希腊本土,以希腊军队的战斗力,我军一定损失惨重,就算攻下什么港口也是强弩之末,很快又会被夺回。想到这里,我开始佩服起总参谋部的那些家伙,看来他们也不是完全吃饭不做事的。
            第二天,报纸上开始对攻占托那汪达进行大肆报道,称之为新闻轰炸也不为过。据说本土好几个城市举行了庆祝活动,上万人打着“我们爱主席”之类的横幅在街上游行。我不觉得这种行为有什么大的意义,但是鼓舞了民心士气,总归不是坏事。

            巴比伦对这件事自然是气急败坏。根据战后揭露的巴比伦秘密档案,巴比伦政府的如意算盘是让中国和希腊进行一场血腥的消耗战,他们认为中国不是希腊的对手,但是至少能够消耗希腊的很大一部分实力,到希腊觉得吃力的时候,巴比伦再以盟友的身份插手其间,击退中国,可能的话,进攻中国本土。即使不能进攻中国,也要借机插手希腊的内部事务,使巴比伦在东大陆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诞生新的“巴比伦霸权”了,但是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不太可能,所以是写了“争取”。

            结果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中国声东击西,一下夺去了巴比伦在易洛魁国境边上的一个军事要点,而且更让巴比伦难堪的是当地的巴比伦军队根本未做认真的抵抗,就在中国主战坦克的炮口下投降了,这对巴比伦政府一直宣传的“巴比伦国防军是东大陆训练最系统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是大大的嘲弄(之前在东丹岛战役中巴比伦军队的拙劣表现一直被细心的掩盖着)。巴比伦的国民一下陷入了一种惶惑不安的境地——托那汪达一直被称做是“易洛魁前线的坚固堡垒,巴比伦大东洋防务计划的枢纽”,谁知中国军队一登陆,只花了一天就攻占了,巴比伦军队的战斗力由此可想而知。巴比伦政府一头要应付中国远征军的沉重军事压力,一头要对付上街游行要求巴比伦退出中希战争的民众,搞得是焦头烂额,只得向希腊发出求援的信号。

            希腊政府倒很讲义气,马上向巴比伦提供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军事贷款(这笔贷款原本是给罗马政府的,现在的罗马已经失去了它当初的作用,在希腊眼中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并许诺立刻派出援军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