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我经历的战争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我经历的战争

第56章

书籍名:《我经历的战争》    作者:ayooyoo


                                    

            这么一来巴比伦第92坦克师其实已经陷入我军两面的包夹中,处于非常不利的态势。3月22日,这杆巴比伦的“霸王枪”一个横挑,向39主战坦克师发起佯攻,正当39师准备迎战而停下了推进脚步时,奥拉达带着他的部下迅速向东移动,跳出了我们的合围圈,从容撤回己方阵地。

            指挥部得到奥拉达率部跳出包围圈的消息时已经是午夜了,朱良国睁着一双满是血丝的眼睛靠在他的座位上,出了很久的神。我知道他的想法,因为我的想法也是一样:有这样的对手固然是好事,但是这样的对手太多的话,我们就麻烦了。

            我和朱良国一直觉得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奥拉达没有乘胜追击,那样的话他绝对可以完成之前的构想,把整个战略局势翻盘。但是这个疑问一直到战争结束以后,我们在巴比伦国防部的档案中才得知前后始末,而一般的书上都没有提及这个赫赫有名的“霸王枪”开山第一仗为什么只打了一半就草草收场。

            原因很简单:补给不足。

            当时的巴比伦面临的补给困难情况较之我们之前所遇到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国的国力充实,西大陆本土自开战以来没有受到任何战争破坏,国民经济运转正常。只要有足够的运输力量,以中国本土的国力,应付这场战争的消耗并不为难。而巴比伦则大不相同了,前后两次总动员和我军的推进造成的破坏以及巨大的难民潮对其经济的冲击是极为巨大的。巴比伦在战前也算不上是一个一流强国,其科技力和生产力排名都比较靠后。虽然有希腊的大力援助,但我们连续不断的给予一连串痛击,巴比伦国势摇摇欲坠。在我们发起这次攻势时,巴比伦的国内经济已经跌入百年来的最低点,以这样一个残破的经济力量却要应付这样一个空前剧烈的战争,巴比伦实在是无力支撑,虽然外场还努力撑住一个场面,但是内部的空虚必然反映出来,这次奥92坦克师的按兵不动,正是巴比伦物资匮乏,经济凋零的一个反映。

            奥拉达和他的师虽然有着强大的战斗力,但是他们是自己携带了可维持作战一周所需要的物资来到战场的,在与46师的作战中,虽然他们取得了胜利,但是46师的顽强抵抗消耗了他们大部分的军火和弹药,等到46师溃散的时候,他们其实也已经陷入了无粮无弹的境地。奥拉达在原地发报,要求国防部立即调拨作战物资给予补充。但是巴比伦政府掌握的物资实在是太少了,国防部四处搜刮,好不容易拼凑到了足够的物资,竟足足花了四天的时间。战场上时机稍纵即逝,哪里等得到这样缓慢的补给?92师虽然一直顶在原地期求补给到达,但是战场态势很快从对他们有利变成他们被我们包围,奥拉达总不能硬挺等死,只得后撤。据说他在后撤的途中终于遇到了送补给物资的车队,他只是淡淡笑了一下,说了一句:“你们迟到了”而已,但我想在当时他心中的苦涩是无以形容的:让就在眼前的敌人逃走,让唾手可得的胜利化为一场惨败。对于一个军人来说,一场本来必胜的战斗却败在补给不足上,这实在是个让人窝火的原因。

        第三卷  第二次东大陆战争  第二十三章      

            整个4月,巴比伦的整个西部边境都在朱良国的猛烈攻击下簌簌发抖,“沙漠响尾蛇”在巴比伦沙漠里大展雄威,4月12日,我军收复萨里昆;4月16日,突破巴比伦西部防线,4月22日,前锋到达乌尔以南40公里处。4月28日,巴比伦国防部宣布“在经历了一系列光荣而伟大的战斗后,巴比伦军队在让侵略者付出沉重代价后光荣地撤出巴比伦沙漠战线”。而事实上,巴比伦武装力量遭受了南方集群发起的连续不断的痛击,是在经历了一连串惨败,丢失了五十多万人以后,才撤出了整个巴比伦沙漠的。这个战役在巴比伦方面称为“4月战役”,我们则称为“巴比伦沙漠东部突击战役”。这个战役的辉煌战果是不用说的,第一就是大量消灭了巴比伦的有生力量,包括巴比伦著名的沙漠作战部队在内都被他打得七零八落,巴比伦的正规军经此一役元气大伤,丢城失地不说,人员的损失和对士气的打击都是无可弥补的;其次是我们得到了非常好的战略态势:我们控制了整个巴比伦沙漠,南线直逼希腊国境,东线已经推进到巴比伦平原边上,美国人虽然盘踞在北边的祖鲁谷地,但是被我军军威震慑得动也不敢动,希腊人还在温泉关和钱隆缠斗,无力东顾,我们获得了放手对巴比伦一击的最佳机会;第三就是给我们赢得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当时从西大陆调拨来的大批人员和装备、物资都正在圣雷吉斯进行整编(后来担任作战主力的几个集团军——第一、第二、第三整编集团军——都是那时编成的),我和柳平两人分别被任命为中部集群和北部集群的总指挥,并做了最后的战略分工。

            在我管辖的中部集群编制内的,是以下的几个部队:

            第二整编集团军:第12近卫主战坦克师  第15主战坦克师  第29主战坦克师  第128机械化步兵师

            侧卫部队:第5主战坦克师  第22主战坦克师  第55主战坦克师  第67主战坦克师  第68主战坦克师  第77机械化步兵师  第79机械化步兵师  第80机械化步兵师  第112机械化步兵师

            直属部队:第113机械化步兵师  “霹雳”特种作战大队

            编成中还有一些辎重部队和运输部队,一共是14个师20万人。

            正在整编的时候,海军又来打了招呼,于是海军陆战队的两个师都暂时归我管辖,继续他们的“实习”。这个是张见昕在打电话时跟我说的,他把海军陆战队在东大陆参加军事行动称为“实习”,自然这是客气的说法,在经历了多次与希腊军队的血战后,陆战队的这两个师的战斗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已经不逊于陆军的其他部队了。但是海军方面还是希望他们能继续得到更多的实战经验,因此在由海军方面给予他们补充之后,又特地来打招呼,希望能把他们摆在一些能与势均力敌之敌交手的地方,以达到练兵的目的。对于这样的要求,我是感到很难推脱的,尤其是当海军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之后。

            在朱良国的猛烈攻击中,巴比伦国内开始出现一些灭亡前的征兆,首先就是国内的民众对国家的前途几乎已经失去了信心。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在巴比伦这样一个舆论几乎完全被政府操纵的国家,人民想要听到一点不利于政府的消息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在从巴比伦沙漠以西逃往巴比伦本土的难民带来的信息和吞吞吐吐的政府公报中报道的地名中,傻瓜也知道中国军队已经占了上风,中国人的脚步离巴比伦峰(巴比伦峰在巴比伦城西边不远处,一直是整个巴比伦民族的象征)越来越近了。

            如果说人民只能消极的等待灭亡到来的话,政府对这个情况却是有深刻理解的。巴比伦一向以当今世界上连续时间最长的政权自诩,但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候,这个“大巴比伦民族共和国”的政府也开始缓慢的分裂了。政府官员们开始逐渐分为三派,分别是要求继续独立自主的民族主义派和依靠外国势力的亲美、亲希派。

            民族主义者们大部分都是些中下层官员,他们都有着浓厚的民族主义思想,对战争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热情,想要依靠大量吸收人民参加军队来增强军事实力,用消耗把我们拖垮,或者是发动全民战争,把巴比伦全国变成一个大战场。但任何了解当时战场上实际态势的人都知道这种幻想绝对是痴人说梦,在中国这样一个强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面前,想依靠拼消耗用人力去面对我们经验丰富装备精良数量众多的军队,那不过是种自杀行为而已。当我军进入巴比伦本土以后,由这些民族主义者组织的大批民兵的确给我们造成了一些麻烦,但是绝对没有他们认为的那么大,在我们最后成功控制了几个主要城市后,散落各地的这些民兵不久就被我们分别消灭了。

            亲美派和亲希派就没有那么多做不完的梦。亲美派主要是些在美国留过学的政府官僚,主张在依托美国的基础上进行和谈,保留巴比伦的独立地位,结束战争。他们是比较务实的,他们的选择也是美国人想要我们走的路之一。(事实上,当时巴比伦政府和我国的秘密和谈已经进行过多次,但是都由于巴比伦要价太高而没有达成协议)但是这些人主要是文职官员,虽然职位高,但在战争状态下其权力受到军方的很大压制,没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所以他们的影响力并不大。

            亲希派则是完全另外一种打算,这些人几乎全是军人,都在希腊受过训,他们也认为战争已经打输了,但是不能让国家灭亡,因此指望在希腊人的支持下通过军事上的僵持使我们接受无法消灭巴比伦的事实,然后坐下来和谈,至少要保留巴比伦在圣乔亚以东的半壁江山。根据战后缴获的巴比伦秘密材料来看,当时亲希派已经开始准备巴比伦城陷落后的迁都事宜,比如在圣乔亚山脉以东的萨马拉构筑军事要塞,准备作为战败时的军事据点继续顽抗(他们并不知道我们已经有了原子弹,不然的话一定会放弃这样无谓的准备),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他们开始频频与希腊方面接触,要求希腊给予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