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我经历的战争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我经历的战争

第65章

书籍名:《我经历的战争》    作者:ayooyoo


                                    埃都利当时几乎已成空城,我们从圣乔亚山脉居高临下全力发起攻击,可以说势若雷霆。大铁锤砸鸡蛋,鸡蛋被砸碎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偏偏这个鸡蛋不让你砸,满地滚来滚去,可不让人急死?

            这个“鸡蛋”其实就是巴比伦新组的第一近卫步兵师,这个由好些被打散的单位凑合起来,被朱良国称为“旧翻新”的“回收部队”,居然是个极为难缠的对手。该师的师长叫奥拉达·克·索布尔,之前名不见经传,也不是军事学院毕业。现在很多书中把他说成是巴比伦军事世家“莫拉卡家族”的后裔,但据我所知,奥拉达·克·索布尔的父母均是平民,在乌尔经营一家服装店。他本人是家里的老二,1840年出生,20岁时从军,5年里从士兵升到准尉,进入巴比伦陆军学校进修了两年,出来后继续在军队里担任一些下级军官的职位。从1872年以来参与了多次与我军的战役,也是个百战余生的老兵。1880年担任巴比伦第三坦克师的上校团长,曾参加了对我们的突然袭击,也经历了后面的彻底失败,但居然被他从“午餐行动”中逃出生天。随后他在巴比伦本土防卫战中换过几个部队,可以说巴比伦的每一个败仗他都挨过,不过每次也都被他成功率部脱离困境。这次把这些残兵败将凑起来组建新部队,他被选中担任师长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命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奥拉达·克·索布尔在三月二十一日我军发起攻击后,还是很沉着的应对,他采用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行动极为迅速。在一个点发起攻击得手后,立刻改换阵地,进入有利地域进行第二次的攻击准备。甚至被派去做他肉盾的两个国民师也在他的指挥下成功的组织了反击。第二整编集团军当时全力出击,铁拳直捣敌军防御中心,打算来个中央突破,奥拉达·克·索布尔却指挥他的师绕到第12近卫主战坦克师侧后,发动扰袭作战,打了一下之后他又找到我军部队间的空隙,潜到第15师右翼发动了一次小规模的攻击……很快前线部队就给这个跳来跳去的讨厌对手起了一个绰号“跳蚤”。他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在埃都利城里城外窜来窜去,东一下西一下的不断发动小规模的进攻,专门袭击我军的小部队,稍微取得战果就立即撤退,等我军集结起力量寻找他的主力时,他又跳到别的地方去了。第二整编集团军和他缠斗了三天,从上到下个个都把他恨得牙痒痒的,但是始终找不到他的主力所在,也没有办法,只得继续和他纠缠下去。

            我得知这个情况以后,立刻派蒋宾达带“霹雳”大队去对付这个专打游击战的“崽子”。蒋宾达不负所托,一到地方就找到了正利用一条干涸的河床进行快速机动的巴比伦军队。他当机立断,呼叫了空军进行轰炸,并指挥“霹雳”大队对这个巴比伦部队进行了阻击。迅速赶来的空军给了这支巴比伦部队致命的打击,呼啸而来铺天盖地的炸弹把这个为数约在三千人左右的部队炸得精光,但是事后清点战场时却发现,这只是担任侧翼掩护的一个国民师的部队,并非“跳蚤”的主力。而与此同时,“跳蚤”又跳了出来,狠狠叮了第128机械化步兵师一口,奥拉达·克·索布尔在这个师的一个营在前往补给点休整的途中忽然出现,在五分钟的突袭里,这个营损失了一半以上的人员和车辆。随后奥拉达·克·索布尔立刻化整为零,又迅速消失在埃都利的残垣断壁之间,等我军大部队接着消息赶来,能做的只有清点战场和救护伤员了。

            第二整编集团军吃了这个闷亏更是窝火,在我设在埃都利郊外的中部集群指挥部,整编集团军的一个联络军官在作战室里大骂“霹雳”大队没用,连敌人是谁都搞不清;“霹雳”大队的联络官立刻反唇相讥,说第二整编集团军光是人多,连人家一个师的“杂碎”也干不过,两边吵了起来,差点动手。如果不是被我当场喝住,中部集群第一次在指挥部内爆发的内讧当场就要发生。

            不过后来“霹雳”大队的表现还是不错,他们在两天以后成功抓到了奥拉达·克·索布尔的尾巴,但是“跳蚤”并非易与之辈,他留下一个小部队拼死反冲锋,一时压住了我军的锐气,自己带着大部队立刻分散,迅速转移。而这个小部队在猛打了两个小时被我军包围,正要发起炮击,他们却挂起了白旗,要求投降,倒把包围部队搞得楞了神。后来在审讯这个部队的指挥官时才知道,这居然是奥拉达·克·索布尔特意嘱咐的。他留下不过半个营的部队,命令他们火力全开,一定要顶住“霹雳”大队。而“霹雳”大队没有重武器支援,一时被压住了动不了手,于是联络附近的友军部队实施包围。而连这个奥拉达·克·索布尔也都算到了,他告诉指挥官,在抵抗两小时后就向中国军队投降。第二次东大陆战争中,中国军队对战俘采取不杀不虐的政策(这也是由于第一次东大陆战争中在巴比伦沙漠里修铁路累死了十几万巴比伦战俘,从而在巴比伦人民中造成极恶劣影响的检讨),因此他们投降后性命无忧。而要受降又可以把中国追兵拖住,有三个小时,“跳蚤”早不知跳哪里去了。这个指挥官完全不折不扣的按照命令行事,最后只死伤了四十几个人,还成功的掩护大部队脱逃了。后来我和成逊说起这事,奥拉达·克·索布尔能在这么紧急的事态下当机立断,做出这样周密的计划,实在是个人才,不可小视。

            又纠缠了三天,奥拉达·克·索布尔的作战物资已经耗得七七八八,手下也都疲惫不堪,他的屏护兵力——那两个国民师——已经在我军的攻击下消耗殆尽。奥拉达·克·索布尔于是开始按照计划撤退,他不动声色,在又一次发动“跳跃袭击”后忽然没了踪影,等第二整编集团军仔细搜索发现“跳蚤”并不在埃都利城内的时候,他早已向东行进了一百多公里了。

            1882年3月30日,我军正式占领埃都利,但是感觉上是接收了敌人让出来的空城,倒有种猫被鼠戏的窝囊感,于是从官到兵从上到下都窝着火。中部集群在埃都利的作战其实可以说是失败了,我们的战略目标没有完成,十几万人和敌人区区一个师纠缠了快十天,简直可以说丢脸之极。我没有出席入城式,而是直接跟钱隆报告作战情况,并询问下一步的作战要点。

        第三卷  第二次东大陆战争  第三十六章      

            1882年的巴比伦已经到了垂死的边缘,希腊人还在墨比河以北和钱隆苦苦缠斗之中,而美国则被打怕了,看着中国远征军的滚滚铁流在东大陆驰骋,只是依托祖鲁谷地的险峻地形守卫本土而已。不过看到巴比伦即将覆亡,美国人也开始着起急来。他们也知道巴比伦一旦完蛋,我军转过身来,轮下来的就是美国自己了。在这样的事态面前,美国总统在2月里向国会讲话,要求通过《无限制援助巴比伦法案》,很快就获得了通过。但是美国和巴比伦这时已经没有陆地边界了,只能通过海运,向局促在萨马拉的巴比伦临时政府提供作战物资和补给。而把持巴比伦临时政府的亲希派到了这种时候也再顾不得到底该亲谁了,有奶便是娘般傍上了美国,两国关系急剧升温。

            但是巴比伦毕竟是不行了,埃都利被我军占领以后,巴比伦在战略上已经毫无回旋余地。眼看着远征军中部集群二十万大军在埃都利集结,厉兵秣马,下一步作战行动的目标傻子也知道。萨马拉全城都在为之颤抖。而这时的萨马拉已经成了一个大难民营,拥挤着一百多万难民,而平日里这个城市只有十来万人口而已。马拉扎·特希在《黯淡的日子》里留下了对当时萨马拉情况的写照:“我住在海军基地外面的陆战队营房里,一间单人房住了四个人,拥挤不堪。”“司令部变成了联合司令部,海军简直是把我们当成丧家犬般对待。”“城里到处都是乞丐和难民,把小小的萨马拉弄成了一个大垃圾堆。”“小巷里满是暗娼,开价便宜得惊人。据说这些暗娼都是从西边逃来的难民,许多都是以前巴比伦城的大家闺秀,沦落到这一步,真是让人触目惊心。”“缺少粮食,从美国运来的救助粮根本不够,在萨马拉现在有十二万军队和一百多万人口,可是粮食却只有四十万人的份额。限定供应的数量连狗都吃不饱,虽然还硬撑着工作,但是我也知道,坐在办公桌前却只想着饥饿而已,脑子都发木了,根本谈不到效率。”“从窗口望去,可以一直看到海边的码头,在那里污浊的海水拍打着从美国来的货船。”“数千人想要挤上船去,秩序乱到根本无法控制。落水的、叫骂的、大打出手的……拥成了一堆,天天都有人在拥挤中丧命,但也还是有数千人上了船,逃往美国或是罗马。他们大部分都只带着随身的行李,在未来一周的航程里只有一点点食物可以充饥。”“街上肮脏破烂的小乞丐随处可见,他们在萨马拉的大街小巷里穿行,偷走一切可以偷的东西。”“每天有数千人死去,西郊的火葬场彻夜不停的焚化着尸体。”

            军事方面,根据“霹雳”特种大队搜集的情报,以“乌龟”为中心,四个国民师作为拉托德·米力克亚德将军的羽翼,在萨马拉外围担任防御。有了巴比伦城的经验,我当然知道拉托德·米力克亚德不好惹。而且这时候的巴比伦真是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了,在没有做好完全准备的时候贸然进攻,万一出师不利挫了锐气反而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