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我经历的战争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我经历的战争

第68章

书籍名:《我经历的战争》    作者:ayooyoo


                                    

            “全部撤退在萨马拉的巴比伦政府人员和军队?这要多少船只?又要多少军舰来担任护航任务?”我手里拿着一份刚发来的电报,大西洋舰队已经到了离此不到100海里的地方,他们遇到了巴比伦海军的一个驱逐舰编队,并击沉了其中的两艘,击伤一艘,他们的侦察机也发现了萨马拉港口上的异动,于是发电报给我们提醒我们注意。“发现萨马拉港有大批船舶集结,正进行装卸作业,已发现巴比伦陆军第237步兵师番号,敌可能取道海路逃窜,请远征军中部集群司令部注意敌之进一步动向。”我回电请海军对萨马拉港口进行轰炸和炮击,大西洋舰队随即表示同意并加以执行。然后我派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去萨马拉前线担任战场联络,协调海军与陆军间的配合。

            大西洋舰队对萨马拉港口的空袭也没有成功,巴比伦空军拼了血本进行不遗余力的防御,顶住了“安澜号”和“定涛号”上的舰载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可见“狗急跳墙”、“兔子急了要蹬鹰”的确不假。大西洋舰队的海军航空兵因此很是郁闷:他们在大东洋舰队的同僚在希腊抢制空权、空袭城市、轰炸地面部队样样来样样精通,换了他们连巴比伦最后这点残汤剩菜也拾掇不下。不谈在军队中各军种之间的比较,海军航空兵内部比较,也是让他们很觉得“情何以堪”的。

            战斗持续到5月19日,在第二整编集团军的全力攻击下,“乌龟”坚硬的外壳也终于出现了裂纹。这天中午11点,前线报告击破敌中央阵地,在“乌龟”复杂严密的防御体系中打开了一道长一公里多的缺口,后续部队正在继续攻击,以扩大突破口。巴比伦最后一面护身“铁盾”终于吃不消了!

            消息传到指挥部,作战室里顿时一片欢腾。萨马拉地面战斗开始已经进入第8天,高强度的作战加上酷热的天气不但前线部队吃不消,连在指挥部里担任指挥的人们也觉得身心交瘁。成逊立刻出发去前线视察部队,我则发报为第一个攻破敌阵的第28主战坦克师请功。随即下午海军陆战队发来报告,说根据海军大西洋舰队方面传来的消息,他们在这天早上与美国海军发生接触,但美军具体兵力数字不详。

            应该说我当时是疏忽了,没有觉察到这条消息背后隐藏的东西。美国海军在萨马拉港进出是常有的事情,我们的侦察机也多次发现悬挂美国国旗的军舰在萨马拉附近海域游弋。我们都知道那不过是美国人派来护送物资的驱逐舰,兵力单薄,对我们的攻势没有什么大威胁。但是如今这些“兵力单薄”的美国人居然敢于和整个的大西洋舰队发生“接触”,可见情况一定有变化,可惜我们没有一个人细心的发现这一点,而是把它遗漏过去了。

            战斗还在进行,到20日下午,我们已经攻占了萨马拉2/3的市区,“乌龟”的残余部队还在继续抵抗,但是先头部队报告已经可以望见萨马拉港口的波光和拥挤在港口上的人群。他们试图接近,但是遭到“乌龟”的坚决反击,只得停下了脚步。

            马拉扎·特希当时也在其中,他在《黯淡的日子里》里写道:“中国人已经接近了,隆隆的炮声就在三条街外响起。拉托德将军(拉托德.米力克亚德,‘乌龟’第9机械化步兵师师长)说他会尽力抵挡,但是‘时间不多了,各位。’我当然知道他是说真的,他用一个师抵挡敌人一个集团军的攻击,能支持这么久简直已经是个奇迹了。”“莫拉达司令和一批司令部的高官昨天上了船,我们没有接到上船通知。我们坐在海军基地的指挥室里,听着正在步步迫近的炮声和枪声,心里充满了恐惧。”“5月20日下午,我和另一个参谋罗卡加随着人流来到港口,那里的十几条大船上已经坐满了人,现在正在吊装重武器。”“无数难民拥挤在港口上,试图抓住点什么好上船去,但是没几个人能够成功。场面混乱不堪,哭声震耳,而难民们的样子更是惨不忍睹,就是神见了也要伤心落泪。”“我亲眼看到一个母亲抱着她四五岁的儿子呆坐在一堆木板箱后面,脸上是一脸绝望悲伤的表情,她的小孩在哭喊着,拉扯着母亲的衣服。而母亲则呆呆的坐着,如同雕塑般一动不动。”

            马拉扎·特希最后也没有能够上船。这个根据美国人的“鼹鼠计划”,由五十三艘各色船只组成的“巴比伦方舟船队”总共搭载了大约五万多人,其中包括巴比伦政府的一些高官、巴比伦的一些富豪和知名人士、一些重要的专门人才大约不到六千人,剩下的舱位大部分都被第92坦克师、第237国民步兵师、第65坦克师、第一近卫步兵师的官兵占据了,能侥幸混上船的难民少之又少。不久前中国东大陆电视台拍了一个记录片《萨马拉:破碎的梦》,集合了当时在萨马拉的坐上船和没有坐上船的各色人物二十几个人(也包括当时担任攻击的第二整编集团军的几名士兵)进行访谈,就有一个当时混上了“方舟船队”的难民出来讲话。节目中提到最后能够上船的难民大概不到二百人,在整个船队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连百分之一也没有,而且全部是通过一些不正常的途径偷偷溜上船的。(巴比伦一向以“政府历史最悠久的民主国家”自诩,临到最后,号称“秉承真正民意”上台的巴比伦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却把人民弃之不顾,只顾自己逃命,这个“民主”后面,是要大大地打上一个问号了。)

        第三卷  第二次东大陆战争  第四十章      

            萨马拉战事正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的外交战线也打了一场大胜仗:在历经一年多的辩论、扯皮、讨价还价以后,波斯终于与我国签订了对三盟国实行贸易禁运的协议。当然,我国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贸易禁运期间要每年付给波斯三十亿元的贸易补贴,还要向波斯提供他们缺乏的橡胶和铝作为交换条件。但是无论如何,这也是值得的,因为这么一来,希腊的生命线就被砍断了。

            现代战争就是打经济拼物资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铝、钢铁、橡胶和石油是打现代战争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物资。三盟国原先在东大陆幅员辽阔,广大的领土上有着大量的资源。巴比伦沙漠的石油、格力斯山脉的铁矿石、纳斯卡山地的铝土矿和巴比伦南部的橡胶,都非常有名。但是随着战争的推进,巴比伦现在已经接近灭亡了,我们占领了巴比伦在巴比伦沙漠的几个大油田,这样三盟国只剩下美国在北方皮罗斯冻原上有一处油田可以供应油料,但是这个油田产量不大,只够满足美国自身的需要,根本无力向希腊提供作战需要的大量石油。希腊迫于无奈,只得向波斯和罗马购买。波斯的西班牙平原上有几处油田,罗马的西丹岛有一块储量丰富的优质油田。迫于我国的压力,罗马早就已经签订了不向希腊出售石油贸易禁运协议。于是希腊的供货商只剩下波斯一家,波斯国内经济情况近年来并不太好,乘着这个机会抬高油价,大捞一笔,也好扶持下连年不振的经济。希腊人为了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面对高额的石油帐单,也只得咬咬牙忍了。这几年来波斯在石油生意上赚得盆满钵满,笑得合不拢嘴,而希腊则获得了大量的“战争血液”,支持着他们的军事力量继续和我国的远征军对抗。

            我国军方早就想截断希腊的波斯油路,甚至有过突袭波斯油田,破坏其生产的计划(这个计划是以空降特种兵的方式进行的,我作为当时特种作战部队的总指挥官,曾经对这一计划进行过多次修正),但是终于还是顾及国际影响没有实行。但是石油问题对于军方而言始终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军委压国务院,国务院压外交部,要求从外交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外交部在一年里和波斯方面进行了一百多次磋商、会晤、谈判,终于在1882年5月16日,在我方做出重大让步的情况下,与波斯政府签订了这个贸易禁运协议。协议从即日起执行,也就是说,从1882年5月17日开始,波斯不会再卖一滴油给希腊。而希腊本身的石油储备大约仅仅够维持三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到8月中旬,希腊就没有石油了。希腊军队强悍的“斯巴达—I”型坦克没有油料来开动,也不过是废铁一堆,可以预期,到那时就是我军大行其道的时候了。

            但在1882年5月的萨马拉,我们对此还是一无所知。5月22日,第12近卫主战坦克师在空军的掩护下,攻占了萨马拉市政厅;第二天下午,第15主战坦克师的一个小分队在一次奇袭中无意间攻入了巴比伦第9机械化步兵师师指挥部,在混战中“乌龟”的师长拉托德.米力克亚德将军身受重伤,当晚死于流血过多引起的并发症。拉托德一死,“乌龟”就成了“死乌龟”,虽然还有一些部队在继续抵抗我军,但是大部分都溃散了,许多士兵扔掉武器换上便服化装成平民,更多人放下武器,走出掩体向我军投降。5月24日凌晨二时许,第15主战坦克师的一个连率先攻入萨马拉码头区,与担任外围防御的巴比伦海军陆战队发生激烈交火。当时的巴比伦海军陆战队早已兵无战心,只是由于上司的弹压而继续奋力抵抗。到早上7点多,“巴比伦方舟船队”大部分船只都已解缆离开港口,这些陆战队也已经打得精疲力竭,而我方其他部队的后援则源源到来,第一个就是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一个团,于是在双方陆战队之间的第一次战斗就此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