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三国随章侃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三国随章侃

第71章

书籍名:《三国随章侃》    作者:沉睡的天空


                                    (本来就是降臣,还搞小动作。)所以陈寿才写作蜀书,为此还刻意将刘焉刘璋这两位拉来作为蜀书的第一传刘二牧传。要说孙坚孙策作为吴书第一还就罢了,本来就是孙权的父兄,基业也是靠孙策打下来的,这刘焉刘璋和刘备何干?(按这样一来袁绍要列在曹操前面了,)陈寿这样做也就是让这看上去象是蜀书而不是汉书。用心可谓良苦。

        陈寿这样做引起了日后蜀汉还是曹魏是正统的极大争论,站在曹魏一边的多以献帝禅让为借口,其实这也就是历史为政治服务的典型罢了。(同样是一朝,东西晋,南北宋就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支持蜀汉和曹魏)要说禅让,王莽也是正统禅让的,可是谁又把那个“新”王朝当回事了,当年若是蜀汉夺了天下,谁又敢搞个蜀书出来,成王败寇,便是如此,失败者连名字都要打个记号。

        三国的问题说到这里,再说些有趣的话题,一般我们说汉朝,都是指的两汉,也就是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再兴的东汉,但是以汉为国号的可并非一家,三国刘备建立的蜀汉,这个大家都熟悉,灭了西晋的也是“汉”,那就是刘渊建立的“汉”,他不单建汉,还是将刘禅为孝怀皇帝,将刘邦刘秀刘备尊为三祖,这架子做的是继承蜀汉的样子。不过有两大问题,第一个是刘渊是匈奴人,这个刘姓太不正宗了些。当然,刘渊也有他的道理,他认为匈奴和汉朝皇帝和亲多年,这个血缘还是很近的,至于这个母族父族血缘的问题我们不去管他,怎么说都把姓都改了,何况日后沙陀族的李存勖也做了唐皇不是。不过关键是他的侄子做了皇帝后马上就把“汉”这个国号改了,这把国号都改了,自然也就没办法继承汉朝了。除此之外,十六国中占据四川的成国在李寿得位后把“成”改成“汉”,所以后来干脆把这个政权前后统称为成汉了,实际上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政权都是一家子出来的,但是国号不同,就好象刘渊时期是“汉”的政权在他侄子时期便改成“赵”了。

        这之后“汉”这个国号就不太有人用了,正宗汉室宗亲的刘裕也没建号为“汉”,(刘裕的祖先不是刘邦那一族的,先祖是刘邦弟弟,或许这就是一个缘故。)再之后就要等到五代时期刘知远建立的后汉了,还有地方政权的南北汉,其中北汉与后汉有着比较直接的承继关系,建立北汉的刘崇是刘知远的弟弟,后汉灭亡后他随即称帝。而南汉就是另外的分支,南汉在后梁时期就建立了,和后汉没什么关系,还一度建号为越,之后才改为“汉”。此外就是与朱元璋争天下的陈友谅了,他的国号也是“汉”,不过这个“汉”夭折太快,后人还没准备好正统的前缀名就去了。

        除了汉外,历史上用的比较多的国号有以下几个:

        秦:当年席卷天下的秦帝国,在十六国时期被搬了出来,符家和姚家的前后秦一度显赫一时,姚苌灭了前秦,却也把国号定为“秦”实在懒的可以,此外还有一个西秦,乞伏氏建,不过其势力比起前后秦差的太远。

        赵:战国七雄的赵在十六国时期也被用了,其前赵就是那个把刘渊的“汉”改了的刘曜,他建号赵,之后其部将石勒又灭了前赵,他也还是以“赵”为国号,后人为了区分称之为后赵。

        魏:十六国到南北朝时代是个国号复兴的时代,战国时期赵用了,战国时期的另一强国魏也被用了,先是后赵部将冉闵灭了后赵,先改国号为“卫”,后来又改成“魏”,不过他的“魏”时间太短,“魏”的复兴要等到拓拔氏建立的“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北魏才算真正风光起来,日后北魏又分裂为二,自然两边都是打着魏的旗号,只是史书上为了方便区别,称之为东魏西魏。

        燕:南北朝时期最风光的国号应该是“魏”,虽然分裂为二,但是至少开始都算魏,一家子的,不象南朝换了四个国号,不过十六国最风光的国号就是“燕”了,那个时代先后有五个政权用过“燕”,除了北燕不是正宗的慕容家族,(但是传承上还是和后燕有关)其他前燕,后燕,南燕,西燕都是慕容家族的人。(也就是前燕那边传下来的),不过他们和最早使用燕这个国号的春秋战国的那个燕,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来自北方吧。

        凉:十六国时期“凉”这个国号也很风光,有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五个政权用过此年号,只是这个国号的意思就代表了这些政权地处边陲,成不了气候了。

        夏:夏王朝在千年之后复辟,想必当年的夏王先祖一定想不到,不过这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一次是十六国的胡夏,一次是宋代的西夏,当然,他们只是称“夏”,没有后世给予的前缀。

        梁:梁国在周代是个小国家,不过在后代却发扬光大,南北朝的梁朝也是一度兴盛无比,而五代的后梁也算继承了唐朝的中原政权,尽管时间都不算很长。

        吴:虽然有春秋的吴国,三国的东吴,五代十国的吴,不过他们的地盘都是在南方折腾。(朱元璋称王的时候是吴王,不过他称帝的时候国号就是“明”了。)

        宋:春秋战国的宋国曾经一度强大,但是在更多的时间是处于中等强国的地位,南北朝的宋和南北宋好象也逃不过这样的宿命。

        楚: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用过当年春秋战国之强国楚国的年号。

        齐: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在南北朝时期很吃香,南朝萧道成的“齐”建国仅仅20余年就灭国了,在五十年后高洋建立的北齐也没撑过三十年,五代十国时期李昇也建号“齐”,不过在自己回复了李姓后,马上就改国号“唐”去了,比较战国的“齐”,真是短命啊。

        晋:作为春秋的超级霸主,“晋”这个国号还是比较吃香的,司马家族建立的晋朝也是一统天下的少数几朝之一了,在五代时期石敬瑭也举了一下“晋”的旗号。

        周:周代虽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中央集权皇朝,但是作为一个存留八百年的王朝,还是有人记得的,南北朝时期灭了西魏的宇文家族定国号为周,之后被隋取代,紧接着是唐,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居然改国号为“周”,虽然短,基本上把他算为唐朝的一部分,但是也是过了一次瘾不是。

        唐:作为与汉朝并称的唐,除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找到一个唐国外,就是我们熟知的大唐皇朝,此外便是五代十国中五代李存勖建立的后唐,李昇建立的南唐,他们都打着继承大唐的招牌,“唐”便是主要出现在这一时期。

        正文  第八十一章  惟三将军快人也

        三国随章侃第八十一章惟三将军快人也

        (演义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张飞遇害雪弟恨先主兴兵)

        余幼年时娱乐设施缺乏,别说网络游戏,电脑游戏PS等,就连黑白机都没出现,甚至电视也是少数人家才能拥有的,当然,仔细要说来,尽管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当时的游戏也有着现在生活在电脑空调下的孩子们体验不到的乐趣,不过在资讯方面来说,比现在的网络时代,当时的社会是少的可怜了。小孩自然最喜欢看小人书,学名就是连环画吧,在日本的卡通入侵之前,这是中国家中每个孩子在过年时最渴望得到的礼物之一吧,小人书说来不贵,只需几分钱,但是当时对于我们来说也算得上奢侈品了,而且还不一定能买到想看的,所以尽管家里的小人书已经有了一箱子,但是也嫌不够,除了交换来看外,最常做的事便是交上一分钱,在路边的小人书摊看上几本小人书,那时最大的愿望便是太阳晚些下山,因为小人书摊看书是不限时间的,只是也不会有灯光供应,到了看不见的时候,大家自然便只好早些回家了,也有诸如我等在“鸡进笼了”(我们老家的说法,意思就是黄昏了,看不到字了)时刻还在翻书的小孩,现在想来自己戴着树脂镜片在电脑前打字说不定就有那时的功劳。

        我小时候看书很快,所以小人书往往就看完了,饥不择食的我只好翻阅起其他书来,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啊,世界之窗,许许多多的杂书看了不少,想来我的老毛病就是在那时培养起来的,看得多了,一时没得书看就心痒痒,便瞄上了书架上的书,当时我还年幼,书架上的书自然轮不到我来安排,所以放的就是四大名著鲁迅全集。所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可是当时我从书架上拿书的时候可没人告诉我这句名言啊,于是一下就误入歧途。除了红楼梦的版本太老,为右起竖写版,在我看第一页后就果断放弃后,三国水浒西游三大名著就不小心被我读了。三国水浒虽然不是正宗的白话文,但是读起来并不是十分难懂,尤其是我看的那书注释挺多,遇到生僻字还可以翻字典,所以三大名著便被小学时的我一个个攻克了,当然,那时只是读故事,从来没想过什么历史事件啊背后的意义啊,更别提会来写这部《》三国随章侃》了。

        说也奇怪,这三本书中水浒西游记我都事先看过小人书,但是在读三国演义前,我却从来没看到过三国的小人书,什么说唐啊薛刚反唐岳飞传之类演义的小人书倒是看过不少,但是三国的小人书却直到大学毕业以后才看过,那时小人书连环画已经是珍本了,可不是当年的几分钱就可以买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