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三国随章侃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三国随章侃

第92章

书籍名:《三国随章侃》    作者:沉睡的天空


                                    

        司州以函谷关为界一分为二,可以说是为政治考虑,蜀汉虽然没了洛阳,但以函谷关为界倒也是没亏得多少,但是因为少了司州的这一半,蜀汉分得的兗州、冀州、并州却成为了一个弧形,若是将漫长的凉州也考虑进去,蜀汉这条线拉得颇长。尤其怪异的是,东吴这划分之中还要去了幽州。这最是莫名其妙,因为蜀汉得了冀州并州,这东吴的幽州实际上就是孤悬海外的一块飞地,要过去除非海路,否则便要经过蜀汉领土,一旦幽州发生了什么事,东吴之军莫非还要向蜀汉借道去讨伐不成?这孤悬海外的地盘一般都难以保住,这东吴要得这块飞地也不知何用。若是为了幽州之马,还不如用其他如豫州青州换得冀州或者平分,以求通行一途。

        从这个划分疆土的誓约来看,这其中问题多多,毛病重重,两者在划分当中必然多了许多矛盾,双方都作了不少妥协,但是究其其中来看,便是曹魏得灭,这天下也不可能如此划分,不到数年,必起争端。

        其实再细究下去,便是没有幽州那事,蜀汉东吴也不可能平分中原,大家一般都注意南北对峙,但是实际上中原之争更为惨烈。南北之争还可以对峙经年,甚至还有长期的和平时间,但是中原一旦分裂,必然终年常战,直至一方覆灭,再度统一为止。

        中原这块土地,当真可说得上是分久必合啊。

        正文  第九十九章  北伐三四事

        三国随章侃第九十九章北伐三四事

        (演义第九十九回诸葛亮大破魏兵司马懿入寇西蜀)

        三国演义中六出祁山,其实倒也并非全是详写,比如本回演义中便一次写了两次,三出祁山与四出祁山都写到了。

        当然,这两次并非完全的出祁山,自然并非都是北伐,三出祁山其实在史实中是遣陈式率军攻打武都阴平两郡,雍州刺史郭淮准备率众迎击,诸葛亮出兵到建威,郭淮见此情形,便主动退兵,武都阴平两郡于是落入蜀汉之手,这次并没有出祁山。

        武都阴平两郡的问题,这里要说几句,因为第一次出祁山的时候要经过武都阴平,但是这次却要夺取武都阴平,便很奇怪了,那第一次出祁山时武都阴平到底归属哪边呢?

        有这样的看法,便是说第一次出祁山时,武都阴平在蜀汉手中,但是北伐失败之后,曹魏便乘势夺取了武都阴平,直到这一次蜀汉再次夺回,这确实相当有道理,但是史书上也没有说明这两郡在一出祁山先后的归属情况,既没有说蜀汉失去,也没有说曹魏收复或者攻取,那有没有可能是下面的情况呢?

        从诸葛亮只派遣陈式所部攻打两郡,还有两郡的地理环境看,武都阴平两郡对于拥有汉中的蜀汉来说很易得手,但是对于曹魏来说,却很难将两郡控制在手,所以曹操才将武都之民迁徙出去,这样更加造成武都阴平两郡的空虚化,能作为守备力量的汉民不多,氐羌却不少。在史书中这段历史的记载可以看出,武都阴平两地除了作为两军出兵所经之处外,便就是里面的氐羌之民事,并没有蜀汉在此置府的记载,但是在诸葛亮夺取两郡之后,此两处便成为了蜀汉守御的要地,那位做先锋官的廖化就曾经任过阴平太守。(此在《三国志郭淮传》中有记载,但是在《魏书》记载中却还有一个阴平太守廖惇,不知是同一个人还是同姓的另一任。)那有没有可能在刘备夺取汉中后,虽然曹魏从两郡大量撤兵撤民,只是保持名义上的地位,但是刘备和后来的诸葛亮一方面是考虑到此两地民众稀少,实无夺取的必要,二来也没有把未来北伐的重心放在这条路上,毕竟此路极其险峻,进出都极为不便,三来也是日后接连发生了失荆州,东征失利,刘备病死,诸葛亮南征等一系列大事,蜀汉忙于内部事务,没有对两郡进行征伐,到得第一次北伐时,一方面这两郡根本不足为虑,只是途经而已,随手收复那些路上经过的地区便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北伐事不泄漏,尽管诸葛亮没有采取魏延的冒险战术,但是第一次北伐也是相当机要的,在此之前收复两郡很容易泄露北伐的动机。当第一次北伐失败后,曹魏大胜之余,对于两郡的处境却依然是毫无办法,只要曹魏没有准备大举进攻蜀汉,那增兵阴平只是将兵力送给蜀汉而已。但是在蜀汉这边,诸葛亮在试探陈仓之后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祁山来,为此夺取两郡,解决后顾之忧,乃至形成一个扩大的防御进攻基地就成为了必要,于是才有了夺取两郡的计划,也就是在此之后,两郡在蜀汉中尤其是北伐的地位节节上升。

        不过这次出征,实际上没怎么打仗,曹魏那边郭淮出兵看情形不妙就回去了,而诸葛亮所部自然也没遇到什么对手,至于陈式所部对付两郡,只怕安抚人心的工作要比作战工作多得多。连郭淮都只是晃了一枪便跑了,那张郃司马懿更是不用说了,日后那四出祁山也是,曹魏那边遇到了大雨,蜀汉这边就是来防守的,看到大雨把曹魏赶走了也就收兵了,也亏得演义将那许多故事搬到这里来,还造出这么多事,也颇为不易。

        在此虚构之战事中,有几件事还是要说一说。

        其一:王平诱敌。这回演义中有一段故事,是说诸葛亮要设计需一大将,本属意魏延,但是魏延暗拒之,反是王平出来,从此王平成为诸葛亮的守备大将。

        这魏延的事自然是没有,魏延虽然和诸葛亮战略上有些不和,但是毕竟是蜀汉重臣,诸葛亮也颇信重之,断没有如演义之中那样糟糕的关系,演义在此写只是为了日后魏延之死安排伏笔而已。不过王平的事却有例子可参照,不过就没了魏延在里头。

        还是说的王平在街亭战后得到诸葛亮重用,并在与曹魏作战中,自率一部,挡住张郃,不过这是建兴九年,也就是演义中五出祁山的事了,日后王平守备汉中,颇有实绩。

        其二:诸葛亮生病:演义中写诸葛亮大胜,但是这次取两郡并没有发生什么战事,倒是建兴八年,也就是曹真率兵出征那次,虽然曹真因雨与诸葛亮大军没有碰上,但是魏延到羌中倒是和郭淮费瑶打了一仗,或许是此战的前哨战,但是在演义中没有提及。

        至于演义中说的诸葛亮大胜后要再度进取,却因为张苞的死伤心过度吐血生病,这自然不可能,张飞其子张苞早夭,没有上战场的记录,更不用说让诸葛亮心伤吐血了,这一来还是为了塑造诸葛亮乃是一个性情中人,为他的智慧形象加点色彩,二来便是为了日后生病做伏笔了。这三来嘛,诸葛亮每次北伐都因为一些突发事件而告终结,三出是生病,四出是后主处有谗言,五出是李严之事,六出身死,以表现天意,而非诸葛亮之人力,这也加了悲剧色彩了。

        其三:刘晔故事,在演义中有一段刘晔故事,此在刘晔传的注释中也有记载,因与曹魏攻蜀有关,便提及了,过程大致相同,但是结局却不相同,演义中刘晔说了一番道理后,曹叡愈加敬重,还委任其军师和司马懿曹真一起出征。但是正史中曹叡可是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皇帝等在高位之人最恨的是什么?不是其他,就是讨厌下面的人骗之,如演义中刘晔那样,骗人之后讲了一番道理还愈加敬重只怕也只有白痴皇帝才会如此。
        所以演义中一些东西实在信不得啊。

        正文  第一百章  诸葛亮之将略

        三国随章侃第一百章诸葛亮之将略

        (演义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

        本回演义中的故事自然都是虚构的,诸葛亮在这次出征中并没有和曹魏主力进行会战,曹魏那边因为连日下雨无法进军就退兵了,蜀汉见此也退兵,魏延与郭淮倒是打了一仗,但是并非主力会战,自然也没有司马懿过来与诸葛亮斗阵的故事。至于那个陈式被杀的事件也大有问题,在三国志中陈式早在刘备时代便被点用,在诸葛亮时代也是被重用的大将,不过其中并没有记载其被杀一事,或者说其死都没有记载。另有一说陈式是陈寿父亲,但是这也只是传说而已,其因乃是陈寿父亲早亡,且当年陈寿父亲为马谡参军,在马谡被杀后也同受牵连受罚,有观点便认为陈式便是陈寿之父,但是在之后攻打阴平武都两郡时陈式被委以重任,这点与前者有悖。所以说陈寿的父亲为谁?陈式之死都是一个大谜团,至于演义中的那个陈式被杀是肯定不可能的。

        我们继续说下来,本回演义并无太多历史事实,倒是虚构了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阵,在此我们正好可以说说诸葛亮的将略。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曾经谈到过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对于演义中那些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无限扩大扩张甚至如仙人一般,或者将如刘备庞统等其他人的军事战绩挪移到诸葛亮身上的事进行了一番介绍,相信在这些介绍之后大家对于演义中的诸葛亮之军事才能是不会再认同了。

        确实,在刘备生前,诸葛亮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军权,自然更不会象演义一样在幕后指挥刘备,只有在刘备死后,根据其临终嘱托,诸葛亮才正式的开始执掌蜀汉的军权,而即便是其后的大段历史,在演义中也有被夸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