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三国随章侃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三国随章侃

第118章

书籍名:《三国随章侃》    作者:沉睡的天空


                                    不用说,这便是宦官了。于是借着与外戚斗争的需要,宦官再度走上了历史舞台。)

        4:(窦武、陈蕃此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窦武是外戚,陈蕃是名士,两人都对宦官深恶痛绝,但是其做事确不如宦官果断,与皇帝的关系也不密切,甚至连窦太后,窦武的亲生女儿也不能劝说其株灭宦官,终被宦官所害,这之后何进又重演了一次,只是那次宦官也没能好过。)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5)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6)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

        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这天下自然灾害本是天理,不过这在古代就是预兆了,“天人感应”嘛,这灾害就是上天对皇帝的警告,后世宋朝王安石变法就是倒在这上天灾害之上。所以这大臣除了这会处理政事外,最好还研究点天文学,占星术什么的,最好还会圆梦,那就更吃香了,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借上天的意思表达出来,反正是上天说的,我只是转达,你听了最好,不听也没我的事。而且东汉在古代各朝中,也是属于比较迷信的朝代。所以你看这宦官要害蔡邕也不能说这蔡邕借上天灾害诬陷我们,只能找其他原由找他麻烦。当然,要是遇到不讲理的主,如孙策,说你这妖言惑众,要砍你的头,也自认倒霉吧。)

        (蔡邕上疏是他的本职工作,他本就是文学大家,这奏章写的想必引经据典,很有阅读价值,不然也不会使汉灵帝看罢叹息了,不过这叹息归叹息,内廷的宦官毕竟是服侍多年的,有感情,真要他驱逐宦官,他也难以做到,而且蔡邕这奏章只怕不单写了宦官,还写后宫干政,那可牵扯到家务事,就更难处理了。这人之常情嘛,所以这皇帝不是一般人做的,汉灵帝倒霉就倒霉在他不是做皇帝的料。)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7)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谞,以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谞。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8)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9)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7:(各位且看这张角的出生,是不是觉得有熟悉之处,不第秀才,想想这近世太平天国那位天王洪秀全,也是这般出身呢。不过张角的黄巾起义就远远不如太平天国那般声势浩大了,黄巾起义的主力也不过几个月就告覆灭,根本就没建立起象样的政权。不过,论到这太平道,又比这拜上帝教强了。张角那《太平要术》,想来也不可能真的是什么能呼风唤雨的奇书,但是张角那医术确实应该是真本事,看他那句“入山采药”,便可知张角平常的医术也不差,至于那《太平要术》,假如真的有,想必也是一本医书,只是张角借医书收揽信徒罢了,古代常是如此,一些炼丹士或医生掌握了不为人所知的技术,比如医术火药,就利用其展现种种神迹,借此赢得信徒。张角三兄弟打仗的本事不会很厉害,但是这医术想来一定不弱。再说说这太平道,其实和我们的本土宗教道教很有渊源。准确的说,它便是中国早期道教的一个流派,说起这道教,早年声势之大,可非佛教可比,太平道自不必说,张陵建立的五斗米道被张鲁继承后,在汉中成就一番霸业,而张鲁投降曹操后,五斗米道反而在全国推广开,等到东晋时期,已经盛极,只是因为孙恩卢循的起义,而被东晋打压,在战乱不断的北方也渐渐不敌佛教。但是就三国时期,那时道教极盛,佛教还是小教。随便多说几句,这道教教人养气,但是闹起事来,确实是凶的狠,后世唐宋时期的明教(这个名字大家熟悉,北宋方腊起义便是这个明教搞出来的,元朝据金庸老先生说也是被明教搞垮的),也尊张角为教主,这到是挺稀奇,明教不是外来宗教演变而成的嘛,怎么找了个道教的大贤良师尊为教主了。)

        8:(张角怎么看也就是一游走郎中,这与宦官合作谋反这么大的事,居然找了一个不可靠的去,结果被出卖了,计划全盘落空,而且这起兵也找些比较暧昧的借口啊,比如杀宦官,清君侧,这赤裸裸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也太激进了些,这几十万声势是浩大,可是这其中多是拖家带口的,这精壮男子能有四分之一就不错了,这些人也不能完全形成战力,这打仗并非老百姓发了枪就可以打的,必须有纪律,需要训练,这些信徒可能很勇敢,但是没有很好组织和训练,只要杀其首领,从众就自然散了。这也就是黄巾起义很快覆灭的原因。)

        9:(但是这黄巾起义一起来几州共起,声势确实浩大,尤其是内地的官军,长期不作战,只是做一些地方治安工作,根本算不上战力,对不畏死的黄巾军还真是一触即溃,何况这地方官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职,故意在上报的时候夸大规模,这怀疑到了中央朝廷那,已经变成几百万的黄巾军了。假若是明白人,那只要令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率精兵围剿主力就可以了,黄巾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只要围剿主力,余部自然溃散,至于要地方各自组织力量抵御,虽然也不能算错,但是地方势力借此坐大确实是不争的事实。日后各地割据,相互残杀,便是以灭黄巾时组织起来的士兵为主力。)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10)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10:(说到汉末天下大乱,就不得不说这位汉室宗亲刘焉,黄巾之后的天下大乱,他是起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当时他觉得刺史权小,便请求朝廷在各州设立牧伯,由中央选派重臣下去,总揽大权,牧伯权力极大,可以控制本州政军所有大权,等于是国中之国,和唐朝的藩镇不虞多让,尤其是后来中央朝廷内乱时,这牧伯更是合理合法的控制地方政权。当然,中央派去的官员也并非完全控制了地方政权,如幽州牧刘虞就被公孙瓒所杀,可以说大部分的地方政权还是落在地方势力手中,那州牧的权力只是白白为别人做了嫁衣。这刘焉到非无能之辈,他颇有野心,听闻益州有天子之气,就想方设法要到了益州牧的职位,到得益州,打击地方豪强,收揽人心,在益州到是保得一方天下,可惜这蜀中进去容易出来难,刘焉不久便死,儿子刘璋只想保蜀自守,最后还是被刘备占了便宜。)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11)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12)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13)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