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日常的佛心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日常的佛心

第27章

书籍名:《日常的佛心》    作者:李云峰


                                    当天傍晚,牧师开着车子到我们家来,给妈妈一个信封袋;当袋子倒出来时,发现里面是3  张二十元、1  张十元的新钞,以及17张一元的钞票。妈妈低着头,把钱放回信封内。那时,我们三姊妹都没说话,只低着头看着地板,我的眼泪掉落到地板上——我们才知道,牧师宣布的贫困家庭,竟然就是我们家。

            我低着头,看着拆缝过的衣服和磨破的鞋子时,我突然感到好羞愧——我不想再去教会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是教会中“最穷的家庭”。

            在一星期中,我们家没有人谈论这一话题,直到周六,妈妈才打破沉默,问我们要如何使用这笔钱?我们不知道,因我们觉得“自己不是穷人”,不晓得“穷人会如何使用这笔钱”?然而,我们只知道,我们不想再去教会了,不想去被别人当成穷人看!可是,妈妈还是强迫我们一定要去。

            隔天,星期日,虽然出太阳,可是我们三姊妹徒步走到教会,一路上都没说话,心情很坏、很沉重、很冰冷!

            那天,教会来了一位传教士。他说,非洲的教会是用晒干的土块建造,但需要钱“买屋顶”;只要  100  元,就可以为非洲教会铺盖一个屋顶。宣教士在台上对大家说:“我们能不能献出金钱,来帮助贫穷的非洲人?”

            这时,我们一家人相互注视,并露出这星期来的“第一次微笑”。在奉献时,妈妈把上星期牧师给我们装有87元的信封袋,全数投入奉献袋中。清点奉献后,牧师宣布:今天奉献,超过一百元一点点。传教士很兴奋,因他原本并不期望,会在我们小小的教会,获得这么多的奉献。所以,他在讲台上大声地说:“你们教会中,一定有人很富有!”

            听到这句话,我妈和我们三姊姊,都泛着泪光——原来,我们是这个教会中“最富有的家庭”!传教士不是这么说吗?从那天起,我和我的家人,都不再是穷人了!

            一个人是否“富有”,往往不在于钱财的多寡,而在于心灵是否快乐、饱足。我们看到大家眼中的有钱人,拥有那么多东西时,常会羡慕、嫉妒他;但如果我们想到他的心灵享受那么少,又怕被偷、被抢、被绑架,天天提心吊胆时,则又会可怜他了。

            所以,每个人都知道,“施比受有福”。当我们将手中拥有的,奉献给更需要的人时,心中自然欢喜快乐。就像本文中的三位穷姊妹,当她们将辛苦赚来的钱,奉献给教会的“穷人”时,心中的“自我价值感”,就自然提升;虽然她们“将钱袋倒空”,但内心却被“爱和喜悦”所填满啊!

            但愿我们也能和三姊妹一样,快乐自豪的说:“我们都是心灵富有的人!”

            评:你愿意对陌生人奉献,那意味着他们对你不再陌生,那意味着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家庭,所有的人都成了你的亲人,那意味着,你拥有了最广大的世界,得到了最富足的家庭。

            (慈悲)

            帮助别人从来不在我们的计划之内,从来不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可是你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那又该找谁呢?

            无伪的温情

            他家住乡村,门前那条小巷,一入夜就昏暗。虽然邻里早就提出要装路灯,但总是说过便算了,并未真正付诸行动。因为在人们心目中,都认为这是众人的事,自己何必强出头?而且又麻烦,又要花钱,所以拖延许久,都没有结果。

            可是,有一天晚上他回家时,发现巷口与平常不大一样,有一盏灯高悬于转角处的半空中,默默的大放光明。

            他心想,究竟是谁大发慈悲心,安装了路灯呢?

            一时好奇追问,他万万没料到,装灯的竟是他的邻居——一位瞎子。

            他心里嘀咕,自己又看不见,装灯有什么用处呢?他感觉好生奇怪。有一天和瞎子相遇,便忍不住问起此事。

            只听瞎子诚挚言道:“我虽然看不见,但我听到晚上有人在巷口走路或骑单车跌倒的声音。路灯装好之后,这些情形不是就没有了吗?”

            友人听罢,既感动又惭愧。瞎子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他的心灵却是光亮无比。这盏灯对他一点都不起作用,但他热心付出钱财,让光明照耀别人。

            “施比受更有福”,我们无数明眼人都了解也会背得,然而却由一位盲者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出来。

            我们很多人,受惠于人尚不知感恩,对民间疾苦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大的障碍是以自我为中心,无法领略生活的真谛,又怎能体会众生的心情呢?

            瞎子听得见路人跌倒的声音,并不仅是耳朵灵敏,主要是他的心听到了。

            这苍凉的世间多么需要无伪的温情,一颗明净而宽广的心灵多么难能可贵啊!

            评:正因为社会在无情地扼杀人性,我们的人性才更要大放光芒。生活就是人性与制度无休止的对抗,社会就是摧残人性、扼杀心灵的屠场,而我们,不该成为待宰的羔羊。

            帮助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睡莲花开的声音

              杰夫瑞医生是位非常著名的耳科专家。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让失聪者恢复听觉的耳蜗移植研究。杰夫瑞医生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耳蜗移植恢复的成功率,从50%提高到了接近70%。在他的帮助下,许多生活在沉寂里的失聪者,重新获得了聆听世界的机会,其中有些失聪者的听力,甚至从零恢复到了大抵正常的程度。

            于是,失聪病人们视杰夫瑞医生为救星;媒体称赞他是创奇者;一些机构授予他奖章;杰夫瑞自己也感到很骄傲。

            有一年,6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从西班牙山区来到杰夫瑞医生所在的慕尼黑,他们是得到慈善机构的捐助,前来接受耳蜗移植治疗的失聪孤儿。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领队,是个叫露西的年轻修女,她生得瘦小单薄,但性情温和开朗。杰夫瑞医生分别为6个孩子进行了耳蜗移植,其中的3个听力恢复迅速;另外两个经过配合治疗,也逐渐有了进步。只剩下一个叫丹的男孩,杰夫瑞医生先后为他做了三次耳蜗移植,尽了一个医生最大的努力,但丹始终不见丝毫起色。

            冬天过去,春天也过去了,到夏天来临的时候,杰夫瑞医生只得带着深深的遗憾告诉露西修女:“非常抱歉,丹恐怕就属于那30%永远都无法恢复听力的失聪者。”

            露西修女也很难过,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怀着同样的希望而来,现在却有一个失望而归。

            很快,那个叫丹的男孩也似乎意识到了自己不妙的境况。他开始郁郁寡欢,时常把自己关在病房里。并且有意回避另外5个已经跟自己“不一样”的同伴。

            小男孩的状况让杰夫瑞医生的内心备受煎熬。他能够理解丹的痛苦,却又无能为力。而且,出于医生的责任,他还必须把残酷的真相告诉丹。

            宣布治疗结果前夕,善良的露西修女跟杰夫瑞医生商量:“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告诉他呢?也许在一个适当的场合说出真相,孩子会容易接受一些。”是呀,成年人都会无法承受这个现实,何况他还是个孩子?杰夫瑞医生点点头,说道:“什么场合告诉他比较好一点呢?”露西修女略微想了想,说出了一个地方——茵梦湖。

            茵梦湖是慕尼黑所在的巴伐利亚州的一个美丽湖泊,地处阿尔卑斯山中。四周山林环抱,湖水宁静清澈,而且,每到夏天,湖中会开放一片一片美丽的睡莲。

            在一个晴朗的清晨,杰夫瑞医生和露西修女带着6个孩子前往茵梦湖。

            因为长期从事耳蜗治疗,杰夫瑞医生也懂得一些聋哑人手语。在路途上,他看见露西修女用手语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去听一听睡莲花开的声音。”  她用的是个很明确的“听”,而不是“看”——真是奇怪,难道她不明白,可怜的丹什么都听不到吗?

            夏天的清晨,站在湖边,能看见微红的晨曦从天边一点一点泛起来。湛蓝色湖水里渐渐呈现出岸边树林的倒影,偶尔有几只早起的鸟儿掠过湖面,瞅瞅的叫声在空明的水天之间格外清脆。

            露西修女选了一片临岸的睡莲,那些圆圆的绿叶贴着湖水,上面还带着零星剔透的露珠,而一朵朵白色的花蕾俏皮地点缀其间。6个孩子依次排开蹲下,露西修女让每个孩子将手轻轻抚在花蕾上,她自己也挑了个能抚摸花蕾的位置,然后向孩子们做了几个手势——指指心,指指耳朵,闭上眼睛。于是,6个孩子顺从地照露西修女的吩咐。安静地合上眼睛抚着睡莲花蕾。

            不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一旁的杰夫瑞医生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睡莲竟是在阳光照耀的瞬间绽开的。在静谧的环境里,他甚至能听见花瓣开时的“叭”“叭”声,那是一种很轻微的震动的声音。如果不用心去“听”,即使正常人也可能忽略掉。

            孩子们抚摸着的花蕾一朵一朵地在阳光里绽开来,虽然闭着眼睛,但杰夫瑞医生肯定,他们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花开的瞬间。果然,那些孩子们惊喜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