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寒山雪剑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寒山雪剑

第33章

书籍名:《寒山雪剑》    作者:师无极


                                    

            “啸!”的一响,稷下道陵摆脱了忘情七式的剑势后,已重拾雪地上的古剑,洒出万道光华,煌煌如旭日之升。

            冷寂然一连使出五岳、铸剑世家、忘情、紫竹林四大剑派的绝学,保持不败之姿,气势亦已攀上巅峰,落日剑划了一个圈子,柔和若水,羚羊挂角般逆流迎上稷下道陵的太清剑罡。

            战阵中代表正邪两道的最顶尖高手,作出第二次剑道交锋!

            “锵!”

            这一带属于战圈的北区,千步之后便是寒山禅寺山门外的铜质幽冥古钟,松林较疏,是以这一交剑,震撼力煞是惊人。

            四僧毕竟是正道剑派第二代中的优秀子弟,眼力和经验都胜出同侪之列,当然不容冷寂然有喘息的机会,而且他们都抱着同一宗旨,便是任你冷寂然有三头六臂,始终都会有真气耗尽、伤势加剧的一刻,故在两大高手短兵相接当儿,他们已飞掠雪地上空,从后截击这位人人得而诛之的混世魔王。

            冷寂然这一击乃针对稷下道陵而施,一方面既有气势之助,亦有无迹可寻的意境,教对手不知如何应子,正好缓和太清剑罡的剑势。

            更重要的,这一剑是取自辟邪观掌门一道生的“小有清虚剑经”。

            试问天下间,有甚么能使对手防不胜防?

            稷下道陵的古剑在金光灿烂的一刻凝气一击,在空中划过一道妙若天成的轨迹,迎上冷寂然的剑势。

            他的太清剑罡乍听似是刚劲猛烈的招数,然而道家讲求的是功成身退、俗世无争,是故剑罡亦具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泻千里无孔不入的剑势。

            那知冷寂然发出的剑势同样是阴柔若水、水银泻地。

            情形就像两种同源同流的物体碰在一起,然后水乳交融,不分彼我,交结一起。

            再分不清楚太清剑罡和小有清虚剑经的剑势。

            盘膝正作趺迦之状的拾得大师忽地感到心惊肉跳,睁开双目,在禅境因不能专注而破碎下,刚好捕捉到两大高手凌空对上的战景。

            四僧则是禅境相通,如灯传,如法转,精神感官陡地展至最高的层次,虽不像身当局中的稷下道陵感受深切,亦感染到正以雄伟阔昂的如山厚背向着他们的冷寂然,浑体精神不断蓄积攀登,达到顶点,好配合自己充盈道家意境的一击,气势更突然之间变得冷峻肃穆,森罗万象,肆意放射横逸,彷佛是从沉睡中惊醒过来的魔龙般在覆雨翻云,又或是穷凶极恶的猛虎插上了双翼般张牙舞爪,由此设身处地,可知稷下道陵正陷身极大的危机之内。

            他们均知冷寂然此人城府极深,不到必杀之时不轻易显露胸臆间的杀势伐意,故甫感到在固有的气机中忽然出现些许波动的不寻常状态,他们便像先知先觉般早一步觉察出不妥,能够抢身前援。

            是以在两大高手剑势对垒的一刹间,四柄绽出光芒的禅剑几乎只是差了一线,就已递到冷寂然的雄背上。

            稷下道陵的道境早就涌起前所未有、浓烈至极的不祥感觉,就在两股剑势混为一体的刹那间,果然有一道魔邪阴森的气劲穿过这条由剑势铺设的康庄大道,疾窜过来。

            他的一颗道心本是活泼灵动,以应付突发而来的奇袭变端,无奈在剑势汇聚同流的时候,那束奇寒无比的阴损劲气才像藏而不觉的棉里毒针般,不经触碰不会暴发,且是来得迅捷无比,他纵有先兆感应,却仍是无知得不能抵御,就像他放缓或终止一切体内的生机运作,故意迎上这束可取其性命的气劲一般。

            在这电光火石的瞬间光景,稷下道陵躯体像触电般一下剧震,闷哼一声,已被劲气抛上半天。

            因先天真气视敌气如一体,完全没有了对外来劲气的戒备和示警,以致未能即时作出封闭脉络和抗拒异气的应有反应。

            天魔诡变道的天破诀,终在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攻势下,防不胜防的突破稷下道陵的先天真气护墙,破入他的经脉里。

            天下间,只有敌我一体,才令人防不胜防!

            -----------------------

            版权保留,非授权请勿转载

        第二十五章

          

            冷寂然同时魔体虚幌,电闪间避过三僧的长剑,但因时间不过是眨眼般飞快,兼之四僧晋入了无人无我、剑循玄虚的绝妙禅境,还是被四念大师的禅剑刺在他的护体魔气上。

            冷寂然冷然一哼,强压下汹涌冲上咽喉的一口鲜血,就此侧身卸开四念的一剑,飘身远退。

            心中则是痛快之极。

            饶是你稷下道陵福缘深厚,资质上乘,二十五岁间便享誉先天学士的美名,也绝挡不住老子整整一甲子的必杀魔劲。

            他故意藉严剑老尼的忘情七式紧锁稷下道陵的背门,便是不安好心,因为迷离步绝对有抛离剑势追蹑的能耐,他的目的是希望借剑势把对手引到古剑所在的北区战圈,提醒稷下道陵重拾古剑。

            当稷下道陵一剑在手,自然立即施以太清剑罡反攻,这时冷寂然才展开道家剑术,以道融道,一举凑功。

            说出来看似十分轻易简单,但个中机会的营造乃至剑势的准绳都非计算精确者莫办。

            但是也因为天破诀的发动,冷寂然的内伤又深了一重。

            冷寂然本拟定稷下道陵为诸人中惟一可堪威胁的对手,故才兵行险着,拚着内伤与真气此起彼落的必然关系,硬要先把阵中最强敌人的生机摧毁,然后闪电间连毙拾得在内等五秃,再觅地疗伤,以他六十年的悠长功力,只要取得一时的静养,不出一日一夜,便可恢复精气,其时天下便归魔门一宗所有了。偏偏一直不放在眼内的传灯四僧竟在这关键时光生出感应,刺出长剑,虽无阻他杀敌的功法运行,对于锁敌的精神,多多少少也有点影响,导致只有七成的天破诀劲成功窜入敌人的体里,不过已非常理想。

            同时因应天破诀的使动,气劲自然旋起,生出气墙,是以四念的一剑仅是刺中他的左肋位置便轻轻卸开,不过稷下道陵面临生死前的反扑,却使他血气上翻,经络剧震。

            他一直不敢妄动气劲,攻是剑势,守也是剑势,就是因为找不到杀伐稷下道陵的机会,现在终于等到了,也成功了,那还不教他欣喜若狂?

            至于四僧,则是自顾不暇,跟冷寂然的背门撼上一记,纷纷抱剑错步,暗自调息内气,连指头也不敢移动一下。

            冷寂然的武学无论是道是魔,均是同样可怕。

            便在此时,一道赤红的影子快迅无伦的破入阵中,与冷寂然奔雷掣电般对上七掌一剑,然后卷旋而起,把稷下道陵横抱接下,退在右首十丈外一株雪松之下,虎目含泪。

            冷寂然单掌上提,缓缓化气为劲,消解一口还来不及调息的窒滞内气,心中震怒之极,爆起两道寒芒精电,直往来者射去。

            虽隔了十丈远距,仍无阻这魔师的目力。

            来者是个年在三十许间的中年壮汉,身长七尺,阔若横山,豪迈壮硕,与冷寂然沉雄如山、庞伟若阁的魔体身形是不分轩轾,所差者,冷寂然是沉雄中透出魔邪气象,予人如入修罗地狱、幽冥阴山的悚惧感觉;中年壮汉的高昂阔广,则犹如山河耸带、天地拥抱,是那种揉合了鸟飞高林、鱼跃渊涧的大自然气息的人物,跟冷寂然是壁垒分明一正一邪。

            但最令人印象深刻,乃是他自两侧腮颊延至下颚一蓬赤红虬髯,映衬着他从前额向后梳去至颈项结成辫子、同是赤红一片的奇异长发,反而把其一张方面大耳、肤黝粗犷的雄豪面相压下了,一对赤眉下的目光本是刚强蕴神,这时却被泪水冲刷洗去。

            因要察视稷下道陵的伤势,整个人半跪下来,使得一柄负于背门的巨剑俨然有冲天之势,剑身套在画栋雕梁的古朴剑鞘里,令人感到此剑的不平凡。

            一身蓝衫草履的装束,普通舒适,教人觉得其平实亲切,在武林人士的身份中,多了一份农庄乡稼的田园纯朴气息。

            不问而知,此人自是与稷下道陵齐名、人称虬髯先生的三郎张仲坚。

            天下间两位最神秘的年青高手,终于驾临寒山!

            冷寂然深吸了一口气,名震天下的虬髯客确有鬼神莫测之机,甫出手便是七剑一掌的连环进攻招数,且是觑准自己刚败退稷下道陵的一刹空档而进招,不予对手喘息回气的机会,不禁让人觉得,作为他的对手,必是非常头痛和苦恼的一件事情。

            换转在一般环境下,冷寂然会直视虬髯客如无物,心忖他纵能以一化三,自己仍是杀之于谈笑自若之间。

            然而,就目下的情况,虬髯客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是挟着挚友重创的悲愤力量。别人看他,仍然是一副完美无暇的晶莹魔体,但他却心知肚明自己鏖战多时,耗元与伤势都显著地增加,与虬髯客对上实在是胜负难分。

            错非他的手心中了拾得一剑,以《天魔诡变道》的天灭诀,当可尽排交杂残余的败气,回复一身任意自在的功力,必不像目下般捉襟见肘。

            他纵横武林数十载,惯见大风大浪,这些思虑一闪即抹,又是深吸一口长气,缓缓将气机运走全身,一身感官又以倍数般的比率增加。

            风雪这时都停止了,卷聚于山巅上的黯黑云团像被一只无形的手在抽丝剥茧般,一层一层消散飘走,大地开始从漆黑、暗灰、淡透而至一点点的微红,每层变化都来得很缓慢,非是一直专注绝对不能清楚天色正层递般渐变着,但是渐落西山的天日仍被重云深锁,虽绽放着微红的天沉色彩,仍探不出半点边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