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别为小事抓狂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别为小事抓狂

第15章

书籍名:《别为小事抓狂》    作者:理查德·卡尔森


                                    

            56、得理也饶人

            不晓得你是否也观察到,许多的“EQ障碍者”往往是得理不晓人的,因为他们常觉得“我有道理,干嘛对你让步?是人自己不对啊!所以是你要认错道歉。”

            因为有这样“讲理讲到你头痛”的念头,所以经常到处去跟别人理论,不断地炮轰对方“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而也正因如此,常常会导致妻离友散,心情一团混乱。

            针对这点,不晓得你的想法如何?

            到底是原则重要,还是心情重要呢?

            我倒是觉得,做人的确要有原则,只不过EQ高手更懂得选择战场,来表现自己的原则,而不是处处计较,反而赔上心情。

            所以如果是一些不重要的小事,不妨提醒自己,要做个kindperson,而不要做个rightperson。因为仁慈的人,才比较容易保持快乐的心境。

            例如:你说上次见面是个星期三,朋友却认为是星期五,

            你挺有把握是他记错了,这下怎么办?

            简单,这是小事,于是笑笑,哈啦二句过去,不就好了吗?

            要不,同事一周前答应今天下班要陪你去看电影,结果你兴致勃勃,他却一脸茫然说忘了,他的确不该说话不算话的,怎么办呢?

            想想,还是小事一桩,于是笑笑,告诉他下回看电影他付钱喽!

            在生活中如果尽量避免穷追猛打、逼人认错,而能多多“得理也饶人”的话,你就不会再为小事抓狂,而能成为有着金刚不坏之身的EQ高手。

            57、抱着希望入梦

            梦想就是创造,希望就是召唤,制造幻想就是促成现实。——雨果。

            每晚睡前,你脑中的最后一个念头是什么呢?

            你是否跟许多人一样,总是要看完夜间新闻,或是电视上的深夜恐怖电影,直到眼睛实在睁不开了,这才把自己拖上床睡觉呢?

            要不就是特别喜欢在入睡前跟另一半争吵.然后气呼呼地翻身入睡?

            如果不幸被猜中,阁下就百密一疏,错失了心情环保的重要时机了。

            许多研究潜意识的心理学家都认为,我们应该更重视睡前的心情及思想状态,才能充分利用梦境中的潜能,营造出有利的契机。

            那句老掉牙的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充分的说明入睡前的心思焦点,会对睡梦中的心智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们认为,这更会进一步地为第二天的心情及态度设定基调。

            看来我们实在不该忽视每天的最后一念,对吧?!

            想想,如果睡前的最后一个意念,都是些擅色腥的不营养内容,带着这些不快情绪入梦,第二天早上就可能带着这些残留的负面情愫起床,心情岂不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而亏大了?

            请试着把每天的最后一念,想成是枝画笔,挥洒之间会为明天的心情涂上底色,这下你就会了解睡前想法的重要性。

            于是,即将就寝时,可以听些轻松的音乐,做做肢体放松练习,再看本振奋人心的励志书,让自己在睡前保有温暖乐观的心境。

            另一个好方法,则是闭上眼,来段加油打气的自言自语,自我催眠一番:“我明天心情会high透屋顶……?“我将心平气和地处理公事……”“我明天见到他,将不再激动,真心原谅……”“明天的简报,我将漂亮顺利的完成……”

            如此就能怀着希望入睡,迎向高EQ的明天。

            58、三八快乐处方

            三乘八,一天三次,一次八分钟,请你停下生活脚步,经营一小段专属的快乐时光。

            至于要做些什么事,嗯,这时你最大,自己说了就算,任何让你高兴开心的事情都行。

            一块儿来想些快乐点子吧?!

            喜欢音乐的你,当然就可以随时准备好酷爱的印,让音

            乐来改善快要消化不良的心情。

            要不,一直埋首工作的你,休息一下,上网看看亲朋好友寄来的笑话,或者,干脆自己主动发一封趣味十足的电子信给别人。

            这八分钟也可以用来改造工作环境,在办公室门口贴上好玩的句子,跟同事们一起分享,或者找幅令人笑破肚皮的漫画,挂在洗手间里造福大众。

            冥想打坐也是个好点子,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身心都放松,感受到另一种High。

            另外,脑筋快打结时,坐着枯想不是办法,起来做个“动脑散步”吧!走一走,伸展筋骨,不但身体动了起来,心思也会活动起来,左右脑更活络,许多问题往往走着走着,就走出解答了。

            相信你一定还有更好的快乐处方:唱首歌、翻照片、写情书、吃零食……都很精彩,重点是,只要会使你高兴就成了。日子要过,心情更要活。

            别亏待自己,日子愈紧凑,就愈要服用三八快乐方,如此就再也不会为了生活,而赔上心情。

            59、变个脸让心情下班

            许多人会不自觉地,把工作的情绪装在公事包中,一块儿带回家。所以进了门,当家人自你手中接过公事包,也就接收了各式各样的工作情绪。

            不幸的是,多半的时候,这些情绪都是令人不悦的。而当家人被我们的工作情绪所影响时,就成了被迁怒的无辜受害者。

            你亲爱的家人,当然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很多人会说,这道理我也懂,可是就是做不到,怎么办?那是因为已忙昏头的你,忘记该每天做“变脸”练习了。从职场换到家中,物理情境改变,心理情境也需同步转变。换句话说,身体下了班,心情也得下班。

            让心情下班的方法,请试试下面的变脸练习:

            (1)回家途中,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并且不再想公事。

            (2)到家时,先别急着进门,四处望望房子周边及社区邻里,看看有无新鲜不同的改变(门前的树开花了,隔壁大楼正在举行义卖……)。(  3)再做几个深呼吸,把工作压力带来的慌乱排除,以免不慎带人家门。

            (4)或者,坐在车内,打开音响、关上车窗,大声地做个呻吟练习,就开始“嗯一”地呻吟起来。

            没错,就是要你无病呻吟一番,因为呻吟有助于横隔膜呼吸,放松的效果奇佳。

            (5)同时,想想家人们的活动内容(另一半下午去看父母亲,小孩参加演讲比赛……),待会儿一见面,你就知道该从哪儿打开话匣子了。

            如此这般变脸后,让工作的归工作,家庭的归家庭,你就能两相得意。

            60、自信在在,寂寞不在

            有些人无法忍受孤单,不知如何和自己相处,其中的原因根源很深。

            说穿了,是因为对自己感到不安,而缺乏自信。

            很简单,当我们身处人群中,注意力很自然地会分散到众家死党身上;看看小王新剪了个时髦发型,听听美惠谈着新交的男友,大伙儿有一搭没一搭的哈啦嘻闹,热烈的情绪感洒了每个人,我们因此也就暂时会“忘了我是谁”。

            一旦众人离去,只剩下自己一人时,没有别人可注意的你,这下就不得不老实地面对自己,而是要向来对自己有些不满之处(身材不够好、能力不够强……),很容易在这个当下浮现出来,天啊,原来,自己还有这很多的困扰,当然立刻觉得手足无措。

            一个人时,会胡思乱想搞得心烦,想想,赶快再呼朋引伴一起玩吧?!

            所以巴望着与人相处,就产生了寂寞感。

            经过如此分析后,也许你就能豁然明了,为什么当生活中出现挫折,而导致自信大减时,会特别容易感到寂寞。

            解决之道,当然和回归基本面,努力提升自我概念(对自己的看法),光是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的短线操作法,终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接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提升自信的方法。

            培养专长:

            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事,不论是听音乐、看电影、学舞蹈、喝红酒等等,如果能更下功夫,用心去培养成高人一等的专长,就会让自己有着与众不同的成就感,而散发出自信。

            你是否已有一、二项专精的兴趣嗜好了呢?

            自信需要建筑在优越感上,所以请快快找到你的优越专长!

            清算优缺点:

            导致自信不足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我们扭曲了真实的自我。

            因为自尊是根源于自我形象,也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所以若是在看自已的时候戴上了哈哈境,那自信怎么要可能强得起来?

            请坐下来,先把自己的优点一一列出,例如:“很乐于助人”  “很值得信任”“很积极学习”……

            (不妨也请教一下周边的亲朋好友,他们往往会注意到你所忽略的优点。)

            接着再把自认的缺点列出来,并仔细想想,这些念头是否言过其实。

            例如你一直认为自己“IQ太低,一定一事无成”……等等,再想一想,其实自己的学业成绩虽然不是顶尖,但也从没殿后过。

            更何况,心理学家们发现,对社会成就的预测力不佳。事实上,IQ与EQ对成功的影响比例为1:2(有些研究中其比例更高,为1:4),这也就是说,即使IQ不是最高,仍有可能藉着极佳的EQ表现而飞黄腾达。

            所以该重新修正原先的想法了吧?!

            因此,我不是“IQ太低,一事无成”的人,而是“尽管学业成绩差强人意,未来成就仍有可为”的人,这才是合理的自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