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绝地风暴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绝地风暴

第1章

书籍名:《绝地风暴》    作者:包为


                                    ---------------------------------------------

        更多TXT小说下载请访问:http://4020.cn

        欢迎加入论坛讨论本小说:http://bbs.4020.cn

        ---------------------------------------------

        绝地风暴  第一章      

            已经四个多月没下雨了,早晨的风,也是热烘烘的,要是在口内,早就赤地千里。可这里是南疆,几个月不下雨,对南疆来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下雨,那才奇怪了。赤地千里是南疆的特色。大沙漠,大戈壁毫不留情地吞噬任何一点水分。老天爷似乎心领神会,从不打算去做徒劳的滋润。

            一串长长的脚印,孤零零地出现在沙漠里,消失在一个小沙丘的顶端。沙漠之中看见脚印,恐怕比找到一眼甘泉还要振奋人心,不管是人的脚印,还是牲畜的脚印,都意味着你离绿洲不会太远了。这串脚印像一座桥,穿过一块长满骆驼刺的戈壁,连接着一条简陋的公路。

            天光渐亮,公路上,偶尔有汽车一闪而过,占据公路的是大大小小的毛驴车,车上人货混装,人们在相互招呼行礼,有可爱的孩童,也有长须的长者,还有一些头蒙面纱的妇女。不知是谁唱起欢快的歌曲,毛驴车队驶进一条有夹道杨树的大路,恰克镇所在的绿洲出现眼前。

            今天是巴扎日(维族:集市日),在维族人看来,不逛巴扎的人是不可思议的。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口内的“汉商”,阿拉伯的“胡商”,赶着马帮驼队从门前过,少不了会交换一些维族人的粮食、工艺品什么的,交换的人多了,巴扎也就形成了。久而久之,维族人发现,在地里劳作,远不如在巴扎做买卖有收获。于是,逛巴扎成了一件大事,或者说是一项工作。他们还有句口头禅:“只要到了巴扎……”,好像到了巴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天还没亮,恰克镇的巴扎就已经人声嘈杂,鲜艳的棚布成行成列,远处看,连成一片七彩的海。许多在巴扎上睡觉的人们开始起来整理摊铺,更多的人用手推车及毛驴车载着货物去抢占靠大路的地摊。最热闹的莫过于卖羊的贩子,他们到来,让羊群整个巴扎从头到尾先逛一遍。

            “咆西!咆西!”羊贩子来了。喊了“咆西”就等于说,我的羊撞了你,或踩了你的摊点,我是不管的了。

            羊群像潮水般涌来,一个肥胖的中年妇女手忙脚乱地把地下的货物捡上摊铺,一不留神,身后两只把她拱翻在地。

            羊贩子急忙把妇女扶起,嚷着:“大婶,阿迪力不来帮忙吗?今天可是巴扎啊。”

            中年妇女也不在意,拍拍身睥土,把一堆头巾和纱裙放上摊铺说:“他啊,昨晚又喝醉了,现在还没醒呢。”

            羊贩子帮妇女捡起几个银制花饰的盘子,嬉笑道:“恐怕又打架了吧,让他以后少喝点儿。”

            “你们以后喝酒的时候不要叫他,我可知道你们这些人,喝起来没个完。”中年妇女气恼地将手中几把英吉沙刀具扔在摊子上,她一边往摊点上摆放,在两边的柱子上挂上、各种还有阿拉伯造型的烛台及铜壶等物品。

            羊贩子大笑:“大婶,只要阿迪力不来叫我喝酒,我愿意每天多做两次乃玛子。哈哈,咆西!咆西!”说完赶羊群走开。

            中年妇女转而气恼地推了一把一直躲在摊铺后的一个中年男子:“你怎么有这种儿子?

            连自己达当(维语,父亲)也打!”

            中年男子扭头傻笑,鼻青脸肿的笑容十分滑稽。

            一把钥匙插进一个铁栅栏门的链子锁,响声很大,铁栅栏门最后“咣啷”一声打开了。

            “阿迪力!出来,阿迪力?”

            门边,靠着一个敞开警服露出胸腹的警察,边喊边打了一个大呵欠,喊了两遍,门里没有动静。警察固定好头上歪戴的警帽,把手中的烟斜叼在口中,钻进门,门里响动了一阵,警察揪着耳朵把一个光膀子的维族青年拉出来。

            “哈,你倒睡得好,不想回家?那好,接着睡。”

            警察又将青年往门里推,自己往外走。

            “啊,多里昆所长,我、我可以回家了?啊!”

            青年一脸意外,屁颠屁颠地跟在警察身后走了几步,像是想起什么,又回头钻进门。

            “跟你讲了多少次,我是副所长!”多里昆自顾自地走,扭头发现身后没人了,猛吸一口烟,气恼地喊道:“阿迪力!你真的不想走啦?”

            阿迪力飞快地跑出门:“我、我拿衣服,五十块买的呢!多里昆所长,我、我向真主发誓,我向毛主席发誓!以后再也不打人了,啊,也、也不打羊,也不打狗……。”

            “我是副所长!”多里昆不耐烦地扔跺脚,“你给我听着,以后少喝点酒,明白吗?你达当去劝架,也被你打了,有你这样的做儿子的吗?”顿了一下,接着说:“要不是我们去得快,你还不把人打死?回去以后,记得给人家认错,给你爸认错,听到了吗?”

            阿迪力频频点头:“是,是。我去道歉,我去赔罪,我、我……。”

            “好了,今天是巴扎日快点回去吧,你妈等你摆摊呢!”

            “今天是巴扎日,啊,我差点儿忘了,太好了!”阿迪力恭敬地向多里昆行礼,“谢谢你,多里昆所长,我今晚请你喝酒,啊,不,我们不喝酒,我请你吃羊肉。”转身时一头撞上经过的一名年轻警察,急忙抓人家的手:“啊,啊,对不起,警察大叔,我太高兴了!”

            多里昆摇头道:“人家比你还小,什么警察大叔,少罗嗦,快点走吧!”

            “再见多里昆所长,再见警察大哥。”

            多里昆目送阿迪力手舞足蹈地离开,扔掉已烧到滤嘴的烟头,重新点上一支,两眼无神地望向一棵沙枣树。这个院子以前是镇政府的,前几年通了公路,镇政府搬到了公路边,这么一来,周围突然安静了。有个牧羊人路过院子门前,他下意识地扫了一眼挂在门边“恰克乡派出所”的牌子,扣上制服的扭扣,低头进门。

            “多所长,这么快就把阿迪力放了?”与阿迪力相撞的年轻警察在水池边洗脸。

            多里昆边往里屋走边答,声音在走道里回响:“他认错态度好,对方的伤不算重,医药费也赔了,再不放……。唉!他老娘三天两头到所里哭闹,每次我要管她饭呢!对我老娘我也没这么孝顺。再不放他,我的工资也吃不消。”走到一个办公室外又打了个哈欠,“对了,小田,我是副所长!”

            派出所的工作,多里昆一直认为管的是鸡毛蒜皮,尤其在这个民风朴实的乡里,更没多少鸡毛蒜皮可管。巴扎日,事情虽然多一点,也忙不到哪去,处理完一起买卖羊羔因价钱争吵,进而厮打的纠纷,多里昆抽了支烟,不再有巡逻民警带人回来,他干脆进房睡觉。

            多里昆的房间也算是办公室,平时小偷小摸没少光顾过,只不过多了一张床。

            “多所长,多所长!”

            “我是副所长!”多里昆才刚迷糊,声音有点恼,“又有什么事?小田。”

            小田在窗外答:“阿迪力他母亲来了,说你的答应过她什么事,讲话不算数。”

            多里昆从床上坐起:“什么讲话不算数?我答应放她儿子,早上不是放了吗,你也看见了。”

            “是啊,我也这么跟她说,可她说没见阿迪力回去卖货,她想见你。”

            “我不见,这老太婆真是烦,她不信就让她去拘留室。”

            “什么?……让她去拘留室,这恐怕……。”

            “唉,我汉语不好嘛!不是叫你拘留她,是叫你带她去那儿看看,拘留室一个人也没有。她儿子有脚的,现在大概又醉了,我们是派出所,又不是幼儿园,总不能每个进来的人都送回家吧?”

            多里昆重新睡下,这一觉睡得很香。

            几只白鸽飞下地,在一辆小推车旁觅食。跑来了一条黄狗,几声狂吠,白鸽吓得仓皇起飞。这时,小车上露出一个有刀疤的脑袋,朝黄狗凶狠地呵斥,黄狗也灰溜溜地逃了。

            天大亮了,饮烟四起。从垂直耸立的杨树顶端看过去,恰克镇这块大绿洲上,凌乱地分布着居民的房屋。大概因为有公路,惟有靠近集市的地方像是一条街道,其余地方,房屋东一间西一栋,互不相连,纵横交错的小路看不到一个行人,刚从派出所释放的阿迪力又唱又跳,带起一片片沙土,像腾云驾雾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那辆小推车旁,那颗有刀疤的脑袋再次露出,望了阿迪力一眼,拍了身边一下:“喂,起来,这家伙是谁呀?”

            “是阿迪力。”车上迅速地又出现一个头,油光光的,头的主人五官却比较袖珍。

            “平时和他妈在集市上摆摊儿,前几天喝多了打伤人被派出所抓了,可能刚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