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馥香记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馥香记

第27章

书籍名:《馥香记》    作者:江湖夜雨


                                    

            《二拍》上说“后人评论这个严蕊,乃是真正讲得道学的”。呵呵,朱熹讲了一生的道学,到头来不如严蕊这个做妓女的更让人敬重。看来二拍对朱熹的讽刺也很入骨啊。此书上还有七言古风一篇赞严蕊,不妨一观:

            天台有女真奇绝,挥毫能赋谢庭雪。

            搽粉虞侯太守筵,酒酣未必呼烛灭。

            忽尔监司飞檄至,桁杨横掠头抢地。

            章台不犯士师条,胏石会疏刺史事。

            贱质何妨轻一死,岂承浪语污君子?

            罪不重科两得答,狱吏之威止是耳。

            君侯能讲毋自欺,乃遣女子诬人为!

            虽在缧绁非其罪,尼父之语胡忘之?

            君不见,

            贯高当时白赵王,身无完肤犹自强?

            今日蛾眉亦能尔,千载同闻侠骨香!

            含颦带笑出狴犴,寄声合眼闭眉汉。

            山花满头归去来,天潢自有梁鸿案。

            

        165:14:28  PM《馥香记》  2007.6别有倾城第一花——严蕊不是爱风尘

        馥香记作者:江湖夜雨

        虚心终待凤凰栖——秀出丛林管道升

            才子佳人两相宜

            百竿高节拂云齐,千亩谁人羡渭溪。

            燕雀漫教来唧噪,虚心终待凤凰栖。

            这是才女朱淑真的一首咏竹诗,诗中之意其实说白了就是借咏竹表达渴望能有一个志趣相投、气质高雅,能够配得上她的好老公(凤凰)。朱淑真一生郁郁而终,最终也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不过在百余年之后,另一位擅画竹的才女,倒是比较幸福美满地找到自己的佳婿。她就是著名书画名家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

            管道升是湖州吴兴(今浙江吴兴)人,和前面我们说过的才女李季兰是同乡,和她老公赵孟頫也是同乡。管道升的父亲叫管伸,据说喜欢任侠尚义,说不定是个江湖大佬、帮会首脑之类的人物。不过管老爷子虽然英雄,但膝下却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大的叫管道杲,小女就是管道升,所以管道升又有一个名字叫管仲姬。古人排行中“伯”或者“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所以孔仲尼就被称为孔老二,管仲姬这名字我们现在听起来倒比较风雅,但如果解释得比较浅白一点就是“管二妮”,呵呵。

            管道升自幼聪颖慧敏,性情开朗,仪雅多姿,有“翰墨词章,不学而能”(《魏国夫人管氏墓志》其夫赵孟頫撰)之称。尤其精擅书画。她写过才女苏蕙做的《璇玑图》诗,见者称“五色相间,笔法工绝”。她在湖州瞻仰佛寺时在一堵粉墙上画了《竹石图》一幅,高约丈余,宽一丈五六,巨石以飞白手法画成,墨竹亭亭而立、栩栩如生,一时间引得四方游人蜂涌而至,将该寺的铁门槛踏得锃亮。可惜当时没有门票收入,不过既然人气足了,庙里和尚的香火钱肯定也会有所增长吧。所以管道升未嫁之先,才女的芳名就传遍了江南。但是管道升是家中的小女儿,管老爷子又没有儿子,自然更是视其为掌上明珠。有的资料说管老爷子挑来挑去,等到管道升都28岁了,放现在也成了晚婚模范了,管老爷子才选了赵孟頫当她的夫婿。

            说来这姓赵的就是不错,本书中的两大才女李清照和管道升都嫁给了姓赵的(萧观音私通赵惟一暂且不算),而且还都琴瑟偕好,美满幸福。怪不得韦小宝解释“完璧归赵”一成语时说:“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上姓赵的排名第一,难怪他们这么发达,原来完璧什么的,都归了他赵家的。”另外我也恍然大悟,明白了《阿Q正传》上赵老太爷为什么坚决不让阿Q姓赵。

            赵孟頫并非寻常之辈,管老爷子选来选去,挑了赵孟頫作婿,还是有眼光的。其实赵孟頫的出身按说是很“高贵”的,据说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也就是评书中的八贤王)之后。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临安府浙西安抚使,本来家境相当不错,但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中就逐渐败落。虽然不至于有上顿没下顿,但也完全败落了,就像刘备贵为中山靖王之后也当个卖草鞋的小贩一样。不过管老爷子认为他日后“必以为贵”,看来眼力还是相当不错的,赵孟頫后来的名气比他夫人大得多。

            书法中向来临帖必首选“颜柳欧赵”,“赵”就是指赵孟頫。“赵”体书法遒丽秀逸,圆转流美,很受人喜爱,虽然有人讥讽不如唐楷端正森严,但却也是别具一格。赵孟頫在绘画上的造诣也是一流的,他画的马很有名气,在当时来说是一绝。以致有了这样一句歇后语:“赵子昂的马——好话(画)”,像《红楼梦》中的鸳鸯就说过:“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我在不少地方能看到赵孟頫画的马,觉得确实徐悲鸿之前的画马之作以赵孟頫为最佳。另外赵孟頫善于治印,开创了文人集诗书画印诸艺为一身的风气,从艺术家角度来讲,赵孟頫在中国古代恐怕排到前十名是没有问题的。赵孟頫长得也很不错,据说后来他到京城参见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一看就惊呼为“神仙中人”,看来老赵还是长得很帅的,称得上风度翩翩。

            书画传家,一门三竹

            管道升和赵孟頫夫妻和睦,大儿子名赵雍。赵雍后来在书画上也成就非凡,其实幼儿早年的教育,多数都是依靠母亲来完成的,赵雍的书画才艺虽然不能说完全得自于他母亲管道升,但是管道升的早期教育替他从事书画艺术打下了基础,也是无庸置疑的。受此影响,管道升的儿女赵雍、赵奕,以及孙子辈的赵凤、赵麟等都是有名的画家。当然成就最高的是她的外孙王蒙,他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

            据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赵氏一门三竹图》,为纸本质地,绘水墨竹三段。第一段长108厘米,为赵孟頫所画,竹枝茂密,用笔沉着稳健,右上方题有“秀出丛林”四字,第二段长57厘米,为管道升画的,用笔尖劲有力,右下角自题“仲姬画与淑琼”字样,第三段长65厘米,是儿子赵雍所画,竹枝用飞白法,行笔强健有力。这三段墨竹虽然裱成一卷,但不是同时创作的,是后人收集起来裱在一起的,管道升的这幅画,为中国古代女子画作中现存年代最久远的一幅,上面有诸多名人的题跋印章,堪称国之瑰宝。

            无独有偶,在书法作品上也有赵氏一门群体创作的作品,皇帝元仁宗曾特意命管道升书写了《千字文》一卷,并敕令玉工琢磨玉轴,送到秘书监装裱收藏。又命赵孟頫也写了一篇,结果赵孟頫用六种字体写就,也就是现在我们好多书法爱好者还经常临写的《六体千字文》一帖,接着又让他们的儿子赵雍也写了一卷,将他们一家三口的墨宝收藏在一块。

            元仁宗高兴地说:“今后世知我朝有善书妇人,且一家皆能书,亦奇事也。”虽然蒙古皇帝做这件事也有装点皇家门面点缀升平的意思,但本身也是对管道升一家在艺术方面拥有非凡造诣的承认和称赏。所以元朝时虽然按民族分成四等,第一等自然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即西方人,第三等是汉人(北方人),第四等是南人(南方汉人),赵氏一门如按“阶级成份”应该算是四等南人,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当时赵氏一门的地位还是很高的,1317年,元仁宗册封赵孟頫为魏国公,管道升为魏国夫人,“管夫人”的世称,即源于此。并且因为她在书法上的成就,与东晋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有一比,故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

            不过,因为赵孟頫是宋朝宗室,却又委身做蒙古人的官儿。人们多有讥讽和议论。管道升对这些权位尊荣并不是很看重,她有四首《渔歌子》词,流露出她希望抛开权位,归隐山水间的理想:

            渔歌子

            其一

            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山月照,晓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

            其二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云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其三

            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斟美酒,烩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

            其四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这四首《渔歌子》写得虽然浅白如话,但非常的清丽淡雅,很切合渔歌子的词风(《渔歌子》为唐朝隐士张志和所创),相当不错。句中颇有劝赵孟頫不要依恋元朝的功名而隐退的意味。管道升还曾在题竹图上写过“宋室山河多少泪”这样的句子,看来管道升的爱国精神比老赵要强多了。当然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元朝的文字狱倒是不怎么严重,管道升连这样的话都敢题在画上,也没有出什么事儿。蒙古人喜欢弯弓射大雕,对这些字儿画儿的可能也看不大懂是不假,但据说清朝时的庄家明史等案,满人也是看不懂的,都是汉奸告状惹得祸。看来可能明末汉奸多于宋末,且文汉奸武汉奸都有。

            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管道升和赵孟頫总体来说感情应该是很不错的,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写字作画,共评共赏,其乐融融,但也有若干不和谐的音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