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两宋王朝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两宋王朝

第14章

书籍名:《两宋王朝》    作者:陈舜臣


                                    

            金国大致接受张邦昌提出的条件。

            以间接方式支配的河南之地倘若不安定,金国一定会陷于苦境。因此,金国基于国家的利益,判断不违背张邦昌之约定为上策。

            与之相较,主战论者所做的事情,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因违背与金之约定而招致的是“二帝北行”这个悲惨的事态。宋以“与野蛮人之约定可以不遵守”的想法,于协定成立后对金军发动夜袭。虽然此举因姚平仲擅自行动而归于失败,但原本进言对金军发动攻击的还是主战派人员。高宗(当时为康王)当时正以人质身份在金军军营内。

            违反协定事项时,人质有可能遭杀——这是常识。李纲等人明知道这一点,却采取违反的行动。

            比起国运,康王之命不值一顾。——李纲是基于这个想法而主张强硬政策的。

            高宗一想起人质时代的事,就对主战派人员极为愤怒。

            但即位而准备重建国家的现在,实在不能无视于占政权中枢的主战论者的意见。

            张邦昌不但被赦免,更获授位在三公之上的太保之名誉职,并且受封为同安郡王。

            他救了皇室祖先之陵墓——高宗的用意在于对这一点表示感谢,但主战论者却对大逆之徒被授予王爵之事而大为愤慨。这股愤慨之气非得缓和不可。

            高宗政权的要人,以主战派占压倒性的人数。由于媾和派受“伪命”的人为数不少,因而绝难进入高宗政权。

            “靖康之难”(指“二帝北行”而言)乃媾和派误国的结果。——这个理论在主战派的主导之下成立,李邦彦、吴敏等媾和派要人逐一被处流放罪。如此一来,对张邦昌当然也不能另眼相看。

            将张邦昌安置潭州(湖南省)。——皇帝被迫作这个决定。安置实际上等于是流放。

            不久,宰相李纲兼任御营使,成为兼管政治和军事的最高负责人。这个不知妥协的强硬派掌握实权之后,就打出一种精神振兴政策来。

            国家刑政以对僭逆及伪命之徒行断然措置为最高原则。无此,宋之国家将无以立足。——这个目的当然在于肃清媾和派。

            未几,使者奉命前往潭州,对被安置在该地的张邦昌传达“赐死”旨意。

            “吾命休矣。”张邦昌仰天服下毒药。金因此而得到再度派大军南下的口实。

            张邦昌应该是在金的保护之下统治河南百姓的人,而宋的残存政权却恣意将之杀害。不对宋加以惩处,金国的权威岂不扫地?

            此次派遣军队的目的,在于对杀害金国藩屏之大楚皇帝的凶徒兴师问罪。将在辽东的旧宋二废帝及其家族家臣,移至更偏僻之地。——金以此对天下宣言。

        楚崩溃,宋南迁(3)

            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南下。高宗气得直发抖。李纲是精忠而绝对无私的人——这一点高宗知道得很清楚。正因为如此,高宗无法对李纲正面发怒。

            对李纲所主张的事,没有一个人能表示反对。那是一种理想论,实际上,李纲正是个理想主义者。现实与理想相距甚远,而李纲根本不想正眼面对现实。

            高宗的父亲(徽宗)、母亲(韦妃)和妻子(邢氏)都被带到金国。由于李纲害死张邦昌,金国现在要将旧宋俘虏群移到更偏北之处。听说那是酷寒之地。

            杀害金所拥立的张邦昌,一定会受到报复,这是任何人都能想象得到的。

            如果是你的父母亲、妻子或兄弟以俘虏身份在金国,你做得出同样的事情吗?高宗真想如此问李纲。

            高宗当时以使节身份在国外,他的妻子邢氏则留在开封,因而以亲王妃身份被拉走。

            除了父母亲和妻子被移至僻地受苦以外,河南住民也因金国大军南下而再受生灵涂炭之苦。高宗政权也面临危急存亡之深渊。

            “现在必须避难于东南之地,绝不可留在此地。”宰相汪伯彦如此进言。这个人因于任相州知事时,曾经将康王时代的高宗由磁州迎接至相州而晋升为宰相。东南之地指江南而言。

            “不可如此。”作此发言的又是李纲。“晋因受夷狄之攻打而迁都东南之地金陵,结果从此未能返回中原。宋、齐、梁、陈等南朝素以复归中原为职志,却未有一个王朝如愿以偿。倘若以避乱为目的,应该前往西才对。唐玄宗避乱于西方蜀地,结果得以光复中原。当然最好是不要迁都。留在中原,由陛下亲征,大宋士民不知将因此而何等奋起。微臣出身东南,私情而论应该欢迎陛下南迁,但这不是论私情的时候。”

            自己主张的事情一定会被接受——他有这个自信。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听到的是高宗如下的话:“不行!朕要立刻迁移东南之地!”

            此刻的高宗真想对李纲吼出一句:你有资格谈私情吗?

            父母亲、妻子和兄弟被带到金国是他的私情。李纲对这一点表示过任何关怀吗?

            “东南之地……”李纲想再度展开辩论而语塞。高宗的表情如此险恶,这是李纲从未见过的。这副表情与其说是险恶,不如说是充满憎恶。

            “你看不见眼前发生的事情,是不是?”高宗狠狠地道。这可以说是最重的叱责。

            “金军的宣言是什么,你难道不知道吗?……你要知道朕曾经原谅过张邦昌。守住皇祖皇宗陵域的是什么人?是你守住的,还是被你杀害的张邦昌守住的?”高宗继续加以叱责。

            李纲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说来也够现实,高宗毫不保留地对李纲表露不快之意后,出现了许多弹劾李纲的人。

            以私意肆意杀死侍从。——第一个弹劾李纲的是侍御使张浚。李纲以肃正纲纪为由杀死侍从宋齐愈是事实。

            李纲既买马又募兵。——于非常时期买马募兵是当然的事情,现在连这也成为弹劾的理由。李纲遂被左迁为洞霁宫提举。道教宫观之提举(管理人)一职,向来是授予退休官僚的酬庸性质的虚位。

            极力主战、曾经发动主战派签名运动的陈东,这次上书请求皇帝亲征。此举无异火上添油,高宗怒不可遏,陈东因而被处死刑。连未就官职的欧阳澈都因主张亲征论而被杀。

            这一年十月,高宗及其政权要人暂时先逃到扬州。

        以汉制汉(1)

            徽宗时代的宋,为了要攻打契丹族之辽,曾经缔结“海上之盟”,利用女真族之金。这是中国古典的“以夷制夷”手法,“夷”当然是指异民族而言。金太宗这是逆用这个手法。

            扬州是导致隋炀帝丧命的城市,因此,算来不是吉祥之地。

            高宗的意图是:与金进行交涉以确保政权,并且索回被带走的皇族。他准备采取低姿态诉求,认为这样的交涉方式有成功的可能。

            而在磁州挽留高宗的宗泽则对这样的政策甚为不满。以东京(开封)留守身份留在河南的他,认为除非对金显示武力,否则国家安全和索回皇族都是无可企求的事。

            要展开谈判,非有武力作为后盾不可。——这是宗泽的信念。实际上,他的想法一点没错。

            看见对方示弱,金一定会摆出得寸进尺的态度;唯有示以强硬姿态,才能展开有利交涉。

            “微臣不反对与金进行交涉。但逃了之后再展开交涉,一定会被对方看扁,交涉绝对不会成功。尚请皇上忍受一些苦,留在河南之地。”高宗准备前往扬州时,除了李纲以外,宗泽也如此表示反对意见。但高宗并没有改变前往扬州这项预定计划。

            “河南之地暂时交卿看管吧!”高宗如此交代宗泽。

            宗泽可谓善尽职责。他对以“为大楚皇帝被杀兴师问罪”为南下名目的金军周旋到底。

            高宗避难扬州是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的事。他当然在该地过年。

            宗泽屡次击退一波又一波的敌军攻势,坚守开封城。

            伏请皇上还京。——宗泽多次派遣使者,央请高宗返回京都。

            皇帝要是返回北地,河南人民定然奋起,对金的抗战必定更加卖力。然而高宗始终无视于宗泽的请求。

            由于开封有宗泽负隅顽抗,金军因而较少集结在该地,而将兵分散在河南各地。换言之,开封已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座孤城。举例来说,离开封城没有多远的淮宁府,已被金军攻陷,知事何子韶全家人都遭杀害。

            “皇上如果回去,等于自投罗网。而且能否到达京师还是个问题。”黄潜善以及汪伯彦等大臣以此为由,反对高宗北归。他们是媾和派人士,与主战派的宗泽等人政见分歧。此外,他们更不乐意看到因皇帝北归而功绩全为宗泽所占——史书以此将黄、汪二人归类为坏人。

            河南之所以得以维持,主要是依靠宗泽的领导力。然而宗泽却于建炎二年(1228年)七月撒手人寰,东京留守之职由杜充接任。

            杜充是个不成气候的人,酷而无谋,——史书以此记载,可见他非常欠缺思虑。因此,原本齐集在宗泽之下的众豪杰,全都离杜充而去。在这种状态之下,当然无力抵御南下的金军。

            扬州在长江北岸,攻陷徐州的金军乘势长驱直入该城,高宗只得乘坐小舟,狼狈地逃至对岸的镇江。金军放火烧毁扬州城。

            由于金兵在后面穷追不舍,败走的宋军,甚至在途中有丢失皇祖皇宗之牌位的丑态。高宗没命地逃窜到杭州。

            高宗以重建政权、重振人心以使全国国民团结一致为目的,发布恩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