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毁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毁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

第2章

书籍名:《毁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    作者:


                                    这一切,听起来像公关或者服务行业。另外,女王的工作虽然轻松,但是非常枯燥。她得对着人群挥手微笑半小时,坐在高台上看冗长的仪仗队而不能流露困意,帽子倾斜的角度还必须总是一样,不然第二天家族不和的谣言就会上头版。她的一举一动全在众目睽睽之下,宛如被展览的珍禽异兽。女王另一方面的工作便是维护王室千百年来的高贵形象,伊丽莎白的新闻秘书佩尼·史密斯说,由于过去15年来王室年轻成员不断传出丑闻,为了挽回王室日益下滑的公众形象,要强的女王只能更卖力地工作,多多展示自己的正面形象。这就是她为什么到了80岁还不得安享晚年的原因。

            这样辛苦,却永世没有可能升职加薪,更不能辞职。这就是一个女王的职业。然而旁人始终只看到她光鲜的那一面:高贵的头衔、邮票和纸钞上的完美侧像、富丽堂皇的白金汉宫……这些被镁光灯擦亮的特权与奢侈太过耀眼,舍去这些,英国女王,也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并且是不那么好当的差使。尽管世界上每个皇家孩子都要接受高级而严格的教育,但"未来的女王陛下"经历的职业资格训练,却无疑是最有难度的。

            你可以想象,假如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女王陛下,连站姿坐相都不合格,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比如在某一次重要的典礼上,我们看见的女王,虽然一眼看上去还是那个衣冠楚楚、光彩夺目的漂亮王室女子,但是不同的是,今天她站着的时候,不是缩着左腿就是歪着右腿,或者将两腿交叉。至于坐着的时候,情况也好不到哪里,或者是抖动双腿,或者是跷起了二郎腿,甚至还旁若无人地脱掉难受的高跟儿鞋,让穿着丝袜的细足出来透透气。不光是英国人自己,就是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看到了,也一样会觉得诧异至极,因为就是这样的小动作,好像彻底暴露了女王陛下以及英国王室的许多严重的问题。我们可以作出无数种猜测,设想女王陛下是不是发疯了,英国王室或整个英国是否出现了大动荡,要么就是愚人节,否则我们将找不到合理的解释。

            以上讲述的就是英国女王维护形象的事。因为"女王职业"的特殊,女王不仅代表着自己,而且代表了英国王室的形象,女王只是改变了小小的发型,旁观者也许就要推测整个英国王室是不是将在未来的XX小时,改变自己的政策了。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女王实际上是不得已的,她要在维护自身以及英国王室整体形象方面,充当一个典范。当然我们不至于像女王一样,那样的生活实在是太累了。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形象认同"的存在,自己的站相坐姿,尤其是在重要的场合,也要适当注意。

            不论是谁,都需要那种被社会认同的感觉,社会又是通过"称号"(通常以职位、辈分等具体化)、举止、装扮等来体现这种认同感的。如果我们见到一个衣衫褴褛,手中还拿着一个盛着几枚硬币的破碗的人,不管他是男是女,也无论他年轻还是衰老,总之都不会妨碍我们把他看成一个乞丐。这就是"形象认同"的巨大力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形象"典型"不少,像上面假设的女王"拙劣的表现"一样不注意站相坐姿的人,更是大有人在。人们之所以发明了靠眼睛判断一个人身份、性格、命运之类的技巧,"形象认同"就是原因所在。但是生活中大多数人却还是说一套做一套的,明知道是这么回事,却还是松松垮垮,站着时歪肩绕腿、坐着时跷二郎腿或抖腿,列举下来的话真是一大景观。

            影响市容观瞻不说,还会给别人造成这人大概不会有什么好的生活作风的印象。这可不是上纲上线,要不怎么会有"由小见大"、"细节决定命运"等真理呢?生活就是由这样的细节汇集而成的,正是细节的东西组成了别人对你的评判,堆积成了你的形象。所以,要想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就要从细节开始,诸如站相坐姿,一样不可等闲视之。

            细节组成了别人对你的评判,堆积成了你的形象,站相坐姿,尤其不可等闲视之。

        第4节:大千吃相几样糟

            No.3

            大千吃相几样糟

            据说牙签的发明和释迦牟尼有关,但这是不可能的,佛祖又不食肉,需要剔牙吗?当然这是戏说,只是追究这个戏说的根源,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埋怨牙签的发明,那么牙签有什么过错呢?

            牙签不过是个没有生命的东西,有过错的话,也自然是在使用人的身上。比如现实生活中,恰好一个"胃浅"的人与酒足饭饱、当桌剔牙的人撞上了,站在前者的立场,当众剔牙之类的不雅,甚至是令人厌恶的举动,就因为牙签充当了帮凶。

            餐桌上最大的不幸,是一桌美味尚未到杯盘狼藉,就有人抄起牙签当众剔牙。且不说从牙缝里出来的东西的走向,单是那龇牙咧嘴的动作,旁人再吃是绝对不可能了,更有甚者,竟顺手将筷子当牙签使。

            有报道说,考古学家曾发掘出制作年代大概在汉末的黄金牙签,看来早在公元3世纪,国人已开始剔牙了。今天的大小酒店,餐桌上和油盐酱醋、一等作料平起平坐的,必有一个牙签筒,酒店的档次越高,牙签及牙签筒的做工也就越精良,但用途一样。可做工再精良的牙签,在餐桌上就动手,总是倒胃口的举动,即使大家都吃饱喝足,在众目睽睽之下龇牙咧嘴,也难逃不雅之嫌。

            不知中餐发明牙签到底是出于何种考虑,像西餐桌上,有些中餐桌上常见的东西就没有,比如牙签、湿手巾等。西餐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匙,因为外国人把吃饭当成社交活动,湿手巾会擦掉化好的妆,没有化好妆见人是对他人不礼貌的举动。中餐则用湿巾擦汗抹油什么的。当众剔牙是一种不文明的举止,对自己来讲比较丑陋、相貌狰狞,对别人来说破坏别人食欲、倒胃口。所以在西餐桌上别找牙签,更别弄巧成拙拿刀去剔牙。

            至于狼吞虎咽的陋习,看了这样的例子,你也许会胆战心惊。

            有一则报道说:一名在高明打工的男子,一天早晨在吃面条时,由于大口猛吃,竟没有发现面条中一根长3厘米,带有12厘米长黑线的缝衣针,将其连面条一起吞进喉咙,针扎进下后咽壁软组织中。

            该男子当即使劲吞咽,想将"杂物"吞进肚子里去,不料越吞越痛,呕吐不止。放射照片显示,针已深深扎进软组织,若不是黑线拖着,可能已游走到血液中去了。医生在纤维鼻咽喉镜下用钳子钳住线将针拖出。

            于是医生提醒市民,吃东西时切忌狼吞虎咽,这样既不利于消化,还容易吃进异物。有的人一边进食,一边说话,这也不是好习惯,而应专心地细嚼慢咽,这样才能促进消化。

            其实不仅是从医学的角度讲,在生活礼仪方面,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也是极为重要的。餐桌上的学问,一样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尤其是在进食有汤的食物时,许多人都会难以控制地发出很响的声音。有的人为了表现出自己对于生活的一种幸福满足感,在进食的时候,习惯性地发出声音来,而且声音越大,似乎自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就越充分。
            这种形象生动的"有声"表达,实际是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想法,也是一种比较幼稚的、粗鄙的方式。很多夫妻之间不和睦,竟然就是因为衣、食、住、行中这样的小毛病导致的。注意你进餐时候的表现吧,不要旁若无人,尽管我们不用像达官贵族一样,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保证自己举止文明,令人赏心悦目。

            餐桌上最大的不幸与悲哀,是一桌美味尚未到杯盘狼藉,就有人抄起牙签当桌剔牙,或者咀嚼时张嘴"吧唧"。

        第5节:旁若无人不是真的无人(1)

            No.4

            旁若无人不是真的无人

            经常有男性朋友谈到吸烟的问题,我们也常常会告诫人们说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不准吸烟也成了一条明文规定。在香港,目前针对在室内的公共场所,吸烟的最高罚款是5000元,但基本上很难执行。

            就算不小心违规,别人劝阻后也会停止,除非你多次触犯,或在法庭上特别嚣张,拒不认罪,搞到要传证人,否则不会被判处最高罚款。而吐痰和乱丢烟头等垃圾,街上有专人监督,大多在旺区和旅游点,他们躲在暗处或穿便衣,定额罚款是1500元,逮着了就逃不掉。

            而内地规定,在火车上吸烟要去车厢的交接处。有些烟民不遵循此规定,就在座位上吸烟。当乘务员过来时,他们就把烟藏起来,和乘务员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结果抽烟的人过瘾了,被动吸烟的人却苦不堪言。

            网上曾经开展过一个"公共场所吸烟"的讨论,网上的实况大致如下:

            碧浪银沙:我是一位女性,不会抽烟。我觉得抽烟和喝酒,很多时候似乎是一种交际的手段,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我爸从不吸烟,但当他要出去办事或者去亲戚朋友家,他总会带烟。至于戒烟,好像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单位几个老同志经常开玩笑说:"如果让我戒烟、戒酒,那就到火葬场戒吧。"看来戒烟需要很强的自控能力。

            七彩宝宝:真的全民戒烟好像不可能,只能是请烟民自觉尊重不抽烟者。不要在公共场所抽烟,不要在家人面前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