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毁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毁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

第16章

书籍名:《毁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    作者:


                                    因为任何事情都难以十全十美,让人可以毫不犹豫非它莫属,所以需要权衡利弊。就是在这个时候,选择的痛苦呈现出来了,最后的结果差异,也让选择变得重要起来。

            大多数人在求职时,心中都有一定的价值判断,比如合乎自己的兴趣、优厚的薪酬、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一个考虑不成熟的求职者,在这个时候,便会像无头苍蝇,在喧闹的招聘会场,只好抓瞎一般,最终还得痛苦不堪,这显然是和快乐的人生追求相悖的。

            人要想永远得到快乐,首先必须作一项重要的决定,就是善用人生所给你的一切。如果你确实明白自己努力的目标、并愿意奋力去做,在此过程中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法并适时调整做法,那么人生就没有任何做不到的事。多数获得显著成功的人,都必然是遵循了上述的说法,或按照"必定成功公式"的步骤。其实,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就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叫比塞尔的小村庄。传说,村里从来没有一个人走出过大漠,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能走出去。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莱文对此感到很奇怪,他来到该村子向这儿的人询问原因,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结果总是转回出发的地方。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尝试着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莱文非常纳闷,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为了进一步找到原因,莱文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而莱文自己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跟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这个与莱文一起配合的青年就是阿古特尔。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多年以后,他的铜像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基座上刻着一句话: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职场也如同撒哈拉大沙漠,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就像要走出这沙漠一样,每天的工作都是处于走向成功的起点,而关键在于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

            俗话说:你能看多远,便能走多远。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的目的只是为养活自己,或者当做过渡阶段,抽时间考研,从不考虑生活质量和工作发展方向,更谈不上对自己的未来作详细的规划。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都会遇到危机,有竞争的危机,也有失业的危机,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常常关注行业热点和了解后起之秀,及早发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尽可能匹配自己的工作,才不会在危机来临之时抓瞎。

            职业生涯设计绝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对每个刚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职场新人步入工作的头几年,是其树立职业意识或创业观念的关键时期,学会根据自身条件设计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合理筹划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要想成功,首先必须作决定,制定高远的追求目标、决定掌握自我的命运不受控于环境、决定采取何种行动以及如何继续坚持,种种决定作得好,你便能成功,作得不好你便会失败。把你的目光放远大些,没有哪个人或企业是因为短视而成功的。

            只有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才不至于像无根浮萍一样随波逐流,才能走向成功。

            一个考虑不成熟的求职者,往往像无头苍蝇,在喧闹的招聘会场到处乱撞,没有目标地乱撞,注定会失败。

        第37节:频频跳槽(1)

            No.35

            频频跳槽

            好不容易选择接受某个职位,准备在新的位置将梦想变成现实,但是,我们立刻又面对这样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在很多情况下,工作与自己的感觉发生错位了。实际工作与自己的预期存在极大的落差。大多数人的工作逐渐失去了原来的面目,使他们不知道继续干下去的意义何在,似乎工作只是为了生计,能满足自己的乐趣或者其他,全都是很奢侈的追求了。

            于是更换工作的大有人在,说出来也很简单,就是想寻找到更符合自己设想的差事而已。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换工作成为家常便饭,频频跳槽司空见惯。要是一个人将一份工作干一辈子,那真要成为人间奇闻了。这样不知休止的动荡不安,大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跳槽行为,让我们想到了王强的故事。

            1989年,王强从理工大学毕业后直接被分到一家规划设计院。设计院在当地的影响力不错,效益也挺好的。他在这里一干就是五年,并且顺利地评上了中级职称。在工作的几年中,他还主持了不少重点工程项目,短短的几年就成为当地小有成就的"设计专家"。在那个时候,设计院中的"顶尖高手"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老前辈"。可以说,只要王强再耐住性子等上几年,弄个副院长或总工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可惜的是,王强天性心眼直,看不惯那些纯粹论资排辈的"不平等"现象,于是"人挪活,树挪死"的念头就出现了,因此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跳槽。

            离开设计院没几天,王强就来到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工作。王强可能天生就是干白领的"料",加上公司的领导很喜欢他的设计风格,很快他就与公司上上下下打成了一片。上司也经常鼓励他,说只要他继续这样努力下去,升职涨薪是很快就能实现的,并且经理许诺让他3年之内当上单位的设计主管。一年后,该公司的经理竟然先他一步"悄悄"地跳槽了。刚来的上司比王强还年轻几岁,这位经理不欣赏他的设计风格,经常要他修改多遍才能满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王强毅然决定辞职走人。

        第38节:频频跳槽(2)

            不久以后,王强来到一家IT公司从事网站策划。起初,这家用人单位的效益还是很不错的,不久,随着各大网站的兼并、收购,加上网络泡沫经济的破灭,该公司的业务量呈直线大幅下降。王强这次学乖了,他没有像第一次跳槽那样立即辞职离去,而是选择了与单位"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没有多长时间,王强就被上司"提拔"为部门主管,可单位在未来的日子里仍然没有摆脱困境,不久就关门"散伙"了。跳槽成了泡影还是小事,更为要命的是他必须重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应聘,王强来到了南方一家名气很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可谁曾想到,这家单位竟然是利用招聘的方式来为自己作宣传,并不是真正需要人才。新应聘进来的职员,白白地工作了一个月时间后,竟被以各种"借口"全部辞退。到后来,王强又连续跳了几家公司去做销售业务,销售业务本来不是王强的本行,再加上销售行业竞争激烈,而且不少用人单位本来就是"临时成立"的,这样王强从第一次跳槽后,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

            一次,王强有事回到老家,顺便拜访了当初工作的单位--规划设计院,发现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和他在一起工作的"老前辈"们全部回家了,现在的领导以及技术骨干几乎都是正规大学出来的"高材生"。和王强差不多大的同事,现在也都能享受到至少副总工的待遇了。所有办公室不但宽敞明亮,而且每台办公桌上配有一台计算机,能够24小时在线上网。

            看到这里,王强突然感受到了论资排辈的优越之处,无意中望了一下窗外,发现大道两边原有的稚嫩树木,已经变得高大挺拔了。想到自己已经在外漂泊了将近10年,还没有任何成就,不禁为当初的冲动跳槽后悔不已。

            从上面的事例不难看出,跳槽频繁的人,缺乏对职业的追求,从而无法获得事业的成就感;而且跳槽频繁、随意,也会对自己的个人形象产生影响,多数用人单位会认为经常跳槽的人,做事不负责任、马虎了事,难负大任。

            此外,跳槽随意的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冲动性思维,在工作中遇到一丁点儿困难就想辞职。与人关系稍微有点儿紧张就想着离开单位;一看到别人的工作比自己好,就想跳槽去寻找理想的目标;更有甚者,会时不时地要去跳槽,总感到不换一个工作,心里不舒服似的。在这些人眼里,频繁跳槽能够解决一切头疼的问题,其实,他们只是在逃避现实。久而久之,这些人将会一事无成。

            其实,任何一份工作都有它的优缺点,薪水不高,但同事关系很融洽;公司规模不大,但工作气氛相对和谐;公司发展很大,但压力过大,使你疲惫不堪。所以,我们要睁大眼睛权衡利弊,不能因为某一方面不满足而频频跳槽,那样永远也找不到平衡点。

            我们跳槽是因为现实太糟,迫不得己,但更真实的情况是我们无法承受压力,在逃避现实。